上海城市垃圾分类模式借鉴
——以江西省南昌市为例

2020-02-28 09:19郭璇陆虹陈良玉
经济技术协作信息 2020年4期
关键词:垃圾车南昌市垃圾处理

◎郭璇 陆虹 陈良玉

一、上海垃圾分类政策及成果

(一)上海垃圾分类政策

《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于去年7月1 日起正式实施。《条例》规定,个人如果混合投放垃圾,最高可罚200 元;单位混装混运,最高可罚5 万元。上海分类标准有过多次变化,此次《条例》明确为"四分法",包括可回收物、有害垃圾、湿垃圾和干垃圾4 种。条例还指出生活垃圾的具体分类标准,可以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生活垃圾特性和处置利用需要予以调整。其中许多条例内容都有借鉴日本垃圾分类的经验。

1.垃圾管理-3R 模式。

左健等在《中日比较后对中国大城市全面推进垃圾干湿分类的再思考》一文中表明,日本在垃圾分类进程中,先是加强了资源垃圾的回收利用,但发现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仅仅强调回收利用无法应对日益增长的垃圾量。后来调整垃圾分类工作重心,由最初的R(Recycle)调整为3R(Reduce、Reuse 和Recycle)。一次性物品的过度使用是生活垃圾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而上海本次颁布的条例中限制了一次性物品的使用,增加了生活垃圾源头减量的刚性,这就是来源于日本垃圾分类的3R 对策。

2.教育先行。

日本深知垃圾分类是一个需要长期教育才可推行的制度,所以早在幼儿园时期儿童就开始接受垃圾分类教育。获此启发,《条例》中明确全方位开展宣传活动,教育部门应当将生活垃圾分类知识纳入本市幼儿园、中小学校、高等院校教育内容,组织开展生活垃圾分类教育和实践等活动。所以,在垃圾分类问题上,学校将完善相关教育课程,通过改变学生的生活方式来影响父辈祖辈。

(二)垃圾分类成效显著

《条例》实施数月后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根据"环保在线"网站所收集的数据显示:截至去年10 月底,干垃圾焚烧和湿垃圾资源化利用能力已达2.435 万吨每日,并且分别拥有湿垃圾车、干垃圾车、有害垃圾车、可回收垃圾车1395 辆、30086辆、84 辆、192 辆。每日处理可回收垃圾5960 吨,每日处理8710 吨、每日处理干垃圾<14830 吨、日有害垃圾1 吨/日。同比2018 年8 月增长4.6 倍、1 倍、-30%、9 倍。

满意度方面,上海对4000 多名市、区级人大代表发放的问卷结果表明,大部分代表切身感受到了政策带给环境的变化,认可垃圾分类的成果。

根据2020 年1 月15 日的上海市所作的《政府报告中》的数据,居民区分类达标率从15%提高到90%,上海全市平均每天分出的可回收物增长431.8%、湿垃圾增长88.8%、干垃圾减少17.5%、有害垃圾增长504.1%,垃圾填埋比例从41.4%下降到20%。报告称,预计2022 年实现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

二、南昌-上海垃圾处理链条对比

在南昌市,一袋垃圾从被制造到被处理,主要经过以下几个阶段。首先,垃圾被混合收集,运输至抛弃点,随后在抛弃点简单分类,再运输至垃圾中转站,最后运输至垃圾处理厂被处理。

反观上海市,垃圾处理的链条则大不相同。首先垃圾在家庭、社区,单位等场所被分类收集,被运送至抛弃点后按类别抛弃,随后每种垃圾用专属的垃圾车运输至垃圾中转站,垃圾中转站也将垃圾分类装箱,最后运输至处理厂处理。

通过对比两个城市的垃圾处理链条,分析得出南昌市垃圾分类措施仍有较多未做到位之处,并从上海市的垃圾处理链条中,得出优化南昌市垃圾分类措施的对策和建言。

三、上海垃圾分类对南昌的借鉴启示

(一)从教育入手,提高垃圾分类意识

1.难题剖析:居民垃圾分类意识薄弱。从垃圾处理链条的源头入手,在垃圾被制造后,南昌市大部分居民仍是无分类意识地将垃圾任意投放,家庭垃圾更是直接被"集体打包"送至传统垃圾桶中。在抛弃过程中的"未分类"造成了后期垃圾处理上的"分类难",直接导致垃圾分类政策的前行困难。笔者观察了南昌市部分街道行人的垃圾投放情况发现,大部分有自主意识将垃圾分类投放至垃圾桶中的行人为年龄在30 岁以下的年轻一代,随意丢弃垃圾的则以中老年人居多。厉金燕等对居民生活垃圾支付意愿的调查研究中表明,受访者年龄越大,愿意支付的垃圾处理金额就越低。综合以上可以得出,居民垃圾分类意识薄弱是导致垃圾分类政策遭遇瓶颈的一大重要因素,而其中意识薄弱的人群则主要集中在已经脱离教育组织管辖的中老年人群。

2.借鉴启示:落实垃圾分类的教育宣传。

由于中老年人已经脱离校园,并且较于年轻一代缺乏接触时代热点的方法和媒介,想要改变他们的日常生活习惯并非易事。从上海的垃圾分类宣传措施中可以发现:通过孩子的行为来影响父辈祖辈,效果非常显著。总结上海垃圾分类政策实施中效果显著的措施,可以归纳出解决南昌市民垃圾分类意识不高的方法-加强教育宣传。

首先,在学前教育中加入垃圾分类知识的教学。孩童时期正是养成习惯的黄金阶段,若孩子们能在幼儿园中接受到正确的垃圾分类的指导,孩子们便可以从小就养成进行垃圾分类的好习惯。同时,在辅助孩子学习的同时,父母也能学习到垃圾分类的知识,和孩子们一同养成垃圾分类的好习惯。

最后,加强其他教育阶段的垃圾分类知识宣传。对于正在接受初等中等教育的孩子来说,学校是其接受外部信息的主要来源,加强在学校的宣传将使政策实施效果翻倍。对于接受高等教育的学生来说,他们拥有较多样的信息来源,并且对时事热点有较高的关注度和积极的态度。大学生等可以利用自己的社交平台将在学校所接受的垃圾分类教育进行推广,并可以通过志愿服务等手段,为推动垃圾分类政策实施贡献力量。

(二)从财政入手,完善设施和技术

1.难题剖析:垃圾分类设施和技术不够完善。

截至2019 年12 月,南昌市已经建成垃圾中转站78 个,配备垃圾转运车120 余辆,垃圾收集车1200 余辆,垃圾桶45 万余个。并且在2019 年10 月,全市大量引入分类垃圾桶来代替传统垃圾桶。然而,通过笔者在麦园垃圾处理厂的观察发现,垃圾收集车和垃圾转运车均为普通车型,并非同上海市所配备的分类别专属垃圾车。同时,麦园垃圾处理厂仍然是采用混合垃圾处理的方式,由于未进行垃圾分类处理,麦园垃圾处理厂的工作效率远不及上海同等级大小的垃圾处理厂。

2.借鉴启示:引入好设备,效率净翻倍。

观察上海垃圾处理全链条,可以归纳出值得从上海引入的设备和技术。

分类垃圾桶:虽然南昌市大部分街道已经设置了分类垃圾桶,但社区的分类垃圾桶数量仍达不到要求。将社区的传统垃圾桶进行替换是保证居民垃圾分类的一大基础。

专属垃圾车:居民分类垃圾只是第一步,将垃圾按照类别运输有利于后期在中转站的装箱和最后的处理,并且能够减少垃圾混合在一起产生的相互污染现象,提高垃圾分类处理效率。

垃圾中转站分类装箱:上海市徐浦基地已经对各区进厂的垃圾实现分类装箱运输。南昌市可以仿照其在基地安装地磅,检测垃圾车运输的垃圾类型,再引导垃圾车至不同的区域进行卸料装箱,既可以节约人工成本,又能提高垃圾装箱效率。

(三)从制度入手,激励居民积极主动进行垃圾分类

1.难题剖析:居民进行垃圾分类的意愿不高。

南昌市推进垃圾分类过程中存在的阻力之一,就是市民们潜意识中缺乏强烈的公共事务参与感和环境保护责任感。出于惰性心理,人们在主观上存在不想改变老做法、老方式的倾向。在面对新的垃圾分类制度的时候,这种心理很难避免,也使得市民学习垃圾分类知识,自行进行分类的意愿不高。涂朋艳的研究显示,即使街道上有四色分类垃圾桶,一部分居民在扔垃圾时往往仍是不顾类别、随意丢弃。

2.借鉴启示:建立健全相关激励政策。

上海在全力解决垃圾分类的配套硬件和技术短板的同时,也在制度建设上不断进行着更富创造性的探索实践。以上海佳宁花园社区为试点,居民家中的废纸、玻璃、金属、衣物等可回收物可以通过支付宝变现。换言之,比起居民自行分类后再送到丢弃点丢弃垃圾,上海有了一种更加便捷的垃圾处置方式:居民在平台上确认自己的家庭住址、联系方式,在手机上下一个回收订单,选择要回收的垃圾种类,并上传待回收垃圾的照片,随后等待社区回收员上门回收即可,居民还可以得到相应的回收报酬。

而这种回收平台目前已经在静安区江宁路街道和彭浦镇的100 多个小区试点,更被推广到长三角14 座城市的3 万多个小区。

综上,从上海的垃圾分类推广过程中,我们可以归纳出解决南昌居民垃圾分类意愿不高的方法--健全激励制度。为了让更多南昌市民认可垃圾分类,就应该让垃圾分类的积极结果离每一位市民更近。我们可以效仿上海,设计绿色账户等相似平台,以积分的形式鼓励市民进行垃圾分类,也可以联合诸如支付宝之类的第三方组织进行制度设计,利用变现等方式激发市民参与垃圾分类的积极性,从而推动垃圾分类在南昌市逐渐表现出更多的市民自主性。

四、结语

垃圾分类是城市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有效手段,这要求我们彻底贯彻生活垃圾分类的政策,逐步提高国民的环保意识,让每个公民都投身到建设美丽中国的事业之中。也是一项关乎民生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社会问题,需要我们不断更加深入地认识和理解我国当前垃圾分类中存在的短板和瓶颈,探索垃圾分类的有效路径,从而提高全民参与、全域分类的垃圾分类制度在我国健康生长发展的可能性可行性,实现美丽中国、绿色中国的伟大景愿。

猜你喜欢
垃圾车南昌市垃圾处理
模拟成真
江西南昌市1169个建制村实现通客车
考了个大的
NO TIME TO WASTE
垃圾处理要多少钱?
吃两个
垃圾车放哪里好
形形色色的垃圾清运专用车——HEIL全系列垃圾车掠影
一种压缩式垃圾车的垃圾桶提升装置
深圳市7大资源类垃圾处理体系初步建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