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词 “蓄意” 的词汇语法演变及其动因

2020-02-28 06:26徐茜朦
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动宾句法副词

徐茜朦

(上海师范大学 人文学院,上海 200234)

在现代汉语中, “蓄意” 既可作动词,也可作副词。《现代汉语词典》(第七版)对 “蓄意” 释义为 “动词,早就有这个意思(指坏的);存心:~进行破坏”[1]。张谊生在《现代汉语副词研究》中将 “蓄意” 归入表方式的描摹性副词,表示人物心理、思维活动[2]。杨荣祥在《近代汉语副词研究》中将 “蓄意” 归入情状副词的次类[3]。根据CCL语料库的考察,综合以上专家的分类,本文将 “蓄意” 归为情状副词。作为常用副词, “蓄意” 的动词和副词两个词性是何时产生的,又是如何产生的,两个词性之间是否有继承关系,它的词汇化动因和机制是什么,对这些问题,目前还没有学者进行细致研究。本文在分析 “蓄意” 词汇化、语法化过程的基础上,尝试用语法化理论、词汇化理论从句法、语义等角度解释副词 “蓄意” 的成词动因和机制。

一、 “蓄” 和 “意” 的语义演变

(一) “蓄” 的词义演变

“蓄” 为形声字,动词。《说文解字》解释 “蓄,积也。 从艸畜聲”[4], “蓄” 的本义为 “积蓄,储藏” 。

例1 我有旨蓄,亦以御冬。(《诗经·邶风·谷风》)

例1翻译为 “我准备好美味的菜食储藏,为了度过冬季的匮乏时光” ,句中的 “蓄” 为 “积蓄” 义。

例2 积货滋多,蓄怨滋厚,不亡何待。(《国语·楚语下》)

例2翻译为 “积累的钱财越多,积聚的民怨越多,这样(国家)怎么还能不灭亡呢?” 句中 “蓄” 为 “积聚” 义。

例3 蓄力一纪,可以远矣。(《国语·晋语四》)

例3翻译为 “养精蓄锐了12年,可以远行了” 。在古代,12年是一个生肖轮回,又称 “一纪” 。句中 “蓄” 为 “蓄集” 义。

此后,在语言的流传中, “蓄” 逐渐从本义引申出 “畜养、保存” “藏,心里存有” “等待” 等义。

例4 蓄鸡豚,以为岁时伏腊婚嫁之资。(《美芹十论》)

例4中的 “蓄鸡豚” 翻译为 “畜养鸡和猪” ,句中 “蓄” 为引申义 “畜养” 。

例5 惟昔亚献,不闻妇人,阿韦蓄无君之忱,怀自达之意,潜图帝位,议啄皇孙,升坛拟仪,拜赐明命,将预家事,无守国章。(《旧唐书》卷九十二)

例5中的单音动词 “蓄” 和 “怀” 并列对举,都表示 “心里存有(某种心思意念)” 。

例6 盍远方迹象以为飞声兮,孰谓时之可蓄?(《思玄赋》)

例6翻译为 “何不远走高飞播扬声誉啊,谁说时机可以等待” ,句中 “蓄” 为引申义 “等待” 。

(二) “意” 的词义演变

“意” 在古代汉语中有多种含义,既可作名词,也可作动词。《王力古汉语字典》中 “意” 释义为 “①意思,引申为意图,又为意味。②料想,猜测”[5]。《汉语大字典》中 “意” 的义项有19个,而《汉语大词典》中 “意” 的义项有15个。《说文解字》对 “意” 释义为 “意,志也,从心察言而知其意也”[4]。 “意” 为会意字,从心从音,本义为名词 “心志。心意” ,意为 “心里的声音,没有用言语表达出来的想法” 。此后,相继引申出 “意图” “意味” “料想,猜测” 等义。

例7 子曰: “书不尽言,言不尽意。然则圣人之意,其不可见乎?” (《周易》)

例7翻译为 “孔子说:‘书是不能完全表达作者要讲的话的,言语是不能表达我们心意的,那么圣人的心意,难道就不能被了解?’” 句中的 “意” 为引申义 “意图” 。

例8 廉外雨潺潺,春意阑珊。(《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

例8翻译为 “门帘外传来雨声潺潺,浓郁的春意又要凋残” ,句中的 “意” 为引申义 “意味” 。

例9 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项羽本纪·鸿门宴》)

例9第一句翻译为 “我(刘邦)没有想到能先攻破函谷关击溃秦军” ,句中的 “意” 为引申义 “料想、预料、猜测” 。

二、 “蓄意” 的组合义演变

1. “蓄” 和 “意” 的连用

动词 “蓄” 与名词 “意” 第一次连用出现在隋唐五代时期,意思为 “心里怀着某种志向” 。

例10 尝蓄名山意,兹为世网牵。(《全唐诗》)

例10翻译为 “心里曾经怀着游览名山的志向,却总是被世俗繁琐的事情网罗住” ,句中 “蓄意” 意思为 “心里怀着……志向” 。

例11 煞有首尾,委曲详尽,非大段会底说不得。又如鹤鸣做得极巧,更含蓄意思,全然不露。(《朱子语类》卷八十)

例12 故吾之言可得而直遂。至于上大夫之前,则虽有所诤,必须有含蓄不尽底意思,不如侃侃之发露得尽也。(《朱子语类》卷三十八)

例13 叙叶志超,叙丁汝昌,无一非为合肥写照。作者固别蓄深意,阅者亦当别具眼光,毋滑口读过!(《清史演义》八十四回)

例11、例12中的动词 “蓄” 与动词 “含” 构成同义并列动词,后面常接双音节名词 “意思” ,解释为 “隐藏着某种意思” 。例13中的 “蓄深意” 解释为 “隐藏真实的意思” 。

“蓄……意” 又理解为 “藏着某种意图” ,此时的 “意” 抽象为 “心思、意图、情绪” 。

例14 邓婵玉上前跪而言曰: “丞相在上,贱妾既已归周,岂敢又蓄两意。” (《封神演义》五十六回)

例15 郑遵谦,字履公,余姚临山卫人。始与东阳许都交好,都蓄异意,遂与绝。(《东南纪事》卷六)

例16 故单表潘金莲自从李瓶儿生了孩子,见西门庆常在他房里宿歇,于是常怀嫉妒之心,每蓄不平之意。(《金瓶梅》三十二回)

例14、例15中的 “蓄……意” 解释为 “藏着……的心思” 。例16的 “每蓄不平之意” 和上文 “常怀嫉妒之心” 对举,解释为 “经常心里生出不平的情绪” 。

(二)短语 “蓄意” 的句法结构和语义类型

1.动宾短语 “蓄意”

动宾短语 “蓄意” 首次出现在隋唐时期,意思为 “怀有某种心愿或志向” ,可充当主语或谓语。

例17 蒙英主特达顾遇,颇欲奋厉效报,苟致身于訏谟之地,则兼济生灵,蓄意未果,望风为当路者所挤,流徙江湖。(《旧唐书》卷一百六十六)

例18 白居易初对策高第,擢入翰林,蒙英主特达顾遇,颇欲奋厉效报,苟致身于訏谟之地,则兼济生灵,蓄意未果,望风为当路者所挤,流徙江湖。(《旧唐书》卷一百一十六)

例17中的动宾短语 “蓄意未果” 解释为 “心里怀着报效君上的志向落空了” ,例18中的动宾短语 “蓄意未果” 解释为 “心里怀着尽忠于皇帝陛下、兼顾人民福祉的抱负没能实现” 。

例19 战袍经手作,知落阿谁边。蓄意多添线,含情更着绵。(《旧唐书·袍中诗》)

例20 苟或矜持意气,专事凌越,则蓄意积愤,必有溃决之一日,甚且累及国家,国璋心实危之。(《民国演义》二十八回)

例19中的动宾短语 “蓄意” 和下文动宾短语 “含情” 对举,解释为 “心里怀着情意” 。例20中的 “蓄意” 和 “积愤” 并列对举, “蓄意积愤” 解释为 “累积(不满)情绪,累加愤怒” 。

2.偏正短语 “蓄意”

偏正短语 “蓄意” 出现在明朝时期,意思为 “隐藏的心思意念” 。作为偏正短语的 “蓄意” 从明朝一直沿用至民国时期,后逐渐消失。

例21 拘文墨,枉效书生忱。宁知侠烈士,一死无沉吟!彼妇激余风,三年蓄意深。(《二刻拍案惊奇》卷三十一)

例22 舜闻命,知其蓄意不善,因告二女,二女道: “父母命饮,安敢不往?妾有药一丸,秘含于口,虽饮千杯,不至沉醉。” (《小五义》二十二回)

例23 文命看她们蓄意不善,本想严词拒绝,后来要想探问风俗,只得婉词和她们说道: “我们这一队人是不能离开的,诸位要谈话,何妨就在此地谈谈呢。” (《上古秘史》一百三十二回)

例21中的 “三年蓄意深” 解释为 “三年来藏着的情意深厚” 。例22 “知其蓄意不善” 解释为 “知道他们隐藏的心思不好” 。例23中 “蓄意不善” 的 “不善” 在语境中指向的是名词 “意” , “蓄意” 为偏正短语,解释为 “心里藏着的意图” 。

三、 “蓄意” 的词汇化和语法化

(一)由动宾短语到动词 “蓄意”

宋朝时期,动词 “蓄意” 用法出现,解释为 “心里早就有这个意思” ,为心理动词,且其有时会后接表时间的补语。

例24 州人家家坐对岚岫,归云过鸟,历历尽见。按图经云云门山,俗亦谓之劈山,而清蓄意多时。(《太平广记》卷三十六)

例25 雯青道: “朝鲜一地,不但日本眈眈虎视,即俄国蓄意亦非一日了。” (《孽海花》十八回)

例24和25中的 “蓄意” 解释为 “心里早就有这个意思了” ,在句子中作谓语,后面常跟表时间的补语成分,构成 “蓄意+NP” 动补结构。

但有时有些句子中 “蓄意” 没有跟表示时间的补语,但是根据前文语境可以推断主语 “心里早就有这种想法了” 。

例26 刘贺也曾为帝,今虽被废,住在昌邑,难保不谋恢复帝位。万一有人蓄意?(《西汉野史》一百四十二回)

例27 左议政朴咏孝原是独立党的首领,仗着日本庇护他,他蓄意要脱离中国,只因碍着中国通商委员袁世凯在左右监视着,一时不敢动。(《清代宫廷艳史》八十四回)

例28 女子朱九妹最为漂亮。这九妹原是献给秀清的,后来进了秀全宫。他蓄意想暗杀秀全,图个报仇雪恨的名誉。(《清朝三百年艳史演义》五十五回)

例26中的 “蓄意” 是动词作谓语, “万一有人蓄意” 翻译为 “万一有人早就有这个意思了呢?” 例27中的 “他蓄意要脱离中国” ,据后文可解释为 “他早就有这个意思想要脱离中国。例28 “他蓄意想暗杀秀全” 解释为 “他早就有这个意思想要暗杀秀全” 。

动宾短语 “蓄意” 在宋朝时期成为心理动词,而且是及物心理动词,可以后接指称化了的动词性成分作为宾语,结构为 “蓄意+NP” ,相当于 “蓄意于NP” ,解释为 “心里对某件事存有想法” 。

例29 李因向奚奇、叶豪正色说道: “靳仁叔侄,蓄意谋叛,遍置党羽,结识异端,将来大有可虞。” (《野叟曝言》二十四回)

例30 哪有牢房?且这五具囚笼,还是当夜打造的不成?看官不知,那宁王蓄意谋反,这金山寺名为丛林,实是他暗屯兵马之所。(《七剑十三侠》十八回)

例31 刘濞见使者连遭究治,心中恐惧,于是蓄意谋反,召聚豪杰,收买民心,欲乘机会起事。(《西汉野史》四十六回)

例29至例31中的动词 “蓄意” 是及物动词,后面的 “谋叛” “谋反” 都是指称化了的动词性成分,作动词 “蓄意” 的宾语,连起来解释为 “早就有这个意思要谋反” 。

(二)由动词到副词 “蓄意”

清朝时期,副词 “蓄意” 用法出现,语义可归纳为三种:故意;着意,用心;有意,存心。以上三种副词词义的感情色彩轻重不同,故意>着意,存心>用心。

1.表示 “故意”

例32 昨前两日,该员又复面访本军驻津司令部各处人员,肆意簧鼓,摇惑军心。经各员即向树铮陈明一切,树铮犹以为或系不肖党徒,蓄意勾煽之所为,陆将军未必谬妄至此。(《民国演义》九十七回)

例33 我不得不用心写作檄文,声讨他们的诬陷罪,揭露他们以秦诳楚的诡计,妄图摧兰折玉的阴谋,以及蓄意制造夙世之冤案,煞一时之风景的丑恶行径等等。(《古今情海》卷十五)

副词 “蓄意” 由于经常用在消极的语境中,修饰的动词大多数表示贬义,所以副词 “蓄意” 吸收了这样的感情色彩,逐渐变成一个预谋类贬义副词 “蓄意” ,用于表示个人不耻行为。例32、例33中的 “蓄意” 所在语境表示一种转折,不耻行为 “故意” 语义明显。

例34 蓄意新词轻缓唱,殷勤满捧瑶觞。(《全宋词》)

例35 我非下贱之人,今日之事,也非蓄意淫奔,公子把惊动众人这话来唬我,可知我也是受人之托,奉命而来,便见老大人的面,也没甚过失的。(《八仙得道》十三回)

例34句中的 “蓄意” 解释为 “故意” ,是中性词,可以替换为 “有意” 或 “特意” 。例35中的 “蓄意” 解释为 “故意、好意” ,句中的语境强调施事者行为是过失, “蓄意” 在这里语义较轻,蕴含中性情感色彩。

2.表示 “着意、用心”

中性意义上的 “蓄意” 解释为 “着意、上心” ,用来描摹施事者下定决心、拿定主意的情态。

例36 犹非蓄意经营,不过略存其意,此殆所谓天授,非人力也!(《野叟曝言》九十五回)

例37 近来侵夺塔什干浩罕诸部,蓄意经营,不遗余力。(《清朝秘史》九十回)

例38 自是遂蓄意积镪,而贿赂之门大启矣。(《十叶野闻》第四章)

副词 “蓄意” 和中性词搭配时,主要表示 “态度坚定、下定决心、心意已定” 的情状,后面接动词性短语成分。例36、例37中的 “蓄意” 表示 “用心、花心思” ,例38中 “蓄意” 表示 “定意、决意” 。

3.表示 “有意”

发展至现当代,副词 “蓄意” 出现了语义较轻的副词义 “有意” ,用来描摹说话人的主观情态,意在减轻某一行为带来的后果,达到委婉的表达效果。

例39 笑了笑,他说: “那大概不一样吧?据我看,因家庭之累或别的原因,逃不出北平,可是也不蓄意给日本人作事的,不能算作汉奸。” (老舍《四世同堂》)

例40 “人之初,性本善” 么?这并非现在要加研究的问题。但我还依稀记得,我幼小时候实未尝蓄意忤逆,对于父母,倒是极愿意孝顺的。(鲁迅《二十四孝图》)

例39、例40中的 “蓄意” 可以替换为 “好意、有意” 。

四、 “蓄意” 演变的动因和机制

(一) “蓄意” 词汇化、语法化的动因

“蓄意” 词汇化、语法化的动因主要有三个方面。其一,语义上, “蓄意” 首先是由单音节动词 “蓄” 和单音节名词 “意” 构成动宾短语,动词 “蓄” 与典型的行为动词相比动作性较低,对其后接宾语的影响程度和控制力度较小。名词 “意” 是抽象名词,所代表的事物不占据确定的空间,因此,动宾短语 “蓄意” 的动作性被削弱,这样的语义组合易发生词汇化。正如董秀芳在《词汇化汉语双音节词的衍生与发展》论及动宾短语的语义特点时所说, “动作性弱的动词比动作性强的动词更容易和宾语发生词汇化,另外,由动宾式短语而来的双音节词,其源头动宾短语的宾语有一个明显的语义特点:非具体性,这里的所谓非具体性指的是名词所代表的事物不占据确定的空间”[6]。其二,句法上, “蓄” 和 “意” 相对处于线性序列上的紧邻位置,具有短语发生词汇化的先决句法条件。其三,词汇化为动词的 “蓄意” 经常作状语修饰动词性成分,对动作行为发出者的情态进行补充说明,属于非语义重心的动词,在句子结构中处于状语位置,由此 “蓄意” 进一步虚化为副词。董秀芳在《词汇化汉语双音节词的衍生与发展》中指出, “原有的两个分立成分必须在线性顺序上临近。虽然两个分立的成分可以不在句法上发生关系,不构成一对直接成分(如跨层结构的词汇化),但一般应在表层语音结构中彼此相邻”[6],强调双音节词衍生的基本条件, “蓄意” 正是满足了语义和句法条件,得以完成词汇化和语法化的进程。

(二) “蓄意” 词汇化、语法化的机制

董秀芳在《词汇化——汉语双音词的衍生和发展》中指出, “当构成一个句法单位或者虽不构成一个句法单位但在线性顺序上邻接的两个词由于某种原因经常在一起出现时,语言使用者就有可能把它们看作一体来加以整体处理,而不再对其内部结构作分析,这就使得二者之间原有的语法距离缩短或消失,最终导致双音词从旧有的句法构造中脱胎出来”[6]。 “蓄意” 的词汇化、语法化正是具有这样的组块机制。首先动词 “蓄” 和名词 “意” 两者之间可以插入其他成分,位于不同的句法层次,后来变为线性序列紧邻使用,形成动宾短语 “蓄意” 。动宾短语 “蓄意” 主要用来修饰VP,解释为 “早就有某种心思想要做某件事” 。接着, “蓄意” 修饰动词性成分用于描摹情态,解释为 “故意做某事” ,前者用法逐渐被人们接受并且大量使用,使得原本的动宾短语 “蓄意” 演化为动词。最后,动词又在状语位置、非语义重心的句子环境中虚化为副词 “蓄意” 。

五、结语

由上,情状副词 “蓄意” 的形成、演化可以概括为四个阶段:隋唐时期首次出现动宾短语 “蓄意” ,意思为 “心里怀着某种意念或志向” “累积某种情绪” ;明朝时期出现偏正短语 “蓄意” ,意思为 “隐藏的意图或心思” ;宋朝时期,动宾短语 “蓄意” 词汇化为动词,主要作谓语,或者与动词性成分并列使用,意思为 “心里早就有某个意思要做某事” ;到了清朝,动词 “蓄意” 虚化为副词,表示 “故意” “有意” ,前者语义谴责义较重,后者词义的感情色彩较轻。发展至现当代,作为情状副词, “蓄意” 主要表示 “故意” 。

猜你喜欢
动宾句法副词
基于HSK 作文语料库的动宾式离合词偏误分析
述谓结构与英语句法配置
副词“好容易”及其词汇化成因
韩国语副词“더”与汉语副词“更”“再”的对应
动宾式离合词插入数量短语研究
句法二题
诗词联句句法梳理
试论对外汉语教学中动宾式离合词的教学
“救火”带标记动宾对象式结构语用认知分析
副词和副词词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