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春鱼 黄燕青
(内江师范学院,四川 内江 641100)
文秋芳教授提出的产出导向法(简称POA)吸收了课程论和二语习得的相关成果,将语言输入与输出有机结合,极具中国特色。经过数10年的理论探索和教学实践,POA在理论体系建设、实践效果以及教材编写等方面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相关研究多与大学英语教学相关,少有研究对产出导向法指导下的英语教学法课程改革进行探讨。本文将以此为切入点,探讨基于POA教学流程的英语课程教学改革。
POA体系由三部分组成:教学理念、教学假设和教学流程[1]。每个部分又由若干个子假设和环节组成,三者共同作用,形成了以学习为中心,以产出为导向的教学法体系。
教学理念包括学习中心说、学用一体说、文化交流说和关键能力说四个理念[1]。“学习中心说”主张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是一切教学活动的中心。因为我国的英语教学主要在课堂进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学习效果至关重要[2]。“学用一体说”主张英语教学应该将输入与输出相结合,将学习与运用相结合,让学生在学中用,用中学,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文化交流说”提出在教学中要正确处理母语文化和目的语文化的关系,提倡文化间的交流和互动。我国学生不仅要了解英语国家文化,还要能够用英语讲“中国故事”。“关键能力说”倡导外语教学应培养学生学习、生活与发展必备的关键能力。
POA的教学假设包括输出驱动、输入促成、选择性学习和以评为学四个方面内容[2]。“输出驱动”主张输出是语言学习的目标和动力,输出可以提升学生学习的目的性和有效性。因为与输入性活动相比,产出性活动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取得更好的效果。“输入促成”认为与输出驱动配套的具有针对性的、可学的输入能够有效促成产出任务的顺利完成。因为在产出的驱动下,及时的、适量的语言输入能够提升学习效果。“选择学习”是指在有限的时间内,学生根据产出任务需要,有选择性地进行学习, 因为有选择性的学习更能提升学习效果。“以评为学”提倡评学结合,以评促学。
POA体系的教学流程由驱动—促成—评价组成的若干循环链组成[2]。“驱动”的目的是通过试产出活动,让学生意识到当前的水平与能力与学习目标之间的差距,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促成”是帮助学生“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有针对性地为学生完成产出任务提供支架,为他们的学习保驾护航[3]。POA提倡 “师生合作共评”,突出重点,抓住主要矛盾,促进学生学习的质的飞跃。
教学法课程改革的第一个因素是师范院校教师教育课程长期存在的问题。王蔷等采取问卷调查、访谈和会议座谈的方式,调查和分析了我国外语教师教育的现状[4]。结果显示,师范院校外语教师教育体制和模式已经滞后,教学法教师对中小学英语教学现状缺乏足够的了解,基础教育课改精神没能较好地融入师范生培养。教师教育课程具有非常强的实践性,学生需要结合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构建意义,通过感知和体验,将理论运用于实践[5]。然而,目前的师范教育课程缺乏实践性[6],不能为师范生提供关于学生、课堂、学校和社会的情景知识,难以促成学生个人实践意义的构建和理论与实践的贯通,从而导致“理想”与“现实”的错位[7]。这种巨大的反差会让学生感到失落和困惑,从而导致他们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放弃自己的教育理想,而采取一些与教师教育课程所学的原则和方法相悖的教学行为。
程晓堂指出,师范院校应该为中小学校培养具有熟悉新课程理念,具有实施新课程能力,愿意从事教师职业的教师[8]。国务院出台相关文件,明确提出要加强对师范生师德和教学能力的训练,提升职前教师培养的质量[9]。教育部也明确提出要进行教师教育课程改革,在师范生培养过程中落实基础教育改革理念,全面提高师范生实施新课程的能力[10];并建议将优秀中小学教学案例作为教学内容,充分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提高师范生的课堂实施能力和专业发展能力。2018年教育部等五部门联合发文,明确提出教师教育课程内容改革要以实践为导向,教学方法改革要以学生为中心[11]。这些文件的颁布,无疑极大地加速了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步伐。
自2010年以来,根据教育部相关文件精神和内江师范学院办学实际,教师们更新了教学理念,完善了课程体系,逐步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精神落实到师范生培养过程中。但学生的课堂表现、试讲时的教学设计方案以及实习过程中和实习结束后的反馈表明,师范生对英语课程标准的认识还不够深入,促进中小学生英语核心素养发展的能力还有所欠缺。有鉴于此,笔者结合“产出导向法”理念,对2015级和2016级本科学生“英语教学法”课程教学进行了改革,采取了“驱动-促成-评价”的教学流程以及“理论学习+实践探究+优秀案例展示”的教学模式,以满足学生“了解国内外英语教育现状,观摩优秀教师教学片,学习优秀教师的教学模式和方法”的需求[3],提升学生英语教学能力。
下面以人教版英语教材9年级第5单元的阅读材料“The Difficult Search for American Products in the US”(以下简称American Products)的教学设计为例,来展示“产出导向法”在英语教学法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第一动力。任课教师要充分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力。根据POA理念,驱动环节位于新课的开头,其目的是通过产出任务,让学生意识到自身的不足,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和动力。教师可根据需要将驱动环节内容做成微课,供学生课前学习,教师检查学习效果即可[1]。驱动环节包括教师呈现场景、学生尝试产出以及教师解读教学目标和产出任务三个子环节,每个子环节对应不同的教学要求。其中,呈现环节要求场景要具有交际性,话题要具有认知挑战性;需要尝试的产出活动要能够激发学生的意识;提出的教学目标要明确,产出的任务要具体、可实现。 根据这一理念和内江师范学院的教学实际,笔者在课前发放“American Products”的文字材料,并告知学生这是一份“初中英语教师资格”考题,让学生提前熟悉教学内容,并根据教学内容尝试设计一节45分钟的阅读课。教师资格考试是每个师范专业学生必须要完成的任务,因此,此任务的场景具有真实性,能够激发学生产出的欲望,在试产出阶段对教学材料进行设计并感知自身水平和存在的不足。在课中环节,笔者会利用前10分钟随机抽取两位同学来分享自己的试设计成果,并交流设计心得体会。这一方面可以检查学生课前任务完成情况,另一方面也为学生间的相互交流学习提供契机,为促成环节打好基础。
“促成”包含教师描述任务、学生学习和教师指导三个环节。通过以上环节,学生能够清楚了解具体要求,据此进行选择性学习,并利用所学完成产出任务,在学中用,用中学。在此环节,教师的指导和检查要贯穿始终,既要检查选择性学习效果,也要检查产出练习效果[1]。在促成环节,首先明确告知学生本次的产出任务是对所发教学材料进行再次设计。要完成一项产出任务,必要的输入是必不可少的。为帮助学生尽快熟悉阅读教学设计的基本要素和方法,笔者精心准备了一份优秀的中学一线教师的阅读教学案例——9年级Unit9“What do you feel like watching today”。该教学设计结构完整,教学目标具体,教学方法得当,教学过程紧凑有逻辑性,教学活动能够支持教学目标,体现了发展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理念。学生根据教学材料内容,结合《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标准》相关要求,仔细研读优秀案例并与小组同伴进行讨论,记录其优点和有待改进的地方。教师巡视课堂,与各小组成员进行交流,并提供必要帮助。随后,在教师的带领下,全班同学对案例的教材分析、目标制定、活动设计、教学流程、家庭作业等进行探讨与交流,以统一认识。最后,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American Products”一文进行再次设计,要求尽量多地使用从案例中学到的好的理念与方法。
POA主张采用“师生合作评价(TSCA)”。根据“评价”的要求,首先组织学生学习了教学设计的评价标准:(1)教学设计完整,要点齐全;(2)教学目标符合SMART原则,能体现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理念;(3)教学活动形式多样、有逻辑性,能够支持教学目标。学生设计完成后,选取有代表性的两份设计分别从教学目标的确立、教学过程的设计、家庭作业的布置等方面按照标准要求进行生-生评价和师-生评价,以加深学生对所学实践知识的认识。未被选中的教学设计将发布在QQ群,供全班同学评价、借鉴与学习。所有环节完成后,会展示来自中学一线教师的关于“American Products”一文的优秀阅读教学设计和播放配套的教学视频,供学生观摩、学习、借鉴与反思,从而为学生打通连接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将新的教学理念落实到教学设计中去,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经过两个年级的教学改革实践,参与学生的教材分析能力、教学目标的制定能力、教学活动的设计能力以及教学反思能力都有了极大提升。学生的自信心和参与教学设计的兴趣得到增强。正如一位学生说的那样:“以输出为驱动的导入方式让我明白了自身在教学设计能力放面的不足;展示的优质教学设计加深了我对英语教学的理解和落实英语核心素养的认识;动手实践设计巩固了我在课堂上所学的东西,也再次让我明白了自身的不足;教学录像展示让我看到了理论与实践完美的结合。这种新的教学模式提升了我的教学设计能力,搭建了理论与实践间的桥梁。”
POA的提出,解决了一些我国大学外语教学过程中未能解决的问题,其所倡导的教学假设和教学流程为英语教学法课程教学改革提供了理论基础。教学实践表明,由驱动、促成、评价组成的教学流程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能够提升学生教学设计能力和教学实施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