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梅梅
(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岩人民医院,福建福州 364000)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合并高血压属于临床常见慢性病,随人口老龄化发展、饮食习惯的转变等,其发病率与患病率呈逐年向上攀升的趋势,已逐渐成为威胁中老年人群健康与生活质量主要慢性疾病类型[1]。相关研究显示,DM 患者极易患高血压,且两者相互影响,极易诱发脑卒中、心肌梗死等疾病,对患者生命安全的威胁加剧[2]。临床研究指出,有效护理干预可协助患者有效控制血糖、血压,改善预后,进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3]。多学科团队(Multidisciplinary team,MDT)护理模属于国际新兴模式,以患者为中心,针对某一器官或疾病,由多个相关学科专家组成相对固定专家组,定时、定期开展临床探讨会并提出意见,可有效改善临床护理质量与护理效果[4]。本研究选自我院部分DM 合并高血压患者,旨在分析MDT 护理模式的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选取我院2018 年3 月至2019 年11 月期间收治的DM 合并高血压患者98 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018 年3 月至2019 年1 月期间的48 例作为常规组,2019 年2-11 月期间的50 例作为实验组。常规组中男26 例,女22 例;年龄56-78 岁,平均(67.08±5.44)岁;DM 病程2-9 年,平均(5.54±1.71)年;高血压病程1-7 年,平均(3.96±1.47)年。实验组中男24例,女26 例;年龄57-79 岁,平均(68.11±5.43)岁;DM 病程1-9 年,平均(4.98±1.97)年;高血压病程1-8 年,平均(4.41±1.70)年。两组年龄、性别、DM 病程、高血压病程等一般资料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1)>2 次以上非同日静息状况下血压检测升高以及24h 动态血压检测等确诊为高血压;(2)经葡萄糖耐量、糖化血红蛋白(HbA1c)等相关检查确诊为DM;(3)自愿参与本研究者;(4)具有完整临床资料者。排除标准:(1)合并严重认知障碍者;(2)无法准确描述主诉者;(3)合并严重精神障碍者;(4)3 个月发生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及脑血管疾病者。
1.2.1 常规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1)常规告知家属、患者有关DM、高血压基本知识,包括饮食、运动以及保健知识等;(2)讲述用药剂量、使用方法、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强调遵医用药的重要性;(3)叮嘱患者定时复诊,1 次/月电话随访。
1.2.2 实验组接受基于常规组实施MDT 护理模式干预(1)成立专科小组。由医师与护理人员组成,组长由护士长、DM 主治医师与高血压主治医师担任,定期开展小组会议,结合人员专业状况予以分工、培训,详细讲述分工状况与管理制度,并制作与发放相关宣传手册;团员主要包括营养科、内分泌科、心血管内科、康复科人员。(2)问题汇总:由内分泌科、心血管内科、营养科、康复科专科人员对患者疾病状况予以评估,包括血糖、血压、营养状况等;由营养科护师个性化定制营养膳食;康复科护师结合患者病情制定个性化康复运动训练。(3)实施措施。①建立完整档案:其内容包括姓名、年龄、出院时间、联系方式、家庭住址等,并于出院时对病情予以小结,明确用药状况和复查要求;②健康宣教:a 个人宣教,向患者讲述DM 合并高血压症状、诱因、特点等,使患者掌握疾病相关基础知识,并同时予以用药指导;出院后每周电话随访1 次,了解患者病情,并给予管理建议,可协助患者建立阶段性目标;b 小组教育,每月1 次以小组为单位组织开展健康教育,提供疾病个体化咨询,并由责任护理人员进行统一宣教相关护理知识,可通过口头讲解与PPT 相结合方式对症状表现、紧急处理方式、疾病诱因等予以讲解,邀请高血压、DM 主治医生对用药、治疗等方面问题予以详细解答,其他成员结合患者复查状况等进行调整相应方案;c 家庭教育,将家庭作为系统,予以家属健康宣教,使家属掌握相应疾病护理能力,并协助患者遵医用药、营养膳食服用以及康复运动等予以监督。
两组均干预3 个月。
(1)两组干预前后生活质量利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74(GQOLI-74)予以评估。GQOLI-74 包括社会功能、躯体功能、物质生活状态、心理功能4个维度,共74 个条目,分值范围为0-100 分,评分与生活质量成正比。(2)利用自我护理能力测定表(ESCA)对两组干预前后自护能力予以评估。ESCA包括健康知识水平、自我护理技能、自我责任感、自我概念4 个维度,共43 个项目,分值范围为0-172分,分值越高自护能力越好。(3)对比两组干预前后血糖指标变化,即空腹血糖(FPG)、餐后2h 血糖(2 hPG)、HbA1c。利用葡萄糖脱氢酶法对2hPG、HbA1c、FPG 水平实施检测。(4)对比两组血压控制率,即舒张压(DBP)较干预前降低≥10mmHg 并处于正常范围内,或DBP 较干预前降低>20mmHg,未在正常范围内为显效;DBP 较干预前降低<10 mmHg 并处于正常范围内,或DBP 较干预前降低10-19mmHg,未处于正常范围内为有效;DBP 无变化或较干预前降低<10mmHg 为无效;血压控制率为显效率、有效率之和。
两组干预前FPG、2hPG、HbA1c 之间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实验组FPG、2hPG、HbA1c 较常规组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与常规组相比较,实验组血压控制率明显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两组干预前ESCA 评分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后ESCA 评分高于干预前,且实验组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两组干预前GQOLI-74 评分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后GQOLI-74 评分较干预前高,且实验组较常规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DM 合并高血压属于临床较为常见慢性循环系统、内分泌系统疾病类型,其中DM 极易引发微血管病变,进而加重高血压临床症状,对患者生命安全产生严重影响[5]。临床多采用药物治疗,但单一采用药物治疗,无法达到预期效果,而相关资料显示,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临床药物疗效,进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6]。
MDT 护理模式是由各科专业人员构成团队,其利用不同人员专业知识予以干预措施制定,提供全面、系统、规范护理干预,从而达到提高临床护理质量以及护理效果的目的[7]。本研究将MDT 护理模式运用至临床DM 合并高血压护理中,结果为:干预后实验组FPG、2hPG、HbA1c 较常规组小,血压控制率高于常规组(P<0.05),充分说明MDT 护理模式可有效控制血糖、血压。MDT 护理模式中除常规护理中对饮食、运动、用药予以指导外,可提供更为专业化护理干预,由内分泌科、营养科、康复科以及心血管内科等人员组成,并邀请高血压医师以及DM 医师担任组长,更加确保干预措施有效性、科学性;且常规护理仅对饮食、运动予以指导,而MDT 护理模式中由营养科、康复科结合患者营养状态、病情予以个体化食谱制定以及康复运动计划,进一步增强对血糖、血压控制。本研究还发现,干预后实验组ESCA评分高于常规组(P<0.05),说明MDT 护理模式可有效提高患者自护能力。其原因可能与MDT 全方位健康宣教有关,与常规护理中口头宣教以及发放宣教手册不同,MDT 护理模式经个人健康宣教,使患者对于疾病认知度上升,从而了解血糖、血压控制重要性,进而增强自护能力,且在小组健康宣教中,邀请专业主治医师对患者用药、治疗疑问予以更深一步解答,进一步增强患者对用药认知度,从而加强治疗依从性与提高自护能力,与此同时,实施家庭教育,提高家属认知度,同时发挥家属主观能动性,积极监督患者,最终达到全方位增强患者自护能力的目的,为改善生活质量奠定基础。此外,本研究中干预后实验组GQOLI-74 评分高于常规组(P<0.05),MDT 护理模式给予有效性、科学性干预措施,干预后自护能力提高,血糖、血压得到控制,病情稳定,利于改善生活质量。
表1 两组血糖指标变化比较(±s)
表1 两组血糖指标变化比较(±s)
注:两组比较P<0.05。
表2 对比两组血压控制率[n(%)]
表3 对比两组ESCA 评分变化(±s,分)
表3 对比两组ESCA 评分变化(±s,分)
表3 两组GQOLI-74 评分变化比较(±s,分)
表3 两组GQOLI-74 评分变化比较(±s,分)
综上,DM 合并高血压患者采用MDT 护理模式干预,可有效控制血糖、血压,增强自护能力,改善生活质量,临床价值高,可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