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接触下的日汉合璧词研究
——以“壁咚”为例

2020-02-27 07:23
宜宾学院学报 2020年1期
关键词:词素日语语义

罗 添

(西南交通大学人文学院,四川成都611756)

当代汉语词汇呈现一种急剧变化的态势,这种变化跟汉语与外语的接触碰撞密切相关。在日语和汉语相互接触的背景下,当代汉语中产生了许多汉日合璧的新词新语,如“宅男”“技术宅”“萌宠”“萌态”“格子控”等。汉语的外来词中,日语来源的外来词是最特殊的,常常被单列出来,其根本原因就是汉日两种语言之间复杂的关系。史有为把汉语中的日语来源外来词分为三大类,总共15个小类[1]192,足见其复杂性。其中数量最多的是“使用汉字义的借形汉字词”,而这类词语主要是翻译西方语言的,也就是说所指称的概念是西方的。日语来源外来词中有一部分所指称的概念是日本特有的,而词形是汉字的或包含汉字的,这一类就是本文所谓“日汉合璧词”,简单来看就是日语出概念,汉语出词形,真乃是“合璧”。这类词既不同一般的汉语外来词,和其他日语来源的外来词也不相同。这类“日汉合璧词”是当代日语来源外来词的主流,数量多,研究价值大。通过深入研究我们发现其中以“壁咚”为代表的“XX咚”词族自有其特点。

“壁咚”的日语源词为“壁ドン”,拉丁字母转写形式为KABE-DON①,其中“壁”是日语中的汉字,意义为“墙壁”。“与汉语共享(部分)汉字”是日语相比于其他语言的特殊之处,这使得汉语在向日语借词时,日语源词可以凭借其汉字形态直接进入汉语,只需要替换上汉语的发音,而且很多时候日语中的汉字和汉语中的同形汉字的意义都是相同或相近的。“ドン”的发音为don,是拟声词,转为汉字即为“咚”。

“壁咚”在日语中,“壁”是宾语,而“咚”是谓语中心语,例如:そもそも「壁ドン」はアパートなどの集合住宅で隣の部屋がうるさい時に壁を「ドン」。①

笔者把这句话翻译为“最初,‘壁咚’这个词表示在公寓等集体住宅中,隔壁很吵的时候把隔壁的墙壁‘咚’。”划线部分笔者直译,是为了尽量保留日语语法在语序上的一般特点,即“SOV”语序,所以不符合汉语语法。原句中的“壁を「ドン」”,を是助词,是和后面的“ドン”(咚)组合的,而“壁”则是宾语,是和“ドン”(咚)搭配的。“ドン”既然能和助词を搭配,那可以说明在日语的“壁咚”中,“咚”是作谓语的。而当“壁咚”进入汉语之后,“宾语+谓语”的结构是和汉语一般的“SVO”语序是相反的。“壁咚”没有汉化为“咚壁”正是因为上文提到的日语之于汉语的“特殊之处”,即“与汉语共享(部分)汉字”。已经进入了汉语的词“壁咚”即使暂时不考虑语序,但“名词性词素+拟声词性词素”是什么结构关系?根据黄廖本《现代汉语》[2]41-42的观点,可能相对最合适地对“壁咚”的结构定性为“支配式复合合成词”②。如此妥协,再次说明了日汉合璧词“壁咚”的特殊。

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有声媒体中心的“新词语研究资源库”语料库中收录了“壁咚”③,它的发音为:bìdōnɡ。它的释义为:一种爱情告白方式。男性将女性逼到墙边,单手拍在墙壁上发出“咚”的一声,先使对方无法逃脱,再进行爱情告白。源自日本动漫和影视剧。它的出处是《2014汉语新词语·正文》[3]9,并举出了下面两个例子:

(1)最幸运的粉丝莫过于被吴奇隆“壁咚”告白了,女粉丝涨红了脸演完“壁咚”戏码后,倒是“四爷”自己紧张起来。(12月24日《信息时报》)

(2)时下,壁咚已成为最热门的告白绝杀技,没有之一。(http://life.caijing.com.cn/20141230

/3788221.shtml)

一、“XX咚”词族内的语义研究

伴随着“壁咚”的借入和使用开来,迅速地产生了一批结构形式为“XX咚”④的词语,构成了一个形式上统一,意义上密切相关的“XX咚”词族。笔者竭尽所能地搜集到了12个“XX咚”词族成员,它们是“壁咚”“单手咚”“双手咚”“肘部咚”“高压咚”“蝉咚”“胸咚”“空气咚”“头痛咚”“床咚”“桌咚”和“股咚”。笔者对“XX咚”词族全体成员进行了逐一分析和整体比较。如果说上文所做的一部分工作是把“壁咚”的内部结构形式搞清楚,那这里即将展开的就是一项“由内而外”地把“壁咚”与其它相关成员进行比较分析的横向工作。这种横向的比较可以帮助我们进一步弄清楚“壁咚”的性质,弄清楚“壁咚”的构成部分以及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的性质。

(一)对“XX咚”词族的义素分析

这里采用义素分析法对12个“XX咚”词族词语做义素描写分析,细致观察他们在语义上呈现的特点。笔者为12个“XX咚”词族词语总结、归纳和选择了7个义素特征,分别是“依靠物,如墙壁”“施动者”“受动者”“施动的身体部位,如手”“施动者与受动者的位置关系,如施动者亲近受动者”“发出‘咚’声”和“施动者的表情状态,作头痛状”。这7个义素特征包含了全部12个“XX咚”词族词语的基本语义。对于全部12个“XX咚”词族词语来说,前六个义素特征是比较核心的,而第7个义素特征则是非核心的。

表1 12个“XX咚”词族词语的义素分析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单手咚”“双手咚”和“肘部咚”是在“壁咚”之上突显了“施动者”所用到的身体部位。同时,三者动作行为发生时的“依靠物”,也已经不一定是“墙壁”了。

“高压咚”和“蝉咚”则是在“壁咚”之上突显了“施动者与受动者的位置关系”,突显了施动者的动作形态。同时,“蝉咚”在“施动的身体部位”这个义素上增加了“脚”。

“空气咚”相对“壁咚”来说则是失去了“受动者”,当然也就无所谓“施动者与受动者的位置关系”了。

“头痛咚”则突显了施动者的表情状态,故作“头痛”状,假装忧郁,或因忧郁可以增加魅力之说。

“床咚”和“桌咚”则是将“壁咚”的“依靠物”,即“墙壁”换成了“床”和“桌子”。“床咚”因为“依靠物”是较软的“床”的原因,也不“发出‘咚’声”了。

“胸咚”也不考虑“依靠物”了。同时,因为“胸咚”是施动者把头靠近或接触到受动者的胸部,所以用力比较小,也不像“壁咚”那样用手使劲拍打墙壁,所以“胸咚”也不“发出‘咚’声”了。

“股咚”则突显了受动者的动作行为,一般“XX咚”的受动者在被“XX咚”时,是没有动作行为的。“股咚”则是施动者被受动者反过来踢在腿上。同时,“股咚”已经完全不考虑动作行为的“依靠物”了。

这12个“XX咚”词族词语是以“壁咚”为原型[4]74-80,总共7个义素特征“壁咚”前6个都有,而第7个义素特征只有“头痛咚”有。“壁咚”在各个义素特征上进行增加、替换或去掉操作,或者突显出某个义素特征,从而实现了各个变体。

以“壁咚”为原型,从“1.壁咚”到“12.股咚”,大致上可以看成是越来越偏离原型的各个变体形成的一个范畴,合格性从1到12是递减的;11和12是偏离原型最远,最不合格的范畴成员。

(二)对“XX咚”词族的内部结构分析

又从内部结构上看,“单手咚”“双手咚”“肘部咚”“高压咚”“蝉咚”“空气咚”和“头痛咚”可以是“单手壁咚”“双手壁咚”“肘部壁咚”“高压壁咚”“蝉壁咚”“空气壁咚”和“头痛壁咚”的缩略。而“床咚”和“桌咚”则不好说成是“床壁咚”和“桌壁咚”的缩略了,因为 “床咚”的“床”和“桌咚”的“桌”与“壁咚”的“壁”是可替换关系,不可同现。而“胸咚”和“股咚”更是不能说成是“胸壁咚”和“股壁咚”的缩略了。这两者语义的核心早已不考虑“壁”了。

对这12个“XX咚”词族词语的细致研究也许可以揭示“壁咚”从一个用来命名特定动作行为的词语发展为一个具有一般性的概念化的词语的规律。“壁咚”作为一个新词语,刚出现时,是用来指称在一个很具体的语境中的“恋爱告白”这样的动作行为的。在“壁咚”之后,陆续地出现了一系列的“XX咚”词语。在这些“XX咚”词语的运用过程中,“壁咚”适用的语境变得越来越多,语义也越来越泛化。“壁咚”首先在一些语境中被缩略成“咚”,并与其它词素结合构成新词语使用,如在“单手咚”“双手咚”“肘部咚”“高压咚”“蝉咚”“空气咚”和“头痛咚”中。“壁咚”的“壁”被替换(如在“床咚”和“桌咚”中),甚至脱落,“壁咚”整体的语义核心被凝结在“咚”上(如在“胸咚”和“股咚”中),使得单纯的拟声的“咚”成为一个包含较复杂概念的构词词素。整体借入的“壁咚”通过缩略、词素化的过程,产生了一个承载“壁咚”整体语义的词素“咚”,通过“XX咚”词族词语对“咚”的复现,实现了“壁咚”语义的一般概念化,“壁咚”在汉语中的新词语的地位得以确立,反过来我们可以说,任何一个新词语地位的确立都不是孤零零地凭一己之力能够完成的。

二、 “壁咚”词性的发展变化观察研究

这一部分笔者将对“壁咚”的具体用例⑤进行研究分析,希望通过研究“壁咚”在不同语法位置的分布情况及其与其它成分的组合情况来揭示“壁咚”的词性的发展方向和过程,以及发展程度。

(一)第一阶段:“壁咚”作为指称动作行为的名词

(3)壁咚应该算是当下最热门的告白高招。⑥

(4)小哇的壁咚忽而霸道强势,忽而温柔多情……

(5)电视剧里的壁咚也是很常见,《何以笙箫默》里钟汉良就对唐嫣使出了壁咚大招,俘获其芳心。

(6)自2014年大为流行的“壁咚”,直接被两位教主黄晓明和陈乔恩升级为“胸咚”了。

(7)壁咚占据了2014年的最火恋爱告白动作……

(8)大家在壁咚这么浪漫的动作上也是各显示神通。

(9)无法接受壁咚,我会紧张死的。

(10)某论坛网友发现,这个比壁咚还火的肩噌,竟起源于赵本山的小品《功夫》。

(11)假以时日,我国人民想起“壁咚”,脑子里就会全是黄教主的脸了……

(12)少年们往往喜欢浓烈的感情、奔放的姿态,以及张扬的“壁咚”。

(13)三位男神和粉丝大玩“壁咚”……

(14)我要闭关去修炼壁咚神功了。

在例(3)到例(14)中,“壁咚”都是名词,有的指称动作行为,作主语,多是话题大主语,后接描述性的或解释性的成分,如例(3)到例(7);“壁咚”也作宾语,包括动词宾语和介词宾语,如例(8)到例(13)。“壁咚”还可以作定语,如例(14)。这些“壁咚”多用在“是”字句中,总体上是一种静态的用法。少数情况下作动词宾语时,动词都多为“送”“来”(非“去来”的“来”)、“玩”(非玩耍意义的玩,指进行某种活动)等这类意义不是特别实的动词,说明在这些情况下“壁咚”的词性还在发展当中。

(二)第二阶段:句子结构为“S1+(和/对)S2+壁咚”,“壁咚”是一价的

(15)买衣服后你可以选择阳光型男和忧郁王子男对你进行“壁咚”。

(16)在《周一见》真人秀中,冬冬尺度大开,各种和粉丝互动呀,和男粉丝壁咚……

(17)还有和女粉丝零距离壁咚……

(18)和男朋友壁咚……

(19)不过,小哇和井柏然互相壁咚是几个意思?

在例(15)到例(19)中,“壁咚”基本上是动词性的,句子的结构是“A和B + 壁咚”。这个时期的“壁咚”还是“一价”动词,把一个动作涉及的当事双方用“和”排列出来,再跟出该动作,这是“壁咚”作为动词使用的初期表现,不像“施事+动词+受事”。这个时期,“壁咚”作为一个句子的谓语中心语和其它成分之间连接得还不够紧密,互动不够积极。

(三)第三阶段:“S+壁咚+O”,“壁咚”是典型的“二价”动词

(20)郑元畅在《恶作剧之吻》里壁咚林依晨的画面既青涩又美好。

(21)黄晓明在电视剧中,各种壁咚女主角。

(22) 这个不好壁咚,要不它来壁咚我吧!

(23)主持人冲上去“壁咚”杨洋。

(24)“海清壁咚床咚小鲜肉”。

(《大猫儿追爱记》)

在例(20)至例(24)中,“壁咚”已经是比较典型的“二价”动词了,句子的语义结构为“施事+壁咚+受事”。这些例子是“壁咚”作为动词使用开始成熟的表现。

(四)第四阶段:主动变被动,可以带补语

1.主动变被动,出现句式变换

(25)钟汉良被壁咚也可以。

(26)好想一不小心被壁咚怎么办?

(27)如果给你一次被壁咚的机会,你最想选择谁?

(28)上演了一出男神被壁咚大戏。

(29)媒体戏称默克尔遭希腊总理“壁咚”。

(腾讯新闻,2015-10-28)

例(25)到例(29),都是“被”字句,“壁咚”用作被动句的谓语有利于“壁咚”动词性质的进一步巩固。

2.可以带补语

(30)哦,忘了说重点了,大西轰壁咚居然用的是栏杆,这真是壁咚出了一种新境界呀!

例(30)是“壁咚”+(出)+“结果补语”,能接结果补语的动词通常都是意义比较简洁的,整个结构的意义重心主要在“结果补语”上。这样的用例同样巩固了“壁咚”的动词性质,使“壁咚”的结构更紧密,语义更抽象。

(五)第五阶段:引申使用

(31)妮维雅⑦“壁咚”了一种蓝,最终还合法占有了它。

例(31)中的“壁咚”是一种引申用法,使用的对象已经不局限于人了。这里的“壁咚”在意义核心上,完全可以用“告白”替代。可以说到这里,“壁咚”作为一个动词具有了一般性。

“第一阶段”到“第五阶段”,是“壁咚”的意义从具体到抽象的发展变化过程,也是“壁咚”的词性从指称特定动作行为的名词到表示相应动作行为的动词,再到一个一般动词的发展变化过程,也是“壁咚”的意义引申发展的过程,还是“壁咚”汉语词化完成的过程。

“壁咚”在汉语中词性发展变化背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发展变化的内在过程也是很复杂的。这里将其概括总结为主要的两大机制[5]。

1. 双语触变机制。

“壁咚”在使用中生变的各个阶段都受到“壁咚”在日语中的使用的影响,“壁咚”在日语中的使用给“壁咚”在汉语中的变化发展提供了可模仿的使用场景,或者说语境,这些语境中的基本信息就附带在词语“壁咚”上隐性地被一并介绍到汉语中来。“壁咚”在日语中的基本信息具体来讲至少包括以下两点:(1)“壁咚”首先是指称一种“恋爱告白”的动作行为;(2)“壁咚”这种动作行为涉及动作行为的发出者和接受者。基于这些基本信息,“壁咚”在汉语中遵循汉语本身的规则再创造性地进行使用实践。因为“壁咚”指称一种动作行为,于是在汉语中被直接拿来当动词用,给它带宾语,给它带补语。这里说的“直接”,是指“壁咚”从名词发展到动词没有形式上的改变,这就是汉语的规则,同源的名词和动词具有形式上的同一性,没有形态上的标记,如“跳水、跳高、跳远”。

2. 社会融媒扩散机制。

社会语言学认为[6]63-67,语言与社会始终处于“共变”关系之中。语言的一切变化源于社会群体的实际运用。在互联网时代,这种“共变”关系变得愈加频繁和快捷。中日之间的文化交流在今天高度发达的互联网技术支持下速度和强度都极大地增加。“壁咚”在日本流行起来后迅速传入中国,大量的“壁咚”的使用实践也在中国快速地进行,这相当于给“壁咚”的发展变化提供了量的积累。同时,这个过程中,“壁咚”所指称的内容在汉语里变得越来越熟悉,逐渐得到概念整合成形,语义也越来越泛化,语义越泛化适用场合也越来越多,正是量变引起质变,而质变又可以催生新的使用情况。

这两种机制可以看成是内因和外因的关系,“壁咚”自身的属性和潜质是内因,而社会的推动是外因。外因推动内因起作用,而内因又以外因为起作用的条件。

结 语

“壁咚”作为一个来自日语的当代汉语新词语,它的生命是年轻的,本文本着对待新事物应有的科学态度,对以“壁咚”为代表的“XX咚”词族进行了横向的观察研究,并详搜例证,纵向梳理出了“壁咚”的发展历程,其着眼点是“壁咚”的性质的发展变化,主要是词性的发展变化以及它在不同句法位置上的分布情况,还有和其它句子成分的组合情况。

注 释:

①来自岡田祥平(日本)《大众媒体对新词和流行语的影响力——以“壁咚”的两种意思为例》一文,该文的日语原名及英语名为《新語·流行語に与えるマス·メディアの影響力―「壁ドン」の二つの意味を例に考える―》和The Influence of Mass Media on Neologisms / Words in Fashions: A Case Study of Two Meanings of KABE-DON (《新潟大学教育学部研究紀要》2014年第7巻第2号)。本文关于“壁咚”的基本资料均来自该文。

②本文不用“动宾型复合式合成词”这个术语是因为“动宾型”针对的一般对象的“动”的位置上的词根通常表示动作、行为,是动词性的。可能有的观点会把“咚”认定为动词性的,这样从名实两方面都符合“动宾型”这个术语的全部内涵了。拟声词本来可以作谓语,但“词不要随意兼类”这样的观点还是比较符合现代汉语的事实的。《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在词性标注上也没有把可以作谓语的拟声词兼类标注为动词。

③http://ling.cuc.edu.cn/newword/showWordResult.aspx。

④“XX咚”中的“X”表示一个词素,因本文研究的含“咚”的词族的“咚”前面最少一个词素,最多两个词素,以“咚”前最多两个词素为准,于是在概括其结构形式时,在“咚”前用两个X。

⑤本文“壁咚”的例句语料全部是从中国知网、维普资讯和万方数据搜集而来。

⑥本文未注明用例均来自《深圳青年创业版》《意林》《故事家》《音乐世界》《语文教学与研究》《课堂内外初中版》《品质》等期刊。

⑦注:Nivea(妮维雅)的母公司、德国个人护理用品公司Beiersdorf AG与Unilever NV(联合利华)两家日化巨头从2013年开始争夺蓝色的专有使用权。

猜你喜欢
词素日语语义
从推量助动词看日语表达的暧昧性
明朝日语学习研究
语言与语义
基于词素解构的高中英语词汇扩充方法分析
词素配价理论与应用
从词素来源看现代汉语词素同一性问题
词汇识别中歧义词素语义加工:ERP研究*
批评话语分析中态度意向的邻近化语义构建
“社会”一词的语义流动与新陈代谢
“吃+NP”的语义生成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