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南华
【摘要】2019年国家教材委员会专家专家委员会审核通过了新的美术鉴赏教材,新教材对教学的目标作了新的要求,美术素养要求学生要具备五个基本的能力:图形识别、美术表现、审美判断、创意实践、文化理解。美术的评价方式会直接影响教学的方式方法,美术评价的结果直接反应出教学的效果。教学的评价在新形势下就显得尤其重要,对比传统的评价方法,四步评价的方法更有针对性。
【关键词】美术素养;教学评价;教学效果;针对性
一、四步法评价的内容
四步法主要有描述、分析、解释、评价四个步骤。描述是讲述在作品中看到的物体,包括画面的内容、色彩、材质、肌理、尺寸等。分析是探讨形式关系、形状相互关系,色彩处理、空间等。解释是推测作品的意义和作者作画的思想。评价是在一定范围内比较、判断作品的好坏,不同作品之间进行对比。
二、四步法评价和传统评价之间的差异
传统的教学评价,注重教授知识技能,对于一幅画,我们更多的是让学生记住作者是谁,画面的内容,表达的思想情感。我们最常问学生的是你在画面中看到什么,学生的表达普遍是叙述性,然后教师赞美学生。学生的回答评价不够全面,教师的过程性评价也针对性不强,不能对教学进行有效的评价。教师在设问时,问题本身的设置就不够全面,学生在跟随教师思路时也只是单一的评价。传统的评价方式,更加注重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情况,主要考察学生有没有记住书本基础知识的内容,记住一些已知和固化的知识点,传统评价方式考察的更多是学生的记忆。传统评价方式的另一个不足是不能和文化理解相結合,学生在评一幅画时,传统的评价方式是要学生了解这幅画的内容和创作的原因,而四步法的评价在这个基础上增加了文化理解等方面的评价,这样多层次的评价较为全面的。运用四步法的统一标准,有助于学生对全面知识的掌握。
三、四步法学习评价的优点
四步法的评价标准是从简单到复杂,从基础到联系实践,回归本民族文化的本源。四步法的评价体系是比较完善的,评价的每一步都环环相扣,逐渐深入,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再进一步深入评价。传统的评价依据标准答案进行对错得分评价,在答案的选择上一般只有ABCD。而四步法评价是开放的,四步法评价中有对文化的理解,明确在评价的过程中必须要对文化的理解做出评价,有助于学生对本土文化的理解和掌握。
传统的评价方式是比较随意的,评价作品的角度、出发点不同,评价的结果也就各不相同,综合素质能力较强的学生就会评价的更深入些,导致学生之间存在较大差异,不利学生发展,而四步评价法能够很好的解决这些问题。
四、四步法在学习《清明上河图》的运用
《清明上河图》是一幅重要的民俗历史中国画,在中国绘画史上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对我们了解宋朝时期的建筑、科学、民俗风情等都有重要意义。由于时代久远,学生很难理解这幅画。清明上河图画面的内容丰富复杂,场面巨大,从城外到城中心,人物繁多,生动形象的人物各不相同,正是那个时代市民生活真实的写照。《清明上河图》的画面宏伟,内容知识量大,学生很难读懂、理解和掌握这幅画,而运用四步法学习这幅画学生就能够有效理解。
运用四步法分析《清明上河图》,第一步描述清明上河图的画面内容:清明上河图是绢本设色,长528.7CM宽25.2CM,北宋张择端画,看到画面内容是宋代都城汴梁繁华的景象,人物众多,形象生动,画面从城外开始描绘到城里,画面中心是一座虹桥等内容。第二步分析阶段:中国画特有的散点构图,从城外的“疏”到城内的“紧”,特别是画面的中心虹桥与岸上的街市景象形成强烈的反差,桥上人物对桥下船只的险情表现出生动的表情等,更使画面耐人寻味。第三步解释:北宋时期社会的繁荣,文化事业的进步,绘画艺术的发展,画家对社会劳动人民的深入观察,对社会真实的反应,画面中的一些迷至今难于理解,在反应当时社会的繁荣同时,也反应出当时社会的一些弊端,画面中几个地方点题是清明时节。画家创作这幅作品让我们看到北宋的真实场景,反映了北宋的繁华。第四步是对清明上河图这幅作品的评价,清明上河图在中国绘画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那一时期留下作品不多,而清明上河图又是难得反映民俗城市风景的绘画,画面篇幅巨大,是一件难得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的作品。这幅画对我们研究北宋、研究建筑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同时对研究社会学、物理学等也都有重要的价值。
五、四步法学习评价运用的教学效果
四步法的评价体系优势十分明显,评价的目标也更加明确,规定了统一的评价步骤,有助于学生全面掌握素质修养要求下一些最基本的知识。运用四步法的评价方式评价作品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整体认知的水平,学生在熟悉了四步法的评价方式后会养成全面评价的习惯,统一的评价方式也有助于教师的教学统一。四步评价法是一种快捷、高效、全面的评价方法,在核心素养的要求下,教师要充分利用好这一评价方式。
【参考文献】
[1]黄宗贤.美术鉴赏[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19(7)
[2]薄松年.中国美术史教程[M].西安: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2008
[3]李公明.中国美术史纲[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4(广州市白云艺术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