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淼
(吉林化工学院 外国语学院,吉林 吉林 132022)
自主性学习研究的先驱 Henri Holec指出“自主学习是指学习者不依赖他人、自我管理学习,具体体现为独立确定学习目标、决定学习内容和进度、选择学习策略、监控学习过程、评估学习效果[1]”。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2015年印发的《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中指出:“到2020年要建立健全课堂教学、自主学习、结合实践、指导帮扶、文化引领融为一体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明显增强,投身创业实践的学生显著增加”[2]。可见,在高校教育体系中,应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以培养创新创业人才。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和习惯逐渐发生了变化,产生了多种基于互联网的学习方式。作为常见的方式之一,泛在学习为大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新的途径。泛在学习(Ubiquitous Learning),又称为无缝学习、普适学习、无处不在的学习等,是一种任何人可以在任何地方、任何时刻获取所需的任何信息的方式。泛在学习的目标就是创造让学生随时随地、利用任何终端进行学习的数据环境,实现更有效的学生中心教育[3]。泛在学习已经成为实现终身学习的重要手段[4]。
语言类课程的性质和特点更加适合泛在学习环境下的自主学习,学生能够不受时间和环境限制,自己决定学习内容,选择学习策略,监控学习过程,评估学习效果。其体现了建构主义学习观。通过检索词“泛在学习”和“自主学习”对中国知网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进行检索,发现相关的文献共66篇,但是针对泛在学习环境下英语专业学生自主学习的研究文献只有6篇。鉴于此,本文以吉林化工学院英语专业学生为对象,对其自主学习现状展开调查和研究,探究泛在学习环境下如何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以期为同类高校提供借鉴。
本研究参考了崔小清[5]编制的调查问卷和访谈提纲并做适当调整,对吉林化工学院英语专业四个年级323名本科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对四个年级12名学生进行了访谈。调查发现,54.18%的学生对于“泛在学习”的概念完全不知道,但92.26%的学生认为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学习变成了随时随地的行为,具备选择适合自己的时间和地点进行英语学习的条件,遇到问题时,91.64%的学生会利用网络查找资料来解决问题,79.57%的学生认为手机辅助学习更切合实际。由此可见,即使多数学生对“泛在学习”的概念不了解,但泛在学习环境正在影响着学生们的自主学习。从调查结果发现,泛在学习环境下,英语专业学生的自主学习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调查发现,91.95%的学生对“自主学习”有一定认识和理解,94.43%的学生认为利用课余时间学习是必要的,57.59%的学生认为自主学习比课堂学习更重要,自主学习的主要动力来自于个人的前途、未来工作的压力、自身兴趣和家庭期望。自主学习的途径主要包括各种学习软件和公众号、在线课程、看英文电影和阅读书籍等。97.53%的学生认为在信息技术下可以选择自己需要的材料和方法进行个性化的学习,34.37%的学生每天利用网络的时间超过6 h,27.24%的学生在3~4 h之间,22.6%的学生每天利用网络的时间视情况而定,上网做的主要事情依次为娱乐活动、学习(如查资料、写作业)、社交、浏览信息、网上购物等,42.41%的学生用于自主学习的时间在1~2 h之间,30.03%的学生小于1 h,20.12%的学生在2~3 h之间,只有7.43%的学生用于自主学习的时间超过3 h。48.3%的学生一般会有明确的学习目标,18.27%的学生认为自己虽然有明确的学习目标,但是往往难以实现,也有20.75%的学生少数时候会有或没有明确目标,65.33%的学生对网络自主学习效率的自我评价基本满意。可见,多数学生意识到自主学习的重要性,通常会有明确的目标,也能找到合适的途径进行自主学习。相对于融入型动机,工具型动机更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对网络的依赖性较强,基本离不开网络,但学生用于自主学习的时间多数不到2 h,而多数学生对自己自主学习效率的评价却是基本满意,这说明学生虽然有自主学习的意愿,但对自己要求不高,缺少付出努力的决心和行动,导致实际学习效果并不理想。
通过网络进行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们常常会遇到一些问题:69.04%的学生认为很容易受干扰,不能集中精力进行学习。从对12个学生的访谈中,9个学生承认自己“有惰性”,“自控能力不强”。在自主学习过程中,有的边听音乐边学习,有的边跟朋友QQ或微信聊天边学习,还有的同学在学习过程中无法抵制游戏或者网络小说的诱惑。 这表明学生对学习目标的关注能力以及自身的监控能力有待提高。
58.2%的学生认为,利用网络进行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对于网络上的海量信息不知如何取舍,难以辨别信息的可信度和可用性,利用网络能查到80%以上所需信息的只有19.5%,48.3%的学生认为通过网络学到的知识系统性不强。可见,网络为学生学习提供的资源非常丰富,但学生不能对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做出最正确的选择,不知道该学什么,所得到的信息通常是零散的,缺乏系统性。
在自主学习过程中,59.13%的学生没有联系老师进行指导,但有这样的想法,24.22%的学生从没想过联系老师,认为自主学习是自己的事情。不过91.31%的学生希望或者非常希望任课老师给他们提供与课程有关的资源,92.88%的学生认为自主学习如果能得到老师的积极评价能极大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和自信心。39.32%的学生认为没有一定的监控,自主学习的效果不佳。这些数据表明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提高离不开老师的指导和帮助。自主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需要一套有效的评价方法来对自己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也需要老师给予建设性的评价,这有助于他们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目标、学习方法,提高自主学习的效果。否则,学生会失去自主学习的动力。此外,48.92%的学生认为遇到问题得不到及时的帮助,缺少与老师和同伴的交流。这表明,自主学习过程中,学生也需要合作学习。
学生认为影响自主学习的内部因素依次为学习态度、学习目标、对自主学习的认识、学习基础等,外部因素依次为开设的课程及授课方式、周围同学的学习态度、所设专业、学校校风、学校的管理制度及任课教师。
针对学生自主学习存在的主要问题,笔者认为学习动机的培养、学习策略的培训及自主学习环境的建设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动机是人类行为的前提,也是自主学习的前提,动机与自主学习紧密相关,动机是影响语言学习成败的一个关键性非智力因素[6]。Gardner&Lambert从社会心理学角度将动机分为融入型动机和工具型动机,前者指学习者因对目的语文化体系感兴趣以及希望融入目的语社区而产生的动因,后者指学习者出于现实的考虑,为达到某种特殊的目的(如通过考试、获取资格、谋求职位等)而产生的学习动因。简言之,前者是受“喜好内因”驱动的原发型动因,后者是受“实用外因”驱动的被动型动因[7]。工具型动机是对学习者有直接、近距离影响的动机,而融入型动机是有长远影响的动机。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学生自主学习的动机是双重的,而工具型动机与学生自主学习更为密切。泛在学习环境下,学生需调节好其内在需求与外在的诱因,这样有助于形成激发和维持自主学习行为的动力。
自主学习研究者认为,自主学习并不是教师不闻不问,对学生放任自流的学习方式,而是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指导对自主学习的成效有着至关重要的关键作用[6]。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使学生深刻意识到国际化进程中学好英语的优势,意识到了解国外文化、生活和思维方式的必要性,激发学生融入全球化社会的愿望,同时,通过英语考试、强调个人生存和发展等对英语的实际需求,不断督促学生学好英语。从对学生的问卷调查了解到73.37%的学生认为开设的课程及其授课方式影响他们的自主学习。学校可以为学有余力的学生开设辅修专业,或联合其他学校共同培养学生,发挥各学校的特长和优势,这有助于学生扩展知识面,拓宽就业渠道,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动机。教师一定要转变自身的角色,不能只站在教授者的角度,应把对学生的知识灌输转为对学生各方面能力的提升,以学生学习与发展为中心,引导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教学如果只是语言知识和技能的传授,不注意学生学习动机的培养,就无法长时间调动和维持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学生的学习动机自然会减退。教师应充分利用中国大学慕课、爱课程及超星泛雅等优质课程资源,灵活实施运用超星学习通、蓝墨云班课等平台,将传统的教室面授形式和网络教学形式有机融合,使学生能获取优质的资源,拥有更广阔的自主空间。
学习策略对外语学习的重要作用已被大量实证研究所证实。文秋芳发现: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学习策略的使用对成绩会产生决定性影响。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学习策略显得尤其重要[1]。学生即使有强烈的学习动机,但不具备一定的策略运用能力,自主学习将很难进行下去。在学习过程中,体验不到效果和成就感,大部分学生都会失去继续学习的意愿,没有动力坚持下去。由此可见,教师除了多鼓励学生,多和学生互动,提供可以让学生体验到成功和进步的机会,教师还应将学习策略的培训列入教学计划中,把它作为教学中一个重要的方面。
关于学习策略的理论中,O’Malley 和 Chamot 的理论受到了广泛的认可。他们将学习策略分为三大类:用于监督、调节和自我调整语言行为的元认知策略(计划、自我约束、管理、监察、评估、选择注意等)、认知策略(帮助理解具体语言任务,如记笔记、利用上下文情境预测、整理归类等)和社交/情感策略(学习者主动接触目标语言、合作学习、互动等)[8]。教师对学生的策略培训可以从这三方面进行实施。
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策略培训前,应了解学生的个性、兴趣、动机及学习风格,这样才能要因材施教,对症下药,选择适合学生的学习策略。教师可以组织讲座;可以充分发挥网络教学平台的优势,将相关的文档或音视频在网络平台上发布,推送给学生;可以把学习策略专项训练与教学内容有机结合,对学生进行学习策略的培训,使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任务、学习目标和学习方案,提升管理和监控自己学习的能力,不断改进学习方法,反思学习效果,帮助学生克服惰性,控制情绪,提高自主学习的效率。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单纯通过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社会文化背景下,通过他人(教育者、家长及学习同伴等)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手段及学习资源而获得的。学习者与周围环境的互动对于学习内容的理解(即对知识意义的建构)起着重要作用,这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核心概念之一[9]。教师除了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对学生进行学习策略的培训外,也要注重自主学习环境的建设。教师可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和学生共建网上学习社区,以此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交流氛围,提高自主学习的效果。
Cotteral认为学习者参与对学习内容的选择和决策可以使他们在学习中感到更安全,会有力地促进其自主学习行为的发生[5]。泛在学习环境下,面对海量的资源,学生难以取舍。在网上学习社区,师生可以协作,共同开发学习资源。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需要,通过微课、慕课和翻转课堂等形式将相关教学资源在网络平台上发布,推送给学生,组织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另外,网络上有着丰富的教学资源,教师可以通过发布任务的形式,组织学生从网络上收集感兴趣的文档、视频和音频等多种媒体形式的资源来扩展学习资源,从而实现师生共同开发教学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10]。在这个学习社区里,教师可以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引导、反馈和评价。学生之间可以互相交流、分享,互相帮助,互相学习,使他们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和解决问题,这也有利于满足学生交往的需求。这种人际性支持可以帮助学生克服学习困难和压力,将学习坚持下去。为了保证网上学习社区的正常运转,教师要开发并完善在线学习评价系统,运用动态的形成性评价,从学习时间、学习内容、交互活动、学习效果等方面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进行监控和及时反馈,不断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泛在学习环境下,资源丰富,学生学习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这给英语专业学生的自主学习带来了极大便利。笔者认为对学生学习动机的培养、学习策略的培训以及自主学习环境的建设有助于学生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带来的便利,提高自主学习的效率,提升自主学习的能力。本研究提出的策略还需具体化,并有待于今后的实施来检验其效果。此外,由于本研究对象只局限于吉林化工学院英语专业的学生,提出的策略不具有普适性,期望对同类学校英语专业的教学有一定的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