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冲
(江苏省盐城中学 224000)
高中物理的学习对学生的思维能力有着很高的要求,物理知识的复杂性与抽象性使得学生对于知识理解起来很困难,高中物理教学中类比思维的运用对于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进而促进学生的物理学习质量与学习效率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作用.类比思维通过找寻不同事物之间所存在的联系与共性达到触类旁通的效果,将物理学习中一些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在物理的学习中是不可或缺的.
对于学生类比思维的培养要以学生为中心,在类比思维的培养过程中,要为学生尽可能多的提供自主的空间,使其主体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传统教学模式影响下,教师对学生进行单方面的知识的传输,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教师讲学生听,这个过程中没有对于物理知识的思考,学生也没有探索欲,静态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就没法活跃起来,这对类比思维的培养极为不利.物理的学习中对于物理现象进行探究,类比思维的培养能够发挥一定的作用,教师直接告诉学生实验探究的结果使得物理的学习会变得很无趣,学生的自主探究更能活跃思维,引发学生更多的思考,在探究的过程中学习的兴趣得到激发,学习的积极性有所提高,养成运用类比思维思索问题的好习惯,由事物之间的联系展开推理,最终通过类比得出结论.
教师在开展《万有引力定律》的教学中,让学生通过对万有引力中的质量与静电力中的带电量进行类比,这样学生就能够很容易牢记相关的规律,运用类比思维开展教学要比教师直接告诉学生这二者之间存在联系的教学效果要好,学生对经过探索之后自己发现的知识内容会具有更加深刻的印象.
教师在学生的类比思维的培养中要扮演好引导者与启发者角色,思维的培养本来就需要一个过程,不能一蹴而就,学生的物理学习水平还没有达到一看就懂的程度,因此教师的引导就很重要,能够为学生的思考提供一定的方向性,而启发能够让学生在实际运用物理思维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举一反三,这对类比思维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能够针对一些物理现象与问题究其本质,在对于已知事物有充分了解的基础上,学生才能将其和与之有联系的事物进行比较探究,因此在日常的物理学习中对于基础知识的扎实掌握与深刻理解就很重要,对于知识的理解不能只知皮毛,更不能模棱两可.教师在教学中要对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有所掌握,更便于对学生进行及时的指导.此外教师对学生的类比思维培养的过程中对于学生的引导与启发要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每个学生对于不同知识的接受能力是不同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反应能力等各项能力之间也存在差异,因此对学生类比思维的培养要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对具有不同的个性特点的学生运用不同的方式进行引导与启发.
教师在开展《牛顿第一定律》的教学中,可以通过引入生活中的实例与物理知识点进行类比,生活中我们常会遇到这样的现象:汽车在急速行驶的过程中突然刹车,车子不会立马停,而是滑行一段距离之后再停,这与惯性密切相关,通过类比在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同时,让学生对“惯性”这一抽象的物理知识有了更好的理解.
类比思维的培养仅仅靠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掌握是远远不够的,尽管扎实的理论知识的学习对学生的类比思维的培养具有一定的作用,但是理论只能作为基础,不能将其当作是万能的,要注重实际的问题中对于物理的运用能力,在解决一些与物理有联系的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时,学生的思维更为活跃,物理与我们的生活是密切相关的,因此生活实例引入物理教学既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还有助于为学生的物理学习提供新思路,使得学生在生活中寻找物理,运用物理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通过生活与物理之间的联系促进学生的类比思维的培养;此外,类比思维在学生解题过程中也能够得到有效培养,解题的过程看似时间不长,实则其过程中各项能力都在发挥作用,各种物理思维的运用自然也必不可少,因此可以对物理例题进行充分有效的利用,教师可以将各种类型的例题进行整合,例题的类型不同,所运用的物理解题思路就会有所不同,解题思路不同物理思维的运用就不同,那么不同思维对应的解题方法也有分别.教师要充分利用例题素材有针对性的开展专题教学,在课前让学生自己归纳总结,这也是学生思考的过程,在课上进行讨论并总结,课后精心布置同类的例题进行强化练习,经过大量有针对性的练习后,类比思维就能够得到有效的培养.
教师在开展《导体的电阻》的教学中,引导学生对于物理中的电阻、电容、加速度等用比值定义的物理量进行类比学习,通过对这些物理量的类比,学生就会在总结过程中对这些物理量有更加深入的理解,并且类比的过程也是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的过程.
总之,高中物理教学中类比思维的有效培养对于学生的学习质量以及教师的教学质量的提升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对于高中物理教学中类比思想的有效培养进行探究具有重要的意义与价值,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还需要教师不断积累、总结经验,有更多的思考与探索,类比思维得到有效的培养,作用才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