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 烨 袁勇麟
(1.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福建 福州 350117;2.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福建 福州 350117)
2018 年6 月21 日,教育部召开了改革开放以来第一次新时代中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会议指出:把本科教育放在我国人才培养的核心地位,并明确发出在高校本科教育中“消灭水课、打造金课”的号召,提出打造适合本校学生特点和培养需要的“金课”。在国家重视本科教育课程建设这一大背景下,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以慕课(MOOC)为代表的网络教学已在大学广泛应用,如何利用好慕课将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相结合,打造线上课程与本校课堂教学相融合的混合式“金课”将是《中国现当代散文研究》课程建设的理想路径。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在2018 年11 月召开的第十一届“中国大学教学论坛”上,做出关于建设中国“金课”的专题报告,明确“金课”建设要紧紧围绕“两性一度”标准,即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高阶性指的是课程以知识、能力、素质的有机融合,培养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和高级思维;创新性指的是课程内容体现前沿性和时代性、教学形式体现先进性和互动性、学习结果具有探究性和个性化;挑战度指的是课程有一定难度,学生课上课下需要较多时间学习和思考。报告还明确了在今后两到三年时间内,要下大力气建设五大类型“金课”,包括线下“金课”、线上“金课”、线上线下混合式“金课”、虚拟仿真“金课”和社会实践“金课”。[1]可见,“金课”建设已成为当前各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
《中国现当代散文研究》是福建师范大学通识教育选修课,由2002 年的网络课程发展而来,在2010年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网络教育);2016 年6 月被评为第一批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网络教育);2016 年9 月被评为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立项建设项目,在教学上有着广泛的应用基础。本课程2010年被评为国家精品课程(网络教育)后,第二年开始便提供给校内全日制本科生公选课网络教学、函授生学历教育课程教学使用。校内外选修人数达数万人,极大地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影响面,实现了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资源共享。本课程还作为UOOC 联盟MOOC 课程,2015 年开始被国内多所院校所选用,两个学期累计选修学生数245 人次;同时在福建师范大学校内本科教学中使用,三个学期累计选修学生数277 人次。特别是本课程自2016 年10 月份在爱课程(中国大学MOOC)上线以来访问量巨大,已有22816 人次参加此门课程的学习,至今已是第9次开课。课程有完整的教学大纲、授课录像、多媒体网络课件等,设有主题讨论、在线答疑、每周自测、课程论坛等模块。课程还有专门的负责人维护和更新,定期发布通知,完善学习资料,更新热点问题等,这些都为线上教学提供了有力保证。课程配套教材《中国现当代散文导读》还被福建师范大学、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福建师范大学闽南科技学院、福州职业技术学院等省内学校作为指定教材、辅助教材与课外阅读书。此外,课程还得到校内外师生以及社会学习者的一致好评。虽然慕课学习已受到大家普遍的认可,但是纯粹的线上学习也容易出现师生交流互动不够、学生刷屏应付学习等问题,达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而以慕课为基础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能够克服这一弊端,既能紧密融合线上优质教学资源和线下专业授课,又能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混合式教学模式就是要把“线上”(网络教学)和“线下”(面授教学)相结合,实现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与MOOC 教学模式的优势互补。这种教学方式相较于传统的“填鸭式”教学与纯粹的“网络化”教学更适合当代大学生。
互联网有很强的开放性和资源共享性,全球优质的课堂资源、各院校的优秀教学视频,都可以免费观看并作为教学资源使用。教育部在2017 年认定490 门国家级在线开放课程的基础上,2018 年又认定了801 门MOOC 课程,并提出到2020 年计划认定1 万门国家级和1 万门省级一流线上线下精品课程,实施一流课程建设“双万计划”,推动优质课程资源的开发和有效利用。[2]此外,各大院校也积极组建教学团队,建设精品在线开放课程、MOOC 等线上教学资源,通过课程平台实现资源共享。这些在线共享资源不仅内容丰富优质而且涉及各个学科领域,为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提供了有力保证。
众所周知,传统的线下教学受时空及人员规模限制,往往不够灵活自由。纯粹的线上教学虽然突破了时空的限制,比较自由,但是也存在约束力不强、学习完成率不高等问题。混合式教学既可以实现灵活自由的学习又可以保留面对面教学的优势,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教学模式。例如: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全国各地的大中小学都无法如期正常开学,此时线上教学就是最好的方式。学生在家隔离期间,可以通过中国大学慕课等平台进行在线学习,做到停课不停学,等到学生返校之后就可以开展线下教学,将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无缝对接,真正实现学习自由不受限。
传统的教学方式是以教师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学生被动接受,往往教学效果不佳。虽然线上教学能够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但是相较于传统教学而言约束力很低。更何况大学的教育不仅仅是视频中的知识传授,还需要面对面的交流引导、言传身教等。混合式教学既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又能兼具传统面对面的启发式教学,具有很大的优势。线上通过学生自主选取有效的课程资源进行学习,实现个性化教学,线下教师通过面对面的交流,有针对性地为学生答疑解惑,组织学生共同探讨有争议的问题,加强师生间的交流互动,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传统的考核方式大多比较片面,通常是在课程结束时进行一次书面测试,然后给每个学习者一个分数,忽视了学生学习的过程,不够客观合理。线上考核虽然能够记录学生视频观看、单元测试、在线考试等学习过程,但是不能如实呈现学生真实的学习状态。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课程考核采用多元评价体系,注重学生学习过程的考核,包括线上考核和线下考核两部分。线上考核主要依靠网络教学平台的数据储存功能,记录学生视频观看、单元测试及作业、主题讨论等完成情况,在期末一键导出成绩作为过程性评价的重要依据,避免了主观化的评价。线下考核主要体现在课堂出勤、课堂问答、小组讨论等,通过面对面的交流了解学生学习的实际状况,对学生整体的学习做出正确的评判,考核的结果也更加客观合理。
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实施需要充分利用线上的教学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并与线下课堂教学改革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实践运用能力与创新思维能力。
笔者以福建师范大学通识教育选修课《中国现当代散文研究》为例,依托中国大学慕课平台,对“金课”建设进行初步探讨。
教学计划内容应依据教学模式的变化而重新制定。《中国现当代散文研究》是一门通识教育选修课,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安排50%的教学时间实施学生线上自主学习,其余的时间与线下面授有机结合开展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打造线上课程与本校课堂教学相融合的混合式“金课”。在具体的授课过程中,要充分利用慕课帮助学生进行课前自学,在课堂上要充分利用小组讨论、课堂交流等形式帮助学生内化知识、掌握知识,课后通过线上指导巩固所学知识,使学生在课前、课中、课后这一系列的学习环节中完成知识的学习,加深知识的理解,从而锻炼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创新思维能力。对于《中国现代散文概述》《中国当代散文概述》《台湾当代散文概述》等介绍散文整体发展概况为主的章节,可以以学生自主完成线上慕课学习为主,并通过课后单元自测以及课堂交流区讨论、线下小组讨论等巩固所学。对于一些重要的作家介绍、重要的作品分析鉴赏的章节,如《鲁迅的散文》《周作人、冰心、朱自清的散文》等,采用知识讲解、课堂测验、小组讨论等形式进行。可以让学生在课前事先完成线上的慕课学习,之后再开展线下课堂授课,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对具体的作家作品进行分析、鉴赏,从而加深对作品的理解,提高实践运用能力。
以往的课堂教学往往以教师为中心,以单纯的课堂讲授为主,忽视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效果不佳。混合式教学对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改革,注重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小组讨论、小组辩论等形式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学习中实践,提高学生实践运用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因此,MOOC 线上线下混合式课堂分三个阶段,课前:线上学习知识,分享学习成果;课中:课堂线下互动,乐享学习过程;课后:线上指导巩固,确保学习效果。具体的教学流程如下:
1.课前:线上学习知识,分享学习成果
学生在课前通过授课视频和线上材料的帮助,完成自主学习,并通过线上的测试、完成相应的作业巩固所学的知识,同时进入课堂讨论区加强相互间的交流,提出问题等。与单纯的线上学习不同的是在混合式教学中,线上学习有时间的限定,需要根据教师制定的教学时间表进行,严格按照时间节点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为线下课堂的学习做准备。以《鲁迅的散文》这一章节为例,在上课一周前教师就通过课程平台、QQ 群等发布公告,布置学习任务,学生需要在参加线下课堂面授前完成慕课中《鲁迅的散文》这一章节的课程视频学习,完成课后的单元自测,参与课堂交流区的主题讨论。这样做既能让学生明确各章节的学习目标和学习任务,按时完成线上的学习内容,又能让学生做好课堂面授中小组讨论的知识准备。
教师在课前还需通过中国大学慕课平台掌握学生在线学习的具体情况,根据学生在单元自测、主题讨论等模块的完成情况发现学生存在的一些问题和不足,在随后的线下课堂面授中进行重点的分析讲解或知识补充。
2.课中:课堂线下互动,乐享学习过程
课堂教学是实现师生互动、面对面交流最好的平台,有利于弥补线上课程交流不足的缺点。教师在线下课堂中先利用“慕课堂”微信小程序进行签到,确保线下课堂的出勤率。通过慕课堂备课事先准备好测试,让学生在课堂上通过手机端完成测试,再次检验学习效果,反映共性问题。学生做完测试之后还是得查阅错题,反思然后自己解决问题。教师通过测试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课堂中播放不同作家散文作品的微视频,引导学生进行分析鉴赏,注重组织学生进行讨论,采用课堂问答和小组讨论等形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
以《鲁迅的杂文》这一小节为例,课堂上先播放鲁迅杂文《现代史》的微视频,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同时利用慕课堂中讨论区的板块引导学生思考这些问题:(1)文章的题目为什么是《现代史》而不用《变戏法》,有何用意?(2)鲁迅如何将现代史与变戏法联系在一起?(3)这篇杂文体现了鲁迅杂文创作的哪些特点?(4)总结鲁迅杂文创作的艺术特色。学生根据这些问题进行小组讨论,小组讨论之后推选一名代表做总结性的发言,其他小组的学生也可以针对发言的内容进行当场的提问或者反驳,最后再由教师根据各个小组的发言情况进行最终的提炼和总结。为了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和运用,可以现场进行杂文片段写作的训练,将所学的知识运用于实践,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写完之后,师生角色互换,学生展示自己写作的内容,师生互相提问、评分,学生的表现往往是非常有创意的,让大家都能充分享受课堂的快乐。
要注意的是,课堂中无论是小组讨论、小组辩论还是课堂问答,教师都要把握好讨论的方向,控制好时间,提高课堂效率,要对有异议的问题做针对性的解答,同时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3.课后:线上指导巩固,确保学习效果
课后以线上指导为主,注重巩固提高和拓展提高。课堂教学之后,教师要及时登录慕课堂管理后台查看学生课堂表现和在线学习的情况,给学生答疑解惑、讨论讲授内容,回答慕课课堂讨论区等版块学生的各种提问,调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督促学生在课后要完成布置的作业,在中国大学慕课平台上完成作业互评、打分等,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拓展提高是每个小组根据课堂讨论的发言和老师课堂的意见确定一个写作的主题,写一篇一千字左右的杂文。
在混合式教学中,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并将这一理念充分体现在了课程教学的每个环节,考核方式也以这一理念为指导,采用多元评价体系,注重学习过程的考核,充分考虑学生课前在线学习、课中教学反馈及小组讨论、课后自测作业等的相关数据,为学生提供一个更加全面的评价体系。在《中国现当代散文研究》课程中期末成绩是由线上成绩和线下成绩两部分组成,各占40%与60%的比例。其中线上成绩包括观看学习视频情况、单元自测、课程作业、主题讨论、平台交流区发表帖子的数量和线上考试等;线下成绩包括课堂出勤、课堂互动讨论以及线下期末作业等。这种课程考核方式不仅能够体现学生学习的过程还能通过面对面的交流了解学生学习的实际状况,对学生整体的学习做出正确的评判,更加客观合理。
《中国现当代散文研究》课程通过混合式教学的实践,大大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调动了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不少同学表示这种混合式教学模式不仅让学习变得自主自由,还能通过与教师面对面的交流,实现良性的互动,课堂氛围轻松活跃,学习方式简单高效,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模式。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既弥补了MOOC 等纯线上教学造成的师生交流不足的问题,又突破传统教学时间和空间上的局限,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的开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确保每位学生学习的个体性、完整性和公平性,落实了“金课”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