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林巴《ILIJAS》个性化演奏策略

2020-11-15 09:56:42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20年10期
关键词:高音低音音符

(福建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7)

涅波夏·泽夫克维奇是一位享誉全球的马林巴演奏大师,他所创作的马林巴曲目和打击乐作品为演奏者设定了新的演奏水准。《ILIJAS》作为涅波夏·泽夫克维奇的代表作品之一,作品表达了20 世纪80年代的克罗地亚人在追寻新生活途中带有一丝迷惘却又坚韧不拔的思想感情。[2]乐曲变化多样,情感细腻,是一首非常值得细细推敲的作品。文章以作品《ILIJAS》演奏技巧进行研究、探索与归纳总结,再一次理解作品,凸显个性化的演奏策略。

一、选用不同琴槌展现音色特性

这首曲子需要表现出优雅的情绪和旋律的流动性,所以需要空灵而灵巧的音色。而良好音色与不同质地的琴槌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所以槌的选择对乐曲的演奏也至关重要。

马林巴的琴槌种类多达几十种,大致可以分为软槌、中槌、硬槌三种类型。软槌质地较软弹奏出来的音色低沉、浑厚,中性槌软硬适中,音色自然,高音槌质地较硬,音色清脆、明亮。而马林巴琴的特点是高音区琴板窄而厚,共鸣管短且细,音色清脆明亮。低音区琴板宽而薄,共鸣管长且粗,音色饱满宽厚且浑圆,低沉浑厚、共鸣强、延音长,具有很强的感染力。而中音区的音色则悦耳、舒适。因此,当我们需要演奏出活泼、轻巧的音色时,可以选用较硬的槌,需要演奏厚重、低沉的音色时,可以选用重而软的毛线槌。

在演奏作品《ILIJAS》时,可以选用的是Keiko Abe 的琴槌,本套琴槌的硬度由硬到软有1 到10 号槌,共10 根。由于全曲音域跨度较大,大量使用到低音区域,为了使共振更加的饱满、浑厚,令整个旋律声部有很好的支撑,因此1 槌选用音色柔和浑厚的7号低音槌。2 槌与3 槌选用6 号中性槌,这样既不会因为琴槌太软而使中音区的平稳音色失去应有的光泽,也不会因为琴槌太硬而破坏中音区舒心怡人的音域效果,保持中音区的音色协和。4 槌为了表现高音部分明亮、优美的音色特性,选用偏硬一些的5 号高音琴槌。这些不同琴锤的选用,展现了作品不同的音色特性。

二、使用传统持槌法提升掌控力

本曲需要用四槌进行演奏,所以持槌的方式对音色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四槌演奏主要有四种持槌方法,分别是传统持槌方法(Trditional)、巴顿持槌方法(Burton)、马瑟持槌方法(Musser)、史带文持槌方法(Stevens)。Traditional 演奏法(图1)是将四根槌分成两组,把槌杆在槌头向下的四分之三处相交叉呈“X”型,将外侧的槌杆放在内侧槌杆的下面,食指夹在两个槌杆中间,双手自然握住,琴槌在掌心处交叉呈轴心。合适的持槌方法对于演奏和音色处理都有很大帮助。在演奏《ILIJAS》时可以使用传统持槌方法,因为传统演奏法最为自然柔和,更有利于演奏者控制四根槌的单独敲击,也较容易掌握力度大小,从而使得演奏者对乐曲的掌控力增加,音色表现力变得丰富。

图1 注:马林巴槌法分布,左手1、2槌,右手3、4槌,以下文章涉及到的槌法,均按照此标准。

三、表现连续跑动旋律彰显乐曲歌唱性

表现连续跑动旋律技法彰显了乐曲歌唱性,也是乐曲《ILIJAS》区别于其他作品很重要的地方。而这恰恰也是演奏者需要很好的表现出该曲子特点风格的地方,对演奏者的要求也相对高。在本曲中连续跑动性旋律音型主要体现在乐曲引子(图2)和尾声(图3)的低音部分。

引子和尾声部分的低音部分整体都采用连续跑动性旋律音型也就是以琶音上下行音阶为旋律的形式构成乐句副旋律主题。同时通过自由散拍与改变节奏的方式使音乐富有流动性哀婉动人但又不失坚毅,表现了克罗地亚人不卑不亢追求美好生活的情感,为全曲奠定了情感基调。这里主要运用的节奏依次为:8 分音符,16 分音符,32 分音符,16 分音符,8分音符。由此就产生了由慢渐快又由快渐慢的效果,在弹奏这一部分的时候,可以将8 分音符的位置弹的较弱,然后渐强到32 分音符的位置,之后再渐弱直至每句最后3 个音符作重音处理。

图2

图3

为了使乐曲引子部分弹奏起来更富有歌唱性,每一组琶音可以用左手1 槌和2 槌分别敲开头的两个重音,然后放松1 槌将其余的音都用2 槌来弹奏,并利用每一次敲击的反弹使手与手臂都处于较为放松又能控制好槌头位置的状态,运用这种方法的同时也更利于在每一个音弹奏的同时根据槌头反弹的状态来把握好渐快渐强的效果。

乐曲尾声部分是引子部分的再现与升华,原本的单音这里替换为和弦,丰富了音乐的层次,使旋律更加具有坚定而奋发向上的情感,但是连续和弦的敲击也加大了演奏的难度。演奏这个部分的时候需要左手快速的调节鼓槌开合与音程位置。受降记号及和弦跨度较大的影响和弦的位置容易敲偏,这时可以尽量利用身体侧向低音区,用手臂带动鼓槌,但不过度用力,在敲准音符的基础上使和弦与单音衔接自然。

四、“颗粒性”的精准敲击赋予作品活力与激情

接下来具体分析乐曲《ILIJAS》中四槌控制的需求和技法。乐曲的主题(图4)部分音乐旋律明亮,富有激情,是全曲最富有活力同时也是速度最快的部分。在长短不一的两个乐句里,出现了变换节拍和许多不同的节奏型,其中3 连音在音乐上起到了像颤音一般的装饰作用,打破了节奏原有整齐性,使旋律更加活泼、生动。对于四槌的控制在这里就显得格外的重要,需要练习快速精准地敲击到正确的和弦或是在保持1、4 槌稳定的状态下交替运用2、3 槌敲击快速的8 分音符。

图4

在演奏这一段落时可将握槌姿势与音程相对应,例如弹奏2 度音时2 指伸直缩小2 根槌的距离,并控制鼓槌不晃;弹奏3 度音程时2 指微微弯曲,加大两槌的中间距离;弹奏5 度音程时2 指弯曲自然握住鼓槌时两槌距离就大约为5 度音程距离。在交替运用2、3 槌敲击快速的8 分音符时,把重心放到2、3 槌上用大拇指和食指控制,1、4 槌用食指和中指夹住保持平稳不晃。在能很好地控制住鼓槌的基础上继续进行多次练习以提高每个音符敲击的精准性。

同时为了表现出主题旋律的铿锵有力,生动而富有活力,和弦在落槌的时候需要将槌抬高,下槌快速有力。弹奏单音旋律时,手臂放松,速度要快,使槌头与琴板的接触面积小,使乐曲音色富有颗粒性。

五、运用滚奏技法烘托音乐氛围

滚奏(Snare Roll):滚奏是通过鼓槌来表现打击乐器持续延长音的一种演奏技巧。方法是通过在乐器上通过控制鼓槌均匀密集的击奏,从而产生连续不断的声音形成延长音效果。马林巴的滚奏为单槌演奏时用双手交替快速敲击,在四槌演奏时单手用手腕平稳的左右摇动来完成演奏。

乐曲《ILIJAS》中滚奏出现最多的部分是引子(图2)和尾声(图5)的高音部分。

这里的滚奏主要是作为旋律音的延长,在保持主旋律的同时也给低音副旋律留出展示的空间,给音乐烘托出了一种如诗一般优美朦胧的美感,每个乐句都像叙述,一句句娓娓道来。弹奏这一部分时,可将每个句子的滚奏部分与旋律对应。

图5

例如(图2)乐曲引子部分可在保持单手抓稳槌杆平稳均匀地用手腕左右摇动并注意两个落槌位置一致敲击在音板最中间位置,在这个基础上,随着副旋律由慢渐快渐强,也同样将滚奏作由疏到密的处理并略渐强,随后再渐弱把滚奏密度变疏以突出低音的重音。

乐曲尾声(图5)部分位于全曲的结束句,这里采用了这里出现了渐慢渐弱的方式并以小调收尾,表现了克罗地亚人探寻新生活的心中有着坚毅的信念却也又透出迷惘的心情。而右手末尾单手的长时值滚奏塑造了音乐渐渐消失远去的效果。演奏这一部分较难的是在双手同时弹奏的时候右手滚奏容易受到左手旋律的影响而导致音色不均匀。在演奏这一部分时候需要更加注意练习单手滚奏的独立性,并且在进行滚奏时尽量使手腕和手臂放松以保持音色富有弹性。最后在乐句结束位置也同样需要将滚奏速度变慢渐弱结束。

六、利用反弹与回落技巧突显乐曲地域风情

快速段落的演奏中,如何高质量的完成演奏,是一个难点,而这就涉及到反弹与回落的技巧。

乐曲的高潮部分(图6)就是一个快速乐段,持续的节奏变化对演奏者技法产生了要求,而只有把反弹与回落的技巧运用好,才能使得演奏充满浓郁的克罗地亚地方风情。该乐段高音部分以8 度和弦贯穿始终,加上5/8 拍、7/8 拍、9/8 拍等变化节拍加上低音织体旋律的穿插进行和临时的重音记号使旋律富有克罗地亚风情。

这个段落的低音部分节奏为简单的8 分音符与4分音符,但5/8 拍、7/8 拍、9/8 拍等变化节拍加上临时休止符的修饰使音乐变得坚定有力,稳定却不死板。由于这部分节奏单一但需要长时间的敲击快速的8分音符与4 分音符,因此左手在弹奏低音部分时要利用好反弹与回落的动作来调整音色与放松手臂。反弹的快慢与落槌的力量大小、速度都有着直接的联系,一般落槌的力量越大,速度越快,反弹也就越大。由于马林巴的木质音板没有很大的弹性,这时就需要利用手腕手臂作出反弹的动作。因此弹奏时左手一开始就要放松手臂落槌,敲击后快速离开音板进行反弹,回落时调整手型、保持自然放松,将槌放在下一个音的位置上,再次敲击并反弹。利用这样的方法可以在长时间的演奏中使手臂不紧张并更好地去调整音色的控制。

图6

高音声部的音为8 度和弦,右手需要用大拇指和食指固定鼓槌不晃,以“fff”的力度开始并保持握槌平稳下槌音色整齐。旋律由高音区一直下行到低音区位置,力度也随之逐步递减。句末以“sfz”特强并逐渐减速到达全曲最强,这里需要注意把槌抬高平时的1 倍多来敲击强音加大反弹,并用手臂抬高来带动手腕鼓槌,每个重音弹完都再一次抬高手臂为下一个重音做准备。需要注意的是在右手由高音8 度逐渐往低音8 度移动时要略微缩小一些两槌的开合距离,因为马林巴琴的高音琴键会比低音琴键更窄一些,需要在每一次回落的同时快速调节握槌的距离。其次,这个段落中主旋律为高音声部,在演奏时更需要注意高音声部旋律的连贯性,突出音乐旋律线条。

七、注重肢体表现达到“人曲合一”

演奏技法的研究练习,最终是要服务于实际的舞台演奏的,而演奏马林巴琴由于乐器的特点限制需要站着去演奏,演奏的同时除了技巧和感情投入以外,肢体表现力也至关重要。从舞台表演的方面上看,演奏一首完整的作品需要娴熟的技术、动听的音乐,也需要一定的舞台观赏性。当听觉的美感与视觉美感相碰撞时,才更能完整地体现出作品的内在美。当然,肢体表现并不是刻意的表演,它是在演奏时忘我的投入,将自身与音乐融为一体去更好地诠释音乐。著名的马林巴演奏家卡塔金娜•密什卡在演奏马林巴的过程中,她常常用肢体的动作去带动和表现音乐,放松自如,像跳舞一样去演奏,将身体和旋律融合在一起。[1]安倍圭子老师也曾说:“马林巴的演奏就如跳舞。”[3]如果演奏者在弹奏乐曲时手臂僵硬,会严重影响舞台美感无法与乐曲融为一体,也难以演绎出音乐表现力。

因此,在演奏乐曲《ILIJAS》时需要运用肢体,结合音乐的意境和舞蹈的感觉,展开对音色与克罗地亚当时背景的想象,体会身临其境的感觉。可以把手落槌、抬起的姿势幻化成一种舞蹈的肢体语言,将心中所表达的意境通过肢体进一步传达给观众,提升马林巴表演在舞台的生动性和表现力。例如:主题部分最开始的部分(图7),这里延续了引子部分的滚奏,以滚奏的保持音型作为两个部分衔接的桥梁。左手的基本节奏型进入,以三小节为一组进行了三遍之后才进入旋律,这里的力度为“p”这时可以俯下身子保持较弱的力度演奏。接下来音乐不停对基本节奏型进行深化,逐渐提高演奏力度到“mp”这时将原本俯下的身子直起,加大身体与手臂的动作。接下来乐曲主题不断升华,可利用强烈的强弱对比,使音乐富有表现力,为下一段落主旋律进入进行铺垫。同时也表现着克罗地亚人们不甘于当下的生活,一次次向着新生活努力。

图7

以上对以作品《ILIJAS》演奏个性化策略进行研究、探索与归纳总结,希望对学习者再一次理解作品,诠释作品的艺术风格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猜你喜欢
高音低音音符
能量强悍就是最大的优势 Proficient Audio FDS-15有源低音音箱
搭载革命性Uni-Core技术 KEF宣布推出KC62超低音扬声器
早春
城市音乐“奏起高音”
当代陕西(2020年14期)2021-01-08 09:30:22
What it's like to be a deaf DJ
一串快乐的音符
春天的音符
简单、好用、承传贵族血统 SUMIKO S.9超低音音箱
音符(两首)
读写算(上)(2016年9期)2016-02-27 08:44:58
需求、追求、求法、求效——自觉教研行为下八孔高音竖笛整班起步教学实践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