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汉南
(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山东济宁 272000)
糖尿病在临床治疗中属于比较常见的疾病,此疾病可以发生在各个年龄段的人群中, 属于终身性疾病,一旦患病就意味着终身服药治疗[1]。 随着糖尿病病情的进展,加上患者在长时间高血糖的影响下,患者身体中的蛋白质会出现非酶糖基化的改变,使血管壁中蛋白的正常结构遭遇到破坏,从而释放出大分量的有毒物质,如说氧自由基,在某种程度上损伤到血管内皮细胞[2]。 除了上述阐述外,糖尿病患者自身血液子在长时间高血糖的影响下, 会发生血液粘稠的情况,降低了患者的血流速度,为诱发动脉硬化以及血栓创造了便利的条件[3]。 但患者长时间的处于下肢血管病变的情况,会诱发血液缺失,降低患者的神经传导功能,进而诱发糖尿病足[4]。 通常情况下糖尿病足会伴有下肢血管病变的情况, 此疾病具有较高的致残率,给患者身心健康带来直接的影响。 为了改善此情况,给予患者积极的治疗[5]。 该次内分泌科室为了提升治疗效果, 采用了下肢血管成形术联合常规药物治疗方式,具体实施情况,笔者在如下文中阐述[6]。
选择在该次内分泌科室进行糖尿病足伴下肢血管病变治疗的96 例患者进行调查。 将患者分为2 组,每组48 例。对比组患者中,有25 例患者为女性、有23例患者为男性,年龄最低者为35 岁,最高为76 岁,平均55.5 岁,实验组患者中,有23 例患者为女性、有25例患者为男性,年龄最低者为36 岁,最高为75 岁,平均55.5 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对比组采用常规治疗,即为药物治疗。
实验组采用了下肢血管成形术联合常规药物治疗方式,具体实施情况如下:(1)血管成形术,首先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全身麻醉方式,麻醉起效后行股动脉Seldinger 穿刺手术,穿刺成功以后将5F-7F 动脉导管鞘置入, 取剂量为3 000 U~6 000 U 的肝素钠以静脉注入的方式给予患者,导管经动脉鞘引入对患者实施DSA 造影检查,对患者病变位置、血管长度进行观察, 根据患者实际的病变位置行血管扩张成形术。 如果是节段性轻度狭窄患者应行血管球囊扩张术, 根据患者狭窄段血管正常管径选择球囊直径,扩张时间为3 min 左右;如果患者的狭窄位置高于50%,可以采取Palmaz 球囊扩张支架植入术。(2)药物治疗:通常情况下采用肝素钠行药物治疗,以皮下注射的方式给予患者,4 000 U/次,2 次/d,同时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1 次/d,100 mg/次, 氯吡格雷,1 次/d,75 mg/次。15 d 为1 个疗程,连续治疗30 d。
观察治疗结果。 从治疗效果以及足背动脉内径方面进行分析。 治疗结果:根据Wagner 糖尿病足的评分等级对病人进行评估,以显著、无效、恶化、截肢表示,其中显著为等级评分结果上升1 级以及1 级以上,病人下肢血管内径有显著改善情况, 溃疡面积有所降低;无效为:上述情况并无达到;恶化为:评分等级有所降低,内经降低,溃疡情况并未改善;截肢:因治疗无效截肢。 足背动脉内径:从治疗前、治疗30 d、治疗60 d、治疗90 d 方面进行分析。
根据观察指标统计相关数据,将需要对比的资料输入到统计学软件(SPSS 17.0)中进行查询,但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
对比组参与调查的48 例患者中,有33 例患者治疗结果为有效,有效率为68.75%;无效人数为9 例,无效率为18.75%;恶化人数为6 例,恶化率为12.5%;截肢例数为1 例, 截肢率为2.08%。 实验组参与调查的48 例患者中,有47 例患者治疗结果为有效,有效率为97.92%;无效人数为1 例,无效率为2.08%;恶化人数为0 例,恶化率为0.00%;截肢例数为0 例,截肢率为0.00%,对比组治疗有效率和实验组相比较低,治疗无效率和实验组相比较高, 恶化率和实验相比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组截肢率和实验组相比较高,但组间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对比组患者治疗前足背动脉内径为(1.22±0.05)mm,治疗30 d 后为(1.35±0.05)mm,治疗60 d 后为(1.40±0.04)mm,治疗90 d 后为(1.46±0.03)mm,实验组患者治疗前足背动脉内径为(1.19±0.45)mm,治疗30 d 后为(1.69±0.08)mm,治疗60 d 后为(1.82±0.07)mm,治疗90 d 后为(1.82±0.06)mm,对比组和实验组治疗前足背动脉内径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30、60、90 d 后对比组足背动脉内径和实验组相比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糖尿病在临床治疗中属于比较常见的疾病,是进展性的疾病,以终身药物干预治疗为主。 糖尿病为进展性疾病,随着疾病的进展,患者会出现并发症,糖尿病足是常见的并发症,通常情况下,糖尿病足会伴有下肢血管病变的情况[7]。 根据笔者统计和收集的资料证实,糖尿病足伴有下肢血管病变病发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糖尿病足伴有下肢血管病变在临床治疗中以药物治疗为主。 该次内分泌科室在治疗中采用了肝素钠对患者实施治疗,肝素钠可起到抗栓的作用,可对身体中的凝血因子起到抑制的作用,此外此药物还能够提升血小板的活性,改善黏附性,虽然此药物可以起到一定的效果,但并不理想,为了提升治疗效果,联合下肢血管成形术进行治疗。 下肢血管成形术应用在糖尿病足伴有下肢血管病变患者治疗中,可以改善患者下肢血管血供情况, 可以为缺血的区域提供血液,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提高创面愈合情况,有效的放置溃疡面蔓延,改善患者的疼痛感,从而实现提升治疗效果的目的。 为了调查这种联合应用的效果,在文中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对比组和实验组治疗前足背动脉内径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30、60、90 d后对比组足背动脉内径和实验组相比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组治疗有效率和实验组相比较低,治疗无效率和实验组相比较高,恶化率和实验相比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组截肢率和实验组相比较高,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这种治疗方式效果更佳。
综上所述,在糖尿病足伴有下肢血管病变病治疗中,可采取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应用下肢血管成形术治疗方式,效果优异,值得临床应用和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