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金龙,安占天,黄珂,白晓龙,刘杨杰,张浩轩,赵贺成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三师红星医院脊柱骨科,新疆哈密 839000)
跟骨骨折属于临床常见骨科疾病,导致骨折的原因较为复杂,主要的患病群体为青壮年,且大多数情况下因高强度损伤导致,如高空作业、车祸等事故造成,患者的脚后跟遭到巨大撞击导致[1]。 通常,以上情况非常紧急,需马上采取相关措施进行治疗,否则将会导致患者受到的伤害更为严重,且易出现骨折畸形以及骨刺等相关并发症。 此时患者的关节疼痛感会逐渐加重,且关节会严重肿胀,导致无法正常行走,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和学习。 随着医疗技术不断的发展,对于骨折患者的治疗方法也在得到了进一步完善[2]。在治疗过程中,应当针对患者的骨折状况,严重程度,并采取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案,保障患者跟骨功能尽早恢复[3]。 当前,对于骨折治疗的方法主要包含内固定术、外固定术与跟骨成形术,每种治疗方法都有着各自的特点,临床常用的手术治疗方法便是复位内固定术,由于切口不同,可细分为传统手术切口以及跗骨窦切口, 产生的效果也不同。 该院以2018 年6 月—2019 年5 月为研究段,对跗骨窦小切口治疗骨折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探讨,现报道如下。
选取该院进行治疗的跟骨骨折患者100 例为此次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的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0 例。 患者经检查均符合跟骨骨折诊断标准。 排除标准:(1)骨折严重伤及神经者;(2)重要器官不全者;(3)骨肿瘤因素导致的骨折患者;(4)患有糖尿病等疾病患者;(5)妊娠期及哺乳期妇女;患者均同意开展该次研究。 研究组患者中,男性为25 例,女性为25 例, 年龄在27~50 岁之间, 平均年龄(37.2±2.15)岁;入院时间在3~20 h 之间,平均入院时间为(8.74±2.15)h;对照组患者中,男性为24 例,女性为26例,年龄在28~51 岁之间,平均年龄(37.5±2.78)岁;入院时间在3~19 h,平均入院时间(8.74±2.41)h;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对比。
两组患者在住院前期均进行常规护理, 包括伤口消毒清理,及时消肿等,及时进行冰敷,冰敷的具体时间应当遵医嘱,尽可能对肿胀关节进行消肿,护士人员应当帮助患者移动受伤肢体,通过静脉注射进行消炎消肿,实时观察患者的创伤部位消肿状况,护士人员还应当针对实际状况,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手术注意事项以及流程,并告知如何选择治疗方法,安抚患者的情绪,可适当着重强调手术治疗优势,帮助其更好的抉择。 进行手术之前,应当协助患者取卧位,对创伤部位进行消毒以及前期麻醉, 针对患者的身体状况,采取局部麻醉以及神经阻滞麻醉。
对照组患者通过传统内固定手术方法进行治疗,切口位置需专业手术医师进行选择,大致在外踝处上方,结合足部创伤情况进完成手术钱预备工作,将脚踝部位缓缓进行转动,直至骨基底,全面充分的将骨折部位暴露出来。 针对患者的骨折类型以及病情严重程度,对关节缓慢复位。 关节复位的同时,还应当继续拧骨折处复位。 从骨关节面着手,采取合适的钢板进行预弯之后,置入创伤当中,完成该项操作后,还需检查创伤部位的紧贴状况,如需必要,可置入骨条,通过螺钉对创伤部位进行固定,之后完成缝合。
研究组患者通过跗骨小切口内固定治疗,创伤部位外踝下方3 cm 处为切口, 结合患者的生理解剖状况以及操作流程,对皮下组织进行分离,露出腓骨肌腱,此外,充分露出距下关节部位。 实时观察患者创伤部位的肿胀情况,及时清理创伤部位血块,保持距下关节面平整,进行复位处理。 专业医护人员对患者跟骨继续拧按压,注意骨宽度是否出现畸形,并进行采取相应的手段进行矫正,护士人员帮助患者的踝关节时刻处于轻松状态, 可适当采取拇指将骨结节向下推,要对患者的膝关节进行固定,使得骨结节能够复位,针对患者的骨折严重程度采取相应的手术治疗措施,对于较为严重的患者,在复位后恢复状况不理想的情况下,可置入一枚钢针于骨结节部位,向下牵引,能够对骨长度、高度以及畸形状况进行及时矫正。 在完成复位后,再进行复位情况检查,复位良好的情况下进行缝合。 在术后对两组均进行常规护理、治疗,在术后6 h 内去掉枕头, 采取平卧位, 并将患肢逐渐抬高,达到抗感染治疗的目的,此外还需要结合患者的恢复状况、采取不同强度的训练,切记提醒患者在180 d之内不可从事重体力活动。
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进行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术中出血量,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180 d 并发症发生率。
研究组的出血量为 (41.06%) 显著少于对照组(61.03%), 手术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研究组患者中有腓撞击症1 例,疼痛1 例,软组织损伤1 例,对照组分别为1、5、6、例,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9.60%,对照组为28.92%,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足部与脚踝部位是人体重要组成部分,跟骨属于松质骨,在毫无征兆的状态下,跟骨一旦受到猛烈撞击,且加上其周围部位软组织很少,因此,便会导致该部位受到严重损伤,其次,该部位结构复杂,且属于特殊部位,在很大程度上,为后期治疗增加了难度。 目前主要以手术治疗方法为主,可以有效将骨解剖部位进行复位,密切关注患者创伤部位的骨长度、宽度以及和跟距吻合状况,且都会直接影响跟骨周围相关组织的功能恢复状况[4]。
内固定手术治疗方法是目前临床常见的手术治疗方法,通过传统切口为入路,在整个手术过程当中,对腓骨神经并不会产生影响,且能够有效促进腓肠动脉供血恢复正常,减轻腓肠神经功能受损状况,有助于术后关节功能逐渐恢复[5]。 在手术过程中可将骨折创伤部位充分暴露出来,有助于手术医生对创伤部位进行准确复位,可依据患者的病情程度,采取钢板置入到跟骨当中,能够有效提高治疗效果。 但是有着一定局限性,骨折线全面显露的状况下,关节面无法充分暴露,因此会直接影响复位效果。 再者,创伤部位剥离面比较大的情况下, 会导致骨外侧无法正常供血,手术过程中会出现大量出血的情况,在置入钢板时很可能会于关节面撞击,严重增加患者损伤。 相关数据显示, 传统切口容易导致患者出现重创性关节炎,患者会出现肿胀以及疼痛感。 此次研究结果表明研究组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与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
研究组采用跗骨窦小切口进行治疗, 使得距下关节面、骨折创伤部位充分展示,且手术过程中,操作便捷,切口也比较小,对患者造成的创伤相对较小,有效减少患者软组织损伤、减少术中出血量,减少手术治疗时间,对患者预后有着重要影响,此次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住院时间为(5.45±0.48)d,显著短于对照组的(8.53±0.64)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采用跗骨窦切口进行治疗,能够促使各个关节面复位。 此次研究中,治疗前,两组跟骨中部宽度、无显著差异,术后6 个月, 研究组跟骨中部宽度显著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有助于患者进行康复训练,提升患者生活质量以及关节功能恢复。
综上所述,跗骨窦切口治疗跟骨骨折手术,效果显著,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对促进跟骨功能恢复有着重要的影响,值得进一步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