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薇
(中共白银市委党校 甘肃 白银 730913)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指出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进一步简政放权,增加市场活力。
为了进一步优化政务服务、创新监管方式、激发市场活力、努力营造良好的政务环境和营商环境,甘肃省政府在中央的统一部署下,发布了《关于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政府职能转变的意见》。该意见指出,甘肃将以开展转变工作作风、改善发展环境建设年和深化“放管服”改革工作突破年活动为契机,以群众和企业到政府办事“最多跑一次”为目标,全面推行“一窗办、一网办、简化办、马上办”改革。2020年底,甘肃省80%以上的政务服务事项要实现“一网通办”“最多跑一次”“群众和企业的获得感、满意度明显增强”。对行政管理体制进行重大改革,是今后一段时期内政府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核心[1]。
“放管服”是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的简称。“放”的前提是简政放权,要求政府将手中的权力下放给企业,为企业松绑,节约企业办事成本,提高办事效率,提高市场活力,给人民群众提供各种便利。“放管服”改革是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的重要举措,体现着政府放权的理念和方向。“放管服”改革自推进以来效果显著,强调马上办、网上办、一次办,防止流程烦琐影响企业发展,持续开展“减证便民”行动,杜绝“奇葩证明”“循环证明”。
随着改革持续深入,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优化政府服务、提高服务效能。通过放管服改革,使“放”的效果持续显现、“管”的制度不断完善”、“服”的体系不断健全,进一步为企业打开服务的大门。这是在新形势下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努力营造良好的政务环境和营商环境的重要举措[2]。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目标,将简政放权作为增添市场活力的重要法宝。“放管服”改革能否持续推进,能否为企业提供便利,能否方便群众生活,将密切影响广大群众的利益。“放管服”改革涉及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推进“放管服”改革的过程中,既要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又要大胆转变观念,借用高科技促进改革。这不仅可以缓解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压力,提高办事效率,又可以节约企业的办事成本和时间。习近平同志提出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后,李克强同志召开了全国“放管服”改革电视电话会议,为进一步推进简政放权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3]。
自“放管服”改革推行以来,各地纷纷通过改革释放“放管服”改革带来的红利。为了有效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广东佛山在商事制度领域进行了改革,通过优化佛山市商事主体一门式受理审批系统,将市税务局申领发票环节纳入开办企业全流程5天内办结模式中,积极利用“互联网+”模式,推进以网上办照为主、实体办照为辅、自助办照为补的新型商事登记模式。这种新型登记模式的登记机制为365天全天24小时不打烊。商事领域的改革推动了经济高质量发展,掀起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热潮。与此同时,宁波海曙区为了方便企业和群众办事,首创了区级审批窗口工作人员“考级制”的一站式管理体制,实行一窗通办,大大缩短了办事时间,提高了办事效率。重庆市公安局在交通管理领域出台了8项便民措施,全力打造“e交警”,深入实施“放管服”改革。酒泉肃州区坚持改革不停步、服务无止境理念,在就业领域深化“放管服”改革,把就业作为最大的民生,为稳定就业、方便民众发挥了重大的作用。为了加快养老领域的“放管服”改革,近年来甘肃推进社会养老服务简政放权、优化服务、放管结合,进一步推动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业的发展,在该领域出台了相关指导意见,对养老领域进行了简政放权。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放管服”改革要不断适应和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放管服”改革的持续推进,深刻影响着政府的执政能力。政府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明显改善,有效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
通过“放管服”改革,政府将手中的权力下放给市场或者企业。对于企业来说,将生产的投资经营权和自主权还给企业,能使企业有更大的自主权,从而更好地利用自身的条件去发展。这样就使政府的工作重点由审批为主转向事后监管为主,这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重审批、轻监管现象,为破解职能缺位、越位、错位找到了新途径。“放管服”改革使政府管理方式和管理效率得到变革和提高,管理理念和管理手段实现了进步和创新,形成了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减少了“权力寻租”现象,有利于建设高效、廉洁政府,使政府的公信力大大提升[4]。
在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的过程中,应始终以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标准,有效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减少群众和企业办事慢、办事难、来回跑、多头跑和无用证明等现象,切实提高群众的满足感、获得感和幸福感。政府推行的这一举措为营造机会公平、规则公平的就业环境提供了平台,调动了全社会的积极性,提供了有效的公共产品供给,切实提高了企业和广大群众的满足感。
我国进入新时代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我国的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主要矛盾的转变也是推进“放管服”改革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想让“放管服”改革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应进一步简政放权,促进服务业的发展。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在服务业发展中存在的不充分、不平衡问题,放宽市场准入,力求做到简政放权,满足人民群众在服务业方面的需求。满足人民对健康中国、美丽中国的需要,把好生态安全关的行政审批,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满足人民群众对基础设施方面的需求,建设良好的居住环境。
实施简政放权,增强实体经济的竞争力和吸引力,降低经济成本,为民营企业的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一是为企业提供便利,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提高服务水平。二是优化税收,将税收工作提高到国际化水平。对于税负较重的企业,实行减税制度,切实做好乱收费查处和问责工作,完善企业税制。三是加强投资服务工作,提高办理各类许可的工作水平,进一步简政放权,推进投资审批制度改革。
落实好“放管服”改革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涉及到商事制度改革、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等。为了更好地落实“放管服”改革,需要对放权后的政府行为进行监管,因为没有有效的监管必然会出现一放就乱、一乱就收、一收就死的局面。
为了避免发生这样的现象,政府需要建立一套统一、科学的监管规则和方法,明确监管体系中各个监管主体的权责边界。监管主体既包括审改办和政府相关部门,也应包括中介组织、行业协会、市场主体和公民个人。要加快形成有效的监管体系,努力形成政府监管、行业自律、社会监督、企业自治的全方位监管格局。在监管与被监管中,实现各监管主体的自我监管,从而避免单一政府监管主体不批不管、批了不管、谁批谁管、突击监管和选择性监管等情况,也可以避免企业、组织或个人的投机行为,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建立完整的工作责任制后,为了推进“放管服”改革的发展和把责任落到实处,需要按照政府的要求,把落实责任和转变政府职能作为主要任务来抓,对于重大的项目和举措要明确责任,形成责任清单和权力清单。形成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的目的在于在简政放权的基础上进行有效的社会监督。对于成效明显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扬和激励;对于在工作中推诿扯皮、落实不力的情况,要进行约谈和通报;对于失责行为,要严肃查处并追究责任。要着力完善“放管服”改革,提升政府执政能力,优化营商环境,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为了有效保障市场主体各项活动有序进行并有法可依,必须做到法无授权不可为、法无禁止即可为。需要探索行之有效的负面清单模式,为市场主体的行为划定边界。当前,各部门都在积极探索与市场准入制度相关的负面清单文件。为了与负面清单相适应,加紧制定和探索建立责任清单和权力清单,切实用好、用足这两个清单,做到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
从当前“放管服”改革的效果看,行政审批简政放权有效激发了市场活力,方便了企业,保障了群众利益。因此,要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着眼于大局,有序、依法推进“放管服”改革。
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就是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建设服务型政府。应着眼于提升行政审批的服务与质量,全方位提升工作人员的服务水平和专业技能。特别是对于窗口人员,要进一步规范其服务。对窗口工作人员进行考核,在标准化建设的基础上,明确具体的服务内容和服务对象,使办理行政审批的业务人员达到窗口标准化、形象标准化、服务行为标准化的“三化”要求。在办理时限方面,力求运用现代化网络审批手段,推动多部门联办。在工作流程方面,整合各部门的资源,尽可能减少办理时间,简化办理手续和程序,提升服务水平。
“放管服”改革是政府在行政审批方面进行的一场自我革命,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社会变革。简政放权,转变政府职能,减少政府对市场的干预,将市场的事推向市场,避免对市场主体实施过多的行政干预,降低市场主体运行中的行政成本,提高市场主体的活力和创新力,让利于企业和群众,增加群众的获得感和满足感。简政放权是民之所望、施政所向,要切实把这场政府的自我革命落到实处,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