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汇波
(惠安县教师进修学校,福建 惠安 362100)
语文活动中,有的学生急于表达,或是自顾自地表达,不懂得倾听,没有注意具体情境及交际要求,以致表达没有实现对话。课标提出“学会倾听”,教材少有倾听设计,没有倾听考试评价,实际教学中就少关注倾听教学。语文教学中“倾听才是关键”,[1]“善于学习的学生往往都喜欢安静地思考、认真地倾听”,“倾听比发言更重要”。[2]倾听,是与说、写、读并列的重要语文能力,且相互促进,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
倾听是借助听觉器官认知言语信息的言语活动。倾听教学,就是教师组织学生倾听,主动辨析并积极运用语言信息以实现语言建构的活动,是语文教学的基本构成。下面是余映潮老师《小石潭记》几个教学片断:
①师:下面我们再来进行一个活动,我们每读一段就停一下,有一个人来把这一段的意思概括一下,然后继续往下读。
生朗读第一自然段。
生:这一段说的是小石潭的出现和周围的景物。
②师:把“出现”改为“发现”。老师概括的是十个字:小小的石潭,奇异的景色。
生作笔记。生读第二自然段。
生:第二段主要讲了潭中游鱼的状态。
师:“游鱼的状态”,说得多好啊。能不能如刚才老师那样概括?
生:清澈的潭水,快乐的游鱼。
师:不错,说得很好!(教师板书)写下来没有?(生作笔记)
③师:上面段落大意的概括语言有什么特点?(教师指第一二自然段大意板书。)
后面三个自然段,各自读,依此句式写出,然后同桌交流、互改。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
班级展示,教师点评。
师:我们只用五句话,每句话十个字,就把课文段落大意写出来了!准确地概括出来了。真厉害![3]
此片断活动表现为说与写,却是以倾听为基础的:没有倾听同伴概括性陈述,没有倾听教师格式性概括示范,就没有后面精彩的说与写。这样的活动其实也是一个倾听的项目学习活动:
活动主题:学会倾听,促进语文素养提升。
活动内容:倾听师生发言,辨析发言内容,自主以偏正短句概括《小石潭记》段落内容。
活动过程:①倾听同伴以陈述句概括段落内容,观照自己的概括梳理;②倾听教师偏正短句的段落概括示范,品析格式性语句的表达;②倾听同伴交流内容,自主修正中学会以偏正短句概括段落。
项目活动以任务驱动倾听,外在表现为说与写,“倾听者能够在发言者观点的基础上展开思考,从而将学习引向深入”。[4]
上面案例活动中,倾听必不可少,但却没有出现“听”“倾听”“认真听”等倾听组织语言,也看不到“听”。与外在显性表现的说、写、读对话不同,倾听是内隐的。倾听又是思辨的,该活动需思辨内容有两个,也是需完成的两个思辨任务:一是对段落内容概括准确性的思考,是思维维度的思辨活动;二是对表达的陈述性语句及余老师提出的偏正短句范式的思辨,是语言建构维度的思辨。
学生倾听时的对话,即使嘴巴动了也不一定有声音发出,更多情况下是没有任何外在表现,是内在地完成思辨。倾听活动中,倾听者隐性地说“你说的是什么呀?”“你说的我喜欢听!”“哪些我听懂了。”“你说的哪些内容或观点我赞同(或反对)。”“哪些你说错了!”“你所说的,其实应该是……”,处于内在思辨状态。倾听,在隐性对话或是潜对话中思辨。
上面案例活动的倾听组织,不只是为接受语言信息,不只是为思辨语言信息,而是为表达,终点是以倾听内容进行言语重构。
倾听活动中学生需快速辨析语言意义,归纳概括,实现探究、吸纳与运用,其活动载体是语言,在内隐言语中积极对话,本质上是言语实践活动。但倾听活动显然不是止于听,不会听完即拉倒,而是听后能用语言表现好,实现应有的语言建构。倾听,其实质是以倾听内容为基础进行言语重构。上面案例中的倾听活动,最终目标是学生能领悟整齐句式的语言美,能用偏正短句概括段落内容。倾听到位,学生就能说得好、写得好、读得深,多维度促进语文素养提升,是积极的言语实践。
倾听是一个活动单位,不是截面或点的倾听,而具有动态性与过程性,包括听及听后表现两个部分。倾听不能止于听到什么,也不是听到什么就表现什么,而在于倾听者的言语重构。倾听的言语重构,是具体的思辨性说、写、读,是“分析、评价与判断”的言语实践。[5]
①听后重说。倾听之后把原话重复说一遍,或叫“传话”。如:
教师:下面几句话很精彩,也很重要。大家听一遍,要求能原话表达出来。
教师:XX 同学的表达很精彩,特别在……方面的一句话(或几句话)表达很独到,谁来再现性地表述一下?”
听后重说对倾听素养的培养很重要,一是体现原话内容的把握能力,二是体现对语体及言辞的抓取能力。听后重说,辨析、吸纳、表达,不停留于照抄照说,而是言语重构,实现内化及运用。
②听后复述。与重说比较,听后复述的思辨性要求提高,不再追求保持原话的语体及文辞,而是辨析后的自主性表现。复述的主要方式有概述、详述。概述,对所倾听内容的概括性表述,须用一句或几句话简洁地概括出来。概述可概括主要内容,可提炼观点。如教师要求:“刚才XX 同学的发言,谁能用一句话概括出来?”或是“刚才XX 同学的发言,其观点是什么,谁能把它提炼出来?”“刚才XX 同学的发言,可以分为几个方面,谁来归纳一下?”详述,即用自己的话具体说出倾听内容,要求详尽,能整体再现。
听后复述,听者有积极的思辨,需对原话内容分析、概括与归纳;复述是倾听内容的自主语言的表达,言语重构意义表现充分。
③听后创造说。要求学生倾听后离开原来文本,以倾听内容为基础进行创造性述说。可以是原语体的创新性表述,可以换另一角度另一语体的“转述”,也可以是对某一片断某一局部的拓展性述说。创造说可在思辨上做足文章,如可尝试:表述者有意漏掉某一话语内容,或是表述者注意突出弦外之音,训练学生听中思辨,能听出、说出缺漏内容或言外之意。此倾听活动,让学生做补充与完善的表述训练,提升倾听的思辨性与敏锐性,达成倾听时的推理及整体把握能力。
④听后评价说。听后评价说,可以说评析、说区别、说质疑。
听后说评析,侧重于对所倾听内容做出分析或评判。课堂上往往见到学生发言精彩,教师笼统地肯定后即结束该环节的学习。这其实是学习资源的浪费,应充分利用此资源组织学生听后评析活动。听后说区别,倾听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说话内容,辨别其不同,进行相应的辨析表达。如几个学生发言之后,要求对不同发言情况进行比较;或对某一学生几次发言情况进行比较,指出其发展点。这是一种高层次的倾听活动。听后说质疑,主要是说出所倾听内容的不同看法。教师可问“他说的是怎么一回事?哪些地方有问题?”进一步的,可以要求“如果他说的不恰当,你认为应该怎么说呢?来,你说说看!”听后说质疑,可以促进学生思辨能力的提升。
⑤听后说感悟。倾听经典美文朗读、课文录音,或是他人精彩发言,说出自己倾听时的感触。感悟的内容,可以是所倾听内容的深入理解,也可以联系生活谈理解。
读促听,可先听后读,即提出倾听任务,后听朗读或听录音;再对照平面文本,检查听的效果。也可先读后听,即先读平面文本;后听,在听中重现与对照阅读时获得的语言信息或感悟。以写促听,先听后写,可完整地听,听后再依记忆集中写要点与感受;也可边听边写。教师可如此要求:“现在只播放录音一遍(或几遍),听后写出(或边听边写)录音的基本内容(或提纲)。”
倾听,易于被视为接受性活动而消解其语言建构意义,也会因内隐性而致其言语重构意义被遮蔽。倾听活动的组织,应激发主动思辨,表现主动思辨。
下面是一个以系列性任务驱动的倾听项目活动:
项目主题:组织倾听活动,完成文言课文《狼》教学。
活动过程:
①任务:倾听中完成作者与作品情况了解。
活动:点名几个学生述说作者作品情况,其他学生倾听,动笔记录;小组讨论补充,推优班级展示,完成作者作品了解。
②任务:初听课文故事。
活动:学生合上课本,听教师以文言文讲《狼》故事,边听边记录;小组讨论,补充记录;推优班级展示,“我讲听到的课文故事”。
③任务:梳理倾听技巧。
活动:小组讨论倾听技巧,推优班级展示,后教师指导提升。
④任务:再听课文故事。
活动:再听教师以文言文讲《狼》故事,边听边补充记录;小组互讲课文故事,推荐代表上台展示;班级展示,“我(再)讲听到的课文故事”,点评互动。
⑤任务:完成课文学习。
活动:打开课本,独立学习课文;“我讲课文故事(现代汉语)”班级展示,学生倾听并做记录;点评互动。
⑥任务:学习小结。
活动:小组讨论课文主旨及表现特点,推优班级展示;班级展示,质疑释疑,倾听补充记录;教师小结课文学习及倾听技巧。
活动设置以倾听为主线,听文言故事,听同伴梳理倾听技巧,听现代汉语讲课文故事,有具体的听后说、听后写任务,在倾听中“复演特定情境、发展历程中的故事、思维方式、知识的演变历程”“驱动学生不断去主动学习和掌握更多的知识,学会学习和思考”。[6]活动中学生思辨性地倾听,思辨性地互动表达,任务具有“挑战性”,活动过程“体验深刻”,[7]倾听的言语实践意义得以充分表现。
倾听情境的构建指向,是激活思辨与对话。首先是任务明确,上面案例,每个步骤均有明确的倾听任务,如任务②,教师需布置:“下面我们合上课本听文言故事,听后请一位同学来讲讲这个故事。”倾听活动有“能听到什么”“以听到的内容能做什么”“能做好什么”的思考,处于一种任务性、意义性状态,学生需集中注意力,倾听中积极思辨,才可能听后说好。其次是有相互倾听的氛围,倾听者“安静”地倾听,处于“尊重与接纳”状态,表述者能得到倾听者的“回应”。此要求具体化为:当表述精到时,学习同伴马上会动笔记下;当表述不当时,学习同伴能眼露质疑;当表述不清时,学习同伴可能马上站起否定,表述者就需做补充或再表述。第三是活动过程合宜,从浅易到深难,从篇幅短到长,注意倾听频次与速度,可反复倾听,什么地方听不懂,怎么听能听懂,适时停下来,理清思路,再活动,听了几次之后学生就能悟到诀窍,掌握某种倾听技能,上面任务③可适时做驻留:
师:刚才我看了XX 同学的笔记,他在XX 与XX 的记录缺漏还比较多。请这位同学来说说困难所在,同学们为他支支招解决困难。
倾听组织不能陷于笼统,而应在细节上下功夫,做足思辨性。上面案例任务⑥的“学习小结”部分,活动组织是二到三个学生述说,教师分析述说内容,梳理归纳,得出合理的几个要点,走过“倾听、思辨、表达”三个阶段,实现积极思辨及语言建构。也可由学生完成归纳表述,优生完成示范,于其他学生的启发更大。如任务⑤,用现代汉语讲《狼》的故事,设置质疑、释疑,突出思辨:
师:谁来用现代汉语讲《狼》的故事。大家听时关注与课文文言故事的区别。
一生讲。
师:刚才的这位同学讲得好的地方有哪些?你认为有问题的是哪些地方?根据是什么?谁来说一说?
……
教师的显性言语“让发言的学生感受到尊重和关注,另一方面,回应也能引导其他学生仔细倾听他人的发言,深入思考他人的发言。”[8]教师是倾听的平等活动者,同时起倾听思辨的组织作用。学生发言时,教师适时使用支持性语言。“你在……方面说得很好,我被你说服了(感动了)!”“我赞同你的观点……你说得有道理!”以显性话语概括述说内容、观点,做肯定,显示教师的积极倾听,示范倾听思辨。“哦,哦,嗯……你的意思是……我理解你的话!”是认真倾听努力把握,在肯定与鼓励同时,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努力表达好。“哦,这样说可以吗?是不是……哦,有道理,就是这样!”是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活动上升至方法策略高度。
倾听应努力走向自我对话。组织倾听自我对话,可以要求有自我对话的显性话语:“我是这样想的……不知对不对?”“我想起了这样的一件事……当时我心里……”“我想应当是……或许更应……”,表达中,有反思性话语,引导梳理出应有的意义点,或是引导再表达,构成一个倾听自我对话的意义性完整活动单元。
倾听是重要的语文教学内容,教学中必须发挥其应有的语言建构意义。审辨倾听教学,落实、促进倾听教学,就成为语文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就成为当前语文教学研究应重点探索与实践的重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