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年高考政治全国I 卷命题特点及2021 年备考建议
——与2019 年全国I 卷对比

2020-02-25 11:28刘石成萧艳敏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2020年8期
关键词:试题考查学科

刘石成 萧艳敏

(1.华南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广东 广州 510631;2.广州中学,广东 广州 510520)

2020 年全国高考虽比往年延迟了一个月,但仍不负众望地完美落幕。正值高考改革的关键之年,高考试卷备受关注。高考作为导向教育教学的重要工具,从高考评价体系与试卷呈现等不同维度对比2020 年与2019 年高考政治全国I 卷试题(以下简称“2020 年I卷”“2019 年I 卷”),分析其异同点,对新高考模式的思想政治备考有重要意义。

一、两年命题的共同点

2020 年I 卷与2019 年I 卷试题都紧密围绕《中国高考评价体系》的总特征“一核”“四层”“四翼”,紧跟高考内容改革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聚焦“八个相统一”与“六个下功夫”,落实“五育并举”教育方针,引导考生增强“四个自信”,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育青年担当。

1.从核心功能来看,都以“一核”为基

《中国高考评价体系》指出“一核”即“立德树人,服务选拔,引导教学”是高考的考核目的与核心功能,围绕教育“培育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侧重回答高考“为什么考”的维度。高考作为教育改革的标杆与关键环节,更要突出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服务选才”是高考的基本功能与使命,有利于推动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推进人才强国的建设。“引导教学”作为高考对基础教育的反拨功能,助力教育教学改革与素质教育的落实,促进学生素质的提高与全面持续发展。

2020 年I 卷与2019 年I 卷试题均以“一核”为基,重点反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与改革创新的内容考查。2020 年I 卷试题还融入了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脱贫攻坚等重大时政,着力于让学生感悟中国改革发展成就、中国道路与中国制度的极大优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魅力、人类命运共同体与中国主张等,旨在提高学生的国家荣誉感和自豪感,增强“四个自信”与社会责任感。

经济模块方面,两年试题都引导学生关注新时代背景下我国经济新常态与新改革措施:2020 年I 卷第12 题企业“跨界生产”助力抗疫、第15 题数据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2019 年I 卷第12 题商品质量提升行动、第15 题民营企业创新融资方式等。政治模块方面,两年试题都围绕“政治认同”考查学生对政治制度意义的理解与认同:2020 年I 卷第39 题以某地“四会管村”为素材考察自治机制的意义,2019 年第39 题考查人民政协在国家治理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文化模块方面,两年试题均立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导学生自觉传承与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认同:2020 年I 卷第19、20 题与2019 年I 卷第19、20 题考查学生对文化多样性与传统文化元素现代性转化的理解,突出了增强文化自信的价值取向。哲学模块方面,2020 年I 卷第22 题青年树立正确价值观、第23题树立生态文明意识,与2019 年I 卷第21 题漫画题反映的一切从实际出发哲理、第22 题“钉钉子精神”等科学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立意一脉相承。

2.从考查内容来看,都以“四层”为本

以“必备知识、学科素养、关键能力、核心价值”为内容的“四层”是高考评价体系中高度凝练的素质教育目标,侧重回答高考“考什么”的维度。核心价值是指即将进入高等学校的考生面对现实的问题情境时应当表现出的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学科素养是考生面临真实情境中的问题时,能够合理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有效组织整合学科相关知识,调用学科相关能力,高质量地认识、分析、解决问题的综合品质。[1]关键能力和必备知识是考生面对学科相关生活实践和学习探索问题情境时,高质量地认识、分析、解决问题所必须具备的能力和知识,是学科素养的基础支撑。[1]

2020 年I 卷与2019 年I 卷政治试题都贯穿了核心价值与学科素养的考查。围绕核心价值,试题多从树立理想信念与爱国情怀、提高品德修养、健全人格、锤炼意志、提高审美、培育奋斗精神与劳动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核心价值上选取情境素材,具有价值引领的重要作用。围绕学科素养的渗透与培育,试题通过考查反映“四个自信”的内容,提高政治认同素养;通过考查新发展理念、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提高科学精神素养;通过考查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实践相关内容,提高法治意识素养;通过考查国家社会重大时事、生活实践事例与学生参与的关联等内容,提高公共参与素养。

两年试题更坚持了关键能力与必备知识的考查路径。围绕关键能力,试题通过对学科内容和知识的灵活组合,合理布排全卷低阶、中阶和高阶能力结构,具有较好的层次性,凸显选拔功能。如2020 年I 卷第16、17、19、20、21、22 题与2019 年I 卷第16、17、19、20、21、23 题都考查考生分析、阅读理解、信息分辨与基本判断等能力;而2019 年I 卷第13、14、18、22、38、40 题与2020 年I 卷第13、15、38(2)、40(2)题则考查更高阶的逻辑推理思维能力、辩证思维能力与独立思考能力,能有效地区分不同层次水平的考生。围绕必备知识方面,两年试题均深度覆盖人文社科与自然科学领域知识,如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重要成就与新变化、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新改革与新主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世界文化多样性、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等政治学科核心主干知识。

3.从考查要求来看,都以“四翼”为据

“四翼”即“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这是高考考查的要求,体现着高考对素质教育的评价,其侧重回答的是高考“怎么考”的维度。基础性要求考生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和基本素养;综合性要求考生能融会贯通,面对复杂问题情境时能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应用性要求考生能学以致用,主动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社会生活实践中的问题;创新性要求考生具备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2]

在体现基础性与综合性方面,2020 年I 卷与2019年I 卷试题尤为突出。如试卷中80%的题目考查的都是学科主干内容与必备知识,如货币政策、企业经营发展、财政政策、中国特色政党制度、政府职能、基层群众自治与民主管理、中国与国际社会、文化传承与创新、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等,考生熟练掌握教材基础内容就能“有话可说”,体现试题的基础性。试题的综合性主要表现为以多项关联的活动组成的复杂情境为载体考查学生的复合能力与综合素养[3],两年试题与选项涉及的知识基本以相互联系、相互贯穿的综合形式考查,如2020 年I 卷第13 题通过农业保险费补贴政策的复杂情境考查财政政策的作用,第40(2)题考查弘扬中医药文化对坚定文化自信的作用,均对考生的逻辑推理能力要求较高;2019 年I 卷第38题,以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等为材料,考查内容与税收、对外开放、企业运营等知识紧密相关、层层相连,具有较大的延展性和逻辑性,能够较好地反映学生的综合能力与素养水平。

在体现实用性与创新性方面,两年试题也在不断优化与发展。如2020 年I 卷第21 题工业遗产开发的情境非常贴近考生生活实践,具有较强的实用性;第40(1)题要求考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深入分析人们对新冠肺炎认识的发展,对考生理论结合实际的能力要求较高,能有效引导考生把所学内容灵活运用。2020 年I 卷与2019 年I 卷的第40(3)题开放型试题具有创新性,都通过创设特定主题情境“提建议”的设问方式,给予了学生探索与创新的空间与机会,同时引导其个性表达与学科知识结合,实现开放型试题设问发散性和严谨性实现有机统一,保证开放性试题的质量。

4.从考查载体来看,都以“情境”为托

高考评价体系中的情境与情境活动是实现“四层”考查内容与“四翼”考查要求的重要载体,试题通过选取适宜的素材再现学科理论产生的场景或呈现现实中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真实背景下发挥核心价值的引领作用,运用必备知识与关键能力解决实际问题,全面综合展现学科素养水平。[1]2020 年Ⅰ卷与2019 年I 卷政治试题通过精选生活实践情境,针对不同类型的试题创设简单或复杂的情境活动,考查学生知识与能力,评价其价值取向与学科素养,促使学生主动思考,发现问题,探究规律,从而得出结论,解决问题。

如2020 年I 卷试题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数据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优秀文艺作品《在希望的田野上》、“一带一路”的中国智慧、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对青年人的寄语、第二届进博会中的消费、抗击疫情与弘扬中医药的作用、2019 年I 卷中的国家提升商品质量行动、央行下调存款准备金率、第一届进口博览会与中国贸易成就、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消除科技创新的“孤岛效应”、保护传统村落与文化自信等,都是重要领域的时政热点,都被试题加工成为不同层次的情境,结合必备知识加以考查。

这些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科学科技进步、生产生活实际等紧密相关的情境,极具学科特点,既贴近时代、贴近社会、贴近生活,又能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学科引导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育人价值。试卷考查设计注重启发引导考生关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积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与发展成就,培育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提高参与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

二、与2019 年相比,2020 年命题的变化点

如上所述,近两年试题都以高考评价体系为依托,在核心功能、考查内容、考查要求方面坚持了“一核四层四翼”的总特征的共同点。但是,近两年试题在试题题型、分值设置、情境创设、设问方式等方面还有以下创新亮点。

1.从试题题型来看:逻辑传导型题重出江湖,文化模块再现关系推理

2020 年I 卷选择题题型仍以组合类题型为主,12道题目中有11 道为组合选择题,出现1 道非组合选择题(第18 题“一带一路”的中国主张)。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试题中没有出现经济供需曲线图题型,而逻辑推导题重出江湖,如第13 题考查农业保险补贴政策发挥作用的传导过程,注重考查考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在非选择题方面,2020 年试题题型结构延续了2019 年三道非选择题(材料分析题)的风格,分别考察经济、政治、文化与哲学的内容,更加体现了素材信息的集中性和答题的针对性,有利于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及顺畅地答题,但在具体模块上亮点鲜明:第38(1)题经济题新出现了往年在全国I 卷较少出现的图表信息描述题,考查学生读图提取信息的能力;与第38(2)题题型一致的还有第40(2)题“弘扬中医药文化对坚定文化自信的意义”,两题题型都是“A→B 的影响/意义”关系推理类题目,但此前全国I 卷文化模块非选择题较少考查关系推理类题目。该题需要考生先明晰中医药文化的内涵,搭建中医药文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关系,再阐述其对坚定文化自信的不同维度意义,要求考生具备一定的逻辑推理思维能力,能够结合复杂情境,综合调用学科知识、关键能力与基本方法才能完成作答。此类试题题型具有较强的区分度,能较好地区分考生层次。

2.从试题分值来看:基础知识分值占比增大,熟悉教材基础方能得高分

2020 年I 卷的试题尤为凸显落实高考评价体系考查要求“四翼”中的“基础性”,试题题目难度适中,集中考查学科基础、主干知识,且其所占全卷分值比2019 年有所提高。2020 年I 卷客观题48 分的题目中,有32-36 分的题目可以通过调用教材基础知识解决完成,比2019 年I 卷多4-8 分;非选择题共52 分的题目中,有20-24 分可从教材找到理论观点加以作答,比2019 年I 卷增加4-6 分。比如,2020 年I 卷试题客观题第12、15、16、17、19、20、21、22、23 题的组合选项中都出现教材理论或理论融入情境的表述,基础扎实的考生容易通过调用所学知识加以判断对错,通过排除法选出正确选项。非选择题方面,第38(2)题考查考生“消费变化对我国生产产生的重要影响”,参考答案中运用经济模块“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知识点亦可得6-8 分;政治模块考查政治生活政党、政府、村民等多主体在村民自治的工作机制与意义,考生可调用政治主体相关知识答题得4-6 分;哲学模块考查“认识论”,考生能答出认识论对应原理即可得4 分。由此可见,2020 年试题十分突出基础性,对学科基础知识扎实的考生更为有利。

3.从情境创设来看:聚焦抗疫扶贫新成就,凸显改革新理念新思想

2020 年I 卷政治试题以丰富生动的情境为依托,聚焦2019-2020 年社会热点时政,引导学生关注重大成果与发展新理念新思想,思考中国道路、中国制度、中国方案、中国智慧的优越性。如依托2020 年全国上下共同抗击新冠肺炎的重要实践这一热点,试题设置了第12 题企业“跨界转产”考查企业经营与发展,展现中国企业抗疫精神风貌与我国强有力的宏观调控;第40 题人们对新冠肺炎的认识发展,考查哲学认识论尊重实践、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展现中医药在抗疫中的运用以考查文化自信;依托2020 年我国决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情境,试题设置了第13 题农业保险保费补贴政策助力农业发展考查逻辑推导,第19 题农村改革中优秀文艺作品发挥的作用考查文化创新,第39 题乡村振兴战略中的村民自治工作机制考查中国共产党、政府、村委会等多主体助力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实践等;依托中国制度的改革与发展的热点,设置了第15 题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中数据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考查分配制度,第17 题监察委员会可以制定监察法规考查全国人大与监察委员会之间的关系;依托中国与国际社会的热点,设置了第18 题“一带一路”与中国主张聚焦人类命运共同体,第20 题中华文化与亚洲文化考查文化多样性,第38 题第二届进博会中消费的新热点新趋势考查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等;依托文化创新、教育改革、生态文明的热点,试题设置了第21、22、23 题展现工业遗产的开发、青年价值观的引导、绿色可持续生态文明观的树立来考查哲学相关知识,情境立意鲜明、精心创设,有效落实了高考政治试题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4.从设问角度来看:设问角度新颖独特,引导关注事物的本质联系

2020 年试题选择题题与非选择题的题目素材背景绝大部分都是考生比较熟悉的重大热点,题肢的设计较平和,没有很多难理解的内容,涉及的知识概念界限也明显,总体亲和力强,平均分值较去年有微升。但与2019 年I 卷试题相比,2020 年试题在设问角度上更为新颖独特,切入口小且聚焦青年群体的生活实际,较多关注意义与启示,重在推理与阐述分析。如选择题第13 题以“政策发挥作用的路径”为切入口考查逻辑推理能力,第18 题设问反选与题意“不相符”的选项,设问方式新颖,具有创新性。非选择题第38 题材料二延续2019 年I 卷的中国进博会的情境,但其切入口从2019 年的“扩大进口”转向“消费”,通过反映第二届进博会上的消费新热点、新趋势,考查消费对生产及经济增长的重要作用。第39 题以小切口切入设问,要求考生阐述“四会管村”实现村民自治的机制及其意义,以村民自治之小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实践发展之大,综合考查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民主管理与依法治村有机统一的相关内容,凸显法治意识。第40(1)题要求考生用认识论原理分析,侧重理论联系实际,引导考生树立尊重规律、实践第一、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第40(2)题将设问从“文化自信”的宏大角度聚焦到中医药文化的具体角度,既能考查逻辑分析能力,又能让考生“有话可说”,一举两得;第40(3)题开放型题目则从中医药文化指向“健康中国”建设,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推动国家重要战略的进程,既考查考生对生活的观察思考,又能将其与国家未来发展趋向关联起来,极具创新性与应用性。

三、备考建议与展望

深入分析与把握两年I 卷试题,从而把握全国I 卷政治试题的命题特点,对2021 年的政治备考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1.领会高考内容改革精神,精准把握备考方向

高考的核心功能之一是导向教学,根据当前高考改革趋势不断深入的特点,高三教师要精准把握高考备考的正确方向,置于首位的是要领会高考改革的重要精神,树立正确的备考理念。立足思政学科,必须特别注意把握高考评价体系下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变革趋向。当前高考评价已由传统的“知识立意”“能力立意”向“价值引领、素养导向、能力为重、知识为基”转变,要求教师必须认真学习高考评价体系的精神、原则和理念,理解“一核四层四翼”的基本内涵,明晰高考内容改革的路径与方向,再针对思政学科的特点,研究本学科在新高考改革背景下的备考趋向与命题特点,认真研读学科核心期刊上刊载的重要成果与探索思考,进一步结合所在学校学情特点,探索正确的备考方向与方法。

2.紧跟学科核心素养,灵活创新学以致用

高考评价体系中指出学科素养是一种综合性品质,是基于学科内隐和外显的学科特性和价值引导,学生在本学科内学习、内化和习成的基本素质。高考内容改革背景下的政治学科备考,更要注重在备考中渗透和培育核心素养,包括学科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基本经验、基本品质、基本态度等。此外,在复习过程中必须摒弃传统的只基于知识点等低阶层次的教学,发展高度重视高阶能力培养的整合式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学科思维方法,掌握学科大观念,积极构建实践活动导向的教学体系,大力培育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3]此外,备考时更要注重高考考查内容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的有机统一,既要学生掌握主干知识、一般规律、共性应用,又要学会面对新情境时灵活调用、举一反三、触类旁通,避免生搬硬套,理论与实际运用脱节。

3.回归学科基础必备知识,掌握核心关键能力

基于高考评价体系“一核四层四翼”的要求,政治备考的关键抓手还在于掌握必备知识与关键能力。建议在备考时应做到以下三点:第一,应引导考生自己梳理与构建系统化、结构化的必备知识体系,加强基础知识储备训练,厘清知识逻辑与知识范围,准确理解并记忆,保证基本得分;第二,应注重对考生审题方法、答题方法与思维模型给予充分指导,加强主观题题型训练,让学生要掌握常见题型的基本特点和解题思路,如评析辨析类题目、意义作用类、关系推理类题型的思维过程,让学生脑中有逻辑思路,心有明确的答题思路,才能优化答案构成,提高得分;第三,提升学生对主观题素材的材料逻辑及有效信息的提炼与把握能力,答题角度和阐明观点要注意多层次、多角度,注意答题凸显关键词与学科术语,避免啰嗦、重复、口语化等不专业的答题表述等问题。

4.聚焦国家重大热点时政,优化构建真实复杂情境

近年来,高考全国I 卷政治试题多数是依托国家发展成果作为命题情境,考查考生对新时代背景下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重要领域发展与改革的一系列政策措施的关注与理解,因此在备考时要引导考生把握社会重大时政热点,且要结合主干必备知识深度剖析,层层递进,帮助考生理解现象背后的本质,更好地把握题目考查立意。如文化模块的高频命题情境往往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创新发展,因此备考过程中可结合近年来国家在传统文化发展与创新方面的成就和举措等真实情境,从不同角度切入剖析,帮助考生树立高度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意识。另一方面,因为只有具有真实性、典型性、新颖性、丰富性等特点的良好问题情境,才能够有效承载思想政治学科的考查目标与要求[3],所以高三政治备考复习时,教师应尽可能创设真实情境,从简单到复杂、从熟悉到陌生、从封闭式迁移到开放式迁移等层层递进,帮助考生面对真实情境与情境活动时能够合理调用知识与能力以完成考查任务。如考查哲学模块依托的情境一般是综合性较强的复杂情境,针对这一特点更要善于从时政热点中创设真实具体典型的情境,引导考生多角度思考背后蕴含的世界观与方法论,深入分析哲理联系材料情境的过程,思考课堂所学内容的真实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试题考查学科
【学科新书导览】
2021年高考数学模拟试题(四)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创新视角下高考中关于统计的考查
创新视角下高考中关于统计的考查
2019年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五)
《陈涉世家》初三复习试题
2019届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二)
例谈氯及其化合物的学习与考查
“超学科”来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