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音乐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及其实现路径

2020-02-25 11:00冀君姣
关键词:政治音乐思想

冀君姣

兰州交通大学,甘肃 兰州730000

“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1](P90)音乐自古以来就是人们怡情养性、抒发情感的重要文化形式。[2](P64)重视并发挥音乐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有助于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音乐作为一种历史悠久的人类精神文明现象,以独特的、优美动人的旋律呈现着每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明发展历程。“音乐人类学家梅里亚姆曾说‘音乐是文化’”。[3](P149)音乐文化就是“特定社会群体在音乐素材的开发利用和音乐消费过程中的技术、科学、艺术,以及以音乐为基础的习俗、传统、思想和哲学,即由人们音乐生产和音乐生活的方式、过程、功能等结构组合而成的全部音乐事件的总和”[4](P4)。音乐文化包罗万象,具有文化传承、艺术表达、医学利用、宣传造势等多种功能。本文主要研究音乐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即如何在社会生活中以音乐为载体教化育人,对人们施以情感熏陶、价值传递、思想道德教育的功能。音乐文化凭借其强烈的情感、独特的魅力、高尚的审美成为思想政治教育重要的文化载体。充分利用音乐文化润物无声、易于接受的特性为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提供了可能。

一、音乐文化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理论支撑

(一)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中“人的发展论”

实现共产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崇高的社会理想,而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之一就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这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命题”[5](P371)。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人的需要、能力、个性、社会关系等各方面的全面发展。满足物质需要后,就会产生精神需要。音乐是精神文化形态的一种类型,有多元化的审美功能,能满足不同人的不同精神需求,雅俗共赏,能够促进人的需要、能力和个性的自由全面发展,使人能够以独特的文化方式全面、自由地占有自己的全部本质,并弘扬真善美的价值观。

(二)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载体理论

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既可以是语言文字、实践活动,也可以是一定的文化、管理等。所谓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载体,就是各种能够承载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文化艺术形式。文化载体“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较强的渗透性和价值导向性……文化的核心功能是以文化人”[6](P270),文化可分为“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三个方面。音乐作为一种典型的精神文化形态,作为一种能够传播信息的载体,能够在美的享受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三)马克思主义关于艺术的论述

马克思主义中的音乐文化教育可以理解为:人们把对于生活中真、善、美等价值的追求通过音乐文化来进行表达和传递。马克思认为,伟大的艺术作品会给人以美的感受,进而引导人们追求高尚的道德。这种追求能够净化人们的情感、塑造人们的性格、提高人们的思想境界。“只有音乐才能激起人的音乐感;对于没有音乐感的耳朵来说,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不是对象,因为我的对象只能是我的一种本质力量的确证。”[7](P305)对于音乐的理解和感受带给人们力量。音乐诞生于人们对美的追求的过程中,能够引领、规范人们的道德行为。

二、音乐文化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历史考察

(一)中国古代“礼乐”文化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其中收录的《风》《雅》《颂》三类诗歌分别是民间歌曲、贵族音乐和宗庙祭祀的乐歌。这说明自西周起,音乐已经成为反映社会风尚、统治者体察民情的重要途径。春秋时期,儒家思想的创始人孔子提出“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1](P115),把“乐”作为教化国民的一种重要手段,要求学生掌握“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礼崩乐坏”被孔子用来描述最令人失望的政治失序的局面,而“礼”“乐”结合则是用来维护政治稳定、社会和谐的优良传统。音乐文化是“文艺育德”的一个重要方面,“通过艺术教育而实现伦理道德及社会政治价值,是其他任何教化形式都无法比拟的优良途径”[8](P143)。孟子说“仁言不如仁声之入人深”[9](P263),即音乐比说教更易深入人心;荀子也说“夫声乐之入人深也,其化人也速”[10](P287),即音乐能够深入人心,并且在潜移默化中教化人心。虽然儒家政治思想在春秋时期乃至以后很长时间的政治实践中并未被统治者完全遵照奉行,但将“礼乐”文化固定为一种制度,对民众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建立正常的社会秩序及改造社会风气,则被很大程度地沿袭下来。

(二)西方对音乐文化教化功能的研究和运用

《理想国》第三卷中,柏拉图借苏格拉底和格劳孔的对话,阐明“音乐”教育和“体育”教育是对城邦“护卫者”最好的教育方式,“以音乐来教化心灵,以体育来强健体魄”[11](P123)。“只进行体育锻炼会使人变得过度蛮横,只进行音乐教育又会使人软弱无能。”[11](P124)这与《论语》中孔子所说“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1](P71)所阐述的观点有相似之处。可见,西方文化中,音乐对于培养人性“爱智”中“温文”的一部分,对于滋养“美好的心灵”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11](P124)诞生于“巴黎公社”时期的音乐作品《国际歌》以其蕴含的昂扬奋进的精神内涵、英勇不屈的革命气概和崇高美好的无产阶级革命理想,产生了跨越国界、超越文化差异的思想教化效应,成为国际无产阶级运动的“集结号”。

(三)当代中国对音乐教化功能的利用

上个世纪《红灯记》《沙家浜》等戏曲、《闪闪的红星》《映山红》等革命歌曲深入人心,对鼓舞民众、提高士气、凝聚力量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甚至成为一代人的文化标签。当代社会处于和平发展的背景之下,政局安定,虽然革命歌曲不再如革命年代那样流行,但爱国主义的主旋律歌曲在凝聚人心方面依然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虽然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大都喜爱流行歌曲,但在一场文艺演出当中,能够把会场气氛推向高潮的,往往是一首耳熟能详的、能够激起人们情感共鸣的主旋律歌曲。近几年流行于各地的“快闪”音乐形式被人们用来演绎经典的爱国主义歌曲《我和我的祖国》,得到受众的普遍喜爱,对于形成政治认同,营造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的文化氛围有积极作用。

三、音乐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一)音乐文化具有疏导情绪、完善人格的功能

音乐疗法一直都是心理治疗的重要方法之一。音乐中流动的旋律能够产生移情的治疗效果。人们可以将内心压抑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等各种情绪,通过音乐以心理投射的方式宣泄出来,进而进行升华、转化,从消极低落的状态中摆脱出来,恢复心理健康。[12](P62)舒缓放松的催眠音乐更是被广泛地应用于失眠治疗当中。唱歌、跳舞、戏剧表演等音乐形式能够提高人们的审美能力、语言沟通能力、情绪表达能力、动作协调能力、行为适应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使人们在愉悦、安全的心理氛围中完善人格。[13](P97)

(二)音乐文化具有开启心智、激发创造力的功能

敏锐的思维和创造力是一种珍贵的思想素质。美国科学家斯佩里在研究人脑结构时证明,左半脑主要负责逻辑理解、记忆、时间、语言、判断等,可以称作“学术脑”。右半脑主要负责空间形象记忆、美术、音乐节奏等,可以称作“音乐脑”。[14](P15)音乐能够开发右脑,在丰富人们审美能力的同时,提高人们的空间思维能力,启发人们进行多层次、全方位的创造性活动。爱因斯坦也曾经说是音乐给予他发现光学活动的灵感,使他有了新的发现。美好的音乐能够启迪人的心灵,丰富思维方法,提高综合素质,促进人们更好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三)音乐文化具有思想改造、价值导向的功能

低俗的音乐能够腐蚀人们的思想,高雅的音乐则能够发挥积极的价值引领作用。英国民族音乐学家布莱金曾说:“音乐不是一种可时时理解的语言,而更多的是情感的隐喻的表达。但是,倘若在特定背景中被赏听,音乐就能够精确传播它所携带的信息。”[15](P79)经由信息的传达,音乐中的文化观念能够影响甚至塑造人的行为方式乃至人的思想,引导人们趋向某种价值。如果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爱国主义的音乐作品,能够以人们喜闻乐见的方式呈现出来,将会比单调的背诵、说教更能够达到深入人心、凝聚共识的效果。

(四)音乐文化具有社会宣传、凝聚共识的功能

高尚的音乐作品以其深沉浓烈的情感表达倾诉作者对于生活的理解,感人肺腑,震撼人心,能够引发人们对于家乡、国家、民族发自内心的热爱,具有强大的共情作用。在战争、政治、经济和社会福利等活动中,音乐作品往往起到宣传鼓动的作用,如战争歌曲、政治歌曲、环保宣传歌曲,等等。某种特定的仪式往往与某种特定的音乐相联系,当音乐响起,人们便会迅速地被带入仪式所需要的情感氛围当中。如升国旗或颁奖仪式时奏响的国歌《义勇军进行曲》、部队操练时的歌曲《团结就是力量》、运动会入场式奏响的《运动员进行曲》、澳门回归祖国时唱响祖国大地的《七子之歌》等,这些歌曲所产生的情感调动、宣传鼓动作用非文辞说教所能相比,能够极大地凝聚共识,产生强有力的向心力。

四、新时代提升音乐文化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实现路径

(一)提升主旋律音乐的文化引领能力,使主旋律音乐“火起来”

主旋律音乐是以宣传国家主流意识形态为目的而创作的一种音乐类型,是指“反映国家主流意识形态、弘扬民族精神、传递民族文化、紧跟时代步伐,意在引领正能量,主题积极向上的音乐”[16](P290),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具有强大的育人功能和审美功能。基于此,应提升主旋律音乐的文化引领能力,充分发挥其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积极作用。

首先,鼓励创作时代感强、主题鲜明、思想健康、易于流传的主旋律音乐。例如,《在希望的田野上》《走进新时代》《春天的故事》等歌曲自问世以来影响力经久不衰,旋律优美明朗,意境开阔宏大,成为老少皆宜,跨越时代的经典主旋律曲目,教化了几代人,成为凝聚共识的一种文化力量。其次,鼓励创新主旋律音乐的表现形式,呼应青年人的审美价值追求。例如,用“快闪”“抖音短视频”等青年人喜闻乐见的新兴表演形式来重新演绎主旋律音乐,营造活泼丰富的文化氛围。最后,鼓励举办以主旋律音乐为主题的文艺比赛,倡导青年艺人唱主旋律歌曲,传递正能量,带动形成符合核心价值取向的文明风尚。

(二)规范流行音乐的价值观,使流行音乐“雅起来”

“非主流”的流行音乐在青年群体尤其是青少年群体中很受欢迎,流行音乐艺人在青少年心中更是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因此流行音乐所传递的价值观很容易影响青少年的思想。青少年处在三观形成的关键期,能否“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将直接影响祖国的未来。规范流行音乐的价值观,对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十分重要。

首先,应提升音乐创作者的思想道德素质。对于以音乐为主业的艺人要加强思想道德教育,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才能创作出主题高雅、弘扬真善美、传递正能量、弘扬主旋律的歌曲。其次,应完善音乐发布的审核机制。网络时代,媒体具有多元性、个体性、即时性的特点,人人皆可以通过音乐制作软件创作自己的作品并发布到网络上,其中不乏内容低俗、思想消极的歌曲,应完善审核、举报机制,避免低俗音乐作品广泛流传。最后,应提高青少年的价值判断能力,自觉远离低俗音乐作品。学校可以通过音乐课、班会活动等渠道,培养青少年对于音乐作品的辨别能力和艺术鉴赏能力,感受高雅音乐的熏陶,抵制价值观不正确的音乐的不良影响。

(三)创新音乐文化作为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实现形式,使先进文化“嗨起来”

音乐文化具有丰富多样的表现形式,除了歌曲,还可以通过舞蹈、舞台剧、乐器演奏、戏曲等多种形式来呈现,阳春白雪、下里巴人无所不包,能够满足不同受众的不同精神需求。因此,应创新音乐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发挥作用的实现形式,使其通过或高雅、或通俗的不同形式,来调动不同人群形成情感共鸣和政治认同。

首先,充分利用新媒体实现音乐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如可以通过“抖音”“快手”等软件发布一些带有时尚元素而主题思想积极健康的“手指舞”音乐作品,宣传先进思想文化。其次,学校教育中充分发挥青年学生的创造力,创作以爱国主义为主题的舞台剧。如青年节组织学生以“五四运动”为主题演绎舞台剧,将比让学生枯燥地背诵“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更能够使学生了解“五四精神”。最后,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可以适当引入音乐教育手段。如可以通过唱主旋律歌曲、赏析主旋律经典曲目歌词等方式导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愉悦的思想教育氛围。

音乐文化作为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形式,比之单纯的说教更易于让人接受,也更容易流传。应充分发挥音乐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提高文娱活动的思想性。我们可以使主旋律音乐“火起来”、流行音乐“雅起来”、先进文化“嗨起来”,促进形成价值统一、繁荣活泼、积极健康的社会主义文化氛围。

猜你喜欢
政治音乐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音乐
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