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国诜,戴腾荣
龙岩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福建龙岩,364000
物流业降本增效是我国物流业转型升级的必要举措,是提升我国经济运行效率的必然要求,也是解决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问题的重要手段[1],但我国物流能力存在结构性过剩[2]、物流业“高成本低效率”的问题依然严峻[3]。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关于进一步推进物流降本增效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的意见》,各级政府相继采取措施对物流业降本增效做出全面部署。我国开展物流业降本增效的时间还较短,尚处于探索阶段[4]。以龙岩市为例研究现代物流业降本增效的实践状况、制约因素及推进思路,对探讨现代物流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龙岩市出台了《龙岩中心城区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2011—2020)》《支持快递业加快发展八条措施》(龙政综〔2016〕245号)、《龙岩市现代物流业三年行动计划(2017—2019)》《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十五条政策措施(修订)》(龙政综〔2019〕21号)等一系列扶持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政策文件,在物流业基础设施、信息共享平台、物流企业培育与升级等方面给以政策支持,2016—2018年共兑现扶持资金超过1 000万元,促进物流业降本增效提质。
为改善城市物流环境、整合零散物流资源、增强区域物流服务能力、降低社会物流成本,龙岩市大力推进物流园区建设。已投入运营的有龙岩市中心城区海西龙门物流园区、中外运龙岩陆地港综合物流中心、龙岩农产品物流交易城、闽盛物流产业孵化园等项目,正在建设的有龙岩公路港物流园、龙岩陆地港越秀冷链物流园、龙岩泉龙医药物流中心、龙岩市中豹仓储物流、龙岩市金融物流配送基地(鸿盾保安)等项目。截至2019年7月,省重点项目龙岩公路港物流园完成年度投资目标的58.8%、龙岩泉龙医药物流中心完成年度投资目标的88.2%(数据来自“龙岩市物流行业协会”的调研资料)。
龙岩市重视物流基础设施完善,现代化物流网络已初具规模。铁路通车里程达625公里,在建里程达160公里;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662公里。南龙铁路、厦蓉高速公路扩容工程建成通车,浦梅铁路建宁至冠豸山段加快建设,双龙铁路龙岩至武平段可行性研究报告获省政府与铁路公司联合批复;厦蓉高速龙岩东联络线、永定至上杭高速公路等项目加快推进,龙岩机场获中国民航总局原则同意开展前期研究工作。全市公路、铁路纵横交错,结合龙岩连城冠豸山机场,形成了便捷的立体交通网络。
龙岩市借助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创新物流业态与模式。政策支持以信运冷藏物流、泰华实业等企业为龙头的冷链物流体系建设,初步形成了以肉类、蔬菜、花生、地瓜干、食用菌等特色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为基础,农产品冷链仓储、冷链运输、农产品加工冷链物流等多种经营模式;福建龙洲运输股份有限公司利用移动互联网等先进信息技术,发挥无车承运人货源车源整合能力,并通过信息网络实现零散运力、货源、站场等资源的集中调度和优化配置,逐步引导和带动行业从“零、散、小、弱”向集约化、规模化、组织化方向发展,通过线上资源合理配置,实现线下物流高效运行;“快邮合作、快快合作、供快合作”等模式显著提升了各县(市、区)快递公共分拨能力,推动行业降本增效。
“十三五”以来,龙岩市物流产业规模不断壮大,物流业增加值保持平稳增长态势,从2015年的103.53亿元增长到2018年的129.72亿元,2018年全市物流业增加值占全市GDP的5.4%,占全市第三产业增加值的12.9%。全市物流体量大幅增加,公路货运量、货运周转量从2015年的7 708万吨、108.05亿吨公里增加到2018年的8 801万吨、135.71亿吨公里。截止2019年4月,全市经工商注册登记的物流类企业1 390多家,比2015年新增超500家。依托农业、工矿业的发展,培育出了紫金物流、闽盛物流、烟草物流、信运冷藏物流等规模较大的物流企业,全市已获评国家A级物流企业从2015年初的11家增长到目前的20家,其中4A级2家、3A级15家、2A级3家(数据来自“龙岩市物流行业协会”的调研资料)。
近年来,龙岩市现代物流业在降本增效方面取得了可喜成绩,但也存在行业运行机制、企业运营成本、产业集聚、信息化支撑、政策响应等制约因素。
当前,龙岩市现代物流行业管理部门中,市工信部门负责统筹规划、指导、推进现代物流的发展,牵头拟订并组织实施现代物流发展战略、规划及相关政策措施;市发改委参与拟定现代物流产业发展战略和规划;市交通局参与组织现代物流业发展战略和规划;市商务局负责商贸物流体系建设以及发展物流配送。各部门在推动物流产业发展过程中的角色定位有交叉却缺乏健全的运行机制,部门之间协调不足、难以形成合力[5],导致物流企业要解决问题时难以落实到具体的部门。此外,暂无部门负责开展物流统计相关指标核算和景气调查工作,不能及时准确反映物流业的发展规模和运行情况,不利于协助政府制定扶持政策和企业经营决策。
物流企业的运营成本由管理成本、运输成本、存货成本以及仓储作业成本构成,具有无形性、瞬时性以及多样性等特点[6]。龙岩市物流成本偏高主要体现在用工成本、租赁成本、税费负担、融资困难等方面。第一,用工成本方面。一是物流企业自身“小散弱”,规模化、集约化程度不高,先进技术装备投入不足,机械化程度不高,多因素造成用工量偏大,综合搬运成本偏高;二是全市大货车司机缺口大引起用工成本增加,因为大货车司机培训时间长而龙岩市又无A证驾驶员培训考点(福建省仅厦门、南平2个考点),增加私人成本和考证难度,而且龙岩为山区城市等因素造成要以较高的工资才能招到A证驾驶员。第二,租赁成本方面。由于物流园区建设滞后,大部分物流企业只能租用周边民房、闲置厂房和老旧仓库作为临时办公场地,经常面临搬迁风险,反反复复的租入、搬迁等既面临租金上涨压力也造成额外成本增加。第三,税费成本方面。“营改增”后,以交通运输为主的物流企业税费负担仍然较重。一是运输业务对应的可抵扣项有限。比如福建省内高速公路过路费(占25%左右)多数属于财政性收费(约占90%),不能作为增值税进项税额抵扣。二是税费调整对运输业反而不利。自2019年4月税费调整后,物流企业的主要成本燃油(占35%左右)、轮胎配件维修(占9%左右)增值税进项抵扣额比例由原来的16%下降至13%,企业进项可抵扣的比例下降了3个百分点,即物流企业成本上升了3个百分点。从交通运输行业增值税税额下降1%与物流企业成本上升3%之间的不匹配来看,物流企业税费负担依然较重。有研究指出59.15%的企业认为“营改增”政策实施后自己的税收成本有所增加,中小型物流企业的生存状况更加严峻[7]。第四,融资成本方面。龙岩市物流企业中90%为中小微型企业,普遍面临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一方面,多数物流企业缺乏自有场所及仓储中心,抵押物少,且物流企业项目资金占用数额较大,回收周期较长,流动资金压力和风险较大;另一方面,物流企业在基础设施建设、生产设备更新改造、信息系统建设和运营网络构建等方面资金量较大,但缺乏合格的信用担保,造成大多数物流企业难以取得银行等金融机构贷款,只能通过社会融资取得所需资金,造成融资成本上升50%左右。
根据2015至2018年《龙岩市统计年鉴》的相关数据计算得到,龙岩市物流业增加值平均每年增长6.3%,明显低于同期GDP平均增长的9.4%,从中可见龙岩市的物流产业集聚效应偏弱。一方面是物流园区建设进度较慢,集聚功能未显现。中心城区已建成的园区大多数还处于初级阶段,园区配套设施功能还未真正完善,集聚辐射功能未得到充分发挥。目前全市只有龙岩陆地港获评2017年省级示范物流园区。作为龙岩市2019年“重中之重”项目的龙岩公路港,因土地征迁等问题导致施工受阻,造成原已达成入住意向的企业(如顺丰、通世达)搬迁至他处经营,加大了企业回迁难度。另一方面是物流企业规模小,布局分散。龙岩全市物流企业中A级以上占比仅为1.4%,达到规模以上的物流企业占比5.8%,中心城区范围内物流企业700多家,90%为中小微型企业(数据来自“龙岩市物流行业协会”的调研资料)。企业规模较小,分布散乱,规模化、集约化程度不高,导致在土地使用、融资、人才吸引、资源整合等方面受到很大的限制,不利于形成集聚效应。
龙岩市多数物流企业信息化水平较低,先进的信息技术应用较少,立体仓库、条码自动识别系统、自动导向车系统、货物自动跟踪系统等先进的信息物流自动化设施应用较少,整体物流能力偏弱。目前虽然引进了传化、海西物流和卡行天下等信息化平台,但推行较慢。同时由于省交通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功能尚不完善以及没有进行大规模推广,龙岩市大部分交通物流企业和货运车主未接入该平台。此外,龙岩市“互联网+物流”建设滞后,目前无车承运人试点仅龙洲集团一家,政府对智能化建设拓展、开发的扶持力度需要加强。
近年来龙岩市出台了不少扶持现代物流业的专项规划或政策措施,但政策效果的体现需要一段时间,结合实施情况进一步出台政策也需要经过动议、调研、决策等流程,在高质量发展对效率要求提高的背景下,行业与企业对政策的协调性与响应速度提出更高的要求。据龙岩市物流行业协会及多家物流企业反映,龙岩市还存在政策扶持效应发挥不够到位的情况。比如:国家和省级的有些物流产业政策还有待进一步细化;《龙岩市现代物流业三年行动计划(2017—2019年)》中对物流信息化建设、冷链物流发展的扶持力度还不够大,那些需要较大投入或较长周期的项目可能会因后续政策难以预期而搁浅。此外,建议龙岩市相应调整对重型运输车的补贴政策,因补贴额度差异,不少运输企业出于成本考虑可能会选择在外地购车落户。据不完全统计,全市外挂省外车辆达1 000多辆,既给一些运输企业带来了不必要的麻烦,也影响在地物流业的运营效益。
从调查研究入手,分析影响物流业降本增效的因素。物流业降本增效关键在于提质,包括物流企业本身管理质量的提高和物流业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质量提高,也就说通过降低物流企业本身的运营成本并让所服务的企业比自营物流成本更低,从而增加自身与服务对象效益的增加。影响物流业降本增效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包括前文提到的行业运行机制、企业运营成本、产业集聚、信息化支撑、政策体系等,但如何系统性排除制约因素,还需要政府部门牵头深入系统调查分析,以便采取更针对性的措施。
从物流发展规划入手,合理布局交通枢纽,促使物流集散网络化、城乡物流一体化。第一,完善交通枢纽布局。重点做好交通枢纽场站、服务设施布局规划,统筹公路、铁路、航空与城市公共交通的相互衔接,促进城市内外交通协调发展。第二,打造物流集散网络。中心城区以公路港、陆地港、中国(龙岩)农产品批发市场为核心,拓展延伸至海西(龙门)物流园区,打造红坊—龙门现代物流产业集聚区,各县(市、区)依托当地特色产业打造专业物流园区,商贸市场周边区域建立设置公共货物装卸停泊点、集散配送中心,增设“城市配送中心”或冷链物流发展用地,打造点线面结合的物流集散网络。第三,引导城乡物流一体化。对县道、乡道、通行政村的公路进行拓宽升级,优化整合交通运输资源,促进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提升物流园区功能,整合乡镇原有供销社等现有的仓储资源,植入物流信息系统,促进城乡仓储一体化;结合乡村振兴项目推进,挖掘供销社、邮政系统的物流服务功能,优化农村物流网点布局,为进入社区的配送车辆的通行和停车提供便利,建立城乡一体化的配送体系[8]。
从园区支撑物流业发展入手,加快以公路港为龙头辐射带动区域性、功能性物流园区的建设,解决现有物流企业经营场所分散、管理秩序混乱等问题。第一,完善陆地港功能。在目前陆地港主要服务外贸企业的基础上,增加陆地港内贸功能,主要是加强内贸集装箱返箱点、快运中心和城配中心平台建设,发展场站、快运和城市配送,形成“内外贸功能兼备”的园区。同时,推进陆地港取得龙岩跨境电商监管中心的经营资质,加快吸收跨境电商、物流企业、支付企业等集聚发展。第二,加快公路港建设。一是健全公路港项目领导挂钩机制,及时协调解决项目建设及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二是加快公路港快递物流园建设,尽快引进京东、顺丰等国内知名快递企业和快消品牌企业在园区设立物流节点仓,并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和引导龙岩中心城区及周边区域经营快递业务的所有区域总仓及分拨配送中心入驻园区,拆除新罗区、经开区范围内临时搭盖或违章搭盖的物流用房、停车场,引导物流企业和车辆入驻园区。三是推进公路港信息化建设,支持在公路港内建设“龙岩市物流大数据中心”,成立物流信息发布大厅;支持公路港建设网络化与智能化的仓储设施,为入驻的快递、电商、物流企业提供智慧仓储、分拣等服务。第三,创新物流产业园发展模式。物流园区发展要从侧重招商转为园区服务,打造综合性、服务性的新型物流园区,构建新型物流业态,以此推动园区产业升级。公路港二期预备用地开发模式可学习借鉴其他地区公路港建设经验,采用“以建代租”的方式,以企业建设资金成本代替租金,加快企业向园区集聚;同时探索统一规划、产权分割的物流产业园建设发展新模式,快速吸纳物流企业集聚发展。
从优化物流发展环境入手,重视机制、政策、融资和人才。第一,创新体制机制。一是进一步理顺工信、发改、交通、商务等物流管理部门的角色定位,通过建立部门联席制度、改善运行机制等措施统筹解决现代物流业发展过程中协调难的问题,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释放物流企业的创新活力[9];二是完善物流统计核算和景气调查制度,推动各县(市、区)开展物流统计工作,支持市物流行业协会服务物流景气指数统计工作,形成全市统一的物流统计体系,为政府和企业提供决策参考;三是支持市物流行业协会建立物流企业和从业人员信用管理试点机制,依托“信用龙岩”网站和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建立物流企业红黑名单制度,推进信用监管。第二,完善政策体系。一是落实落细国家、省、市已出台的物流产业发展相关政策,用好用专现代物流业发展专项资金,对市级已出台政策跟踪评估,及时调整修订设置门槛过高或者不符合产业发展需求的条款,营造良好的物流业发展软环境;二是加快制定公路港项目“一园一策”,进一步营造园区发展氛围,促进各类电商、物流、快递等多业态商业企业入驻,发挥公路港在改善城市物流环境、降低物流成本和增强区域物流服务能力的作用,形成群聚效应;三是参照南京等地市出台无车承运人税收优惠政策,引导和推动无车承运人试点工作发展壮大,提升物流产值。第三,拓宽融资渠道。引导银行等金融机构开发适合龙岩市物流行业的金融产品,推广债转股、订单质押、小额无抵押贷款等贷款品种,加大对信用度高、效益好、成长性好的物流企业和项目提供信贷支持。对无抵押物而有潜力的物流企业,支持市物流行业协会或物流龙头企业牵头组建担保服务联盟,通过建立联贷联保模式,实现抱团增信,进一步增强企业融资能力。第四,壮大人才队伍。一是引导龙岩大中专学校根据本市物流业发展实际,适时调整专业设置和方向,增加物流专业技能人才培养;二是研究地方政府、高等院校、物流企业、社会组织协同打造“校政企+校校社”的物流人才培养模式,提高物流人才培养数量与质量,壮大有责任、懂业务、善运作的物流人才队伍。
从物流产业升级入手,加强智慧物流、产业融合、运输方式、服务模式创新。第一,推动智慧物流发展。智慧物流是现代物流发展的重要方向,有利于物流的合理化与成本降低,但是发展智慧物流要打破企业、行业、地区间的隔阂,不能靠企业单打独斗[10]。一是督促市大数据局、科技局等职能部门加大对信息化平台建设的帮扶力度,加快完善物流智慧化的技术基础。二是抓住货运信息系统推广契机,加快发展以无车承运人、第三方物流市场为主要功能载体的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推进信息交易平台软件终端的应用,促进货源、车源和物流服务等信息的高效匹配,打造集物流信息发布、在线交易、跟踪追溯、智能分析等功能为一体的物流信息服务中心。三是加快小件快运、专线运输、集装箱运输等标准化物流软件的推广应用,逐步实现道路货运行业单证代码标准化。第二,深化产业融合发展。在进一步推动制造业、商贸业等龙头企业主辅分离,将采购、运输、仓储、配送等物流业务外包的基础上,支持物流业与制造业、农产品加工业、工矿业、商贸业等龙头企业开展“两业联运”,构建供应链一体化协作体系。第三,加快先进运输方式发展。一是积极推进多式联运。加快构建与铁路、公路货运站能力匹配的公路集疏运网络系统,在中长距离货运运输中推广使用集装箱货运载体,建设满足多货类运输需求的多式联运系统,构建大宗物资、集装化货运和特种货运三大联运系统,推动货物运输的“无缝衔接”和“一单制”,提升运输服务效率。二是加快发展甩挂运输。鼓励挂车租赁,推动甩挂运输发展,促进传统道路货运业向现代物流业转型。第四,创新物流服务模式。一是打造“制造业流动仓库”。围绕制造业高物流成本的“痛点”,鼓励邮政、快递等企业加强服务支撑能力建设,为本地制造企业“量身”制定服务计划,创新服务方式,在提供设计图样、样品、产品等快速寄递服务的传统合作方式基础上,提供包装、配送、代收货款、退换货等快递增值服务,逐步打造“仓储+配送”一体化服务,订单末端配送服务等为一体的综合服务模式。二是打造“农特产品直通车”。围绕“快递+农业”,在政策、通行、资源等方面为快递企业提供相关配套资源和便利,鼓励快递企业在运力、渠道、科技、市场、信息等方面创造全链条优势,打造智慧农业物流体系,以“运、卖、产、活”四位一体合作方式,完善物流布局配套建设,促进农业经济生态系统的优化,让农产品运出去、卖出去,让农业产出来、活起来。三是加快发展快递众包、即时配送等新业态。通过发展新业态代替传统快递运营模式,减少中转环节,提高配送时效,进一步降低配送成本。
龙岩市通过政策推动、园区建设、设施完善、创新业态、壮大规模等一系列举措,推动现代物流业降本增效提质。但是在这个过程中,还存在行业运行机制、企业运营成本、产业集聚、信息化支撑、政策响应等方面的制约因素。推进龙岩市现代物流业降本增效提质,需要分析影响降本增效因素、加强物流产业规划引导、加快专业物流园区建设、优化物流业发展环境、创新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今后要更加重视现代物流科技应用,结合共享物流、智慧物流等物流模式创新寻求物流成本降低效益提升的路径,更好发挥物流业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