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国情怀视域下的高校志愿服务探究

2020-02-25 01:20黄苏芬
宿州学院学报 2020年3期
关键词:志愿志愿者服务

刘 茜,黄苏芬

宿州学院,1.团委;2.马克思主义学院,安徽宿州,234000

“家国情怀”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之一,在增强民族凝聚力、建设幸福家庭、提高公民意识等方面都有重要的时代价值。家是国的基础,国是家的延伸,在中国人的精神谱系里,国家与家庭、社会与个人都是密不可分的整体。《大学》有云:“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情怀”是一种感情,一种心境,一种认同感、归属感,家国情怀是一个人对国家、人民表现出的深情大爱,是对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理想追求,是对自己国家的高度认同感、责任感和使命感。要实现这种“情怀” ,首先要强调个人的修身,“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还体现在饱含奉献精神。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提高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激励人们向上向善,弘扬时代新风[1]。志愿服务是个人的修身的重要途径,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截至2019年2月,中国标识志愿服务组织已有1.2万个,记录志愿服务时间超过12亿小时。高校学生是中国志愿者服务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志愿服务的主要力量。参与志愿者服务,是高校学生获得一个深入接触社会实际、真实了解与认识中国国情的极好机会,这不仅丰富了他们的生活阅历,还增强了他们的感性认识,强化了年轻人的社会责任感,这对改善社会风气、确立敬业精神起到积极作用。因此,从家国情怀的角度研究高校志愿者服务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与价值[2]。

1 家国情怀在高校志愿者服务中的价值体现

1.1 体现了当代青年学生的责任担当

高校是学生人生中最为特殊的阶段,学生开始正式接触社会,可以根据自身喜欢和爱好选择专业和活动,可以学习到符合自身发展方向的专业知识,此时的青年学生朝气蓬勃、奋发向上,蕴含了无限的创造力,传递给人们一种正能量。高校志愿者服务组织多是以院系特色志愿者服务和学校团委领导的校级志愿者服务为主,在服务过程中,学校团委负责组织高校志愿者服务工作,根据上级要求和实际需要开展各类志愿者服务,在活动过程中,青年学生参与志愿者服务与实践,可以深入到社会的各个方面,帮助学生全面认识社会,全面了解社会,提升学生对社会的认知。高校志愿者服务的工作内容比较多,如部分地区开展园博会等重大活动时,通常会组建高校志愿者服务,依托高校学生的专业性,组建外语志愿服务队、导游导服志愿服务队、义务讲解服务队等参与到园区的服务接待当中;而每年地方高校都会号召有志愿的学生参与西部支教、偏远山区志愿服务支教等,学生以支教的身份投入到边疆、偏远山区的教育工作,这些都是高校志愿者服务工作的具体活动,学生志愿者在服务过程中用自身的知识和专业提供社会服务,用服务工作态度来满足社会人群的需求,这体现了当代青年学生的社会责任与担当意识,而志愿者服务工作过程中的各类问题则让青年学生在志愿者服务过程中了解了社会发展的特征,提高了学生志愿者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水平。

1.2 体现了实践育人的学生发展思路

高校志愿者服务工作的开展是实践育人的教育发展思路,是提升学生实践能力、为人处世能力的有效途径[3]。高校是学生接触的第一个社会,是学生真正意义上接触的一个开放性的环境,学校各类社会、各类活动、丰富的院系和专业等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学习前景和学习内容,而学生如果还像以前一样将自己禁锢在“象牙塔”当中,显然不符合高校教育的理念,也不符合学生发展和成长的规律。志愿者服务为学生提供了实践自我的机会,为学生能力的提升搭建了发展的平台,为学生展示自身能力、专业提供了契机。从目前来看,高校志愿者服务行动内容较为丰富,包括新思想宣讲、爱心支教、精准扶贫、公益帮扶、主题调研等在内的多种实践活动,为学生参与提供了丰富的选择性,每一个选择都是基于一个双向选择的机会,学生选择志愿者服务是否符合自身专业和发展方向,而高校需要考核学生是否具备足够的能力,这些为学生实践提供了坚实的基础[4]。青年学生参与到高校组织的志愿者服务过程中,深入到了具体的实践活动,要求学生必须要有爱心与技能、要充分尊重和理解志愿者服务对象和内容,在服务过程中要坚持技能化和服务化,将自身所学内容转化为服务内容,提升学生实践能力。

2 家国情怀视域下高校志愿服务现状

2.1 高校志愿者服务缺乏明确定位

高校志愿者服务缺乏明确定位是志愿者服务工作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目前,大部分高校都将志愿者服务纳入到学生的综合素质评定范围,而且一些学校规定学生评优评奖都需要参与志愿者的经历,但从志愿者服务实践来看,志愿者项目、组织等并没有严格的进行规定,在定位方面出现模糊现象,没有明确的规章制度,而且高校志愿者服务虽然名义上是由团委直接负责,但多是有需要才会临时从各个学院中调集志愿者开展服务,缺乏志愿者服务的常态化运转,因此大部分的志愿者服务项目和工作都由院系来完成,没有明确的评估和管理细则,而这个过程中容易出现暗箱操作等情况[5]。如部分院系为了自身加分或某些学生为了获取某些利益,在参加志愿者服务过程中存在参加未经审批和报备的志愿者服务行为,有的甚至是冒名顶替,其目的是为了院系加分或个人加分而获取某些利益,造成志愿者服务形同虚设,严重影响了志愿者服务工作在社会上的影响力和正面引导力、公信力。此外,高校志愿者宣传存在不到位的情况,部分高校在志愿者组织过程中没有认真进行宣传,而是以行政命令要求各个院系参与,要求学生参与志愿者服务,违背了志愿者的自愿性和义务性,在学校学生群体中造成了一定负面影响,扭曲了志愿者服务的内在价值。

2.2 高校志愿者服务组织不规范

高校志愿者服务工作开展过程中,组织不规范已经严重影响了志愿者服务应有效能的发挥,一方面,部分高校志愿者服务在组织过程中没有形成统一的规范管理,虽然高校志愿者服务多是以团委组织院系参与的方式进行,但在实际实践过程中存在多头管理的问题,影响了高校志愿者服务工作的正常开展;另一方面,高校志愿者服务组织不规范也造成了督导和评价的困难,高校志愿者服务组织工作过程中,每一个志愿者服务项目都需要建立督导机制和评价、评估机制,如果服务组织不规范,其督导和评价容易存在人为因素的影响,在观念、制度方面存在不健全,存在一定的漏洞,而且不规范的志愿者服务组织活动也导致了志愿者服务的低端化、重复性。高校志愿者服务组织过程中必须要充分认识到不规范的危害性,避免志愿者服务工作公信力受到影响[6]。

2.3 高校志愿者服务机制不完善

高校志愿者服务机制不完善也是当前志愿者服务工作的主要问题。服务机制不健全,一方面体现在志愿者服务组织过程中缺乏必要保障,志愿者服务工作虽然以不求回报为主,但在实施过程中依然需要保障志愿者工作人员的基本工作条件,需要资金的支持,需要一定的物力、人力保障,如果没有完善的保障机制,志愿者服务工作很难落实到位,如下乡支教的志愿者服务,需要提供给学生志愿者基本的物质保障,如基本的住宿条件、部分资金等,如果连这点保障都没有,志愿者服务工作很难真正落实。另一方面,要健全志愿者服务激励机制,高校志愿服务管理过程中激励机制非常重要,是对优秀志愿者组织、项目、个人的表彰,是社会、学校对学生志愿者的肯定和荣誉奖励,如果没有相应的激励机制,很难调动学生参与志愿者工作的积极性和荣誉感,家国情怀的培养更是无从谈起。

3 家国情怀视域下高校志愿服务发展策略

3.1 明确志愿者定位,坚持思想引导性

高校志愿服务工作过程中必须要进一步明确志愿者的发展定位,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思想指引,帮助学生在志愿者服务工作中树立社会责任意识、规则意识、风险意识,明确志愿者的发展目标和定位要求。全面贯彻《志愿服务条例》的有关要求,结合高校志愿者的工作实际,不断完善高校志愿者服务工作制度和相关政策,让高校学生切实了解和认识到高校志愿者服务工作的重要性,提升高校学生参与志愿者服务的积极性。高校志愿者服务工作的开展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引,结合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进行融入,做好志愿者服务宣传工作,让广大青年学生真正了解志愿者服务的工作价值,在全校范围内营造良好的高校志愿者服务氛围[7]。首先,高校志愿者服务工作应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在学校党委的领导下,由学校团委直接负责和组织志愿者服务工作,不断推进高校志愿者服务在各个二级院系具体开展和实施,确保高校志愿者服务工作落到实处。鼓励院系结合自身专业特色组织学生参与志愿者服务,必须要做好登记和备案工作。其次,要加强宣传工作,在全校范围内形成高校志愿者服务文化氛围。高校志愿者服务工作宣传非常重要,应坚持线上与线下相统一的工作原则。在线上,高校应围绕志愿者服务等进一步加强宣传和教育工作,利用学校数字校园网、学校门户网站、学校微信、微博、头条等公共账号设立高校志愿者服务宣传栏目,切实做好志愿者服务宣传工作。在线下,高校应积极利用学校广播、宣传栏等宣传渠道进行宣传,同时调动学院参与的积极性,开展以院系为单位的志愿者服务宣传竞赛等活动,切实在校园内形成良好的志愿者服务氛围。最后,高校志愿者服务工作应建立完善的评价机制,高校志愿者服务工作过程中,每一个志愿者服务工作都应制定评价机制,确保学生真正融入到志愿者服务工作当中,而不是将志愿者服务成为为己谋私的手段,通过多元化综合评价机制,确保志愿者服务育人效果的发挥。

3.2 加快平台化建设,提高组织规范性

高校志愿者服务工作应进一步加快平台发展,为志愿者服务提供更多的方向和选择,同时以平台发展提高组织的规范性。高校志愿者服务平台化发展应分为线下平台和线上平台两方面进行综合建设,线下平台是高校志愿者服务工作的主要渠道,也是高校志愿者服务的主要抓手。在线下志愿者工作服务方面高校积累了大量的工作经验,在组织、参与等方面建立了相对完善的工作方法和措施,因此在线下平台建设方面应注重服务工作的推广和落实工作,巩固传统的志愿者服务工作内容,不断拓展新的志愿者服务内容。线上志愿者服务工作平台是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志愿者服务发展的新方向,通过高校网上志愿者服务工作平台,高校可以将志愿者服务工作的内容、方向、性质、要求和人数等进行统一发布和招募,学生通过学校网络或志愿者服务APP可以实时查询相关的志愿者服务内容,可以根据自身实际需要报名和参与,提供了更多的渠道。此外,高校志愿者服务工作平台化发展也有利于进一步提高组织的规范性。高校志愿者服务工作中,除了共青团组织的高校志愿者服务以外,还有院系、专业组织的高校志愿者服务、学校社团组织的高校志愿者服务,这些志愿者服务活动丰富,但也存在明显的重复性,通过平台化的发展,高校可以将学校和二级院系组织的志愿者服务计划提前进行公布,鼓励学生参与学校组织的志愿者服务当中,避免出现志愿者服务重复现象,如每年的学雷锋日,如果高校没有组织安排,养老院可能从早到晚有多批次的志愿者前去服务,这不仅浪费了志愿者资源,对服务对象也是一种伤害。

3.3 坚持项目化引导,提高服务针对性

高校志愿者服务是以项目为引导的公益性活动,是自愿性和义务性相统一的活动,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志愿者服务的针对性。志愿者服务其本身是基于学生自愿而进行的,是学生基于自身思想做出的行为判断,而这种自愿性在某种程度上存在一定的分散性,即学生不知道自身想要从事什么志愿者服务,而只是单纯为了服务而服务。以项目化为引导的方式,体现了个体在充分认知志愿服务前提下的自我、自由的利己选择,也是社会生活中思考个人与他人、个体与社会关系前提下主动承担社会责任所作出的利他选择[8]。因此高校志愿者服务工作应坚持以项目化为引导,首先,项目化引导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志愿者服务项目的质量和公益性,志愿者服务工作发展到现在,部分学校、个人、企业和社会组织对志愿者服务工作存在错误的认识,认为只要付出劳动不赚钱就是志愿者服务,在具体实施项目中存在为己谋私的现象,影响了志愿者服务的声誉和形象。因此高校在确定志愿者服务项目时必须要对具体项目进行甄别,进一步提高志愿者服务项目的质量和水平。其次,志愿者服务工作以项目为引导,每一个项目志愿者服务都会有一套基于项目的评价体系,在项目运行过程中,志愿者服务能否达成项目要求,能否落实项目的具体规定,能否产生社会效益等都可以纳入到志愿者服务工作评价当中,有利于提高志愿者服务项目质量。最后,高校志愿者服务以项目为引导,有利于落实实践育人的志愿者服务指导思想,志愿者服务工作并不是简单地去养老院照顾老人等行为,而是具有其丰富性的特点,是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具体行为,因此每一个志愿者服务项目都代表着社会的需求,学生在项目中真正参与社会实践,在实践中了解志愿者服务的意识和价值,这对于落实志愿者服务育人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3.4 落实激励化机制,提高服务主动意识

高校志愿者服务具有公益性和自愿性特征,其本身并不是以获取收获和报酬为目标,但高校志愿者服务是一种组织行为,通过激励化机制的落实,可以进一步在学校范围内提升学生主动参与志愿者服务的积极性,在学校内进一步提升志愿者服务氛围[9]。高校志愿者服务激励化机制的落实应主要做好三方面工作:首先,高校应立足于高校整体,奖励校内优秀的志愿者服务组织。高校内的志愿者服务组织众多,既有学校团委直属的高校志愿者服务组织,也有院系直属、社团直属的高校志愿者服务组织,每一个组织都在参与志愿者服务工作,因此,通过表彰优秀的志愿者服务组织,可以进一步提升优秀志愿者服务组织的校内影响力和号召力,同时学校也应给优秀的志愿者服务组织提供一定的资金、物力和人力支持,帮助优秀志愿者服务组织走出校园,参与到社会实践当中,在丰富实践中获得认可、得到锻炼。其次,高校应奖励优秀的志愿者服务项目。高校志愿者服务项目众多,每一个项目都有着严格的评价标准,因此应定期做好志愿者服务项目评估工作,从中遴选出优秀志愿者服务项目,通过资金等扶持的方式对其定向培育,进一步提升优秀志愿者服务项目在学校的深入发展。近年来,高校积极承担国家级、省级的高校志愿者服务项目,先后组织了优秀大学生下乡支教等多个项目,为地区经济发展、教育事业、扶贫开发等方面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因此高校对优秀志愿者项目的表彰有利于提升学生参与志愿者项目的积极性。最后,高校应表彰优秀志愿者服务的个人。志愿者服务其本身具有公益性的特征,不求回报是其基本的内容,但优秀志愿者服务个人的表彰代表着学校、社会对学生参与志愿者服务的认可,因此应对表现突出的志愿者服务个人进行表彰,颁发荣誉证书等,让参与志愿者服务的每一个人都可以切实感受到志愿者服务带来的满足感,激发全校学生参与志愿者服务的积极性[10]。此外,对于志愿者服务的优秀个人、项目和组织也应切实做好相应的奖励工作,如志愿者服务作为学生评奖评优的重要参考指标等,这些都可以发挥志愿者服务的激励作用,在全校范围内提升志愿者服务工作的积极性。

4 结 语

分析了家国情怀视域下的高校志愿服务工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包括定位不明确、组织不规范、管理机制不健全等问题,这些问题在高校志愿者服务工作发展过程中可以逐渐得到解决和完善,也为后续的高校志愿者服务提供了发展思路。高校志愿者服务工作是一项长期发展的事业,必须要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引,进一步加强组织的规范性和服务针对性,坚持具体服务项目组织学生开展志愿者服务,通过激励机制来调动广大青年学生的活动兴致,提高志愿服务主动意识,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升高校志愿服务工作质量,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猜你喜欢
志愿志愿者服务
志愿者
我志愿……
我是志愿者
拥有《鹿鸣》书与卡,填报志愿成行家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为志愿者加油
小小志愿 大大爱心
我是小小志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