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乡村小学教师科研能力提升策略研究

2020-02-24 23:29苗培周
石家庄学院学报 2020年2期
关键词:小学教师能力教育

苗培周

(石家庄学院 教师教育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35)

自20世纪70年代斯滕豪斯(Lawrence Stenhouse)提出“教师即研究者”的思想以来,国内外学者对教师科研能力培养的研究不断深入,培养科研型、专家型教师已经成为世界各国优化教师队伍和提高教师质量的重要目标。研究者对中小学教师开展教育科研的价值意义、目标定向、基本特征等基本问题开展深入探讨,认为参与教育科研是推进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路径,也是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高办学质量的内在要求。然而,一些调查发现,实际上中小学教育科研活动却有不少的问题,如教师的科研观念偏颇、科研能力亟需提高等。

为了全面评估乡村小学教师科研能力水平,本研究借鉴已有理论,从分析教师教育科研能力素养的内涵构成和监测指标要素入手,对石家庄市各层次乡村小学教师进行抽样调查,进而描述石家庄市乡村小学教师科研能力整体状况,寻找出其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力图从教育政策学、心理学、人类文化学、组织社会学等交叉学科视角对其成因展开多层次多维度分析,并结合国家教师队伍建设目标和乡村教师支持计划等政策的有关精神要求,从教育政策、学校制度、专业教科研机构以及教师自身等层面提出了系列的提高乡村小学教师科研素养的政策性建议。

一、新时代乡村小学教师开展教育科研的价值、定位与特征

(一)深刻认识新时代乡村小学教师开展教育科研的价值和意义

近10年来,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由追求数量和规模扩张为主的外延式发展向以讲求质量和结构优化为主的内涵式发展的历史性转变,加强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已经成为新时代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是未来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旋律。[1]从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这一历史站位和战略视野审视乡村教师开展教育科研活动具有重大意义。

首先,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这就要求我们能够提供更高质量、更加公平的教育,要求我们必须充分正视并努力解决我国教育事业发展中存在的各种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就我国教育现实来看,乡村教育发展水平低无疑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洼地”和“短板”,也是严重制约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瓶颈。在这一背景下,大力提升乡村教师的科研素养,通过教师的教育科研对新时代乡村教育正面临的一系列需要突破和解决的重大问题作出独特的探索和回答,对推进乡村教育改革创新、提升乡村办学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其次,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实质是实现人的现代化。人的现代化首先是要促进受教育者的现代化,使之能够主动发展、全面发展、个性发展,成为现代人。没有教育科学就没有科学的教育。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要有研究意识和创新能力,有效研究当前教育发展的重大问题和教育教学中的热点、难点问题,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另一方面,人的现代化还要促进教育者的现代化,使之能够养成现代科学精神,遵循教育规律和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培养现代人。[2]教师现代化是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关键。开展教育科研是教师转变自身生存方式的重要途径。从根本上说,教学是一种创新性劳动,必须以研究为依托才能不断得到深化和提高。[3]没有教科研素养支撑的教师,教师专业化、现代化也就难以完成。

总之,乡村小学教师开展教育科研既是推进乡村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必然要求,也是提升乡村教育质量、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迫切需求。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只有抓住了教育科研这个关键,改变教师看待问题的角度和方式,从而引发教师自身思维和思想的裂变,进而为教师专业成长提供精神养分,[4]才能真正引领、推进教育现代化。

(二)准确把握新时代乡村小学教师开展教育科研的定位和特征

学界对中小学教育科研的基本定位是一致的,即中小学教育科研是为改善教育教学实践、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服务的。对理论研究或基础研究而言,中小学教师开展教育科研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改进学校现有的实践状态、改善师生的生存状态,[5]这些都具有鲜明的实践品格和强烈的实践关怀。因此,中小学教师开展教育科研应该是一种教师以自觉、自主状态进行的旨在改善提高学校教育质量、促进师生发展的创造性实践活动。换言之,中小学教师开展教育科研首先是融教学科研于一体的实践活动,着眼点在于改进课堂教学,整体推进学校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6]也可以说是研究与实践合一。中小学教师的教育科研和教育教学在“智力活动”的属性上具有统一性。[7]其次,中小学教师开展教育科研的过程也是追求实践反思、不断学习与专业成长的过程。对中小学教师而言,必须树立终身学习与发展的理念,树立研究就是一种工作方式的理念。

进入新时代,教育的地位被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教育领域的主要矛盾和发展目标都发生了战略性转变。[8]在这种时代背景下,中小学教育科研工作呈现出诸多新的特征。首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工作。教育事业具有很强的意识形态属性,科研工作亦是如此。在开展教育科研活动时,必须要坚定政治方向,增强政治敏感性和政治鉴别力,从学生根本利益出发,研究真问题,并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2]其次,秉持本土特色开展教育科研。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必须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努力把我国教育办出中国特色、世界水平。因此,中小学教师开展教育科研必须坚持从本班、本校、本区域的实际出发。因为每一个学生、每一个班级、每一所学校都是具体的、独特的、鲜活的、不可替代的。要积极“引进来”“走出去”,扩大对话交流合作,对待学校优秀传统要创新性发展,对待外来经验要创造性转化,不能一味拿来、盲目接受。最后,突出质量导向。质量是科学研究的生命线。新时代的教育科研要在探寻教育规律和解决实践问题中不断提升质量和水平。提升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质量和水平的基础是找到关键性的真问题,开展真研究,促使学生、学校和自身获得实质性的发展;[9]前提是要遵循教育规律,尤其是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因此必须坚持实践与理论相结合。

二、新时代乡村小学教师教育科研能力素养内涵及其调查分析

(一)新时代乡村小学教师教育科研能力素养内涵解析

如前文所述,开展教育教学研究,抑或说是以研究的态度和眼光审视、反思教育教学实践,已经成为新时代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教师职业发展内在的规定与要求,是教师自身专业成长与发展的介质与通道。[10]那么,教师科研能力素养的基本内涵及其构成要素有哪些呢?研究者对此进行多角度分析,王发认为科学研究素质主要包括科学视野、科学精神、科学研究能力、科学作风等,其核心是创新精神、创造思维和创造能力。[11]杨茂庆、孙杰远则认为教师的科研素养包括问题意识、一般思维方法、解决问题的学科方法、实践性知识和教育理论以及教育研究基本方法与技术等。[10]郭雅洁、桑芝芳认为教师教学研究能力结构要素包括观察能力、反思和质疑能力、创新能力、资料搜集和整理能力、研究方案设计与实施能力、交流合作能力、撰写研究成果能力等。[12]尽管各自视角、立场不同,但学者们大多将教师科研能力描述为教师在教育研究实践活动过程中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素养。

基于上述研究,我们认为教师的科研能力素养是中小学教师基于自身经验反思和现实的教育实践问题,在一定教育理论指导下运用一定的方法和工具,对学生、课程、环境以及教学目标、内容、过程、方法等基本教育要素及要素之间关系的一种探索和解释,具体表现为教师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综合性能力,即“教师对自身教育实践和周围发生的教育现象的反思能力,善于从中发现问题、发现新现象的意义,对日常工作保持一份敏感和探索的习惯,不断地改进自己的工作并形成理性的认识,是教师在专业工作中自主性和自主能力的最高表现形式。它的进一步发展则是对新的教育问题、思想、方法等多方面的探索和创造能力,运用多方面的经验和知识,综合地创造性地形成解决新问题方案的能力”[13]。

(二)乡村小学教师教育科研能力素养的调查设计与实施

根据上述研究,研究者在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采用自编问卷,主要从科研意识与态度、科研能力、科研知识、科研实践活动与效用等几个方面对乡村小学教师教育科研素养现状展开调查。此次调查依据分层抽样的原则选取辛集市、井陉县和无极县的160名小学教师进行。此次调查的乡村小学教师从性别分布上主要是女性教师,占总人数的91.7%,这与小学教师的性别结构基本一致。从年龄分布上,以中青年教师为主,其中36-45岁组教师比例为52.1%,26-35岁组教师比例为34.8%。在学历方面,57.6%的教师具有大专学历,42.4%的教师具有本科学历。在职务分布上,主要以普通小学教师为主,占89.5%,其中46.5%的教师还担任班主任工作;校级领导占2.1%,学校中层干部占3.5%,年级组长或教研组长占4.9%。在职称分布上,中级职称教师比例最高,为46.5%;初级职称比例次之,为36.8%;高级职称教师比例仅为3.5%,还有13.2%的教师未评职称。问卷现场发放,现场收回。共收回问卷148份,其中有效问卷144份,问卷有效率为97.3%。具体调查结果分析如下:

1.乡村小学教师对教育科研的认识与态度

从调查数据来看,开展教育科研已经成为绝大多数乡村小学教师的共识,高达95.8%的被调查教师认为中小学教师有必要进行教育科研活动。这表明,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科研活动已经在多数教师的专业生活中深深扎根。与之相对应,教师对教育科研作用也表现出极高的认可度。94.4%的教师认为开展教育科研活动对教师的业务能力及综合素质具有积极促进作用。

为了更全面地了解教师对教育科研的认识,我们进一步分析了教师开展教育科研的动机。针对这一调查,33.7%的教师选择“解决教学实践问题”选项,30.9%的教师选择“提高专业素养”选项,20.4%的教师选择“个人兴趣”选项。以上三项内容是促进教师开展教育科研的主要原因。这说明多数教师开展教育科研是一种基于内在认识的主动作为。此外,我们还调查了教师对教育科研困难的认识。结果发现,“缺乏专家指导”“工作负担重,没有时间”和“缺乏理论基础知识”被教师视为制约自身开展教育科研活动的最主要困难。尽管这些困难确实存在,但也表明教师对中小学教育科研的独特内涵和要求认识还不够深入。

2.乡村小学教师对教育科研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

与对教育科研的认识和态度相比,教师对教育科研知识的了解很不理想。调查显示,对教育科研基本程序和基本方法不熟悉的教师比例分别达到73.6%和75%。经验总结、日常观察和个别访谈是教师们最为经常使用的研究方法,但在使用时也不够规范。67.5%的教师缺乏撰写论文或研究报告的基本知识。

我们认为,这与职前教育的课程学习有着密切关系。调查数据显示,85.4%的被调查教师在职前教育阶段没有系统学过教育科研知识,59.7%的教师只是在培训课程中零散性学习过。

3.乡村小学教师开展教育科研实践活动及其效果

科研成果是教师教育科研能力的重要表现。这里我们主要采用科研成果数量、质量和水平作为检测教师教育科研能力的主要指标。调查显示,被调查教师中仅有36人次主持过课题研究,即相当于每4个教师中仅有1位教师成功获得过课题立项。在获得课题立项的教师中,能够顺利完成结项的教师比例仅为30%。所有被调查教师共在公开刊物上发表的科研成果56篇,不足四成,占比38.9%,这其中还包括发表过多篇研究成果的老师。这些数据表明,乡村小学教师科研能力整体不高,且严重不均衡。

此外,教师在课题设计与论证、研究操作与实施、研究方法选择与使用等方面也存在较多问题。在被问及“最需要得到哪些方面的帮助”时,教师们选择最多的是“研究方法选择与操作实施”“课题设计与论证”“研究成果表述”,其选择比例分别为100%、97.2%和74.3%。72.8%的教师不能有目的、有计划地收集资料,也不能对资料进行有效的整理、分析。

(三)乡村小学教师教育科研能力素养的总体分析

1.仍需较多关注乡村小学教师对教育科研知识的学习

教育科研理论基础知识薄弱是制约乡村教师教育科研能力和成果水平的重要因素。从本次调查来看,不仅在职前教育阶段没有系统学习过教育科研方法知识,教师的在职培训也很少组织教育科研专题培训,这使得乡村小学教师对教育科研知识的了解程度偏低,对一些基本的研究程序和常用的研究方法掌握不到位。知识是行动的先导。从本次研究结果看,教师对教育科研有较为明确的认识和积极参与的热情,应当加强教师教育科研的专题培训,拓宽教科研视野,以便促进教师的成长。

2.乡村小学教师从事教育科研活动的能力亟待提升

总体来说,乡村教师的科研能力有一定发展。部分教师围绕学科专业来开展教科研活动,承担过省级及以上课题,也取得了一定的科研成果。但是,除了在课题选择方面表现差强人意之外,在课题设计与论证、研究成果表述等这些教育科研活动的“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中乡村教师的表现并不能让人满意。

3.乡村小学教师对教育科研活动的本质认识亟待深化

从本次研究结果来看,乡村教师对教育科研活动作用的一般性认识较好,但对其独特性认识不足,主要表现为教师对中小学教育科研活动的内涵认识不清,混淆了中小学教育科研与教育理论研究、学术研究的界限。这在一定意义上反映出乡村教师对教育科研依然存在着盲目的“专业崇拜”和依赖心理。这种不自信反过来又进一步加剧了乡村教师对教育科研活动的认识窄化,进而为教师自身的教育科研制造更多的困难。

三、新时代提升乡村小学教师科研能力的建议

(一)更新观念,深化对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内涵的理解

长期以来,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部分教师错误理解教科研,有的教师把教科研等同于“集中听课、说课、评课”,还有教师把教科研等同于“搞课题”“写论文”,甚至有教师认为搞科研是额外负担,这些都是对教育科研概念和内容的窄化,缺乏对“科学研究”深层次的理解。[6]特别需要指出的是,不少教师尽管认同教育科研的重要性,但没有认识到中小学教育科研的独特性。其实“教育研究不应该是专业人员专有的领域,它没有不同于教育自身的界限。实际上,研究不是一个领域,而是一种态度”[14]。中小学教师所进行的教学研究不是存在于教学活动之外,而是在教学之中,是为了更好地教学而进行的研究,是与教学融为一体的研究。从根本上说,教学就是一项研究性、创造性工作,教学中都孕育着真实的问题,需要通过科学研究去探索、去解答,也只有解决了这些问题才能推动教学革新、提升教学质量,因此,教学与科研是相辅相成、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关系,具有内在的逻辑的统一。

新时代教育实践的理论含量显著增加,教师已经无法单凭经验和惯习就可以有效应对教育发展的挑战,必须进一步增强自己的实践反思能力,提升教育实践的科学化水平。[15]面对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乡村教师必须进一步提高认识,更加自觉地承担起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秉持现实关怀,聚焦自身实践,突出质量导向,以科研促教学质量提升、以科研推动教育创新,不断提升乡村教育办学品质。

(二)采用多种途径,提升乡村小学教师的教育科研知识和能力

很多教师感到从事教育科研力不从心的重要原因是教师对教育科研的理论和知识掌握不够,甚至存在错误。而原因又在于绝大多数教师没有系统地学习过教育研究方法知识,没有接受过教育研究方法的专门训练。因此,我们必须加强教师教育科研理论知识学习和能力培训。一是要在教师培训、校本研修中增加教育科研方法方面的学习和培训内容,甚至要进行专题学习或培训;同时丰富培训形式,大力强化教育科研能力的具体指导,切实提高教师教育科研培训的效率和效益。培训可以综合采取个别化指导、案例教学、行动研究等形式,特别是针对教师的不同状况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16]二是加强教育科研学习制度建设,如教师学习制度、专家指导制度、交流研讨制度等,不断创新教育科研制度文化,将自我学习、同伴合作—交流式学习、专家合作-指导式学习有机结合,构建良好的教师教育科研学习生态和教师教育科研理论知识素养长效发展机制。三是改善乡村小学教师科研条件。尽管乡村小学办学条件标准化、现代化程度大幅提高,但很多乡村小学校的图书资料室没有合适的教育期刊和专业书籍阅览,学校虽然接入互联网,但却没有教育科研需要的文献资料和最新的教育科研资讯。因此,加强乡村小学图书资料和网络资源库建设,为教师提供开展教育科研的基本条件。四是倡导行动研究,让教师通过学中做、做中学,真正掌握教育科研。只有通过真正去用,才能够了解、熟悉、驾驭教育科研活动。为此,要创造条件让教师在日常专业生活中有开展教育科研的机会。

(三)多方合力,构建多元协同的教师教育科研生态体系

首先校长要发挥“领头羊”示范作用。我国伟大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深刻指出:“校长是一个学校的灵魂”,“一所学校的好坏和校长最有关系。”苏联伟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更是一针见血地指出:“校长的工作关键在于领导全体教师进行创造性劳动”,他认为一位好校长对学校的领导最重要的是对教育科研工作的领导,是对教育思想的领导。这些论述或判断在教育科研领域同样适用。只有校长从思想上认识教师开展科研的价值,并且身体力行,在行动上带头学习教育科研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带头做科研,才能真正将教师带到科研这条道路上来。其次要积极营造良好的科研氛围和科研文化,充分信任教师,赋予教师专业自主权。教育科研从本质上是一种创造性探究活动,可能会失败,效果也不一定立竿见影,所以要营造自由、包容、开放的科研文化氛围,鼓励创新、允许失败,使教师体验到科研内在的愉悦,不断开拓教师教育科研的有利土壤。第三,加强组织制度,建立和完善学校科研室。教师科研文化的形成,离不开活动载体的支持,一个好的活动场所,是教师进行科研工作和交流的根据地。[17]在这方面我们应该学习日本,根据学校实际设置相应的教科研活动室。此外还要建立和完善合理的评价奖励制度以及科研成果的推广与应用机制,不断增强教师的“获得感”。第四,要积极构建教师共同体,打造学习型组织。培育教师群体共同的教育信念,是推动教师教育科研持久发展的不竭动力,也是教师科研文化的核心所在。[17]哈格里夫斯(Andy Hargreaves)认为,教师之间基于共同信念、共享价值观念的互助合作文化最有利于教师发展。因此,我们要提倡开放合作的教师文化,经常组织开展集体活动,增进教师的交流,追求专业的成长与自我实现。最后要加大对教师教育科研的经费投入。[18]政府可以设立中小学教师科研专款,学校可以采取倾斜措施。教育现代化与教育强国建设要求提供更高质量更加公平的教育,而更高质量更加公平的教育也是更为“昂贵”的教育,需要政府和社会给予更多的支持。[1]教师从事教育科学研究也需要政府、社会、学校给予相应的人力、财力、物力的支持。

通过提高科研水平来提高师资质量,进而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已经成为新时代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课题。[19]北京、上海、江苏、浙江等地基础教育创新发展的事实充分说明了,教育科研是推进基础教育改革的智力支撑,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引领力量。[20]乡村小学教师应勇担使命,紧扣改革脉搏,积极主动地将研究与教学融为一体,通过科研不断提高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和水平,实现乡村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

猜你喜欢
小学教师能力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题解教育『三问』
刘辉
提升小学教师教育科研能力的探索与实践
提升小学教师教育科研能力的探索与实践
新时代背景下小学教师专业成长的几点思考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秦皇岛市铁新里小学教师书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