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亚辉
(河北大学 宋史研究中心,河北 保定 071002)
真定贾氏家族是北宋著名的世家大族之一。刘斧在《青琐高议》中称赞:“本朝丞相贾黄中、丞相昌朝,一门二相公,在钧轴百废条举,卿士大夫各安其职,天下称为贤相。”[1]181对于贾昌朝《群经音辨》以及贾纬史学成就的研究,学界已有非常可观的成果。但对于真定贾氏家族的发展历程、婚姻状况,除姚兆余《北宋宰辅家族婚姻研究》略有涉及外,学界鲜有论及。本文拟利用传世史料与出土文献对贾氏家族的发展历史、婚姻状况及特点进行讨论。
真定贾氏的家族历史可粗略分为五个时期:(1)贾家发迹前的早期家世。(2)贾家以史学起家,成为真定地区的官宦之家,代表人物是贾纬。(3)贾黄中、贾昌朝先后官至宰执,贾氏家族达到鼎盛并成为当时显赫的世家大族,代表人物是贾黄中、贾昌朝。(4)随着贾昌朝的去世以及家族成员卷入党争之中,贾氏家族逐渐衰落,代表人物是贾蕃、贾青。(5)北宋末年金兵南侵,贾家迁居南方,家族正式衰落。
贾氏家族出自河北沧州南皮,据《贾注墓志铭》所载:“唐司空魏国公耽,世贯沧洲南皮,佐徳宗有功,任宰相十三年,为长徳巨公。子孙稍稍徙真定,五世祖谅,仕为本府掾,不得志,弃官去依鹿泉抱犊山,肆然不以外物胶于心。”[2]500可知贾氏的先祖可追溯到唐朝宰相贾耽,至迟在贾谅时其家族就从南皮迁到了真定,从此在抱犊山下定居。尽管祖上甚是辉煌,但经过唐末五代时期军阀混战,其家族已经与普通人家无异。这在宋祁撰写的《贾注墓志铭》中可窥探一二:“高祖瑾,仍世隐。曾祖处士讳初有,至性疾,世方乱,守乡里,不肯事四方。”[2]500至少贾注的高祖、曾祖时代没有入仕做官,可知其祖上没有给后代积累政治资本。贾氏家族的崛起还要到贾纬入仕之后方能显现。
从现有史料看,与同时期科举起家的世家大族相比,贾氏家族主要依靠贾纬卓越的史学才能起家,因而其家族起家特点具有偶然性和机遇性。贾纬“少苦学为文,唐末举进士不第”[3]1727,说明贾纬不是进士出身。按照正常的路线贾纬不可能进入仕途,更不可能参与修撰《旧唐书》这样光辉的事业。但是贾纬得到上天的眷顾,遇上战乱,被任命为真定府参军、邑宰。以此为跳板,贾纬又担任赵州军事判官、石邑县令,从此走上了仕途之路。当然贾纬人生中的顶峰莫过于编写《唐年补录》与修撰《旧唐书》,但在修史的背后隐藏着更重要的目的,那就是为自己的升迁积累政治资本。贾纬于天福六年(941年)完成《唐年补录》,两年之后的开运年间,贾纬就表现出对自己升迁的不满,《旧五代史》载,“纬以久次纶阁,比望丞郎之拜,及迁谏署,觖望弥甚”[3]1728-1729,后来贾纬“以撰述之劳,每诣宰执,恳祈迁转”[3]1729,再次表明自己期望得到升迁,却遭遇内难未能实现。周太祖郭威即位后,宰相窦贞固奏请修撰晋朝实录。广顺元年(951年)晋朝实录修撰完毕,贾纬“求迁官不得,由是怨望”[4]658,升迁的愿望又一次没有实现,由此产生怨气。在不得已的情况下,贾纬给周太祖郭威的奏书中直言:“以德以劳,次第而进。虽遇庆泽,不可妄加。”[5]10801要求官员升迁要按照品德和功劳进行迁转,即使遇到恩泽,也不可任意施加,表达出了对现行升迁制度的不满。然而贾纬借史升迁的愿望终究没有实现,于广顺二年(952年)带着无尽的遗憾,以平卢军行军司马的身份卒于青州。不管怎样,贾纬在贾氏家族的发展过程中迈出了入仕的第一步,完成了由普通家族向官宦家族的转变。贾纬之后,贾琏于显德四年(957年)中进士,入宋后任四川陵州通判、右赞善大夫、陵州知州。贾琰作为宋太宗的潜邸大臣,更是官至龙图阁直学士、三司副使。
贾黄中、贾昌朝作为贾氏家族成就最大,官位最高的两人之一,在其执政时期,贾氏家族迎来了发展时期。贾黄中,字娲民,显德三年(956年)进士。历任礼部员外郎、司封郎中、翰林学士、中书舍人、史馆修撰、参知政事。淳化四年(993年)与李沆并罢参知政事,除礼部侍郎兼秘书监,五年(994年)出知澶州。至道二年(996年)去世,年五十六。贾黄中作为宋朝前期的宰相对贾氏家族的发展起了推进作用,主持修撰了多部著作,为后世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
贾昌朝,字子明,天禧元年(1017年)赐进士出身,官至集贤殿大学士、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使,封魏国公,治平二年(1065年)去世,年六十八岁,谥文元,赠司空兼侍中,英宗御书“大儒元老之碑”。贾昌朝曾任大名、开封、郑州等地的知州,《明一统志》称贾昌朝“三领魏藩,咸有惠政”[6]126。升任宰相后,贾昌朝在镇压王则叛乱、解决“三冗”问题、提倡节俭等方面,尤其是康定年间宋夏战争失败后,提出的“备边六事”,对于提升军队战斗力、加强边境战备具有重要意义。总而言之,贾昌朝执政时,对宋朝的政治产生了重大影响,同时对家族发展也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随着贾昌朝的去世以及贾蕃、贾青卷入党争,贾氏家族逐渐走向衰落。贾蕃,字仲通,贾昌龄之子,贾昌朝之侄,曾任东明县知县。贾蕃任内最著名、影响最大的事件莫过于熙宁四年(1071年)东明县百姓到开封府越级上访事件,此事件在朝堂引起了激烈的辩论。当东明县百姓上访时,身为知县的贾蕃态度却非比寻常,据《贾蕃墓志铭》记载:
会行役法初下,民有以令为弗便而自诉于朝者。或曰:“止之,不止得罪。”公曰:“吾非能使民诉,亦弗止也。”[7]166
通过墓志铭可知,当时有人要对百姓越级上访进行阻止,以免事态扩大,然而贾蕃却阻止了旁人的干涉,任由事态发展。贾蕃的行为如此怪异是有原因的,考究其身世及人际关系可知,其岳父是范仲淹,妻弟是范纯仁;提拔他当东明知县的是当朝大学士韩维;在越级上访事件发生后为他辩解的是御史中丞杨绘、监察御史刘挚;事后将其调走的是枢密使文彦博,而以上这些人有一个共同的身份——都是反对王安石变法的成员。王安石曾对宋神宗说:“知县贾蕃乃范仲淹之婿,好附流俗。”[8]10546最后结果以反变法派的失败而告终,贾蕃也因“不奉法之罪”[9]5440而受到降职处分,贬为监顺安军酒税。直到元祐四年(1089年)贾蕃去世,仍未获得重用。
贾青,字春卿,贾昌朝子,官至两折路转运使。与贾蕃的政治立场不同,贾青是王安石变法政策的具体实施者之一。元丰二年(1079年)贾青接替蹇周辅任福建路转运使兼提举盐事,主持福建的茶盐改革,并采取多种措施增加茶盐收入。三年(1080年)贾青受到宋神宗的褒奖:“贾青相继奉行,方尔期年,已见就绪。盗贩衰止,岁课有嬴,东南一方公私所赖不细。”[9]7389由于贾青的改革措施太过于激进,出现强行认购、与民争利的现象,时任福建路按察使的张汝贤认为:“(贾青)兼提举盐事,不究利害,严督州县广认数目,令铺户均买。”[9]8778同为改革派的章惇也称贾青为“贾珠子”。因此对福建茶盐改革的批评与攻击最初不是来自旧党,而是新党的领袖蔡确、章惇等人。由于没有了宋神宗的庇护,贾青在新旧两党的攻击下一贬再贬,最后只担任提举崇福宫的虚职。
金兵入侵,北宋灭亡,贾氏家族与其他家族一样被迫迁到南方。贾昌朝后代贾廷佐“扈跸南巡,家于婺之东阳”[10],《两浙明贤录》亦载:“金人犯阙,(贾廷佐)随父渊扈跸南渡,遂家东阳。”[11]1367此后贾氏家族情况不详,或在北宋末年分散各地,或没于战乱之中。综上所述,南渡后的贾氏家族已经沦为普通人家,贾氏家族由此也完成了从崛起到衰落的全过程。
唐末五代之际,社会动乱,魏晋时期世家大族赖以生存的经济基础被扫荡殆尽,因而宋代建立后,婚姻观念也随之发生改变。表1、表2是贾氏家族主要婚姻关系表。
表1 真定贾氏家族主要婚姻关系表(娶妻)
表2 真定贾氏家族主要婚姻关系表(择婿)
续表2 真定贾氏家族主要婚姻关系表(择婿)
以上两表中,表1是贾氏家族娶妻情况表,表2是贾氏家族择婿情况表。结合两表我们可以发现贾氏家族的婚姻具有明显的特点,即注重门第原则。当然这种门第原则不再是魏晋时期的阀阅观念、谱牒世系、高贵血统,而是指该家族在现实中的社会地位。在这种原则的指导之下,贾氏家族与以下几类家族进行联姻。
在贾氏家族尚未崛起或者是政治经济地位较低时,其婚姻可能没有选择宰辅家族联姻。例如贾纬之妻崔氏、栗氏,贾琏之妻史氏,贾注之妻胡氏,在现有资料中未发现他们的娘家有显赫的地位或担任要职。因此贾氏家族真正与宰辅家族联姻始于贾黄中、贾昌朝时代。
1.阆中陈氏家族
贾昌朝妻陈氏,乃陈尧咨女;贾黄中孙女贾守文之女嫁陈尧叟之孙陈知章。阆中陈氏家族是享誉宋代的名门望族,陈省华与陈尧叟、陈尧佐、陈尧咨都是进士出身,一门四进士,兄弟皆宰相,荣盛无比,富贵天下。
2.夏竦家族
贾守讷妻夏氏,乃夏竦之女。夏竦,字子乔,江州德安人,官至同平章事,判大名府,进封英国公。皇祐三年(1051年)去世,赠太师、中书令,谥“文庄”,世称“夏文庄公”。夏竦官至宰相,贾黄中官至参知政事,而且夏竦曾与贾昌朝同朝为官,贾、夏两家联姻也是门当户对。
3.李昉家族
贾圭妻李氏,乃李昉曾孙。《贾圭墓志铭》载:“妻李氏,卫尉少卿昭选之女,封乐安县君。”[12]65李昉的女婿祖士衡在《龙学文集》中详细记载了李昉的孙辈情况,其中“二未仕昭选、昭逢”[13]872,可知李昭选乃李昉之孙无疑,只是当时尚未入仕,后官至卫尉少卿。李昉家族是北宋前期著名的世家大族。
4.范仲淹家族
贾蕃妻范氏,乃范仲淹之女。《贾公直墓志铭》中言:“我先公文正以次女归正议公。”[14]7文正公即范仲淹,正议公即贾蕃,说明贾蕃娶的是范仲淹的次女。范仲淹,字希文,吴郡吴县人,北宋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改革家,皇祐四年(1052年)去世,赠兵部尚书,谥“文正”。
5.蔡齐家族
贾公直妻蔡氏,乃蔡交之女,蔡齐之侄。蔡氏乃“东莱人,赠刑部侍郎元卿之孙,广南东洛提刑赠朝议大夫交之中女”[14]8。蔡齐家族是山东莱州望族。蔡齐,字子思,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状元,官至参知政事。宝元二年(1039年)去世,赠兵部尚书,谥“文忠”。
6.崔协家族
贾守正之女嫁崔中正。崔中正出身清河崔氏,其曾祖崔协为后唐宰相,祖上荣耀无比,王明清在《挥尘录》中言:“崔、卢、李、郑及城南韦、杜二家,蝉联珪组,世为显著。”[15]20尽管到了北宋,昔日盛况不再,但也是旧时权贵,与贾家门第相合。崔协,字司化,唐乾宁元年(894年)进士及第。天成三年(928年)进门下侍郎、平章事兼工部尚书,四年(929年)二月去世,追封开国公,诏赠右仆射,谥“恭靖”。
7.程琳家族
贾昌朝长女嫁程琳之子程嗣弼。程琳,字天球,永宁军博野人。大中祥符四年(1011年)中第,官至参知政事、同平章事。嘉佑元年(1056年)去世,赠中书令,谥“文简”。程琳家族“勋上柱国”,不仅与贾氏家族门当户对,而且程琳与贾昌朝前后以宰相身份知大名府,在兼任河北安抚使一职时,贾昌朝上书仁宗请求让程琳代己,可见两人关系要好。
8.“二宋”家族
贾昌朝次女嫁宋祁之子宋惠国。宋祁与其兄宋庠均以文学知名当世,被誉为“二宋”,是北宋少见的文化家族。宋庠,字公序,安州安陆人,皇祐元年(1049年),拜兵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治平三年(1066年)去世,赠太尉兼侍中,谥“元宪”。宋祁,字子京,嘉佑六年(1061年)去世,赠刑部尚书,谥“景文”。宋氏家族与贾氏家族关系友善,宋庠与贾昌朝在庆历年间是同僚,贾昌朝官拜丞相,宋庠任参知政事,而且贾昌朝与宋祁在“进奏院案”中属于同一阵营,共同打击苏瞬卿等人。
9.庞籍家族
贾昌朝三女嫁庞籍之子庞元英。庞籍,字醇之,单州成武人。累官至枢密使、参知政事、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昭文馆大学士,以太子太保致仕,封颖国公。嘉佑八年(1063年)去世,赠司空加侍中,谥“庄敏”。
10.韩琦家族
贾昌符之女嫁韩琦之侄韩公彦。“惟贾氏,故韩城令昌符之女。年二十,为韩公彦之妇。”[16]500韩琦与其长子韩忠彦、曾孙韩侂胄皆为宰相,因而韩琦家族是宋代少见的父、子、曾孙相继执政的大家族。韩琦,字稚圭,相州安阳人。嘉祐三年(1058年)六月,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熙宁八年(1075年)去世,赠尚书令,谥“忠献”。
11.刘挚家族
贾公直次女嫁刘挚之孙、刘跂之子刘长庚。刘跂在《祭奠贾正之文》中言“晚以季女,归我犹子”[17]623。刘挚,字莘老,永静东光人,嘉佑四年(1059年)进士。元祐六年(1091年)任太中大夫兼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绍圣四年(1097年)去世。绍兴初,赠少师,谥“忠肃”。
贾京妻慕容氏,乃慕容伯才之女。慕容家族是五代、北宋时期著名的武将家族,尤其是慕容延钊在宋初立下赫赫战功。慕容延钊,字化龙,山西太原人,五代、宋初名将。辅佐汉高祖、周太祖、周世宗、周恭帝、宋太祖,历三代五帝,累官至殿前都点检、同中书门下二品加兼侍中。建隆四年(963年)去世,追赠中书令、河南郡王。慕容伯才,字子珍,皇祐五年(1053年)进士,历任河中府临晋、河南府河清两县主簿、相州司理参军、知北京司录司事、通判岚鄜二州。
宋代统治者为了巩固统治往往与世家大族进行联姻,这种情况在宋代比比皆是。开国之初,为了拉拢众多武将、后周遗臣,在太祖、太宗的意志下,众多宗室子女与这些家族联姻。例如,曹彬、潘美、王审琦、王溥等家族都是著名的外戚家族。其后,宋代皇帝纷纷效仿,屡试不爽。这样做具有明显的政治目的,一方面对于皇族宗室来说,可以与世家大族形成利益共同体,防止造反,使其更好地为赵宋王朝效力;另一方面对于世家大族来说,可以提高自己的政治地位,获取更多的政治资源。贾氏家族在婚姻过程中,与宗室有以下几次联姻。
贾齐女嫁内殿崇班赵子元。《宋史》有多个赵子元的记载,赵令辟、赵令遽、赵令稼、赵令教、赵令洼、赵令珂、赵令璋、赵令之子皆为赵子元,其属于宋朝宗室哪一房,尚不可考。
贾蕃女适宗室三班奉职赵祚之。《宋史》亦有多个关于赵祚之的记载,赵叔尊、赵叔佾、赵叔笥之子皆为赵祚之,据其职务“三班奉职”可知,赵祚之当为赵叔佾之子。故贾蕃之女嫁的是魏王赵廷美支系。
除去以上三类联姻之外,贾氏家族在择婿时,重点选择有官职之人,比如贾昌龄的四个女儿,分别嫁给了大理寺丞李兢、卢州舒城县主簿王宗悫、河中府万泉县令高良佐、孟州河阳县主簿、充州学教授盖沂;贾蕃的长女嫁给了三班借职田昱;贾公述的几个女儿分别嫁给了忠翊郎焦庄叔、宣德郎王令淳、从事郎宋晕、将仕郎王令深。以上这些人都是有官职之人,并非一般平民家庭,可见门第观念仍是贾氏家族婚姻的重要因素之一。
通过前文对贾氏家族通婚类型的探讨,可以发现贾氏家族与其他世家大族在婚姻选择上具有一致性,多倾向与当朝宰辅家族、武将家族、宗室以及有官职之人联姻,说明门第和政治的考量仍然占有重要地位。
所谓门第是指整个家族在社会中现实的地位,不再是魏晋时期的血统和阀阅。就贾氏家族而言,其婚姻选择也恪守这一原则。通过贾氏家族主要婚姻关系表可以发现,无论是择婿还是娶妻都是官宦之家或者有官职之人。此外,值得注意的是,贾氏家族与陈尧佐、夏竦、李昉、范仲淹、蔡齐、崔协、程琳、宋庠、庞籍、韩琦、刘挚、慕容延钊等12个家族保持婚姻关系,这些家族或为旧时衣冠,或为新进权贵,或为功勋世家,无论从家世门第,还是从现实地位上看,都与贾氏家族门当户对,旗鼓相当。通过与这些世家大族联姻可以形成一张庞大的社会关系网,以便在政治中相互帮助、相互依靠,维护家族的社会地位、经济利益。归根结底,注重门第是维系家族的一种手段,能够使世家大族获得外部力量和内部依靠。
贾氏家族通过子女还与程琳家族、宋庠家族、庞籍家族关系密切,互通婚姻。例如,贾昌朝长女嫁程琳之子程嗣弼,次女嫁宋祁之子宋惠国,三女嫁庞籍之子庞元英;宋庠之女嫁庞籍之子庞元中;庞籍三女嫁程琳之子程嗣隆,庞籍次女、四女先后嫁宋庠之子宋充国。四大家族婚姻关系,如图1所示。
再比如,贾氏家族与范仲淹家族、蔡齐家族、刘挚家族也互通婚姻,范仲淹长女嫁蔡齐之弟蔡交,次女嫁给贾昌龄之子贾蕃,也即贾蕃与蔡交是连襟;贾蕃之子贾公直娶蔡交之女为妻,这是宋代典型的中表婚;贾公直之女又嫁刘挚之孙刘长庚。如图2所示。
贾氏家族能够与其他家族形成婚姻集团,不外乎有以下两点:第一,贾氏家族政治地位较高,是“一门二相”的宰辅家族,与其联姻能够促进家族的相互发展;第二,贾氏家族后代众多,据本文统计,贾氏家族的后代子孙达到70余人,如此众多的家族成员,有利于扩大婚姻网络。
宋代士族有南、北之分,故在姻亲选择上具有地域特点,喜欢和同一地区或地区距离相近的家族联姻,比如四明袁氏主要与四明当地的家族联姻。就此而言,贾氏家族在姻亲选择上具有不限乡党的特点,如表3所示。
图1 贾昌朝—程琳—宋庠—庞籍家族联姻图[18]90
图2 贾昌朝—范仲淹—蔡齐—刘挚家族联姻图[19]107
表3 贾氏家族主要婚姻关系籍贯表
从表3可以看出,与贾氏家族有婚姻关系的12个世家大族来源于8个不同地方,其中河北4家,山东2家,四川、江西、江苏、湖北、河南、山西各1家,可谓姻亲关系遍布全国。这样做有利于贾氏家族在全国范围内形成庞大的关系网,为以后家族的维系、子孙的升迁奠定基础。另外,贾氏家族婚姻不限乡党的特点可以不受朋党的限制,因为宋代的朋党大多数都是由门生故吏、乡党人士组成,北宋中后期的蜀党、洛党、朔党就是典型的例子。因此,不限乡党可以使整个家族避免卷入党争,即使有个别成员陷入党争也不会使整个家族遭受灭顶之灾。
随着宋代的科举官僚政治取代以往的门阀贵族政治,世家大族在择婿时更加看重个人才干。因为在宋代的科举社会之下,个人的才干对家族的兴衰起着重要作用,基于此,社会各阶层在择婿时往往会将目光集中在有才干的士人身上。
晏殊“幼能为文”,得到李虚己的青睐,“一见奇之,许妻以女”[20]348。李清臣年少时就以神童著称,韩琦听说后,“以兄之子妻之”[8]10561。富弼年轻时才华甚高,晏殊见其人,“大爱重之,遂议婚”[21]89。诸如此类,多不胜举。就贾氏家族来说也是这种情况,贾氏家族的女婿才干突出。陈知章才华出众,“日诵万余字,落笔数千言”[22]332。崔中正年少有才,得到陈尧叟的举荐“力命主籴于郑”[23]151。韩公彦“始读书,为辞章甚敏,而干家事尤长”[24]1436,且性格介直有守,怡怡自如。庞元英博文强记,笔耕不辍,多识旧章,援证同异,穿贯古今,著有《文昌杂录》。很明显贾氏家族重才择婿,其实质也是维系家族发展的一种手段。
通过全文可以发现,贾氏家族的政治发展、婚姻选择、家族兴衰三者具有一致性,都呈现抛物线型。在贾氏家族成员官位较低甚至是普通百姓时,也即家族尚未崛起之前,家族的婚姻选择遵循门当户对原则,妻族的情况无迹可寻,也可以说是普通百姓家庭。然而随着贾昌朝等人在政治上的崛起,家族亦随之达到鼎盛,其婚姻也转变成与之门当户对的宰辅家族。最后,随着贾氏家族政治上的衰落,家族地位由宰辅家族变成普通官僚家族,婚姻选择也变成普通官宦家族。除此之外,婚姻对于政治发展、家族兴衰也有重要作用。比如贾蕃受到变法派的沉重打击,这在家族鼎盛时也许毫无影响,但此时贾家正在仕途衰微时,其个人必然会影响到家族的整体发展,从此之后贾家再也没有宰执之人,家族正式走向衰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