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红利
(江苏省连云港市锦屏中学 222100)
初中物理的牛顿第一定律,很多老师已经对此进行了探讨,他们对于如何应用牛顿第一定律进行教学已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能够形成自己的教学思路,并且很多都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只是对于有些学生为何掌握不理想,所得的结果还不是很满意等这些问题,还没有得出具体的定论,这些到底是教师的问题还是学生的问题,值得教师反思.在具体的教学课堂上,教师要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总结这一课题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学生的认知能力范围内进行讲解,进一步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效率.
可以通过实验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让他们自己去探索得出结论,同时该结论还可以应用到生活实际中去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为了了解学生对于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可以将知识点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在学生较为熟悉的生活情景中讲解理论知识,让物理知识的学习变得不再难懂.以下是具体的例子:
比如,有一列匀速直线行驶的火车,小方坐在上面,他灵机一动,把苹果笔直地向上抛起来,当苹果掉落下来时,是落在小方的手里还是掉落在地上?很明显,这个可以用牛顿第一定律的知识来解答,先前需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思考定律,再让他们回答,而且这是到需要结合实际生活的问题,所以需要给学生长一点的时间思考.提问之后发现很多学生认为苹果会掉到地上,经过一番询问原因之后,他们认为火车一直在飞速地行驶之中,而苹果在空中,也就不会再向前运动了,这是学生运用自己的实践经验和牛顿第一定律得出的结果.利用生活中常见的各种现象来解释牛顿第一定律,就能让学生联系生活经验进行理解记忆,加强学生的认知,让教学活动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以更简便的方式帮助学生激发物理课程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
由于学生对于事物的认识和了解都有自己的想法,并且已经形成了自己的一套规律,但很多时候很多观点也是不科学的,属于错误的观点.如何才能打破学生的这种错误观点和感性认识是教师需要努力的地方,需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才能促使学生获得进一步发展.在具体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很多时候学生不能够理解教师讲的是什么,也就表现得上课漫无目的,面无表情,对上课提不起兴趣,四处张望,这时教师认为多给学生讲几次就行了,学生就能够理解,其实这也是种错误的想法,由于在学生的头脑中已经有了先入为主的想法,对于教师而言,希望改变学生的想法也是比较困难的,因此一定要以事实和实验去说话,去说服学生,让学生能够在具体的实验中得出正确的结论,纠正之前头脑中存在的错误想法,使学生能够在心底里完全信服,并由衷发出“哦~,原来是这样啊!太有意思了.”
我们知道,学生的感性认识或印象认识是在实际生活中逐渐形成的,并不易得到改变,人们总是说,学生的头脑就好比白纸一样,教师在上面画什么就是什么,这样的观点有些片面,对于小学生比较适用,而对于中学生特别是初二初三的学生而言却是错误的,因为他们对于实际生活中的事情有着自己的见解和初步的认识,比如,对于牛顿第一定律的不解之处就是因为每天看到物体在力的作用下才会运动,没有了外力那么物体就会停下来.
其次,在学生的头脑中,感性认识具有潜在性,不易被外物察觉出来,感性认识或印象认识是作用于学生的头脑,并且在日常实际生活中慢慢建立起来的,是以很隐蔽的形式存在的,不容易被学生主体发现,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总是有意无意地形成了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的感性认识.虽然在实际生活中没有表现出这些观点,但在物理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们往往会表现出来,特别是在学习力与运动的知识点时,学生极易显露出这样的观点.
在整个的物理学体系中,“牛顿第一定律”十分重要,因为它对学生后来物理知识的学习和在物理知识领域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牛顿第一定律”知识点的教学上,教师要提高意识,一方面,不仅要注重定律自身知识点的教授,另一方面,还要注意学生运用定律去解决实际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提高他们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后面一点上,很多物理教师对此重视程度不够,做法上面更是少,他们只是单纯地教授物理学知识,不考虑理论联系实际,当然,也不重视学生运用物理知识去解决实际生活中存在问题的能力的提高,尤其是物理知识的学习,尤其要遵循理论联系实际并能够应用于实际的原则,这样才能够真正地学习到物理知识的真谛,体会物理学习的优点.此外,在物理知识的学习中,学生需要做到凡事都能够踏实地去做,凡事都能够多想一点,要求细致,认真,逐渐形成脚踏实地、严谨、求真务实的科学学习态度,如果学生们能够做到这一点,并能够将“牛顿第一定律”正确地应用于生活实际中,这将对他们科学态度的培养起着莫大的作用.
如果牛顿第一定律教学效果不是很乐观,那么与教师对该定律的解读不当有很大的关系,所以正确地解读该定律也是很关键的一步,在了解了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之后,很多物理教师认为该节内容差不多可以结束了,但事实上,这还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理解定律中的丰富内涵.比如“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总是保持着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首先是第一分句的理解, 这句话包含两种情况,一是理想状态,被研究的事物没有受到外力的作用,二是普遍现象:被研究的事物受到了多种力的作用,但这些力的合力为零,比如在光滑的冰面上匀速直线运动的乒乓球,同时受到了支持力和重力的作用,它们的合力为零,再就是对第二分句的理解,“或是保持静止状态”,这句话的理解是建立在第一句话的前提下的,在这种情况下,物体的运动状况有两种,一种是物体原本是运动的,现在是继续保持着匀速直线运动,另一种是物体原本是静止的,现在继续保持着静止状态.作为物理老师,需要教授学生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际情况,理想中是什么状况,现实中又是什么样的情况,这些都需要让学生弄清楚,弄明白,以便在后面的学习中不会存在误区.
在初中阶段的教学活动中,学生的思维发展还不够全面,在教学的过程中也要考虑到学生的这一年龄特点展开教学活动.在牛顿第一定律这个物理知识的学习中,教师可以根据相关的理论知识展开实验教学,帮助学生在实验中检验真理,更透彻的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知识,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课堂教学中实现提高学生物理核心素养的目标.例如,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留出一部分时间让学生展开“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这个实验,让小车从同一斜面同一高度自由滑下(有效控制其变量,也就是同一小车、同一斜面、同一高度),让小车滑到斜面低端的过程中保持相同的速度.同时记录好小车在模板上滑动距离的长短,用转化法来表现阻力对小车运动的影响.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就能得到锻炼,也能帮助学生发现实验中存在的问题,让学生把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于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意识和能力.而且,在实现操作的过程中,学生也能感受到物理课程学习的趣味性,加强物理教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让学生感受物理知识的实用性.
总而言之,牛顿第一定律是初中物理教学的重难点之一,它与实际生活联系密切,它包含的知识点没有很多,但是要让学生弄清楚、弄明白也不容易,因为它包含着丰富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作为一名物理教师,需要学会深入地挖掘教材,充分发挥教学的效益,使教学效益最大化,让学生能够提高自身实际知识的运用能力,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形成独特的物理学习思维,为后来的物理知识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这也不枉教师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