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凡敏
(江苏省连云港市灌云县鲁河中心小学 222200)
信息技术与基础数学教学的融合,是指利用信息技术,对文字,声音,图象,影片进行综合教学处理并和其他内容进行交互,结合其在教学过程中灵活特点,创建一个生动高效的教学环境.而在现阶段小学数学课程教学中,信息技术仍然无法在实际数学教学中普及.因此,如何将信息技术融入到小学日常数学教学中,成为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1.教学观念守旧,课堂活力不足
逻辑性和启蒙性是小学数学的主要特点,为使学生对相关知识概念掌握的更加牢固,教师常常需要对相关知识点细致地讲解.尽管信息技术为数学教学提供了有利条件,由于信息技术的集成与传统教学模式有着本质的差异,相对于先进前沿的信息技术教学,部分教师更加倾向于传统的书本教学,课堂的活力不足以使学生体会互动式的师生交流,无法开拓知识获取新的思路和方向.
2.信息化设施无法实现配套
小学相对于初高中而言,教学过程中常以兴趣培养为主,多采用游戏、互动等教学方法以吸引学生注意力,信息化设施成为摆设品;再加上部分农村学校经费缺乏,因此未能实现信息化设备的配套教学,导致学生的思路较难跳出传统的书本教学,获得立体生动的教学体验,进而阻碍了学生思维思路的扩充与发展.
1.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信息技术具有将抽象的、难以描述的事件转化为形象的、生动化的可视化事件的特征.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融合,可以有效将课本知识转化为学生可接受的、感兴趣的信息,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以及学习兴趣,形成自主学习的强烈愿望及学习需求.
2.有效改变目前教学现状
由于网络资源的无限性和及时性,可以让教师随时从网络中查询相关教学资源,从而打破传统教学的局限性,为课堂教学提供了有力支撑.教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逐步改变传统课堂的弊端与不足,使学生更加立体高效地吸收知识,学生的学习热情被有效激发,极为有效地改变了目前教学现状.
3.有效促进知识吸收转化
由于信息技术具有知识可视化以及时空分离等重要特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结合信息技术可视化的特征,将课本知识有效转化为学生易于接受的、符合学生认知特征的可视、可听的知识,有利于学生对课本知识的吸收转化;同时结合时空分离的特征,从而让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在线学习,极大拓宽了学生的学习渠道及学习时间,达到良好课前预习及课后复习效果.
1.融入生活,优化课堂体验
作为学生小学教学的重难点科目,数学学科由于其自身的抽象性和逻辑性的特点,难以与生活相联系,然而,现实生活中的材料不仅能够使学生了解他们正在学习的内容,与学生所遇到的问题密切相关,而且还激发了学生极大的学习兴趣.通过信息化技术的教学,教师能够将所教学的内容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进而优化学生的课堂体验.例如:在进行简单的几何物体的面积和体积计算时,教师能够将学生在生活中所遇到的物体当做突破点,进而引入教学任务,而通过多媒体,教师可以将生活中的物体进行进一步的剖析,通过几何画布、动画演示等方式,将几何问题生动地呈现在学生的面前,促进学生对问题的立体化理解和分析.
2.丰富教学形式,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
将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内容相结合能够增加多样的教学形式.通过互联网的普及,教师能够将数学学习从教室扩展到课外,这不仅仅是扩大学习范围,而是更高效地进行细致的指导和复习学习任务,学生探索知识的能力与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得以培养.例如:教师可以结合具体的课程内容,通过反转课堂教学模式,使学生在课下的空闲时间内能够自主地预习和复习知识,进而在课堂上进行以演讲解读等方式的教学活动,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思维和自主能力.
3.拓宽教学方法,重视学生素质发展
小学信息技术和数学教学的结合符合现代教学核心思路的要求.在传统教学中,学校出于对绩效的考虑,常常对学校教学内容格外重视,却对学生德育素质的教育和学生独立人格的养成有所忽视.信息化教学能够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实现教学方法的拓宽,在多层次多结构的教学方法之中,各个方法的优势和意义能够在学生独立思考的过程中被挖掘,促进学生对事物的认知能力和反思能力的发展.例如:通过信息化技术,教师可以对课本知识的数据进行分析与归纳,整合课本中出现最多的知识点和关键方法,进而总结核心知识,使学生学会对知识的及时总结与思考,促进教学的全面性.
4.形象实体化,提高思考能力
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教师能够真正认识到知识点和多媒体平台的连接点,并使用多媒体技术来增强教学内容的深度.小学阶段的学生往往数学思维能力并不完备,多媒体技术能够巧妙地运用到几何问题的解题过程中去,将原本较为复杂且抽象的几何问题通过多媒体课件、触摸板等信息化技术形象实体化,学生能够在更加直观看待问题的基础上,有机会亲自上台实践,亲身感受问题的构成,自主掌握数学方法.例如:在进行图形面积计算时,面积计算的实质是微分思想,而小学生难以抽象地理解内容,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进行动画演示,将面积问题转化为若干份面积,再进行加和运算,在逐步演示中使学生能够意识到面积的具体求解步骤,培养数学的思维模式.
5.结合思维导图,开拓知识框架
思维导图作为数学教学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能够与信息技术进行融合.在教师的教学进行过程中,思维导图具有明显的指导性和总结性.其能够概括重点内容,回顾所学知识点,促使学生形成结构化的学习体系,在预习、课堂教学、复习的三个阶段中,思维导图能够起到不同的作用,体现学习过程的层次化.在预习过程中,学生通过自身的理解去大致绘画知识导图,发现自身薄弱的知识方面,进而在复习过程中通过导图巩固核心知识,关注重点难点.小学学生普遍具有思维程度浅、粗心大意的特点,思维导图能够在课堂中帮助学生强化记忆,从而有条理地回顾总结知识.因此,通过投影仪、演示文稿等形式,教师能够在多媒体技术的辅助下将平面的思维导图转变为动态的过程中,通过带领学生对知识进行总结,逐步宽思维导图的内容,将学生带入教学思路之中,思维导图的应用教学效果大大得到提升,学生的知识框架进而被补充与拓展.
6.应用信息资源,开展网课教学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课教学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逐步应用到小学数学的教学之中,网课教学在预习作业巩固教学知识中具有强大的推动作用,在课余时间内,学生能够通过网课有针对性地对自己薄弱的知识点进行复习与补充,同时,它也可以为学生创造更好的与教师交流互动环境,通过将网课配置问答模块,丰富学生的学习渠道,使学生更加方便地与教师进行交流.因此,为确保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教师还可以促进课堂和微教学的无缝过渡,使学生获得新的体验感,从而使学生始终对数学感兴趣并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教师进而能够通过学期末成绩的权重加成,使学生对网课的重视程度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与学习自觉性潜移默化地得到提高,为学生今后道德学习奠定基础.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的内容随着现代化教育不断更新与发展,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相结合的内容逐渐丰富,通过融入生活,完善教学形式,网课等方法,促进教学资源的利用效率,使先进的教育思想和信息化、立体化的教学思维相互融合,实现小学数学教育体系的整体优化,真正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