茆 康
(江苏省灌云县伊山中心小学 222200)
一般来说,数学作为一门小学学习的主课,将会伴随学生步入初中、高中、大学等,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所以提前养成数学思维和良好的习惯是对日后的学习有非常大的帮助的.从小学生的角度出发,这一时期的学生一般思维发育不建全,习惯没有得到很好的培养,会存在一些学习习惯、学习态度上的问题.所以,老师应当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探索数学答案背后的逻辑和秘密,在这一过程中可以提升学生探索世界的好奇心,从而慢慢地产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提升学生对于学习数学的重视程度.笔者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就如何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展开论述.
事实上,小学数学的教学最重要的在于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和数学素养,提升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树立理性的世界观.在这一阶段,老师和家长应当关注学生的素质教育,必要时对学生进行思维引导和心里健康方面的辅导.从以往的教学经验来说,学生一般都是被动地接收知识,没有主动学习的渴求,没有形成自身独立的思考,完成作业就当是完成任务一样,并没有形成一定的思维养成,这对于学生日后数学学习会有很大的不良影响.所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就显得非常重要了.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可以相互学习、相互讨论、共同攻克难题,也让每一位学生的思维都跳动了起来,这样一来再去听老师讲就非常有效率了.
1.提高小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有一句老话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小学生来说更是如此.并且小学生正处于思想成长的重要阶段,对于新鲜事物也充满了好奇,求知欲一定程度上也比较强.所以,小学教学过程也应当从这一点出发,老师应当运用一些新颖的教学模式来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好奇.鉴于这一现实情况,老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引导式教学.首先,老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在结合课本知识的前提下,可以从小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展开这节课程,运用小学生喜欢的动漫人物形象来生动形象地授课,让学生置身于老师创造的情境之中,在这一过程中就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其次,老师在授课时可以结合日常的数学小知识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比如买卖问题,老师就可以在课堂中让小朋友们模拟卖家和买家,然后进行买卖交易.在这个过程中,小学生们会认识到什么是售价、什么是成本、什么是利润,并且还可以计算多个商品的价格总额是多少,还可以布置一项小作业,让学生回去和家长进行模拟来巩固自身学到的知识.让学生们感受数学知识并不是仅仅停留在书本中,它是遍布在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并不是仅仅为了完成作业和考试那样简单.除此之外,老师在对乘法运算进行授课时,可以模拟买水果的情景,比如说1kg苹果是两元五角,那么妈妈回家买了3kg是多少钱?这样就会促使学生去主动地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像这样与生活贴合度高的题目,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不是冰冷冷地躺在课本里的知识,而是活灵活现就在我们生活当中的.最后,老师在进行授课时还可以结合做游戏的方式,通过游戏的方式来释放学生的天性,让知识也变得生动有趣起来.通过以上这些方式,可以从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兴趣,不再有抵触情绪,为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教师应当与学生之间保持良性的师生关系
在日常的学习和工作中,除了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外,教师应当时刻关注学生在学习上的需求,与学生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在以往的传统观念中,老师都是高高在上的,学生们对于老师都有一种畏惧的心里,老师也仅仅是在上课时才与学生有接触,下课以后就没有联系.但是,老师和学生之间建立和谐的关系更有利于老师开展之后的教学工作,会在一定程度上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样一来学生也不再害怕老师,有什么学习上的难题就会主动地咨询老师,之后这样的和谐关系才有利于日后学生工作的开展,才能实现教学工作上的共赢.事实上,良好的师生关系对于学生心理健康成长也是有很大的影响的,从前学生在班级里处于弱势地位,害怕老师批评.通常来说,只有建立师生之间的良好沟通关系,小学生才能以一种平和的心态去面对老师,并且在面对老师时不再畏惧,有问题时也愿意去找老师询问,这样才能实现教师的真正价值.如果处理不好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久而久之就产生了与老师之间的隔阂,这个隔阂就在老师和学生之间形成障碍,导致教师和学生之间不能进行良好的沟通,也会在极大程度上影响学生日后的课堂表现和学习情况.
3.重视任务型教学在实际教学过程的作用
从根本来说,老师的教学任务就是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自身的复习、巩固和理解更好地消化自身学到的知识,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发展能力.著名学者布鲁纳认为,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让学生牢记科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应用的方法以及让学生养成独特的数学视角和思维能力.与此同时,还应当给学生布置相应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情况下感受到学习的重要性,引导学生独立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依靠在课堂上学过的知识来解决实际的问题,学生会迫于完成任务的压力进行学习,会加深学生对于那些数学知识的印象.例如,老师在对“几分之几”进行教授时,可以将这些抽象的数值形象化,老师可以让学生动手运用正方形的卡纸来完成这方面的练习,鼓励学生进行发散式思维,寻找多种可以折成正方形四分之一的方法.实践表明,有大部分学生很快就折出来了.这时候老师可以继续追问“还有其他的方法吗?”经过反复试验,学生又发现了其他可以折成正方形四分之一的方法.这时,老师可以随机抽取几个同学上台展示他们的折纸的方法,这时大家集思广益创造出了很多新的方法.通过这样实操性的联系,提升了学生自己动手的能力,让学生在实际动手过程中掌握了具体的知识,也明白了那些科学规律背后的逻辑,更加深刻地明白和理解了抽象的科学知识.同时,在这一过程中提升了学生的成就感和参与感,让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获得了极大的自信心和满足感.任务型的提问的好处在于老师有明确性的导向,对于学生也有针对性的引导,学生更能准确无误地接收到老师传递的信号,可以更好地完成自己的任务,深化对于知识的理解,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也会不断地提升,完善小学生自身的学习体系.因此,老师在日后的教学过程中应当多多使用这样的任务型教学,在这样的环境下,学生可以更加有效率地配合老师完成教学内容.
综上所述,小学生数学学习自主能力的培养任务繁重,并不能全部依靠老师,老师仅仅在这一过程中起到一个辅助作用,此外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学生们积极的配合.学生和老师之间也应当建立良好的关系,建立行之有效的平台,共同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而努力.同时,老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应当使用一些必要的有效的方法进行教授,鼓励学生积极地参与到与老师的互动当中,缓解部分学生对于学习所产生的紧张感.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同时,老师应当建立与学生之间的良好和谐的互动关系,改变原先传统的尊卑观念,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理解能力,为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起到良好的铺垫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