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通学院 教育科学学院,云南 昭通 657000)
幼儿园家长家庭教育支持体系是指幼儿园对家长进行家庭教育指导,以提升家长家庭教育素养的一系列教育资源供给。
现阶段,幼儿园家长家庭教育支持体系的主要实施方式是以单向教育信息的灌输为主,教育对象主要针对的是幼儿父母。教育内容主要是告知家长有关孩子如何适应幼儿园生活的技巧、如何改善亲子关系、如何在家庭中教育幼儿等。这些家庭教育知识的传授一般以幼儿园为主导,幼儿园根据园内的课程从单向维度设计家长家庭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很多时候并不能真正满足当代中国家庭的家庭教育需求。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工作压力的增加,在客观程度上促使许多年轻的父母不得不把孩子托付给祖辈照顾,这种隔代教养方式已成了中国家庭教育的普遍现象。诚然,这种隔代教养方式从客观上缓解了孩子的教养问题,但这种教养方式却因祖辈教育观念陈旧、教育方式简单化而使孩子产生了一些不良问题行为。但目前幼儿园对家长家庭教育的支持体系工作中却忽略了这一点,加之年轻的幼儿父母与祖辈之间由于教育程度、文化素养、价值取向等方面的客观差异,导致彼此之间在教育理念、教育方式方法上有时难以取得共识,在子女教育问题上难以形成一种教育合力,甚至出现相互之间教育力量的对冲,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年轻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
目前,幼儿园家长家庭教育内容设置本身存在着很大的问题。一方面,不能真正满足各年龄段以及生活经历不同的家庭的需求。现在幼儿园开展的家庭教育活动大都是讲座或家长会的形式,导致不同年龄阶段、不同生活背景的孩子家长集体接受着相同的、泛化的教育内容;另一方面教育内容多来源于网络,不接地气。根本不能照顾到特殊家庭的特殊需要,例如,离异家庭、单亲家庭、隔代抚养家庭等等,更不能照顾到特殊儿童的需求,例如寄养儿童、特殊儿童等。事实上,不同的父母由于各自面临的孩子身心问题不同、自身受教育程度不同、生活工作经历不同,致使各个家庭的教育需求也就不同。有些家长学校由于在家长家庭教育内容上缺乏针对性,对家长的教育素质提高方面收效甚微,反而为家长增加了生活负担。有的幼儿园请家长参与幼儿园教学管理,开展所谓的家长支教,很多家长缺乏教育学、心理学等师范教育的背景知识,导致“赶鸭子上架”;有的幼儿园频繁开展亲子活动作为家庭教育的内容,家长向单位请假也成了头痛的问题。
此外,幼儿园家长家庭教育在内容界定上尚不够清晰,家长家庭教育内容尚未形成较为科学的体系。首先,家庭教育学学科领域对家长家庭教育具体内容范围还不够明确、清晰。其次,目前家长家庭教育的内容一般是“就事论事”式的个案教学,在家长家庭教育课程建设上缺少相应教学大纲,在内容上随机、偶然、片段,而这样的课程建设难以发挥以点带面的作用。另外,文献查阅显示,许多幼儿园推出的家长家庭教育课程缺乏因地制宜的“地方化”、“园本化”家长家庭教育教材,致使许多急需教育指导的家长出现“病急乱求医”的局面。而符合各园家长自身教育需求的园本教材是推动家长家庭教育工作,真正发挥家长家庭教育作用的第一步;因此相应教材的研发是家长家庭教育指导工作中亟需解决的问题。
第一,家长家庭教育指导方式形式化。《全国家庭教育状况调查报告》(2018年)中国家庭教育大数据发布的“家长关注的不等于孩子想要的”“阅读频率是亲子共读的关键因素”“高质量的亲子沟通才能满足孩子的成长需要”等家庭教育真相表明:家长家庭教育支持体系应满足不同家庭家长个体的需要,提供多方面的教育资源,但事实却相反。换句话说,针对学前教育阶段,现行的家长家庭教育支持体系以幼儿园为主要平台,以家长学校为主要载体。但部分幼儿园家长学校的家长家庭教育指导、学习流于形式化,重集体、忽视个别,特别是忽视家长学习特点的“专家讲,家长听”的课堂讲授式教学方式,不符合成人学习规律,必将影响家长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实施效果。
第二,线上学习效果参差不齐。越来越多的现代家长通过网络多媒体的方式来寻求解决家庭教育及自身发展方面的问题。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普及,各种网络教育平台层出不穷,如微信公众号、微博等,家长想学习的课程,想解决的问题,网络上都有相关的内容;但由于网络信息泛滥,知识准入门槛低,网上呈现的内容有时也只是反映个人的观点,有时则是普遍性的观点,因此通过线上学习的内容真假难辨并缺少针对性,有时会出现同样的问题给出截然相反说法的情况。例如,“当别人家的孩子动手打了你家的孩子,该怎么办?”这个常见现象的回答,也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首先,缺乏明确的家长教育效果评价指标。目前,幼儿园与家长沟通时难以给予家长参加幼儿园各项工作评价的机会,如参加对幼儿园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评价、幼儿园特色课程建设的评价以及膳食工作开展情况等方面的评价;而且在评价过程中较少考虑与家长沟通时的心态与原则,如相互之间的地位是否平等、是否以幼儿的终身发展为出发点等作为评价工作思考时的原点,缺少专业化的教育评价引领,难以对家长家庭教育提供专业化的支持。
其次,幼儿园家长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缺乏园本化、专业化的师资队伍。目前在幼儿园开展家长家庭教育工作的师资多为幼儿园聘请的一些高校教师或相应外请专家,但一旦涉及外聘,可能就要考虑高额的聘请费用,而且这些外聘专家不一定了解本园家长家庭教育的实际工作开展情况,在一定程度上不接地气,理论多、专业术语多。但家长家庭教育是对幼儿家长实施的一种专业教育,它要求从事家长家庭教育工作的教师在掌握广泛的家庭教育理论知识与技能、熟悉儿童权利保护的背景知识的基础上,还需要具备成人学习特点与规律方面的知识,更要有与不同社会背景人物交往的生活经验。但在幼儿园家长家庭教育的支持体系中,符合上述素质要求的一线幼儿园教师往往是凤毛麟角,即使有这样的人才也难以在幼儿园的现行体制中脱颖而出,这就很难保证幼儿园作为主体在进行家长家庭教育指导工作中的专业性、科学性和有效性。
祖辈家长较之年轻父母而言具有丰富的抚养孩子的实践经验,但是在实际教育过程中祖辈教养也往往是弱化亲子关系的又一重要因素。在家庭教育的实践层面,许多祖辈家长在抚养幼儿的过程中,凭借的是较为传统的儿童观、教育观,祖辈家长会陷入“以爱的名义却导致无心的伤害”的教育局面。在家庭教育过程中过度放大自己的教育经验,在子女的教育问题上经常越殂代疱,包办代替,甚至搞“一言堂”。降低、弱化了身为父母的年轻家长的法定义务与权力,致使年轻父母在对子女的亲子教育中难以发挥自身优势。同时,也存在年轻父母由于迫于工作、生活压力,一味单纯地将子女丢给祖辈,在子女教育问题上不管不问,“隔代教育”一统天下的异常现象。
“现代幼儿教育之父”陈鹤琴主张,人们在做父母之前就要学习抚养教育子女的知识。因此,家长自身的文化素质、接受教育的态度以及接受教育的能力等因素影响着家长家庭教育的效果。作为父母,需要与孩子一同成长,成为“学习型的家长”。但由于在不同家庭中,家长文化背景不同、受教育程度也不同,在教育观念、教育方式方法等方面自然也就千差万别;加之,父母在家庭教育过程中角色扮演、教育作用发挥不同,致使家庭教育的效果也就不一样。美国社会学家米尔斯在米德自我发展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重要他人”这一概念。因此,在幼儿家庭教育支持体系中,每一位家庭成员都是孩子成长的“重要他人”,共同拥有对孩子进行家庭教育的权利与义务。父亲与母亲一样都要站好家庭教育中的“岗”,发挥出各自在家庭教育中不可替代的独特教育价值。
陈鹤琴先生还指出:教师都受过专业训练,对孩子身心发展规律都有相当的认识,而父母对于如何教育子女还缺乏某些知识,教师要担负起协助父母改进家庭教育的责任。为此,幼儿园应提升家长家庭教育水平,建立、健全各种家庭教育支持体系,不断完善相应的规章制度。幼儿园要在“教育孩子”的同时,把“教育家长”与幼儿园办园水平、幼儿园教师专业化发展、幼儿自身发展等各项工作密切联系起来,积极拓展幼儿园与家长沟通的途径与渠道,建立并不断完善亲职教育的长效机制,并把这种认识不断内化为幼儿园每一位教职工的日常工作需求。
一个不争的事实是:无论是幼儿园教师还是开展家庭教育讲座的专家,任何人都不可能替代家长在家庭教育中作为家庭教育主体的地位。因此,幼儿园在开展相应家庭教育工作的时候,要培养与激发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主体意识,确立其主体地位。特别是面对有各种特殊需要的家长,这就要求家庭教育指导一方面要为家长提供解决家庭教育问题的知识技巧。另一方面也要考虑家长自身的发展需要,增加为家长自身成长的专门内容。使家长们在日常生活中虚心向比自己有经验的长辈或同辈学习的同时,通过主动阅读相关家庭教育书籍或“互联网+”的方式,不断提高自己的家庭教育理论与技能技巧,特别是充分认识到“父母不是孩子成长唯一的影响源”,通过“亲职教育”,善于利用包括自己在内的所有家庭教育资源对孩子施以积极影响。如参加幼儿园、妇联等组织的家庭教育讲座与培训活动,以得到科学、系统的家庭教育指导,让家长在陪着孩子成长的过程中自身也“一同成长”。
同时,祖辈父母在家庭教育过程中应做到“尽职尽责,但不越位”,摆正自己的位置,协助年轻父辈家长完成子女家庭教育工作,做年轻父母家长在子女家庭教育教育过程中的“合作者、支持者、帮助者”而不是“主导者、包办者”;在子女家庭教育过程中既注意协助年轻父母建立起教养权威,同时,也避免出现甩手不管、置身事外的“旁观者”现象。注意适时、适度发挥在子女家庭教育过程中的建设性作用,实现以“年轻父辈家长为主,祖辈家长为辅”的良好局面。
幼儿教育是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共同参与的教育活动。在社会教育力量方面存在着一些非营利性家庭教育公益指导机构和营利性家庭教育商业指导机构。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我国各级党委、政府、妇联、群团组织也都积极响应,加强家长家庭教育指导工作。各地党委领导下的“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教育主管部门与妇联联合发起组织的“家庭教育讲师团”、学术社团“家庭教育研究会”等纷纷开展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公益性家庭教育活动,“百场家庭教育公益讲座进学校、进社区”等系列公益讲座受众广泛,效果明显。此外,一些NGO,如“ICDP”,也在关注农村社区的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针对农村留守儿童的照顾者与农村儿童家庭教育指导工作志愿服务者开展了相应的专业化家庭教育指导工作。
与此同时,社会上也存在着一些通过提供教育产品,进行教育服务,以营利为目的的家庭教育指导机构。这些机构一般以充当家庭教师或通过开办家庭教育职业培训班等方式来提供个性化家庭教育服务。在把握好这些营利性家庭教育指导机构正确的发展方向的同时,需进一步做好这些家庭教育指导机构家庭教育课程的计划性与科学性,使这些机构也逐渐成为家长家庭教育支持体系中的一支重要补充力量。
总之,随着现代家庭教育家长需求多元化发展的趋势,不同区域、不同家庭结构的家长家庭教育需求也不同。只有在满足家长家庭教育共性需求的同时,不断建立和优化家长家庭教育个性化支持体系,才能使每一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并成为每一个孩子梦想起航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