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通学院花毽文化建设中技能发展平台建构的思考

2020-02-24 04:45
昭通学院学报 2020年3期
关键词:昭通体育教师学院

(昭通学院 体育学院,云南 昭通 657000)

一、前言

昭通学院花毽文化建设是建立在对我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资源——花毽运动开发的基础之上,结合花毽运动老少皆宜、场地使用便捷、成本低廉、易于参与的大众性特点及便于师生合作、交流、释压放松、娱乐共情的“和谐性”特点[1]开发出来的体育教学改革项目。其主要目的在于帮助当下大学师生改善不良的身心健康现状;其发展的动机和方法遵循英国哲学家、教育家怀特海关于“智力发展的三个阶段——即浪漫阶段、精确阶段和综合运用阶段”的理论[2]。“三个阶段”循环往复的发展原理诠释的是学科(或技能)如何在作为人行为的主动动机——“兴趣”的可持续性发展中达成学术(或技术)“精湛”的过程;同时也诠释了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如何遵从内心意愿行为的身心健康发展规律。

本文的目的就是结合对“智力发展的过程——浪漫阶段、精确阶段和综合运用阶段”理论的认知及在昭通学院花毽文化建设中的应用与分析,指出浪漫阶段(指兴趣动机还较弱,不足以支撑“自觉练习”的阶段)有意识创设发展师生花毽运动技能的平台对促进昭通学院花毽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并结合实践经验对昭通学院花毽技能发展的平台进行建构和思考,为昭通学院花毽文化建设的发展或大学体育的改革提供理论依据。

二、昭通学院花毽文化建设中怀特海“智力发展”理论的运用

英国哲学家、教育家怀特海结合教育的历程把人的发展确立为“浪漫阶段、精确阶段和综合运用阶段”,三个阶段循环往复,互为发展。其理论从教育的角度诠释了一门学科(或技能)的良性发展从初始的浪漫(被渲染或感受到的兴趣)阶段开始,需要通过学习(精确阶段)发展技术并获得一定的成就感来强化兴趣,否则注意力转移或兴趣不足会导致主动的学习(或训练)行为失去;但通过“精确阶段”的学习增进的兴趣也不足以支撑学科技术达成“精湛”,还必须把知识或技术用于实践(综合运用阶段)并获得成就感或各种满足来强化兴趣——这又是“浪漫”的提升。这种学科技术或技能发展的三个阶段密切贯穿着人的兴趣发展。从学习方式和兴趣发展的关系来看,浪漫中有学习,学习中有运用,运用中有浪漫,它们是交互式发展的;从阶段的划分来看,强调的是学习方式和兴趣来源的相对不同而已。

结合昭通学院花毽文化建设的实践来看,首先应清晰花毽文化的建设其实就是发展师生共同的兴趣与技能,师生花毽运动的浪漫阶段指的就是在校园内被“花毽运动氛围渲染”出初始兴趣的阶段,有了这种兴趣的基础就有了学习(运动)探索的动机,但这种动机极易在运动娱乐的过程中因技术的生涩或失败感而失去,因此教育(改革)的责任就是要创设平台或机遇适时加以学习的引导,让他们在浪漫的初始动机中保有信心持续学习以提升技能,并在运用中(围毽、比赛及其它活动等)不断获得成就感或各种满足(包括展示、交流、共情、合作及帮助等)以形成兴趣的强化——也即“浪漫”提升。换言之,昭通学院花毽运动推广的模式与方法遵循的理念就是(改革者)先创设出花毽运动的“基础氛围”(体育教师圈子),去渲染或教授“有限”的师生产生兴趣并组织参与到校园花毽活动中又形成更大的运动氛围来成就自己、渲染别人。这样的过程贯穿了师生的兴趣发展、技能发展、健康发展及校园氛围发展的良性循环过程。

三、昭通学院花毽文化建设的发展思路

昭通学院花毽文化建设要走上这种内在兴趣发展的良性循环必先拥有(创设出)一个引导师生兴趣发展的“浪漫”环境,并有意识帮助初始爱好者们科学发展技能、获得信心,继而要有平台让他们施展技能获取各种满足,从而形成技能及氛围的良性发展。其问题首先在于:昭通学院因为没有花毽运动的文化底蕴,也就没有“渲染”师生的初始“浪漫氛围”。为什么要选择花毽运动作为大学体育改革项目呢?这是因为它具备普遍改善大学生(包括教师)身心健康的“群众性”与“和谐力”的特点优势,且昭通学院运动场馆设施建设较为滞后,又缺乏特色体育文化的建设,这蕴藏了开发花毽项目资源的价值和机遇。

昭通学院花毽文化建设的切入点是体育教师花毽运动兴趣的发展,他们的兴趣无疑是昭通学院花毽文化建设的初始动力,当然也是最核心的持续性动力之一。把花毽运动作为昭通学院大学体育改革的思路也得益于他们中已开始萌芽的兴趣。从现实来看,尽管体育教师各有其运动专长,但传统教育的功利化和体制评价对人“竞争性”和“自利性”的强化,制约了他们用心去整合相互的兴趣并用于丰富他们的生活。同时,还可利用这种兴趣去影响学生,形成师生健康的共赢。换个角度来看,体育教师们其实也缺乏年龄限制小、参与便利、群众性好、运动量可控,又可增进合作、交流、共情和身心愉悦的运动。而花毽运动所具备的场地、时间、交际、器材的便利性以及创造性、协作性、娱乐性等都极利于团队的凝聚及参与者身心健康的发展。可以说体育教师们潜藏的健康需求、学院团队建设的需求以及大学生不良的身心健康现状都决定了昭通学院花毽文化建设所具有的价值基础。

由此,随着体育教师们花毽运动兴趣的发展和改革思路的形成就决定了花毽运动走入了昭通学院的大学体育课堂,这样的结果当然不是单纯为了迎合体育教师们的兴趣或只是为了帮助大学生们发展兴趣来改善健康,而是兴趣的整合显现出了一条当下大学体育改革的可行之路,它把体育教师的需求、行政管理的需求和学生的需求捆绑在了一起,缺失任何一方的“利益”,改革都将失去合力难以在当下形成可持续性的效果。

凝聚了体育教师兴趣的大学体育课堂就有了大学生“发展兴趣动机和培养运动习惯”的可持续性生命力,这异同于传统的大学体育的改革——除了喊着“健康第一”和“快乐体育”的口号,存在的无非是缺失体育教师灵魂的“应试体育”模式或其他的种种形式化。除了引导体育教师的兴趣和把兴趣引入大学体育的课堂,昭通学院花毽文化建设的发展最关键的就是如何建构出师生技能发展的平台帮助“浪漫阶段”的师生们适时提升技能、强化自信,只有真正产生一批稳定的“入门者”——指基本功较稳定的人作为发展的核心力量,昭通学院花毽文化建设或大学体育的改革才能走上正常发展的轨道。

四、昭通学院花毽文化建设中技能发展平台的建构

(一)体育教师平台

这是昭通文化建设起步的关键平台。体育教师初期的技能发展不是考虑如何让他们提高技能,而在于对他们精神生活需求的引导,即通过花毽运动(围毽形式为主)所具有的老少皆宜、参与便捷以及宜合作、交流、共情、同乐等特点,引入他们“枯燥而刻板的体制生活”的各个“角落”。只要有人和毽子,具有运动基础的体育教师们很快就会“热火朝天”起来。除了发现更多的平台和时机引导他们“玩”起来;最好发展他们技能的方法莫过于“金字塔结构法”中学习效果最好的一种即:“教别人或马上运用”[3],也就是引导体育教师把花毽带到大学体育课堂,以教促学。

(二)公共体育课平台

“应试体育”的恶果之一就是更多的大学生失去了运动的兴趣,不要期望当下的体育教师能带着责任去引导“快乐体育”,他们若专注于体制的评价——职称或职务,或是他们不健康、不快乐又何来教学的责任和热情?遵从他们健康的需求和兴趣去带领大学生们“同乐共毽”,无形中已创设出了以体育教师为核心的浪漫氛围。这既是体育教师的技能发展之道,也是部分大学生的主动学习之道。基于应试体育的惯性和体育教师的不同状态,可以引入游戏法、比赛法等塑造的“热情”以促进他们花毽运动兴趣的发展;适当加入花毽基本功的考核以适应部分大学生已习惯化的心态也为帮助他们兴趣发展提供了可能,但要在教学中适时给他们鼓励并多给他们创设“玩乐”的机会。

(三)公共选项课平台

基于大学生的现状与昭通学院选项课的方法和惯例,公共选项课有花毽兴趣基础的学生往往不会超过1/3,过于系统或单调的运动训练只适合极少部分兴趣浓厚的学生,专门的训练方式往往容易阻碍那些兴趣薄弱学生的兴趣发展和技能发展。除了创新有吸引力的训练方法,还要让技术好的能在教学平台的运用中获得成就感,并引导他们去教授差的学生以强化他们责任带来的价值感;另外教师的参与、激情、方法等都对学生技能提升的效果密切关联。

(四)花毽协会爱好者平台

花毽协会吸引的是一些兴趣相对稳定一点的学生,这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可以承受相对枯燥而有效的训练了,引导技术相对好的体育教师承担起训练的责任,这是改革者或体育学院领导应该支持与关注的事。作为缺乏花毽文化底蕴的昭通学院本无花毽运动的高手,负责训练的体育教师的创新精神、开拓精神和学习精神决定了昭通学院花毽运动水平的高效发展。

(五)花毽赛事活动平台

比赛既要吸引一批爱好者为了比赛目标而提升技能,也要吸引更多的爱好者参与,因此比赛项目的设定既要大众化,也要有适当的难度以促进一部分基本功好的人刻苦训练,超越自我。

(六)其它平台

花毽运动除了大众化的围毽形式,还有表演的性质,昭通学院有很多活动可以提供这样的舞台,可以通过宣传促进基本功扎实或有天分的学生建立目标、勤学苦练以提升技能,参与表演;另外,花毽运动的发展也蕴藏着网毽运动的兴起,必将形成另外一个更大的平台或与其它的高校发生联结,从而促进又一批大学生走上身心健康发展的道路。

五、结语

作为项目的推广,花毽运动和其他运动一样都要考虑兴趣的发展和平台的建构,但真正要结合一项运动的特点最大化地促进大学生健康的发展,这就触及了大学体育改革的性质:即应认识到改革的关键点并不在于平台建构的思考或创新,而在于改革者的责任、热情以及理想信念的坚守。只有改革者由一个人变成了一群人,由领导过渡到了教师,由教师影响到了学生,最后又由学生的改变成就了教师的理想,这样,昭通学院花毽文化建设才能从体育运动的单纯推广上升至“文化建设”的高度,也才能从运动改善人身体的健康触及文化或信念净化人心灵的目的。

猜你喜欢
昭通体育教师学院
海盗学院(12)
海盗学院(7)
西行学院
文学自觉与当代文学发展趋势——从昭通作家群说开去
小地方文学史的可能与向度——冉隆中和《昭通文学三十年》
值得书写的昭通文学实绩
体育教师如何上好室内课
昭通作家群的困境与局限
体育教师要重视“听、说、读、写”
由“小学兼课体育教师”引发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