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惠惠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英语口语表达作为口头交流的主要形式,作用日益突出。口语输出即口语交流或者口语表达,指的是学生采用口头说的形式把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形式多种多样,如朗读、转述、回答、看图表达、演讲、讨论、汇报等。口语输出是小学生英语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影响学生口语表达的因素众多。如何彻底消除小学生的口语输出障碍,是广大一线小学英语教师最关注的问题。
口语能力得到提升的关键是要有大量的口语输出。口语输出要想发挥最大效果,离不开对语言和语块的熟练掌握。
语块理论认为人们在使用英语进行表达时,更多地会使用高频率的短语。一个语块就是一个语义单位,可以降低大脑记忆单词的负担,让大脑接受更多的语言单位。因为语块具有一定的固定结构,因此学生在使用的过程中只要按需提取,就可以实现随用随取。这就要求教师首先引导学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树立语块意识,让他们借助语块记忆单词;其次在课堂上增加语块的输入量,引导学生多阅读,从不同渠道丰富语块储备,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通过对师生调查问卷和观课情况进行梳理和分析,认为影响当前小学生英语口语输出障碍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
1.学生自身心理因素造成口语输出障碍
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小学生在英语口语输出过程中普遍存在焦虑、自卑、胆怯等心理。在英语学习过程中,紧张、害怕等是口语表达的重要障碍,会直接影响学生的交流状态(孙春霞 2019)。另外,在英语口语课上,学生因为害羞或者怕别人议论,不敢开口,更不与同伴交流,即使会,也不主动开口,长时间保持这样的状态,自然会影响口语表达和语言输出。
2.缺乏学习动机、兴趣造成口语输出障碍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其学习动机和兴趣直接决定口语输出的质量。然而调查发现,学生缺乏口语输出的动机和兴趣,认为英语学习主要是为了应付考试和满足父母的要求,长此以往,口语输出困难。
3.学生语言储备不足造成口语输出障碍
学生只有有足够的语言储备,才会有高质量的语言输出(杜胜春 2019)。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学生在口语输出时出现语音、语调、表达、语法等障碍。如:20%的学生认为词汇量不大;30%的学生认为表达不需要语调;15%的学生不知道语法是否正确;20%的学生认为口语表达时发音不准;15%的学生在指定话题时不知道说什么。由此可见,在进行口语表达时,词汇量和语音语调等是影响学生口语表达的主要障碍。
4.学生对英语文化了解不够造成口语输出障碍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两者密不可分。掌握一定量的文化知识有助于学生正确地使用语言进行表达,也有助于他们对某个话题进行深入探讨和交流。如果学生对英美国家的文化不了解或者了解不多,在谈论某个话题时就会无话可说。然而,由于教材中较少涉及文化内容,教师往往忽略对文化知识的讲解,造成学生语言文化素养欠缺,从而影响口语输出。
1.缺乏语言环境
英语学习要在一定的环境下进行,因为环境对语言的学习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然而在当前的教育环境下,学生只能在40分钟的课堂上接触英语、用英语交流,课后缺少英语交流的环境和机会,阻碍了口语输出。另外,很多学校没有开设“英语角”、英语小广播等交流平台,导致学生缺少训练口语的机会,影响了口语输出。
2.班级人数较多
目前小学阶段班级人数多,导致学生在课堂上口语输出的机会大大减少。研究表明: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必须建立在大量的、可理解性的输入基础上。由于班级人数众多,教师开设口语练习的难度较大,无法照顾到每一个学生,减少了部分学生口语输出练习的机会,从而影响了他们口语表达能力的提升。
3.家庭教育重视程度不够
父母的受教育程度及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与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正相关。往往受教育程度高的家长会给孩子创造优良的学习环境,还可以进行有效辅导。但有很多家长受教育程度和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对孩子的口语输出和表达不重视,更无法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从而导致孩子的口语表达能力欠缺。
4.教师自身专业水平不高
影响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一个重要的客观因素来自教师,教师在课堂上使用英语频率的高低决定能否给学生创设口语表达的情境(杨淑媛2019)。通过问卷调查发现,50%的教师在课堂上使用英语和汉语的比例相当;30%的教师在课堂上使用汉语组织教学,只有20%的教师在课堂上使用全英语组织教学。由此可见,教师使用英语的频率较低,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口语输出能力和表达能力。另外,教师在课堂上为学生设计的口语训练过少,使学生没有机会操练英语口语,影响了其口语能力的发展。
在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语块为单位加大对学生语言的输入和输出训练,并在组织课堂教学用语时结合语块组织教学活动,让学生处在浓厚的语言学习环境中。这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英语听力水平,还能激发他们用英语表达的欲望,同时能让大部分学生结合教师使用的常见句型、单词搭配等范例进行模仿和创编,最终提升口语表达能力(陈钰鑫 2019)。在日常教学中,当学生对教师使用的英语不理解时,教师要不断地重复,并通过动作示范、表情变化、实物等手段进行辅助讲解。教师在发出指令时,语速要慢,呈现单个词组,同时配合动作。长期坚持,学生就能理解教师要表达的意思,并熟悉相关句型表达。以译林版小学《英语》三年级(下)Unit 1 In class story time教学为例,这个单元的主题是指令性教学,如“Stand up!Sit down!Open the door,Close the window,Come in,please!”等;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学会正确发出指令。在讲Stand up!时,教师可以双手向上抬起示意;在讲Sit down!时,教师可以双手下压示意等。另外,面对较难的内容时,教师要借助语块教学理论,将其分解成容易理解的语块,降低难度,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同时,教师课后可以进一步整合课程资源,增加学生的语言输入,关注“听”的训练,并推荐学生收看、收听一些原版英文动画、歌曲等,背诵经典词组和句型,帮助他们克服口语输出障碍。
在解决小学生英语口语输出障碍的问题上,教师要提升专业水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转变自己的定位——教师在教学中只是学生学习的引领者、合作伙伴;其次,教学活动要围绕学生开展,让他们在主观认知上感觉良好,乐于参加课堂活动;最后,教师要有终身学习的意识,不断优化知识结构,扩大知识面,探索更有效的教学方法。实践证明,教学方式、教学设计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的口语输出。以译林版小学《英语》三年级(下)Unit 1 In class story time教学为例,为了有效激发学生的口语表达欲望,教师围绕open和close两个词语设计如下问题:“What else can open/close be used with?”因为答案不固定,所以学生在回答时积极性很高,如“Open the book.Open the bag.Close the book.Close the bag”等,充分调动了他们表达的欲望。接着,教师让学生两人一组,使用open/close进行指令训练,并配合动作进行表演。这样的训练能使学生在短时间内实现有效的口语输出。
口语活动是一种双向交流的活动。口语表达强调双方的交流与合作。在实际教学中,在教师开展口语活动时,学生经常受制于教师,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且自我压力大,不愿意交流(闫丽凡2018)。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加强学生小组合作交流,缓解其紧张的情绪和心理。当学生没有心理压力、表达自由时,自然会产生极大的口语输出兴趣。在小学英语口语教学中,做游戏是激发学生兴趣的有效手段。以译林版小学《英语》三年级(下)Unit 1 In class story time教学为例,教师可以设计“Say and do”游戏,让一名学生抽取指令卡片并发出指令,其他学生共同做相关动作。这种一边说一边做的游戏活动不仅能增加学生对指令用语的印象,还能帮助他们牢固掌握指令用语的使用方法。教师还可以增加游戏难度,如设计“Do and guess”游戏,让一名学生用肢体动作描述指令,其他学生猜测。在平时的口语教学中,只要加强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适时增加游戏活动,就可以有效降低学生口语输出的难度,帮助他们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综上所述,口语输出是英语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口语表达能力是学生学习英语过程中需要提高的重要能力之一,也是学生生存与发展的需要。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不断克服口语输出障碍,消除他们口语表达时的紧张心理,激发其表达的欲望,逐步提高其口语表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