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沈梅英 施慧敏
(浙江理工大学 外国语学院,浙江 杭州 310018)
“V1OV2的”是现代汉语特有重动构式,由“述语(V1)+宾语(O)+述语(V2)(V1重复)+的”构成。如:
(1)“憾憾!为什么老是念这一句呀?”妈妈问我。
“我头有点昏,累啦!开会开的。”①
(2)金豹笑着说:“又白又胖,你长得好!手和鱼肚那么细,我们的手和老槐树皮差不多,上面还有血口儿。这是捉鱼捉的。你从来不管我们,只是冻疼了,才躲进这铺子要酒喝,嘿嘿!”
(3)罗清涟刚才还好好的,怎么说拉就拉了?
八成是吃那霉绿豆糕吃的[1]76。(《小说月报:第14届百花奖入围作品集》 2011)
(4)因为希腊立国完全靠海洋经济,一个农业国家当时可以横跨欧亚非,打仗打的,这是完全靠它的海上贸易。
检索语料库,我们发现无论在口语还是书面语中,“V1OV2的”出现频率都较高,但从现有文献来看,有关此构式的研究却寥寥无几。汤玲曾把此构式与“V1OV2得¢”如例(5)归为一类,并把它们统称为重动结构“V1OV2P”的省略式,认为例(3)中“吃那霉绿豆糕吃的”是完型结构“吃那霉绿豆糕吃得拉肚子了”省略“得拉肚子了”后与助词“的”组合而成的省略句,V1O是该省略式的语义焦点[1]76。但刘维群认为“V1O 常常作为V2C的原因或者方式等,以陪衬者的身份出现。因此说,V2C是重动句的表意重心所在”[2]。聂仁发也认为重动句动宾短语引入背景事件,动补短语是小句的焦点[3]114。王灿龙却认为重动句是个双语义焦点句,但 V1O与 V2P 句法地位不平等[4]。
(5)这么大闺女整日在家啃老,瞧你妈急你这事急得……[1]76(陈广颐《当你闺女容易吗》)
那么,“V1OV2的”与“V1OV2得¢”一样是省略式吗?“V1OV2的”中的“V1O”是不是语义焦点呢?本文就上述问题,从溯因回指视角分析“V1OV2的”语义结构特征、信息结构特征及其在语篇构建中的语用功能,以探寻其生成理据及存在价值。
Chu认为回指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回指是指名词性词组或代词跟前面出现过的名词或代词之间存在同指(co-reference)关系;广义回指是指具有往回指功能(referring-back function)的任何语法形式,也就是某些词或词组回指前面出现过的动词、副词、名词,或是小句[5]。许余龙也认为“回指语还可以指代一个小句或篇章中的一个语段,或者这个小句或语段表达的意思”[6]2。可作回指语的通常有空范畴(gaps or empty categories)、代词(pronouns)、反身代词(reflexives)、指称(names)和描述(descriptions)[7]1。朱德熙认为“现代汉语句法平面上名词化的主要手段是在谓词性成分后头加‘的’。这样造成的名词性结构跟英语用that组成的名词从句一样, 可以表示转指意义,也可以表示自指意义”[8]。由此推断,“V1OV2的”中之“的”也可用作回指语。如:
(6)这个女子怎么就一命呜呼了呢?说来你不信,吃西瓜吃的!……这种有针孔插过的西瓜还真不能碰啊![1]76
例(6)画线部分“的”回指前文所提事件“这个女子一命呜呼了”,“吃西瓜吃的”是“吃西瓜吃得这个女子一命呜呼了”省略“得这个女子一命呜呼了”(下文简称“得R”)加回指语“的”构成的组合形式,其先行语是一个句子。“的”回指“吃西瓜”事件导致的结果——“一命呜呼”。再比如:
(7)他说自己最近经常一阵一阵地犯糊涂,脑子不管用了,照我看是吃药吃的。
同理,例(7)中“的”回指前文“他最近经常一阵一阵地犯糊涂,脑子不管用了”。“吃药吃的”是“吃药吃得他经常一阵一阵地犯糊涂,脑子不管用了”省略“得R”与回指语“的”合并而成的构式,其先行语是一个语段。“的”回指“吃药”事件导致的结果——“脑子不管用了”。
例句分析可见,“V1OV2的”与“V1OV2得¢”并不一样。严格说,“V1OV2的”是涵盖Halliday & Hasan所提出的替代、省略、照应和连接[9]12等篇章衔接手段的溯因回指结构,其末尾“的”既是回指语又是足句标记,因而构式本身是一个“省略-替代”完整体,并非汤玲(2016)所认为的“V1OV2P”省略式[9]。再者,“V1OV2的”构式义也不完全等同于“V1OV2得R”构式义,后者是“事件句(event sentences)”,用来客观描述所发生事件的前因后果;前者是事态句(state-of-affairs sentences)[10]2,是对事件结果的原因推断,带有很强的主观性。
另一方面,从句法结构层面上分析,“V1OV2的”属汉语重动句范畴,具备重动句语义特征。魏扬秀认为重动句常处于因果关系语段中,且倾向于表达原因解释功能[11]。从语料检索来看,绝大部分“V1OV2的”构式出现在表因果语义关系的语篇中,如例(8)-(12)中的“V1OV2的”分别用来推断“孩子们爱出走”、“刘墉驼背”、“野心形成”、“出久根秃顶”和“个体户老板上电视”事件结果的原因。这些推断由果及因,属“溯因推理”[12],是一种从观察到的现象、事实或已知结果出发,逆向推定其可能成因的推理。其中“的”是言者在特定语境中使用的某一特定形式的回指语,对其解读也就成了一个溯因推理的过程,一个由“果”逆推“因”的过程。
“V1OV2的”所表因果语义关系通常还带有表示强调的标记义项“都是”、“是”、“不是”、“而是”,如:
(8)后来就谈有的孩子为什么爱出走,就问,他说都是那些唱歌唱的,说这里的生活很无奈,外边的世界很精彩,何不潇洒走一回,这就走了。
(9)刘墉有很大的驼背,是念书念的,不是真的罗锅儿,要是真的罗锅儿也入不了阁,也叫他刘罗锅儿。
(10)“野心”的形成,我想主要是两个原因:一是生活逼的,二是读书读的。
(11)出久根生于一九四四年,有点“谢顶”了。不是写小说写的,中年男士多秃顶,据说是经济发展的结果。
(12)憨厚的个体户老板居然上了电视,可不是书店开出了名堂,而是写小说写的把直木赏写到手了。那直木赏名堂大,是日本头一号大众文学奖,得了就震动社会。
另外,“V1OV2的”因果语义关系可以通过添加因果关系词来进行验证,比如“原来”、“因为”等等,如果添加后意义不变,那么这个语篇中就存在着这种因果关系。如:
(13)最近看她愁眉苦脸的,(原来)愁论文愁的啊[13]。
语料分析显示,“V1OV2的”通常用来述评已知结果事件的因果关系,“V1O”凸显事件原因,“的”回指事件结果。正如Halliday & Hasan所认为的,回指是“纽带”(tie),也是定向(direction)[9]229,是语篇构建中不可缺的成分[9]324。“V1OV2的”句法上承担着省略-替代、指称和连接等衔接角色,语义上表现由果溯因的关系。
Huang曾指出“回指为检测语言学理论层面上句法、语义和语用之间存在某种关系的假设提供了‘试验场’(a testing ground)”[7]2。孙坤也认为“回指会受到句法、语义、语用和篇章的影响,因此可以从各种角度研究回指的机制”[14]。可见,对一种语言现象的分析,“只有在句法分析、语义分析的同时,同步地进行语用分析,才算最后地达到了语法分析的目的”[15]8-9。
信息结构主要指“语言中信息的呈现方式,起到帮助交际者把握对话人的信息状态,促进信息沟通的目的”[16]429。总的说来,语言信息结构主要包括:句子层面的信息结构和篇章层面的信息结构[17]30。前者主要涉及“话题—焦点”(topic-focus)结构;后者主要涉及前景—背景信息(foreground-background information)[17]30-31。
下文就句子层面和篇章层面分析“V1OV2的”信息结构特征,并回答文首提出的问题:“V1OV2的”中的“V1O”是否是语义焦点?
话题一般是旧信息,是“被谈论的对象”,是关于句子所要交代的事。徐烈炯和刘丹青将汉语话题特征归纳为四点:第一,话语形式上,位于句首,其后常有语音停顿;第二,信息特点上,是有定的已知信息;第三,话语功能上,是某个话语片段的起点,其后的内容与之相关并对其进行陈述;第四,语义关系上,不受任何限制[18]。相对而说,焦点是新信息,Lambrecht认为,焦点是一个语用关系概念,用来表达跟预设不同的断言,它是不可预测的,也不是总表示新信息[19]。
话题可以仅仅针对单个语句,也可以覆盖一段语篇。前者是句内话题,后者是语篇话题。语篇话题是一段语篇中的主要谈论对象,通常是言谈主角[20]168。再现频率和照应方式通常是确定话题的标准,因为回指频率和回指方式将是确定语篇话题的重要参照[20]168。如:
(14)第二天耀鑫就病在床上了。他说是昨晚着凉了。阿苗硬说是喝酒喝的。他哼哼呀呀,好像病得不轻。
例(14)两次人称照应“他”都回指“耀鑫”,“的”回指“耀鑫病在床上了”,下文又再次出现了“病得不轻”,从其回指频率来判断,此段语篇所谈论的话题应该是“耀鑫病在床上了”。而“喝酒喝的”是阿苗对事件客观结果“耀鑫病在床上”的原因追溯,带有阿苗的主观评价,其含意是耀鑫不是别的什么病而是喝酒过量或不当导致生病的。
从构式(小句)信息结构视角来看,“V1OV2的”构式内部存在着焦点成分、话题性以及语域等信息。“V1OV2的”是“SV1OV2得R”构式的变体,同属“SV1OV2得R”语域范畴,因而具有“家族相似性”[21]。范晓认为“SV1OV2得R”句的“V1O”可分析为小主题(或称“次主题”,“第二主题”),“V2得R”可分析为小述题,“V1O”表现一件事,是述说的对象,“V2得R”是述说“V1O”“怎么样”的[22]。简言之,“V1OV2的”既引出事件、重述事件过程又用“的”替代评述已知事件结果,从而“维持了话题链的统一”[23]23,“的”“加强了作为话题链内部接应的功能”[23]28。徐兴胜也认为汉语重动句中的动宾结构为一个句子内部话题或焦点[24]。也就是说,一般情况下,动补结构是重动句焦点,但特定情况下,动宾结构也能成为小句的焦点,说明动补的原因、方式等[3]117。
再说构式结尾之“的”具有足句功能,位于构式(小句)末,是存在于大述题之中的小述题,或说主焦点的次焦点,凸显超量或不当行为原因而导致非预期效果。概言之,“V1OV2的”中末尾“的”具有“得R”言内和言外双重意义。
分析可见,“V1OV2的”中的“V1O”引出并强调事件原因,扮演着“话题”和“焦点”双重身份,正如汤玲(2016)所说的是语义焦点;而“V2的”是对“V1O”事件原因的溯推与评述,“说明语用目的,是小句的焦点”[3]114。显然,“V2的”具有“言内”和“言外”双重意义,属于语用焦点。这也进一步论证了王灿龙(1999)所提出的重动结构“V1O”与“V2P”句法地位不平等的观点,但精确地说,“V1OV2的”是具有“语义焦点”和“语用焦点”特征的“双焦点”构式,而不是“双语义焦点”构式。
例句分析也可发现,“V1OV2的”本身是一个“微语篇”,承载着双重功能,即构式内部的话题与焦点以及语篇上下文的焦点功能。言者借助此种特殊双重功能,用简短构式表达其对超量原因事件导致超常结果关系的主观评述。此构式既保证了话题链的延续又委婉阐述了自身观点,从而实现言简意赅的语用目的。
上述概言之,信息结构是一个由已知信息和未知信息构成的连续体。“话题”和“焦点”是其两个核心概念。本质上说,“焦点是说话人赋予信息强度最高的地方”[18]94,通常被称为“前景信息”[25],跟其相对的叫“背景”(background)[26]244。背景往往承载已知信息,而前景往往承载未知信息,是语篇中所要突显的信息[27]。刘丹青和徐烈炯认为焦点所对的背景可以分为两类:(1)本小句中焦点外的部分;(2)在上下文或共享知识中的某个对象或某项内容[26]244。以小句内部其他成分为背景时,焦点的性质可以描述为“突出”,以小句外的内容(不管是话语成分还是认知成分)为背景时,焦点的性质可以描写为“对比”。
如前文所述,不同于常规重动句“话题-焦点”语义线性呈现语序,“V1OV2的”结构通常出现在事件结果之后,用来追溯推断已有结果事件原因及评述。因而其背景是本构式外前述的事件结果,是旧信息;结构内话题,即事件原因,在语篇中属新信息,与前文的结果信息形成因果对比;同时,“V1O”又是构式(小句)内部的背景,具有凸显言外之意的铺垫功能。如:
(15)有钱也没用——我看陆涛时常神情恍惚的,跟我在一起,也是强颜欢笑的,身边儿晃着一美女也不爱看一眼,全是谈恋爱谈的!
例(15)中“谈恋爱谈的”之“的”回指前文“陆涛时常神情恍惚的,跟我在一起,也是强颜欢笑的,身边儿晃着一美女也不爱看一眼”,但这一事件结果的前因上文却未交代。“谈恋爱”(V1O)成了整个事件的谈论焦点,属前景信息,言者用“谈恋爱谈的”主观推断“陆涛时常神情恍惚的”的原因,没有“V1O”前景信息的交代,“V2的”语义就不明确。也就是说,“重动句在说明事件结果时需要相 关的背景”[3]116,“谈恋爱”既作为整体事件引进前景信息,又为构式语用目的提供了评述背景,“保证了话题的连贯”[3]116。这也再次证明“V1O”可充当“语义前景”和“语用背景”双重角色的论断。
从语篇结构来看,“V1OV2的”是以“的”回指成分为背景的语篇前景或者说焦点化,其焦点标志通常为“(是……的)”。袁毓林认为,“‘是……的’是焦点结构的标记,只要有这种‘的’存在,就必然会引出一个有标记的焦点结构”[10]10。“的”是小句内最被突显的信息,通常以句子其余部分为背景,所以有[突出]的特征;同时又是以上下文或共享知识中存在的特定对象或其他同类对象为背景突显原因,形成前景与背景对比,所以又有[对比]的特征。对比焦点总是借助语言中的一些特定手段来表示[26]245,诸如重复、平行和高频率出现这样的失衡(deflection)[28]方式。例如:
(16)归队前的晚上,父亲帮我收拾行李时说,他这些年整天咳咳吐吐的,有时晚上咳得不仅自己无法睡觉,吵得一家人也都无法睡。主要是几十年抽烟抽的,希望我也趁早把烟戒掉。
导致“父亲这些年整天咳咳吐吐的”的原因很多,但“抽烟抽多了”会导致咳嗽是父子认知域中的共享知识,也就是背景知识,拷贝结构通过重复同一动词来突显超量行为所致后果的严重程度。事实上,语篇中的“抽烟抽的”已不仅仅是用作事件的简单陈述了,而是具有“言辞行事”(to say something is to do something)[29]的语用意图。言者意欲通过逆推非预期结果的原因以传递警示、劝告、提醒和暗示等行事目的。
上文已提及“V1OV2的”是事态句,用作原因溯源及评述,其中“的”将“V1O”提升为话题,使事件因果关系“话题化”[30]。就语用功能而言,话题通过“语用关系”(pragmatic relations)[19]117将发话人和受话人引入同一言语情景中,共同参与话语意义的构建。焦点之特性是突显,而突显往往借助于上下文语境或共享知识。但有时焦点所依赖的背景是隐性的,或者说没有明确交代,两者之间“是一种特殊的蕴含关系”[31]14,后者通常被称为预设。
Keenan将自然语言中的预设分为语义预设(logic/semantic presupposition)和语用预设(pragmatic presupposition)两大类别[32]。语义预设表达句子与命题之间的关系,是一个句子有真值的前提条件。而语用预设表达的是言者与命题之间的关系,是言者和听者共享的背景知识,是言者说出某个句子的前提条件,也是言者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保证话语合适的适宜条件(felicity conditions),“双方共知性”和“语境适应性”是语用预设的两大特点[33]34,话题触发是语用预设的先决条件。
如上所述“V1OV2的”是一个话题引入-重述-评论的过程,因而“V1O”是预设触发语[34],是听话者已知或易知的命题。依据先入命题,听者才可通过对言者话语认知表征的重构推断出其会话含义。如:
(17)乙:怎么?
甲:在家里什么都不干,到姑奶奶家,一洗衣服就是好几大盆,洗一天。回家来抱怨:“哎哟!我胳膊疼噢!”她不能不疼啊!
乙:这种老太太想不开。
甲:洗衣服洗的。有这么句老话儿:“儿子是自己的好,媳妇是人家的好。”
例(17)中的“V1O”——“洗衣服”前文出现过,显然是说话双方已知的信息, “的”回指“我胳膊疼”。其预设命题是“衣服洗多了会导致胳膊疼”,但此“洗衣”非“常规洗衣”,而是指“老太太在儿子家洗好几大盆衣服”。此时,“过量洗衣”就成了新信息。事实上,言者用“洗衣服洗的”暗指老太太不该为儿子媳妇家做那么多家务活,也暗含老太太的媳妇不够勤快、不够孝顺。
有时预设的命题并非真命题。如:
(18)“主席,您的牙可不行……从头发查起。眼、耳、鼻、喉没任何毛病。但是,牙齿被烟熏得焦黑。”
“嗯……”毛泽东长长哼一声,眉头紧锁,不高兴地放下手中的报纸。于是,我便开始为他体检。
“太黑了?那是在延安吃黑豆吃的。”
我扑哧笑出声,说:“不能怪吃黑豆,是您抽烟太多熏黑的。……”
例(18)中的“V1O”——“吃黑豆”前文未曾出现,但却是听者自己在延安时共同经历过的事情,是潜在已知信息。这种旧信息一旦被言者的语用预设触发就成了新信息。从上文语境中,读者发现,毛主席的保健医生所传递的语用预设是“您已抽太多的烟了”,其会话隐含义是“您该少抽烟或戒烟了”。但主席却将预设转向了“吃黑豆”,虽然这是交际双方共知事实,却是听者不能接受的共有知识,因为“吃黑豆吃黑牙齿”是非真命题。事实上,这是一种“虚假语用预设”[33]34,是说者借用语用预设的触发机制,在形同神异中传递对于交际中的一方来说因有争议而不能接受的非言语双方共有知识[33]35。这也是一种幽默会话策略。“通常情况下,有效的言语交际应该是和谐的,当语言的某些因素致使正常的交际意愿和语言产生的实际结果不和谐的时候,那么幽默的产生就是这个不和谐现象的直接结果”[31]18。主席的这种会话策略既为自己解了囧,也确保了话语信息流的畅通,使得交际能够继续推进。
可见,“言者表达意图的需要决定了语义成分与句法结构的选择”[35]470,为让听者联想到潜在已知信息,说者就有必要在话语中运用足以表明新-旧信息关联的策略, “V1OV2的”构式(小句)的使用就是策略之一,因为“V1O”通常传递与共知信息或已知信息关联的新信息,“的”既回指上文“先行信息”[36]1所表述的事件结果,又另含言外之意。这是“说话人意图表达整体信息中的内在部分,没有含意在信息里面,话语就不存在要照应对象了”[36]3。
一种语言现象的形成并非只取决于单方面的因素,而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交际或篇章中的具体句子是一个语义、句法、语用的结合体[35]470,构式亦然,对其意义的贴切理解还需依赖语用和认知因素。语料分析表明:“V1OV2的”构式的形成主要受语用动因驱动,在特定语境下,为主观推断及评述已知事件后果之原因以达告诫、提醒、建议之意图,同时为确保语篇话题链的有效推进,言者选择了“V1O”引入命题并通过重复动词及回指突显过量行为所致的非预期效果。“V1OV2的”具有语义和语用双焦点功能,这种多重功能特性不仅确保了语篇连贯性还使语言表达更具主观性、简洁性、隐含性、强调性和幽默性。因此,对这一构式的理解需依赖上下文语境及认知语境来推断其会话含意,对构式(意)义的完善描写也必须基于句法-语义-语用三维整体。
【 注 释 】
①本文所举现代汉语例句除特别标注外,其他均取自北京大学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语料库(CC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