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娟
文化视野下日本文学作品中女性形象分析
徐娟
(江苏商贸职业学院,江苏 南通 226011)
“明治维新”之后的日本受到了西方国家的影响,男女平等思想逐渐深入,在文学作品中可以直观看到这些变化。本文通过樋口一叶和芥川龙之介两位作家的作品,对文化视野下日本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进行了分析。
文化视野;日本文学;女性形象
在“明治维新”发展的初期,日本在体验西方文化中的先进成分同时也不断更新自己的观念,被迫改变了许多旧俗,其中最为明显的就是女性自由和平等。日本在18世纪出现了倡导女性自由的思想,在当时的作品中女性形象的描述就受到了男女地位平等的思想,本文选取了樋口一叶和芥川龙之介两位作家的作品,对女性形象进行探讨。
(1)士族女性形象。在樋口一叶的文章中描述士族女性形象的作品是《十三夜》,其中阿关有着三种角色:母亲、妻子和女儿。她的一生有着十分悲惨的命运。
樋口一叶的文章的文章中常常有被封建制度约束但是又敢于反抗的女性形象,在追逐自由的过程中她们往往会受到社会传统的阻挡,由于在日本家庭中男人的地位至高,所以代表着阿关这一类追寻自由的女性形象在经过激烈的反抗之后最终还是会失败。
在这部文学作品中,开头就是阿关不能再忍受家庭的束缚而离家出走,阿关的这一举动说明她开始寻求自由和真正的自我,这个成长过程非常漫长,同时也失败了。阿关长期以来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性格逆来顺受,所以在婚姻当中不能体现出自己的发言权,父母和媒妁便决定了她的一生,在不知情的外人看来,阿关嫁给了上层社会应该是幸福和快乐的,但是却不了解阿关内心深处的痛苦与孤独,丈夫频繁的殴打、咒骂和外遇一次一次锤击着阿关的心灵,而阿关想要从丈夫那里得到一点关怀,却完全得不到丈夫的理解,还将家庭所有的不愉快归根于阿关,阿关一直在忍耐,为了她的孩子以及整个家族,终于受不了折磨,最终选择追求自由。
尽管这部小说突出描写的善恶含有一定的夸张成分,但是在日本社会中却是非常真实的。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女性一般都是逆来顺受,不能违背父母的命令,而丈夫在家庭中的地位高高在上,永远都无法改变社会上的地位尊卑,士族女性最为普遍的做法就是忍耐。而在这部作品中阿关选择出走代表着其强烈的反抗精神,让人们能够了解士族女性尽管外表光鲜亮丽,当内心存在的痛苦的事实。
(2)劳动女性形象
在樋口一叶的《大年夜》作品中就有着鲜明的劳动女性形象——阿峰。阿峰的父亲在她7岁时就因工作而亡,母亲也在她9岁的时候病逝,随后阿峰便一直住在舅舅家,当舅舅也生病之后,阿峰的生活更是艰难,被生活所迫,阿峰到了财主家做了女仆。女仆的地位地下,要做苦重的劳动,忍受太太们的辱骂。阿峰一直以为自己的努力付出最后会有收获,但这些都只是阿峰的幻想,太太们并没有认识到阿峰的好,而是会逮住阿峰一个小失误进行无边的谩骂。除夕夜,阿峰惦记家中患病的舅舅,在财主家偷偷拿走了两元钱,变成了小偷。这类劳动女性的形象代表了当时日本社会中最底层的人民,樋口一叶是站在对女性的关怀和救赎角度上思考的。
芥川龙之介描述的女性形象非常多,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罗生门》。在写这部作品时芥川龙之介刚好失恋,因为女方不是士族的出身。人们普遍认为这篇文章的写作主要是抨击失败的爱情和婚姻中现实社会的自私。《罗生门》主要描述的是平安时期末,一位被解雇的奴隶在战火硝烟中遇到了一位在罗生门城楼变卖假发的老太婆,老太婆认为女人本应是蛇肉当时却在世上伪装成了鱼肉进行生存,所以奴隶便将老太婆打晕并抢走了她的衣服。其描述的老太婆的衣着是棕色,同时肮脏和丑陋,还利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其比喻成猴子,并且还描述了老太婆的内心。通过这些描述都可以看到老太婆的自私与邪恶。在这部小说中作者运用了一些比较夸张的手法对人物进行塑造,让人物形象更加生动。
日本的传统精神就是武士精神,而在传统的日本社会中只有男性才能拥有武士精神,而芥川龙之介却在女性身上融入了武士精神。《手绢》讲述了一位大学教授在对武士道精神进行研究的过程中,曾经学生的母亲前来拜访,这位母亲在向他告知自己儿子死讯的时候一直都是安静、平和的,教授很是不解,却发现这位母亲的手在颤抖。这个细节是整个文章的中心,本来教授由衷敬佩女性体验中的武士道精神,但是经过深思熟虑之后却开始怀疑这种精神,这种坚毅是残忍的,它抹杀了人性。人们可以直接从这篇文章中了解到芥川龙之介所要表达的武士道精神中存在的消极方面。
在日本传统的思想中女性的形象和地位都非常低,不仅没有自由且没有人权,而解放思想的潮流则是在一定程度上为女性带来了自由的曙光,其中最直接的思想体现就是文学作品,文学作品能够将当时的生活环境真实体现出来,并在作品中将自己的真情实感表现出来,让女性开始有了抗争的想法,这些对日本女性进行描述的作品不仅将社会问题描述出来了,同时也让日本文学开始向新的方向发展。
[1]周毅.日本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分析[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8(4):31-33.
[2]李莹琪.太宰治晚期作品的女性形象[D].哈尔滨:黑龙江大学,2018.
[3]李春妹.20世纪文化背景下日本文学作品的创作特征[J].才智,2018(31):195.
[4]王玉英.新世纪日本芥川获奖女作家及其作品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5.
2019—07—27
徐娟(1982—),女,江苏南通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日语教学、日本文化。
I106
A
1673-4564(2020)02-006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