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勇
网络舆论生态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析
周勇
(广东创新科技职业学院,广东 东莞 523960)
网络舆论生态的优劣已成为衡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状况的重要指标参数。本文通过对网络舆论生态的科学内涵、主要特点及二者之间的关系和影响的分析,提出了网络舆论生态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路径。
网络舆论生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当前,网络舆论生态已成为高校德育工作的必要前提,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起到了导向作用。因此,高校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有效地推动了网络舆论生态环境的建构,为高校网络舆论生态的良性互动发展提供重要的基础。
网络舆论生态是由网络舆论环境、网络舆论主体和网络舆论规则体系所组成的相互联系、协同发展的人造社会生态系统[1]。网络舆论生态是社会意识形态在网络空间里的真实反映,它能够准确映衬大众的社会心理和思想状态。网络舆论生态具有多元性、虚拟性、动态性等特点,网络舆论的主体、客体、内容和传播载体等都具有多样化;网络舆论存在于虚拟的网络空间,舆论主体身份由数字或符号代替参与网络舆情信息的扩散和传播;网络舆论生态也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它是网络话题产生、初次引发关注、形成舆论、舆论升级、舆论消退的整个发展历程。
网络舆论影响思想政治教育效能实现[2]。网络舆论生态的各组成要素的微妙变化都直接影响着高校德育工作的进展效果,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具有重要的指导性和针对性。高校通过积极创新教学的理念,转换师生间主体关系,优化教学的内容,保证网络舆论信息传播的顺畅度和真实性,健全各项制度,规范德育管理,改进教学的方式,拓宽教育的载体,优化师资队伍,修订网络舆论的引导措施,强化互联网思政教育的平台建设,增强大学生互联网道德教育,培育大学生良好的网络心理素质,充分发挥高校德育的引导和教育作用,为大学生搭建良好的网络舆论交流的新渠道,为网络舆论生态营造一个良好的校园环境。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养成良好的心理健康素质,规范大学生的言行举止,提高大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素养。高校要增强德育平台建设,深入挖掘网络舆论状况,准确掌握大学生的思想动态,推进大学生的网络舆论引导工作的开展和落实。
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网络日渐成为社会舆论信息传播的重要载体,网络信息的发布更加方便快捷,信息的表现形式更加灵活多样,信息的传播也可以有效突破时间和空间的局限性。大学生能够自由遨游于千变万化的网络世界,获取丰富的网络信息,但因大学生处于青春期,思想意识还不健全,思想观念重心侧重追求以自我为中心的个性化,然而对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特别强,但其对事物的辨析能力却极其匮乏,面对变幻万千的网络世界,大学生很容易受到历史虚无主义、享乐主义、功利主义、拜金主义、利己主义等不良思想文化和误导性的舆论信息的腐蚀和侵害,也将严重导致大学生的政治意识逐渐淡化、理想和信念产生动摇、自由意识开始泛滥,思想道德存在滑坡、极度歪曲了大学生的世界观和社会价值判断,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削弱了大学生德育教育的主导地位。网络舆论心理教育是指导大学生正确认识舆论和分析舆论的一种教育方式[3]。因此,高校要积极开展网络舆论心理教育,用心理学知识引导大学生缓解心理压力,正确释放自身的情绪,加强大学生对网络舆论的辨识,引导大学生理性看待社会舆论事件,摒弃不良网络舆论信息的腐蚀,规避虚假网络舆论的干扰,提高对网络舆论的防御能力,树立科学的舆论生态观。
高校要高度重视网络舆论生态的重要性,健全网络舆论的制度建设,加强对网络舆论的监管力度,强化对大学生网络舆论的法治教育,提高网络信息平台建设,提升大学生对网络信息的辨识能力和自我评判能力。为营造良好的校园网络文化环境,高校要成立专门的网络管理和服务机构,选派优秀教师承担相应工作,切实提高网络舆论的管理水平;高校要提升对突发性网络舆论的应激能力,优化网络舆论信息的处理手段,搭建完整的网络管理平台,形成系统的管理体系,强化网络舆论的监督,牢固掌控网络舆论的主动权;高校要加强校园网络文化的建设,推送各类积极奋进、乐观进取的文化资源,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高校要加强互联网使用和管理制度建设,健全互联网使用工作机制,加强互联网信息化管理,保证网络信息的安全;高校要完善互联网管理服务的信息质量,制定切实可行的网络管理措施,提高校园网络使用和管理水平;高校要健全网络行为的规范管理制度,加强网络舆论法治教育,对于存在的违反校园网络规范的行为,要坚持以引导和教育为主,使大学生清醒认识到自身存在的问题,不断开展自我整改和自我修正,养成良好的网络使用习惯,提高网络法治意识,规范网络行为举止。
网络舆论生态下,各种虚假信息、非理性信息横行[4]。目前,高校对网络舆论的监管依然存在着相对滞后性,尤其是网络舆论的监管形式较为呆板、监管内容创新能力欠缺,监管方法缺乏针对性。尤其是对突发性和互动性较强的社会焦点和热点事件,高校主要是采用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却忽视了网络舆论信息报道的准确性、社会热点问题的实时跟踪性以及舆论信息公开的及时性和真实性。因此,高校要完善网络舆论管理的机制,健全网络舆论的预警和评估体制,努力发挥高校对网络舆论生态的监管能力,提高对网络舆论信息的应变反应能力,全面提升对网络舆论信息的应急处理能力。高校要加强网络舆论信息的监控力度,及时发现和第一时间规避不良的网络舆论信息,坚决将负面网络舆论信息消灭在萌芽状态,彻底遏制不良网络舆论的传播。高校要密切关注大学生的动态,深入探析大学生的思想和心理状况,扩大网络舆论引导的覆盖程度,增强对大学生网络舆论的引导,培养大学生对网络舆论识辨能力,抵制不良网络舆论的侵蚀。高校要坚持以大学生为中心,创新教学的理念,整合教学的资源,丰富教育的内容,拓宽教学的载体,强化网络思想政治平台的建设,有效发挥互联网技术优势积极开展线上思想政治教育,开展网络教学、在线网络咨询、网上答疑解惑,开辟形势和政策、时事新闻、道德和法治、心理健康、时代精神等专栏,不断拓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传播的路径。
高校要密切联系大学生的特征,提升网络舆论的引导力,改善当前德育工作的现实状况;高校要密切结合时代的变迁和网络舆论的基本状况,有计划、有针对地对网络舆论进行预警、管理、防范和控制;高校要紧密结合目前网络舆情的现实情况,对大学生德育教育内容做出实时调整;高校要健全网络舆论的工作机制,完善网络舆论工作的考评机制,加强对网络舆论的宣传力度,切实保证高校德育工作的贯彻和落实。高校要优化网络舆论的师资力量,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强化教师的思想道德素养,选拔和聘用一批政治素质高、职业素养强和业务水平高的教师担任高校思政教育教学和网络舆论生态的监管工作;高校通过开展德育工作专项培训、网络舆论的知识业务能力培训、网络舆论监督和管理能力培训等,提高教师德育工作的教学能力,增强教师对大学生心理的分析能力,提高教师对网络舆论的监管能力,提升教师网络媒介知识水平,引导大学生理性看待网络舆论事件,正确评判网络舆论信息,为大学生提供有价值的网络舆论信息辅导,提高大学生对网络舆论的认知和评判能力,为大学生营造一个优质和谐的校园网络舆论氛围。
综上所述,高校要加强网络舆论心理教育,增强高校网络舆论建设,加强网络舆论生态监管,优化网络舆论师资队伍,增强大学生网络思想道德素养,切实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1]谢金林.网络舆论生态系统内在机理及其治理研究:以网络政治舆论为分析视角[J].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13(4).
[2]敬菊华,韩凯丽.高校网络舆论生态的构建—基于思想政治教育效能实现的视角[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5(2).
[3]李雪梅.网络舆论生态视域中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引导[J].科教导刊,2018(5).
[4]潘海宁.网络舆论生态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南宁:广西师范大学,2016.
2020—01—02
周勇(1987—),男,江西吉安人,广东创新科技职业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党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G641
A
1673-4564(2020)02-002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