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毅涵 吴书
小学和初中是基础教育中密不可分的两个阶段,且这两个阶段是一个循序渐进、互相推进的有机整体。作为初中阶段的铺垫,小学阶段的英语教学显得尤为重要。然而,目前我国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是小学和初中严重脱节,这也是导致重复劳动、挫伤学生学习积极性、费时低效的原因之一(束定芳2004)。作为初中一线英语教师,发现七年级新生的英语水平差异明显,主要体现在英语语音面貌、英语词汇量及英语语言综合应用能力等方面。近年来,小学和初中阶段的教学衔接问题愈加受到中小学教师的关注。“中小学之间的衔接问题无疑是影响最终学习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如果衔接问题解决不好,小学英语教学所取得的成果就会前功尽弃。”(陈琳、王蔷,等2002)
通过对所在学校七年级师生进行随机调查发现,有很多英语教师提出“七年级新生英语水平两极分化大,层次参差不齐”的问题。在这些学生中,有些已经完全掌握了小学阶段的英语知识,并具备了一定的英语语言自主学习能力,而有些基础较差的学生甚至连26个英文字母的读音和书写都没有掌握,更不用说正确地读单词了,他们对于语法同样是一无所知。学生英语水平的差异给七年级英语教师正常的教学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究其原因,主要有两个:首先,学校层面,一方面,各个小学教学目标有所差异。对于英语教学,有些小学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综合能力为目标,有些小学是以通过考试为目标,有些小学则是以兴趣科目为目标。另一方面,个别学校英语学习起始阶段不同。有些小学从一年级就开始英语教学,有些小学从三年级才开始英语教学。其次,学生层面,主要是不同的学生在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及学习迁移能力上存在较大的差异。
学生从小学升入初中后会产生诸多的不适应。新的教学要求、教学内容及教学环境对学生来说是一种挑战。为了能让学生平稳地实现从小学到初中的过渡,英语教师应重视对学生的正面引导,并采取以下教学策略来帮助他们主动参与课堂,成为学习的主体。
1.营造和谐课堂氛围,消除学生课堂焦虑
依据人文主义心理学理论,在语言习得的过程中,个人情感因素对于学习效果有着重大的影响。只有在放松的状态下,学习者才能取得最优的学习效果。因此,对于七年级学生,教师要多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帮助他们树立学习的信心和目标。对于暂时落后的学生,教师要以鼓励为主,帮助他们克服困难。这样,教师便能与学生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使他们在之后的学习中能“亲其师,信其道”。
2.开展情趣课堂教学,抓住学生兴奋点
初中阶段英语课堂与小学阶段有很大的差异。相较于小学英语学习的感性认识,初中英语学习则更重于理性认识。小学阶段多是听说训练,而初中阶段则是听、说、读、写训练并重。因此,进入初中阶段,很多学生反映课堂多了些“应试”而少了些“趣味”。为确保课堂的趣味性,教师应立足于学生的学习情感,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和创新:创设教学中的情趣氛围;发掘教材中的情趣因素;丰富学习中的情趣体验。例如,在新目标初中《英语》(Go for it!)七年级的教学中,教师将英语教学与音乐巧妙结合,用切合单元话题词汇的自编Chants让课堂律动有趣。节奏明快且富有动感的Chants可以减轻学生对单词、句子记忆的心理负担,为语言的反复操练增加了“调味剂”。此外,合理设计与课堂任务相关的游戏活动,可以为课堂增添不少亮点。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就能在情趣英语学习中进步和成长,从而乐学、会学、要学,达到知情合一,和谐发展(姚黎阳2015)。
3.进行合理教学评价,增强学生学习信心
教师的评价会影响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对于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出现的错误,教师不能一味地指责、呵斥,而要采用鼓励的方式进行纠正、引导,并给出有针对性的指导建议。在阶段能力测试之后,教师要用客观、理性的态度对每个学生的成绩进行分析,而不能一味地将不同的学生进行对比;在成绩评定中,教师应把学生平时的课堂发言、作业情况按照百分比列入总评成绩;在评价机制中,教师应关注学生个体每个阶段的发展和进步,注重过程性评价,从而帮助他们认清自身的优缺点,及时调整、改善,以便顺利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
迁移现象广泛存在于语言学习之中。培养学生的语言正迁移能力至关重要。具备正迁移能力的学生能够运用其现有的知识和认知结构对新知识进行分析和概括,使前期的学习和后续的学习之间产生良性的互动,这也是人们常说的“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1.音标教学促迁移
英语是拼音文字,每个单词都有音、形、义三个要素。在这三个要素中,音居于首位。在单词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先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单词的语音上来,抓好拼读教学。在小学阶段,因为学生并没有系统地学习音标及发音规则,所以音标教学成为了小初衔接阶段极其重要的一个环节。音标教学内容包括认读音标、根据音标拼读单词、识记字母组合的发音等。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增强趣味性,教师可以从phonics song或音标绕口令入手教学,使音标的诵读朗朗上口;也可以让学生自制彩色音标卡,进行卡片拼词接龙等游戏。通过系统性的音标教学,学生能够掌握拼读规则,将单词的音形结合,并能对之后新单词的学习进行正迁移,做到“见形知其音”“听音知其形”。
2.词汇教学促迁移
词汇是语言的最基础单位。只有做好词汇教学的铺垫,才能为英语的语言表达打好基础。基于七年级骤增的词汇量,教师可以利用构词法帮助学生化繁为简,减轻其单词记忆压力。例如:(1)利用前后缀规律掌握长单词:如in-,im-,un-,dis-等表示否定的前缀;-er,-or等表示做某事的人的后缀。(2)通过分解复合词掌握长单词:如moonlight,blackboard,football等。(3)根据词性转化规律掌握单词:如在动词后面加-ment变成名词,在形容词后面加-ness变成名词等。如果学生能够熟练掌握构词法规则和常见的词根及前后缀,就可以根据已学单词联想到其衍生词的词义及变化规律。
3.情境教学促迁移
对于语言学习,语言环境永远是最有效的场所(姚黎阳2015)。在教学中,教师无法复制真实的语言环境,只能尽可能地营造和创设接近生活的语言情境及语言学习氛围。新目标初中英语(Go for it!)教材中每个单元都有各自独立的话题。围绕话题的功能主线,教师可以在课堂中创设话题语境,并在话题语境中延伸出不同场合的对话场景及交际任务。在这种情境任务中,学生能够通过亲身参与实践感悟和体验英语。例如,在新目标初中《英语》(Go for it!)七年级(下)Unit 8 Is there a post office near here?的单元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设置单元情境“外国人托尼(Tony)来到了人生地不熟的中国城市”来进行任务教学,教学场景以托尼一天中要到达的不同场所及问路、指路的对话而展开。这种模拟真实场景的对话应用相较于无情境的简单教学和机械操练更能帮助学生提升语用能力。此外,通过课间英文歌曲、班级英文板报、校园英语角、英美节日体验、英语情景剧活动等,可以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英语输入,培养他们的语感,促进他们语用能力的提高。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2005)先生说过:“教的法子必须要根据学的法子。先生的责任不在于教,而在教学,教学生学。”因此,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会让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1.养成及时复习的习惯
在英语学习中,记忆占据很大的比重。掌握记忆的规律是学好英语的关键。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在学习之后遗忘立即开始,且这个遗忘的过程不是均匀的。刚开始遗忘速度很快,之后会渐渐变慢。教师也在七年级学生中做了一个实验,让两组水平相当的学生学习50个新单词,第一组在学习后持续进行周期性复习,第二组不进行复习,一天后,这两组的记忆保持率分别为93%和52%,两周后,第一组的记忆保持率远高于第二组。这个实验证实了一个道理:学习一定要勤于周期性复习,这样才能将短时记忆转化为长时记忆,降低遗忘率。因此,教师要培养学生定时主动复习新知及自测的习惯,这样才能记牢知识。
2.养成良好的“读”的习惯
英语是一个极具实践性的学科,在英语学习初期养成“读”的习惯极为重要。“读”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朗读”。朗读训练是一种有效的“口腔体操”,在反复的模仿诵读中学生渐渐熟悉单词发音、句子语调,为下一步的阅读打下基础(王融2014)。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指导学生进行课前三分钟“循环朗读”。朗读的形式可以是跟读、指读、听读及学生轮读等。通过朗读习惯的培养,学生能消除开口说英语的恐惧感,在读中发现英语语音语调的美感。“读”的另一个含义是“阅读”。阅读是语言输入的重要形式,它能帮助学生感知语言现象,进而提高语用能力。《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提到:“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英语能力,单纯通过书本上的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有计划地指导学生阅读一定数量的读物。”(教育部2012)为此,教师应有针对性地给学生布置每日课外阅读任务,在选材上以趣味为主,同时要贴近学生生活。在阅读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开展阅读分享会,这样既能检验学生的阅读成果,又能让学生体会阅读的乐趣,使他们养成持之以恒的主动阅读习惯。
为了让七年级学生更平稳地完成小学英语学习到初中英语学习的过渡,教师一定要找到有效的衔接切入点,重视对学生兴趣的持续挖掘,注重他们综合能力的培养,关注他们学习原动力的激发。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实践中,只有真正从学生出发,以学生为主体,才能实现教与学的良性互动和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