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单元整体的高中英语逆向教学设计
——以Unit 1 School life为例

2020-02-22 11:32韩辉
英语教师 2020年6期
关键词:校园生活逆向语篇

韩辉

引言

在传统的高中英语教学设计中,教师往往根据教学内容,先制订教学目标,然后设计课堂活动,最后检验教学效果。采取的是“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活动—测试评估”的设计顺序。这样的设计重在完成既定的教学内容和任务,容易走进“以知识为导向”的“灌输”式设计或单纯“以活动为导向”的设计误区。“以知识为导向”的设计是以教师为中心,“满堂灌”,一讲到底,教师关心的往往是自己的“教”,而不是学生的“学”,学生未必在知识理解和技能运用上有所收获;在“以活动为导向”的课堂上,学生认为学习只是活动,自己的任务只是参与,而不是对活动意义的深入思考,课堂往往“热闹有余,底蕴不足”,他们未必真的有所领悟,语言能力与思维品质未必真的有所提升。无论是聚焦“灌输”的教学设计还是聚焦活动的教学设计,都偏离了《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提出的“培养和发展学生在接受高中英语教育后应具备的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学习能力等学科核心素养”的课程目标(教育部2018)。

在逆向教学设计中,科学的、符合逻辑的设计方式应该是“教学目标—评价标准—教学活动”,即“首先确定预期的学习成果;然后考虑证明学生获得预期学习成果的证据,即设计评价工具;最后再合理安排教学活动和学习体验”(邓亚庆、苗若楠2018)。逆向教学设计中最好的设计应该是“以始为终”,从学习结果开始逆向思考。这样的设计可以为教学从“知识为本”转向“核心素养为本”、从“教师为主体”转向“学生为主体”提供理论依据和实操性的借鉴意义。

一、逆向教学设计的概念界定

逆向教学设计是美国课程与教学领域专家格兰特·威金斯(Grant Wiggins)和杰伊·麦克泰格(Jay McTighe)于1998年在《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一书中提出的一种新的教学设计模式。它“是一种先确定预期的学习结果,再明确预期学习成果达到的证据,最后设计教学活动以发现证据的教学设计模式”;它“强调以清晰的学习目标为起点,评价设计先于教学活动设计,指向促进目标的达成”(格兰特·威金斯、杰伊·麦克泰格2017)。我国学者何晔和盛群力(2007)指出,逆向教学设计是一种设计过程,也是一种用于单元课程设计的标准,即先确定什么样的教学目标是达到理解的目标,再考虑用什么办法来证明学生确实掌握了学习内容,实现了理解。在此基础上,运用多种教学方式或教学活动来达到目标。逆向教学设计程序与《课程标准》提出的“完整的教学活动应包括教、学、评三个方面,课堂评价活动应贯穿教学的全过程,教师应依据教学目标确定评价内容和评价标准,通过组织和引导学生完成以评价目标为导向的多种评价活动,以此监控学生的学习过程,检测教与学的效果,实现以评促学,以评促教”(教育部2018)的要求是一致的。

二、逆向教学设计的三个阶段

以牛津版高中《英语》模块一Unit 1 School life为例,说明如何进行逆向教学设计。本单元的主题为“人与自我——学校生活”,话题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和认知范畴,比较容易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根据《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一书提供的逆向教学设计模板,教师尝试使用逆向教学设计理念进行本单元的教学设计:

(一)第一阶段:确立预期学习成果

《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从以下三个维度确定预期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目标:学完本单元后,学生需要掌握哪些重要的知识和技能?包括学生应知道什么,理解什么。(2)理解目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思考哪些问题?预期的理解是什么?(3)迁移创新目标:学生学完这个单元后能够将所学内容迁移到实际情境中,并有一定的创新意识。

1.确定教学目标

(1)学生将了解英国高中校园生活的一些情况,包括学校设施、课程安排、学习任务、课外活动、师生关系、评价方式等。

【设计依据】依据《课程标准》,要求学生了解并掌握“校园生活”话题的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促进其语言能力和文化意识的形成和发展。

(2)正确使用“校园生活”话题词汇介绍自己的校园生活。

【设计说明】依据《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在分析、理解文本内容的基础上,能运用本单元话题词汇进行流畅的口头和书面输出,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3)学习并能在特定语境中运用表示校园设施的一些基本词汇:library,dormitory,gym,canteen,lab等。

【设计说明】依据《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围绕主题和新的语境开展描述、阐述、判断等交流活动,逐步实现对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的内化,促进语言运用的自动化,助力其将知识转化为能力。

(4)学习定语从句的基本概念及关系代词的用法,并能在语篇阅读训练中掌握这一语法项目。

【设计说明】依据《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识别语篇中所使用的目标语法,并理解其意义;能识别语法结构在组织语篇中的作用。

(5)通过设计“记者采访”活动,内化运用“校园生活”的相关文化知识和核心词汇及拓展句型等语言知识。

【设计说明】依据《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在创设的与主题意义密切相关的情境中,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在活动中整合文化知识和语言知识,深化对语言的理解,恰当地运用所学语言传递信息,理性表达个人观点、情感和态度,促进能力向素养的转化。

(6)学生学会设计以“学校俱乐部”为主题的海报并向其他学生介绍其独特之处,以吸引他们的加入。

【设计说明】依据《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在新的语境中展开想象,运用所学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鉴赏评价、自主表达,使这一过程成为语言能力的发展过程、思维品质的提升过程、文化意识的建构过程和学习能力的形成过程。

(7)学生能通过网络资源更多地了解英国校园生活、文化、教育模式,并能与我国相比较。

【设计说明】依据《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积极运用英语学习策略,多渠道获取学习资源,自主、高效地开展学习,努力提升英语学习的能力。

2.基本问题

(1)本单元的中心话题是什么?具体涉及哪些方面的内容?

(2)英国高中生的校园生活有什么特点?中英两国高中生的校园生活在哪些方面存在差异?

(3)如何在语篇中正确使用定语从句的关系代词?

(4)如何设计夺人眼球的“学校俱乐部”海报并宣传?

3.预期的迁移

(1)能运用“校园生活”话题的相关文化知识和核心词汇及定语从句等语言知识,用英语向外国笔友介绍自己的校园生活。

(2)以帮助新同学找食堂、宿舍、健身房、操场、实验室等一系列活动为主线,创编对话情境,在真实语境中灵活运用表示学校设施的词汇。

(3)设计一张新的“学校俱乐部”海报,并说明“学校俱乐部”成立的理由、意义、成员的权利与责任及优势。

4.预期的理解

学生将会理解:

(1)有关英国高中校园生活的情况。

(2)中、英两国高中学生校园生活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3)定语从句中关系代词的作用及在什么情况下用that,which,who,whom,whose。

(4)完成设计一个“学校俱乐部”海报的步骤:组建小组→查询信息→制作海报→小组讨论→小组代表呈现作品→招募成员。

5.知识和技能

学生将会知道:

(1)“校园生活”话题的核心词汇和拓展句型。

(2)魏华在一所英国学校上学的经历。

(3)英国学校的教育模式及学生的校园生活情况。

(4)中、英两国高中生校园生活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5)两种阅读微技能:略读(Skimming)用来了解文章的大意;扫读(Scanning)用来寻找特定信息、具体事实。

学生将能够:

(1)掌握并运用与“校园生活”话题相关的重点单词、词块与句子,建立“校园生活”话题语料库。

(2)用英语向国际交流学生介绍自己的校园生活,交流校园文化。

(3)用第三人称(she)复述魏华在英国学习的经历。

(4)通过小组讨论比较中、英两国高中生校园生活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5)掌握两种阅读微技能:略读,以快速获取文章或段落主旨;扫读,以获取特定信息或细节信息。

(6)在具体情境中正确使用定语从句的关系代词来描述校园生活,提升语言表达的丰富性。

(7)在真实的语境中用英语描述自己学校的校园设施。

(8)设计“校园生活”主题的海报,并能用英语进行宣传、招聘成员。

(二)第二阶段:确定合适的评估证据

教师如何知道学生是否已经达到预期学习成果?哪些证据能证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程度?设计内容如下:

1.表现性任务

(1)介绍校园活动:用英语向国际交流学生介绍自己的校园生活,包括课程设置、作息时间、同学关系、师生关系、教育模式等。

(2)复述课文活动:用第三人称(she)复述魏华在英国学习的经历。

(3)记者采访活动:4人一组,在小组内选一个学生扮演魏华,其他学生扮演小记者,就其在英国的学习经历进行采访。

(4)情境对话活动:在帮助新同学找目的地的一系列对话中,用英语介绍自己学校的校园设施。

(5)海报设计活动:设计一张新的“学校俱乐部”海报,并进行有创意的宣传。

2.需要收集的证据

(1)语篇填空:用本单元重点单词、词组的适当形式填入以“校园生活”为话题的新语篇中。

(2)技能测试:运用略读和扫读策略,正确解答文章主旨大意题和细节理解题。

(3)复述课文:用第三人称(she)复述魏华在英国学习的经历。

(4)合并句子:将两个简单句合并成一个含有“定语从句”的句子。

(5)成果分享:与同伴分享小组设计的“学校俱乐部”的海报。

3.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反馈

(1)学生自评对本单元词汇、语篇、语法等的掌握情况。

(2)组内互评情境对话活动、记者采访活动。

(3)组间互评学生的海报设计与宣传活动,从主动参与、语言流畅、创新思维等维度进行评价。

(4)单元学习结束后,反思自己在语言知识、语言能力、思维品质等方面的收获及今后需要继续努力的方向。

(三)第三阶段:设计学习体验和教学活动

1.学习体验和教学活动的设计顺序

在逆向教学设计的第三阶段,教师需要思考以下关键问题:什么样的学习和教学活动能使学生唤起和产生预期的理解,激发其兴趣。便于学习体验和教学活动,逆向教学设计以WHERETO为顺序,其含义为:

W=Where:帮助学生了解本单元学习的方向和预期的学习成果。

H=Hook:帮助教师把握学生的基本情况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

E1=Equip:帮助学生体验主要观点和探究主要问题。

R=Rethink/Revise:帮助学生获得反思的机会和修正已有的理解和学习表现。

E2=Evaluate:允许学生对自己的表现和作业进行自评、互评。

T=Tailor:根据学生个体的需求、兴趣和能力设计作业和活动。

O=Organize:组织教学,最大限度地提升学生的学习动力与持续参与的热情,提升其学习效果。

2.学习体验和教学活动的内容

(1)教师帮助学生通过自然拼读法、构词法、归类法等方法学习本单元的重点词汇、核心词块,培养其词汇学习能力。

(2)联系学生实际,以“喜爱的校园活动是什么”“理想中的校园生活是什么样的”等问题为切入点,通过师生互动,激活学生已有的与“校园生活”话题相关的知识和经验,铺垫必要的语言和背景知识,引出本单元的核心话题。

(3)以“理想中的校园生活”为主题,举行3分钟微型演讲活动。

(4)学生通过听课文录音,欣赏、模仿地道的语音语调,并从整体上感知语篇的主要内容和文化知识。

(5)教师指导学生运用略读和扫读阅读微技能,快速获取文章的主旨大意和细节信息(如时间、地点、日期、数字等)。

(6)教师指导学生用略读微技能,获取文章各段的主题句。

(7)教师指导学生分析理解语篇中的长、难句;特别关注包含目标语法“定语从句”的长句结构分析。

(8)教师分析、解读语篇中核心词汇的用法,并联系学生实际设置情境,让他们在真实语境中加以操练并运用。

(9)学生用第三人称(she)复述魏华在英国的学习经历。

(10)记者采访活动:学生自由组合成四大组,在小组内选一个学生扮演魏华,其他学生扮演小记者,采访其在英国的学习经历,并推选小组上讲台展示。

(11)学生用英语向外国笔友描述自己的校园生活,运用内化本单元所学习的“校园生活”话题词汇及定语从句,并在课后以书面形式写成120词左右的语篇。

(12)进行小组讨论,要求学生根据本单元内容及通过网络查找的相关信息,比较中、英两国高中生校园生活的异同之处。

(13)开展小组活动,进行对话表演:以帮助新同学找食堂、宿舍、健身房、操场、实验室等一系列活动为主线,创编情境对话,让学生在真实的语境中灵活运用所学词汇。

(14)开展小组合作活动:学生4人一组,共同探究如何设计一张新的、有吸引力的“学校俱乐部”海报并进行宣传。

三、反思与感悟

逆向教学设计提倡从“终点”,即所追求的成果(目标或标准)出发设计活动;要求教师在确定了所追求的成果后,首先考虑评估方案,再具体设计活动。这种设计思路不仅提供了落实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目标的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还提供了验证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目标真正落地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在本单元的教学设计中,教师对新课改理念、《课程标准》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高中英语单元整体设计中基于逆向视角的“教学目标、评价工具、教学活动”都产生了新的、深刻的认识,理解了“目标”在教学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同时也清晰地认识到评价任务的设计和评分规则的制订对教师的专业判断的要求很高,体悟到自身评价素质的不足,从而为今后继续深入学习和具体实践奠定了基础。

猜你喜欢
校园生活逆向语篇
逆向而行
精彩的校园生活
新闻语篇中被动化的认知话语分析
校园生活的幸福密码
逆向思维天地宽
爱上劳动,开启幸福校园生活
欢乐的校园生活
从语篇构建与回指解决看语篇话题
语篇特征探析
语篇填空训练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