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英汉翻译能力的培养策略研究

2020-02-22 05:49邹洪玉
英语教师 2020年1期
关键词:译法语法教师应

邹洪玉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教育部对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进行了修订。在2017 年版的《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中,英汉互译作为实用类课程出现在选修课程系列中。由于20 世纪初语法翻译法被批判,英语课堂中的翻译教学也被忽视。但是,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社会对于优秀翻译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强烈。高中生具有一定的语言文化基础,高中阶段是发展翻译能力的关键时期。因此,必须重视高中生翻译能力的培养。翻译能力是一种交际能力,不仅指译者对语言规则、翻译原则等陈述性知识的掌握,还指译者根据交际情境充分调动内在知识完成交际活动的能力,由包括双语能力在内的多种能力组成(杨志红、王克非2010:93)。高中生的翻译能力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培养:

一、双语水平

翻译包含两个方向:一个是英译汉,一个是汉译英。目前,学生的双语能力比较薄弱,英译汉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不能准确理解原文内容及译文表达不符合正常逻辑语序;汉译英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不能恰当使用符合习惯的译文表达,找不到对应的词汇及适当的句式。教师应致力于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并熟练运用英汉双语,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字词猜测与判断能力、语法分析能力和词句组织能力。

对于学生来说,要想更好地掌握英语,大量的词汇输入是非常必要的。目前,大部分高中英语词汇教学依然采用传统的词汇表进行单一、枯燥地读、写、背、记,不能帮助学生将所要学的知识与亲身经验联系起来,因而词汇的内化率极低。词汇又是最零散的语言单位,一旦没有得到及时复习,就很容易被遗忘,更无法在翻译过程中被迅速提取。课堂是提高学生双语水平的主战场,教师要尽可能在课堂上解决问题。针对词汇遗忘问题,首先,教师应在课堂上设计合适的活动,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合适的语境下进行词汇学习,这样不仅能帮助学生更好地识记词汇并进一步理解其含义及用法,还能帮助他们迅速、准确地提取双语对应的词汇表达,使翻译过程更流畅,翻译结果更完善;其次,教师应将词汇教学系统化,构建一个螺旋上升的教学模式,保证学过的词汇在不同的主题中有复现的机会,还应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来恰当设计,尽量在学过的第一天、第二天、第四天和第七天通过课堂活动、课下练习或作业等形式使其有复现的机会,在此过程中还可以拓展词汇在不同语境下的不同含义和用法,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熟练运用,从而在翻译过程中做到得心应手。

对学生翻译造成障碍的除了词汇问题外,还有语法结构问题。语法被不少学生认为是英语学习中最困难的部分。究其原因,是由于英语和汉语的语法规则和句式结构存在差异。英语注重形合,可以通过许多关系词的连接使句子不断加长,结构相对复杂;汉语注重意合,通常习惯运用许多短句。受母语习惯的影响,学生对于理解英语长句自然会有一些困难,再加上许多教师在讲授语法时,只运用传统的演绎法进行反复讲解,“填鸭式”灌输知识点及运用“题海战术”不断操练,使得语法学习更加枯燥无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给学生呈现大量优秀的英汉翻译材料,通过归纳法与学生一起在实例中发现和体会英汉语言之间的差异,而不只是囿于课本知识或者将语法和句型总结为多种所谓的公式来运用。语言灵活多变,同一表达在不同情境下的含义可能大不相同,如果总是以一种固化的态度看待语法,甚至机械记忆,而不是在情境和实例中进行理解,就不可能灵活掌握、熟练运用。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特征和语言水平选择合适的材料,将重要的语言点和语法点渗透到学生接触到的材料中(朱柯冰、李桂山2016:62)。在信息化社会,教师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获得资源,如微信公众号。另外,当前大量的优秀影视作品都有双语字幕,教师可以选择合适的题材在课堂上呈现。这样在对比学习英汉语法结构时也不至于太枯燥,能营造一种相对轻松、愉快的课堂环境,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缓解他们对于语法学习的抵触情绪,从而使其主动内化语法知识并融会贯通。

二、文化素养

翻译不是纯粹的语言转换,而是跨文化的交际活动(薄振杰、李和庆2011:78)。要培养学生的翻译能力,不仅要使他们掌握英汉语言表达差异,还要使他们通过对比了解语言背后深厚的文化背景,明晰中英文化差异,培养跨文化意识,提高文化素养。在高考指挥棒的作用下,跨文化意识的培养很容易被忽视,许多教师对于中西文化差异没有一个全面的理解和认识,过于关注西方文化,甚至重视西方文化超过传统文化,导致文化教育一边倒,忽视了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教师应提高自身文化素养,形成正确的中西文化对比观,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通过语言输入学习西方优秀文化,还要通过输出练习培养学生用英语介绍、发扬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和能力。当教师自身的文化素养达到了一定水平,对西方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生活方式及礼仪习惯等有了一个全面而细致的了解之后,教师在与学生的课堂互动和交流中就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使他们在翻译过程中融入跨文化意识,更好地理解、表达与运用文化知识。

其次,教师应将文化教育渗透在课堂教学中,与教材结合起来,充分挖掘教材中文本材料所承载的文化内涵,并根据学生的兴趣特点适当拓展相关文化知识。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利用文本、会话、多媒体等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尝试运用英语思维进行交流,让他们根据不同的时间、地点、场合、交际对象使用不同风格的语言表达,从而更加深刻地体会西方文化,进而在翻译过程中解决一些单靠语言知识无法处理的困难。除此之外,给学生提供优质的课外读物也是培养学生文化素养的有效途径。中西文化并不是只有差异,也有共通之处。优秀的阅读材料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使他们在了解中西文化差异的同时,发现二者的共通之处,从而能够在翻译过程中将对等的文化元素顺利提取,使表达更加符合译入语的文化习惯。

三、审美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翻译鉴赏与批评等手段培养学生的翻译批评能力,逐步提升其翻译水平(严晓江2013:124)。翻译不仅要准确表达意义,还要准确传达文本背后的文化及美学要素。只有将原文所包含的语言含义、文化内涵义及美学内涵顺利地译入目的语,才算得上是准确的翻译。要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就要引导学生知道什么样的翻译作品是好的,使其学会欣赏,对优秀翻译作品的标准有一定的认知和理解,从而译出好的作品。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发展翻译批评能力,培养审美意识,在课堂上提供合适的文本,带领他们学会赏析翻译作品原文与译文的形式美与内涵美,通过分析二者的特色和异曲同工的表达方式,丰富他们的审美体验,使其发现语言转换的奇妙之处,感受翻译再创造的魅力,激发其学习兴趣。

当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欣赏了大量的翻译作品,具有了一定的审美经验后,教师就可以鼓励学生以批判的眼光看待翻译作品,如文学翻译中诗歌的韵律美有没有体现,散文的意境美是否成功传达;实用翻译中语言是否准确简洁;特殊用途英语翻译中是否体现了本专业的文体风格。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同一原文本的不同译本,让他们感受不同译者对同一文本的不同处理风格,从而使他们明白译者在文本的再创造过程中的重要性;也可以让学生对比自己的翻译作品与优秀翻译作品之间的区别,发现自己的不足并积极改进,从而提高对翻译作品的审美能力,为以后的翻译实践提供正确方向和努力目标。

四、技巧训练

译者要根据文本特点选择不同的翻译技巧。现代翻译理论认为,句子是最重要的翻译单位(樊华、周坤2010:76)。熟练运用翻译技巧能够帮助学生迅速、有效地解决句子翻译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尤其是在学生英语基础薄弱的情况下。双语水平、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的提高是一个相对复杂、漫长的过程,因此对学生进行比较全面的技巧训练是培养学生翻译能力的重要途径。适合高中英语课堂的翻译技巧有对等译法、增译法、省译法、转换法、分译法和合译法。

对等译法主要体现在习语的运用上。语言文化经过长时间的积淀都会形成自己独特的习惯用语,且大部分习惯用语背后都有其文化典故,而中西文化又有共通之处,因此许多习语可以近似对等,直接运用对等译法可以使表达更准确。如“狡兔三窟”可以翻译成“Smart mouse has more than one hole”比“A cunning hare has three warrens”更能准确传达原文含义;“无风不起浪”可以翻译成“There is no smoke without fire”。

增译法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出于语法需要进行增译,二是出于意义需要进行增译。汉语是意合语言,英语是形合语言,所以汉译英时往往需要增补,如“他走进屋里,大衣上尽是雪,鼻子冻得通红”就可以翻译成“He entered the room,his coat covered with snow and his nose red with cold”;汉语有时会省略主语,在翻译成英语时应补上主语,如“要提倡顾全大局”就应翻译成“We should advocate the spirit of taking the whole situation into consideration”,这个例子中还补充了the spirit of,这是因为“顾全大局”本身是一种精神,是隐含在词义中的,翻译成英语就要把它体现出来。这种增译法在英译汉中也有体现,如“She could knit when she was ten”就应翻译成“她十岁时就会织毛衣”,因为knit 在语境中隐含织毛衣的意义,转换成汉语就要清楚地表现出来。

省译法主要体现在英语忌重复这一特点上。为了避免重复,翻译成英语时会使用代词,如“为了推动中美关系发展,中国需要进一步了解美国,美国也需要进一步了解中国”可以翻译成“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US relations,China needs to know the US better and vice versa”。

转换法主要体现在词性的转换上。英语多用名词及名词性结构,汉语偏向用动词及动词性结构,所以在翻译“The sight and sound of our jet planes filled me with special longing”时,可以将名词性结构转换成动词性结构,译为“看到我们的喷气式飞机,听见隆隆的机声,令我特别神往”。

分译法和合译法是为了调整中英句式,使其符合各自的语言习惯。因为英语多长句而汉语喜短句,所以如果在翻译时处理不好就很容易有翻译腔,使人难以理解,如“Thank you for the incomparable hospitality for which the Chinese people are justly famous throughout the world”这句话中含有一个定语从句,翻译成汉语时就要使用分译法将其适当切分,译为“我要感谢你们无与伦比的盛情款待,中国人民正是因这种热情好客而闻名世界的”。合译法更多地体现在汉译英中,如“顷刻之间,滚滚的浊水连人带车一股脑儿都给冲走了。这情景,直到现在还印在我的脑海里”译为“The image of the rolling water carrying the man and his car away in an instant is still imprinted on my mind”更符合英语语言习惯。

教师应首先对翻译技巧有一个全面、准确的认识,然后在课堂上借助具体的翻译实例帮助学生感受不同翻译技巧的作用,使学生明白所有技巧的运用都是为了使翻译作品更准确、更便于理解,是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有了正确的认识后,再指导学生在练习中逐渐掌握各种翻译技巧,通过技巧培养学生的翻译能力,可以使翻译更地道。

结束语

翻译能力是一种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影响翻译能力的因素较为复杂(吴建设、任凭2016:86)。英汉翻译主要综合读和写两种技能,涉及英汉两种语言的综合理解与表达,是学生双语水平、文化素养、审美能力和技巧运用的共同体现,这就决定了翻译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复杂过程。因此,教师应坚持在课堂教学中关注学生的翻译意识,从以上四个方面全面培养学生的翻译能力,激发其翻译的学习兴趣,使其养成良好的翻译习惯,为其将来成为优秀翻译人才、服务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译法语法教师应
语文教师应具备的“文本素质”
倒译法在韩汉翻译中的应用探究
跟踪导练(二)4
Book 5 Unit 1~Unit 3语法巩固练习
Effects of total soy saponins on free radicals in the quadriceps femoris, serum testosterone,LDH,and BUN of exhausted rats
浅议优秀器乐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养
“快”字的不同译法
“好”字译法种种
生物教师应如何进行创新教育
谈“经脉”等词的英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