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卫卫 马 红 尹永刚
(北京祥云兴隆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北京102211)
猴头菇(Hericium erinaceus),以似猴头的形状而得名,是一种著名的药食两用菌,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1~3]。传统的猴头菇生产采用固体二级种或枝条种,存在制种周期长,人工成本高,工艺复杂等问题[4]。随着猴头菇工厂化生产的出现和发展,制种周期短、操作简便、易于机械接种的液体菌种开始被广泛应用[5]。研究表明,液体发酵产生的菌丝体营养成分与子实体相差不多,甚至有些菌种的菌丝体微量元素含量高于子实体[6]。研究以工厂化猴头菇菌株(XYH-1)为对象,采用正交试验进行液体发酵培养基的优化,找出较为经济适用的液体培养基的碳源和氮源,测定不同液体培养基对菌丝体干重的影响,以及不同玉米粉添加量和不同糖添加量对发酵菌丝生物量的影响,为猴头菇液体菌种发酵培养和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使用菌种来自北京祥云兴隆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猴头菇菌种活化采用PDA 培养基:葡萄糖20 g,琼脂粉15 g,土豆汁200 mL,水1 000 mL,pH自然[7]。试管和平板菌种培养也用此培养基。碳源筛选基础培养基:蛋白胨0.3%,KH2PO40.1%,MgSO40.05%,pH5.6。氮源筛选基础培养基:白砂糖2.0%,KH2PO40.1%,MgSO40.05%,pH5.6。
用接种针挑取供试菌株母种接种块,接种于PDA 试管斜面的中间,接种块大小0.2×0.2×0.2(cm),25℃下培养10天。以复壮试管为母种接种于PDA平板的中间,接种块大小0.3×0.3×0.2(cm),25℃下培养10天,摇瓶使用。
YXQ-L375S11 型立式压力蒸汽灭菌器、博讯电热鼓风干燥箱、美的电磁炉、净化工作台(100级)、HYG-A 全温摇瓶柜、SH-250 生化培养箱等。
先称好平板和纱布的重量,再用纱布过滤培养结束的猴头菇培养液,将上清液用纯化水冲洗2~3 遍,把纱布和菌丝体放在平板上,一起送入电热鼓风干燥箱内于80℃烘干,称重。另称取相同重量的纱布烘干后计算其失水重量。以烘干后总重量减去平板和纱布的重量,再加上纱布失水重量,计算获得菌丝体干重,即菌丝生物量。
设5 组试验,分别将2.0%葡萄糖、2.0%白砂糖、2.0%甘薯粉(自制)、2.0%玉米粉、2.0%乳糖等5种碳源添加至碳源筛选基础培养基中,分装于500 mL 三角瓶中,每瓶分装200 mL,每组试验设3个重复。使用高压蒸汽灭菌锅121℃灭菌30 min冷却至室温后,用0.6 cm 打孔器对平板打孔,每瓶接种4个接种块,于24.5℃150 r/min 摇床培养8天,测量菌丝体干重。
。
设4 组试验,分别将0.3%豆粕粉、0.3%麸皮粉、0.3%蛋白胨、0.3%酵母粉等4种氮源添加至氮源筛选基础培养基中,分装于500 mL 锥形瓶中,每瓶分装200 mL,每组设3个重复。使用高压蒸汽灭菌锅121℃灭菌30 min。冷却至室温后,用0.6 cm 打孔器对平板打孔,每瓶接种4个接种块,于24.5℃150 r/min 摇床培养8天,测量菌丝体干重。
,
设5 组试验,以1.6%白砂糖、0.3%蛋白胨、0.1%KH2PO4为基础培养基,添加0%、0.2%、0.4%、0.8%、1.6%等5 档玉米粉含量,分装于500 mL 锥形瓶中,每瓶分装200 mL,每组设3个重复。使用高压蒸汽灭菌锅121℃灭菌30 min。冷却至室温后,用0.6 cm 打孔器对平板打孔,每瓶接种4个接种块,于24.5℃150 r/min 摇床培养8天,测量菌丝体干重。、
设4 组试验,以0.3%玉米粉、0.3%蛋白胨、0.1%KH2PO4为基础培养基,添加0.8%、1.6%、2.4%、3.2%等4 档白砂糖含量,分装于500 mL 三角瓶中,每瓶分装200 mL,每组设3个重复。使用高压蒸汽灭菌锅121℃灭菌30 min。冷却至室温后,用0.6 cm 打孔器对平板打孔,每瓶接种4个接种块,于24.5℃150 r/min 摇床培养8天,测量菌丝干重。
使用筛选的3种碳源、3种氮源,以及无机盐、维生素进行正交试验(表1),共9 组试验,每组试验设3个重复。使用500 mL 三角瓶,每瓶分装200 mL,采用高压蒸汽灭菌锅121℃灭菌30 min,冷却后,每瓶接种4个接种块,于24.5℃150 r/min摇床培养8天,测量菌丝干重。
表1 液体培养基试验因素与水平正交设计
由图1可知,猴头菇菌丝能够分解多种碳源,在基础培养基中添加2.0%玉米粉的菌丝生物量最高,为4.7 mg/mL,与其他组存在显著性差异;添加甘薯粉的菌丝生物量次之,为2.3 mg/mL,与其他组存在显著性差异;再次为白砂糖,菌丝生物量为0.3 mg/mL,与葡萄糖和乳糖之间无显著性差异。表明玉米粉和甘薯粉是猴头菇液体发酵的适宜碳源。
图1 不同碳源液体培养基的猴头菇菌丝生物量比较
由图2可知,酵母粉较有利于猴头菇菌丝生物量的增加,试验产生的菌丝生物量为3.5 mg/mL;麸皮粉次之,为2.5 mg/mL;豆粕粉位居第三,为2.0 mg/mL。差异显著性分析的结果,蛋白胨组的菌丝生物量较低,与酵母、麸皮、豆粕各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因此,麸皮粉、酵母粉和豆粕粉是猴头菇菌丝的良好氮源。
图2 不同氮源液体培养基的猴头菇菌丝生物量比较
菌丝量随玉米粉添加量的增加而增加(图3)。其中,1.6%添加量的菌丝生物量最高,为7.9 mg/mL;0.8%添加量次之,为7.1 mg/mL;0.4%和0.2%添加量分别为4.3 mg/mL和3.9 mg/mL;不加玉米粉的最差,仅为0.1 mg/mL,添加0.2%玉米粉是未添加的39 倍。
通过观察,玉米粉添加量为1.6%的摇瓶培养液通透性较差,推测玉米粉含量过高较易糊化。因此建议玉米粉添加量不要超过3%。试验中采用白砂糖、葡萄糖、乳糖的通透性虽高,但获得菌丝体很少;甘薯粉和玉米粉通透性虽差但菌丝量高,推测因菌丝体的培养需要附着物,玉米粉和甘薯粉140 目为颗粒物,能起到这种作用。试验表明,在1.6%的添加量范围内,玉米粉添加量与菌丝生物量呈正相关关系。
图3 不同玉米粉添加量的猴头菇菌丝生物量比较
由图4可见,菌丝量随白砂糖含量增加而增多。添加3.2%的白砂糖,菌丝生物量最高,达7.5 mg/mL,与其他添加量之间存在显著差异;2.4%和1.6%添加量,分别为4.8 mg/mL和4.4 mg/mL,差异不显著;0.8%添加量的菌丝生物量最低,为3.3 mg/mL。说明在相同条件下在3.2%添加量范围内,白砂糖添加量与菌丝生物量呈正相关关系。
图4 不同白砂糖添加量的猴头菇菌丝生物量比较
正交试验的结果与猴头菇液体培养的菌丝体干重见表2。极差R 结果反映4个影响因子顺序依次为A 碳源>B 氮源>C 无机盐>D 维生素。说明碳源和氮源是影响猴头菇液体发酵和培养的主要因子。试验中以玉米粉、酵母粉作为猴头菇液体培养基的碳源和氮源的菌丝生物量较高。通过正交试验,得到猴头菇液体培养基的最优配方组合A3B3C2 D3,即玉米粉2.0%、酵母粉0.3%、KH2PO40.1%、维生素B20.01%。
表2 不同配方液体培养基的猴头菇菌丝生物量
猴头菇培养可以使用多种碳源和氮源,其中复合碳源(玉米粉和甘薯粉)作为液体培养基碳源的菌丝生物量较高,玉米粉又优于甘薯粉。推测菌丝体的培养需要附着物,玉米粉和甘薯粉可以起到这种作用。培养基中添加部分白砂糖和葡萄糖作为前期的碳源会更好。
酵母粉、麸皮粉、豆粕粉是猴头菇液体培养基的良好氮源,培养基中菌球分布均匀,大小一致。这与有机氮源营养丰富,氨基酸种类齐全密切相关。蛋白胨的菌丝量不如酵母粉、麸皮粉、豆粕粉,这可能与蛋白胨可溶性高,起不到附着物的作用有关,而酵母粉、麸皮粉、豆粕粉则能起到附着物的作用。
在培养基筛选试验中使用正交设计,以使组合的各因子之间的关系均衡分布,保证试验的可比性。正交设计可使用较少的组合选择合适的培养基,是目前筛选培养基常用方法[8]。本试验中,在1.6%玉米粉添加量和3.2%糖添加量范围内,添加量与菌丝体干重呈正相关关系。试验结果确定2.0%玉米粉、0.3%酵母粉、0.1%KH2PO4、维生素B20.01%,是成本较低而菌丝生物量和性价比均较高的猴头菇液体培养基配方,可供作猴头菇子实体工业化生产和液体发酵的深入研究试验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