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文敏
【摘要】 有效评价是教学过程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中的重要一环,教师在教学的各个阶段或环节都要开展评价,在实行高中生物差異化教学中实行有效评价,可以有效检验教师教学水平和学生学习成效,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具有导向作用,使教学更有针对性,切实保证每一个学生得到发展。
【关键词】 诊断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 终结性评价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20)03-103-010
新课程改革旨在推进素质教育全面展开,但学生学习能力和个性是千差万别的,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差异化教学势在必行,而教育的真正魅力就在于因势利导,使每个学生都找到适合自身特点的发展方式,从而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2001年,我国的华国栋在《差异教学论》中阐述了差异教学的思想,明确差异教学是指立足于学生个性的差异,因材施教,充分提高教师的上课效率,帮助同学们提高生物学科的学习兴趣,解决教师在授课过程中的高效教学以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有效学习的问题。而教学中的有效评价,对反馈差异化教学效果的最核心的一个环节,在教学中不断进行评价分析学情,诊断学生达成预期目标的程度,才能使教学更有针对性和吸引力,更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一、诊断性评价——把握学情、以学定教
诊断性评价是在教学活动之前进行的学生学情分析,可用于了解对学生的已掌握基础知识、心理素质、性格特征、思维情况和存在优势与不足等情况,是进行差异化教学工作中不可或缺的环节,通过诊断性评价了解每个学生已有的基础知识、思维成熟度、随机应变你能力,如有必要,甚至可以尝试去了解每个学生学习态度、生活态度、情感取向、价值观念、认知方法、生活经验以及在学习过程可能出现的问题等,做到以学定教,针对不同类型学生使用不同教学方法,增加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增加课堂吸引力,精准解决学生问题。诊断性评价方法上不局限于最简单的测验,还可以用问卷、谈话、资料分析、生物模型构建能力、实验设计方案、实验操作技巧等,如有必要,每一学科、每一单元甚至每一节课都要进行诊断性评价,及时调整自己教学,做到精准教学。
二、形成性评价——反馈调整,促进教学
形成性评价是在教学过程中所进行的评价,可以巩固已学知识,及时检测不同学生对章节知识掌握程度,从而反馈各个学生学习能力,并也可以发现教师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可以有针对性调整和改进教学方法和进度,对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都有导向作用。
生物学科在学生心中属于在高考必考学科中属于容易学,可以不用花很多心思去学习的,但考高分非常困难,常常不受学生或学校领导重视,高三备课中甚至两周安排一次测试。1991年美国学者邦吉特庄斯等人为探讨教师开展形成性测验的次数与学生学习成就改善之间的关系对29项有关研究进行分析,结果(参见表1-1)发现,形成性测验从无到有对学习效果影响很大,效果量达到0.34,学习成就可以提升13.5个百分位,而在15周内测验越多,效果量越高,但增加幅度会逐渐减慢。我们可根据具体学科,具体要求,科学设计测验评价次数,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对于最优秀学生是否可以增加测验次数,追求最高分,而对于中下层学生,安排适当测验评价,兼顾其余学科,提高学习效率,达到总分最大化,这对我们现在生物学科高考备考还是具有一定指导意义的。
三、终结性评价——多元形式,追求客观
终结性评价是在教学活动结束后进行的评价,根据学科素养涵义、课程标准或考试说明设计的一种标准程度,有具体的参考目标,但通常用分数代表达到目标的程度,而用分数作为评价结果,往往遭人诟病,不是完全客观,分数高不代表能力高。其实终结性评价可以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班级实行差异化教学,学生本身学习能力就存在高低,虽说分数非常重要,不应是唯一的评价内容,还应从学生学习态度、价值观念、认知方法,时间效率等纳入评价内容中,其对应的评价方式也应多样性,除了测试,也可以通过生物概念图绘制、生物实验设计、实验操作、生物模型构建等的评价方式,最后对所有评价内容进行整合。
进行差异化教学,确保教学质量,使各个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务必要做好不同时间点或不同功能的评价,教学与评价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相辅相成。
[ 参 考 文 献 ]
[1]汪忠,刘恩山.生物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华国栋.差异教学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3]卢晓东.高中生物差异化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2015(8):38.
[4]赵德成.促进教学的测验与评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
[5]王彩萍.语文差异化教学实践与启示.学语文.2019(2):5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