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汽轮机厂有限责任公司 汝洪涛
有很多企业负责人一直有一个疑惑:“为什么培训也做了,制度也定了,操作规程公布了,隐患也持续排查了,应急演练也实施了,事故还是时有发生呢?”这是因为安全生产中最为核心的人的问题,尤其是管理者的问题没有真正得以解决。虽然问题和事故大多数发生在基层,但根子却在领导身上。我们分析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要透过现象看本质。据统计,由于生产作业人员违章作业、安全意识淡薄、忽视危险等因素造成的事故只能占到5%左右,由于管理失误、操作程序缺陷、违章指挥等管理因素造成的事故占到35%左右,而由于安全投入不足、对安全工作的漠视、领导不作为等领导造成的事故占到60%以上。可见有效提升领导力,特别是安全领导力,是企业预防事故发生和降低伤害事故率的重要途径。
领导力是一个广泛、发展中的概念,从本质上领导力是一个社会化的过程,让个体团结合作,为了集体的利益明确方向、协调一致、全力以赴。安全领导力指在管辖的范围内充分组织现有人力、财力和物力资源以及客观条件,带领整个组织或团队,以最合理的安全成本实现最佳的安全效益的能力。安全领导力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因素,对安全氛围和员工安全行为有着积极的推进作用,而企业高层、中层管理者的安全领导力直接决定了领导对企业安全的影响力。
在企业中安全领导力一般存在以下几种问题:一是安全意识缺乏、安全责任错位。企业各部门领导者对安全管理职责认识不充分、安全管理不到位,大部分的安全管理责任仍让安全管理部门负责。同时,领导者仍然存在着“安全让位于生产”的观念;二是风险认知不足。领导者对风险不能准确获取,对于所管辖区域的风险不能系统的认知,进而也就不能采取有效措施彻底地消除风险;三是风险管控能力缺乏。不能科学运用系统化的管理方法来分析管控风险,对于风险的变化无从把握;四是可见安全领导力不足。领导者与下属不能进行有效沟通和知识传达,员工不能充分感受领导者对安全工作的重视和支持,并使员工主动参与的安全意愿不足。
这些问题在很多企业中普遍存在,虽然各企业均能持续加大安全投入,开展安全培训,排查治理安全隐患,但最终都难以避免事故的发生,没有彻底地消灭事故。因此还需要系统的方法来提升安全领导力并解决这些问题。
领导者的公开承诺被认为是安全领导力的一个重要特征。通过管理层的领导和行动,引入先进的安全理念,并将其牢牢根植于企业的文化中。从董事长到基层员工各个层次都有必须公开诚恳的安全承诺。安全承诺要以安全生产责任制为基础去制定,各个层级的承诺在方向上保持一致,但是具体内容却要有所差别。安全承诺不能所有人千篇一律,这样就失去了承诺事项的针对性,变成了一个空架子。安全承诺要因不同岗位、不同人员设置不同的内容,比如董事长、总经理要对遵守法律法规、落实企业安全主体责任、坚持安全方针、确保安全投入等方面进行承诺;基层员工要对遵章守法、执行操作规程、承担业务范围内的安全职责和履行安全义务方面进行承诺。
企业必须将安全领导力表述成文字,使所有企业员工能够理解和执行。安全方针不是企业愿景,它要可以给予安全工作一个方向,有可操作性并有可实现的预期。一个有效的安全方针应该是简洁、易懂并易于接受的,公司应该制定符合企业特定需求的方针,并进行深入广泛的宣传,将其贯彻到业务各个部门和每一位员工,让所有人达成共识。
安全生产责任体系要横行到边、纵向到底,覆盖企业的所有部门和所有人员。“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领导者必须像管理其他任何业务一样重视安全工作。“谁主管谁负责”,在企业工作就要对于工作职责范围内的所有活动负起安全责任。有岗必有责,享受权利必须遵守义务。“一岗双责”,“一岗”就是一个领导干部的职务所对应的的岗位;“双责”就是一个领导干部既要对所在岗位应承担的具体业务工作负责,又要对所在岗位应承担的安全生产责任制负责,也就是一个企业的领导干部应对这个企业的业务工作和安全生产工作负双重责任。所有的领导者和管理人员必须相信和理解,工作场所员工的行动或行为是可以管理控制的,事故是可以消灭的,这是安全管理的基础。
安全管理部门应配备最为精干的专职安全管理人员,因为他们要负责企业安全方面的检测评估、技术支持、协助培训、分析沟通等,应该是领导者的“眼睛、耳朵、助手和顾问”,帮助执行和协调安全程序,使整改安全生产责任体系运转良好。为了有效地实施这些职能,安全管理部门必须具备足够的专业知识,并且能随时为公司各个层面提供技术支持和协助。同时,他们也应该协助对安全管理系统的有效性进行衡量和评估,并且提出相应的建议。安全管理人员应该熟悉设备及环境,具备生产实际经验。领导者的决策、安全管理部门的策划能够落实落地,不单靠安全管理部门的专职安全管理人员去贯彻和落实,还需要技术、一线员工、维修保障人员等兼职安全管理人员来补充完善。顶层设计和底层落实结合、策划和执行结合、理论和实际结合、专职和兼职结合,安全工作难于落实落地的问题将更易得到解决。
缺乏标准、标准自相矛盾、不适当的标准、执行难度大的标准通常都影响企业的安全绩效。提高安全标准的首要步骤是领导者与员工共同努力确保所有的工作标准都是:内容正确、已经得到高层批准的、书面的、简明扼要和易于理解、随时可以查询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安全生产标准化、双重预防机制、标准化班组建设、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等各方面,都给企业提供了大量可参考的标准。将这些标准理解、分解后,与企业实际情况相结合,编制到安全管理制度、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和安全作业指导书、企业安全文化手册、企业目视化手册等载体中。通过宣贯和培训,培养员工作业习惯,形成持之以恒的素养,形成特色的文化氛围,将使企业能够保持稳定优异的安全绩效。
安全绩效必须是可量化和评估的。如果要将现代企业管理流程引入安全管理,那么建立合理、可衡量和能实现的安全管理目标和指标就是基础。可量化的安全目标是显著的存在,员工易于认可和理解,进而能够为实现目标而自觉落实责任、遵守制度和标准。安全目标不仅是事故率,更应该包括为实现安全生产而实施的风险控制措施。目前企业一般都会形成危险源清单和风险清单,这两个清单中的一个重要项目就是有效控制措施。如何保证控制措施的有效,真正能够控制风险存在于可接受范围,就需要进行可行而有效的评估。经过评估加强已有的控制措施,弥补不足的控制措施,研发更为先进的控制措施,最终彻底消灭风险,达到本质安全。
“有感领导”不是“有领导感”,不是背手叉腰、居高临下的空谈,而是深入基层调研,与一线员工打成一片,真实了解基层的现状与问题,亲自垂范给予有针对性、切实可行的指导。“有感领导”是有安全认知的领导,是企业各级领导通过以身作则的个人良好安全行为,使员工真正感知到安全生产的重要性,感知到自身做好安全的必要性。“有感领导”是有安全感召力的领导,是企业各级领导通过员工可以“看到、听到、体验到”的方式展现自己对安全的承诺。通过具有承诺与保障、带头与示范、影响与感染等方面的“有感领导”,安全领导力将得以大大提升。
要明确安全培训是实现安全生产的有效对策,是做好安全监管工作的重要支柱,是安全生产“五要素”(安全文化,安全法制,安全责任,安全科技,安全投入)的基本内容,是安全管理水平不断提高的根本手段,是企业安全文化落实落地的重要举措。一个好的安全培训程序是通向成功安全管理的基础,安全培训的关键是改变人们对安全的认识和态度。建立安全培训体系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制定完备和可行的培训计划。要充分考虑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中的规定、企业安全工作需求、职工安全诉求、环境变化如“四新”(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等方面;二是要加强培训过程的监控,要通过制度化、流程化进行有效监督;三是要进行效果跟踪和评估反馈,对于培训的组织、培训师的表现和员工考核结果进行评估反馈,要消除培训隐患,不断改进、巩固和提高员工培训效率,要建立人员培训档案,还要良好运用考试、抽查、现场行为观察等多种评估手段保证评估的准确性;四是建立员工培训激励机制,培训结果与个人晋升、薪酬调整和绩效考核挂钩,变员工“要我培训”为“我要培训”,确保安全培训工作落到实处、取得效果。
事故根源分析的主要目的是确定系统原因,避免今后再次发生。进行事故调查的目的不是要对某人进行处罚,更重要的是要通过吸取教训,避免事故再次发生。了解“事故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和“谁负责任”这两个问题不应该混淆。及时确定直接造成某个事故的个人行为是事故的原因,通常也不能轻易地将责任推卸到涉及事故的某个人身上,把事故原因看作是管理层的责任范围更合适。
为了实现安全绩效的持续改进,激励员工采取安全行为是另一个重要方面。缺少激励机制将可能在很大程度上妨碍安全管理,企业应该建立系统的激励机制,激发他们关心安全,树立良好的安全习惯。
在安全生产实践中对于预防事故的发生,仅有安全技术手段和安全管理手段是不够的。当前的科技手段还达不到物的本质安全化,设施设备的危险不能根本避免,需要在人的安全知识、技能和意识方面来降低人的不安全行为,因此需要用安全文化手段予以补充。安全管理虽然有一定的作用,但是安全管理的有效性依赖于对被领导者的监督和反馈。而领导者无论在何时、何事、何处都密切监督每一位职工遵章守纪,几乎是一件不可能的事,这就必然带来安全管理上的疏漏。被领导者为了某些利益或好处,例如省时、省力、多挣钱等,会在缺乏管理监督的情况下,无视安全规章制度,“冒险”采取不安全行为。然而并不是每一次不安全行为都会导致事故的发生,这会进一步强化这种不安全行为,并可能“传染”给其他人。不安全行为是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大量不安全行为的结果必然是发生事故。安全文化手段的运用,正是为了弥补安全管理手段不能彻底改变人的不安全行为的先天不足。安全文化的作用是通过对人的观念、道德、伦理、态度、情感、品行等深层次的人文因素的强化,利用领导、教育、宣传、奖惩、创建群体氛围等手段,不断提高人的安全素质,改进其安全意识和行为,从而使人们从被动服从安全管理制度,转变成自觉主动按安全要求采取行动,即从“要我安全”转变成“我要安全”。
企业安全管理出现问题甚至发生事故,更多时候不是因为企业在管理体系文件要求方面存在缺陷,而是在安全领导力方面存在短板。其实,高管层、中层管理人员、基层管理人员以及班组长都需要一定的安全领导能力。随着企业的改革发展,企业规模在不断扩大,从业人员类型不断增多,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不断涌现,给企业安全管理能力提出严峻的挑战。有效提升安全领导力,强化安全领导力的建设,全面提升企业安全管理水平,确保优异安全绩效,是企业能够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础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