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丽丽
【摘要】“学习动机”是教育心理学中一个至关重要的名词,它源于教育心理学,且闪烁着教育心理学之光。在教育教学领域,激发动机是促进教学的重要途径和手段,教师除了要运用一些较为常见的方法来激发动机之外,还要能够从教育心理学的专业角度来优化动机激发策略,继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建立积极、健康、持久的学习动机,以便构建高效教学模式。在本文中,笔者分析了教育心理学中的学习动机,并探索出激发高中生学习动机的策略。
【关键词】教育心理学;高中生;学习动机;激发策略
对于教师来说,激发高中生学习动机的目的,一是让学生不用被催促、不用被监管,实现自愿学、主动学;二是让学生形成源源不断的动机,保持持久的學习动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教育心理学角度看,只要按照一定的策略和方法来实施,以上目的是一定可以实现的。毋庸置疑,对于教师来说,揭开教育心理学中学习动机的神秘面纱,并从专业角度、用专业策略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十分迫切。
一、教育心理学中的学习动机
1.学习动机
在学习这一复杂的心理活动中,有一种能维持学生个体的学习活动,并使其朝着一定目标前进的内部驱动力,这种驱动力便是“学习动机”。简言之,学习活动中存在着或简单或复杂、或浅层或深层、或感性或理性的各类学习动机,这对于学生完成某种学习目标具有促进作用。在教育心理学中,影响学生学习的因素颇多,但最重要的非“学习动机”莫属。学习动机,是一种内驱力,是一种自我调节,是一种倾向。教育心理学将其分为认知内驱力、附属内驱力和自我提高内驱力。如果学生具有了自我提高内驱力,便具备了持久的学习动力。
2.与学习动机相关的因素
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看,很多因素与学习动机有着直接的关联。首先,学习动机的强弱影响着学习效果。拥有较强学习动机的学生,学习效果往往较好,而拥有较弱学习动机的学生的学习效果往往较差,但这不是绝对的,动机还是应保持在中等水平,综合来说这样更好。其次,教师的教学方法,学生的学习策略与学习动机相联系,教得有趣,学习策略有效,动机便持久,反之则不然。再次,学习环境也会影响学习动机。最后,自我效能感好的学生,学习动机往往较强。
二、基于教育心理学的高中生学习动机激发策略
1.进行心理教育指导,激发学习动机
对于高中生来说,学习动机是一种意愿,是一种倾向,它意味着“我愿意学”“我想学”“我乐意学”“我爱学”,表现的是一种积极主动性。诚然,要想激发高中生的学习动机,并使其长久保持,教师必须能够让其从心理上感受到学习的重要性,体验到学习的幸福感,继而产生一种自我提高内驱力,而不是仅仅拥有靠“认知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来支撑的较短时间的动机。这就意味着,教师要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心理教育与指导,从根本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在教学中,教师要了解学生内心情感,主动去触碰学生心灵,并向其渗透“自我提高内驱力”的相关教育,让学生感受到基于“自我实现需要、自我成长”学习动机的重要性。
2.基于差异因材施教,有针对性地激发学习动机
高中生小到每一个学生(同一班级不同水平的学生),大到每一个学段(高一、高二、高三)都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在采用策略激发动机时,教师要基于差异性因材施教,探索出不同的策略。对于同一个班级不同水平的学生,教师要基于教育心理学,选择合适的策略。优等生动机一般较强,教师不需刻意激发,只需要经常性地呈现拓展性知识、冲突知识即可,这种方法往往让优等生很受益;对于中等生和学困生,教师要善于通过心理指导,帮助其解决学习生活中的困难等来激发其学习动机。特别是对于学困生,教师应多进行激励和鼓舞,让其获得赞誉,以增强其“附属内驱力”。对于高一、高二、高三不同学段的学生,教师的策略也要有所不同。高一重兴趣培养,高二重兴趣维持、积极性提升,高三则重压力疏导等。各科教师要明确阶段,巧妙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3.提升教师教学素质,使学生保持持久动机
在学校教育中,各科教师要想让学生在学习时具有良好的学习动机,提升自身素养,巧用多种教学方法,去诱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使学生自主、自愿地学习很重要。首先,学校要重视教师培训与教师考核。培训是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和素养的基本途径。在现代教育中,新课改和素质教育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能故步自封、不思进取,而应该不断优化教学理念与方法,实现自我提升,以迎合时代教育发展的需求。在培训内容方面,学校应主要进行教学观、教学法、新技术、职业道德等的培训。其次,教师要主动学习,与时俱进。教师除了要参加学校的培训,实现与其他教师在授课上的切磋,还要主动进行自我学习,阅读教育心理学相关书籍和专业课书籍,提升自我,使自己有能力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并使其长久保持。
4.营造良好课堂环境,诱导学生自主学习
在高中阶段,良好的学习环境,就是人人争先、人人想学、人人爱学的课堂学习氛围,良好的学习环境对于激发学生动机具有极大的作用。因此,教师要营造趣味活泼、温馨自由、民主平等、积极向上、融洽宽松的课堂氛围,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诱导其自主学习。首先,教师应运用多种课堂教学法,打造趣味教学情境。其次,教师应主动与学生沟通,建立和谐、民主、自由、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如果发现学生缺失动机或动机不足、动机衰竭等现象,一定要主动对其进行疏导与鼓励,以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
5.重自我效能感渗透,保持乐观态度
在教育心理学上,自我效能感就是学生对自己能否成功做一件事的主观判断,这是一种观念,一种感觉。自我效能感高的学生,学习动机往往会更强。因此,教师要主动将“我能行”“我一定可以”的自我效能感渗透于课堂教学中,从而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使其始终保持乐观、自信的学习态度和较为客观公正的自我评价。当然,对于那些不顾自身实际情况,盲目自信、自傲的学生,教师也要进行适当的“引导教育”,让学生能够正视自身优缺点,不盲目自信,也不过分自卑,使其对任何学习活动都抱有“我通过努力可以办到”的积极向上的自我效能感。现在的高中生压力很大,他们往往会产生自卑心理,这就需要教师渗透“自我效能感”教育,帮助其重塑自信。
综上所述,在教育心理学的基础上,教师对高中生动机的激发有了更多专业化、高效化的策略,这更有利于学生产生积极健康、持久不竭的动机,继而实现各科课程的高效学习。学习动机的激发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一个系统的过程做支撑,教师要重视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在教学中不断去渗透教育心理学中关于“学习动机激发”的理念,让持久的、强劲的学习动机始终伴随学生,进而提高学生学习的“质”与“效”。
【参考文献】
[1] 李宁 .基于教育心理学的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策略[J].科技资讯,2018,16(06):171-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