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克宝
就目前的数学教学现状而言,问题重重:数学知识本身的抽象性、简洁性、概括性等特点成了影响数学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落后的教学观念和教学形式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低下;当然,学生自身的问题也不容忽视,不愿学、不想学、学不会等现象在大量学生身上存在。基于此,笔者探究了信息技术手段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发挥的作用并总结出以下三点:
一、在信息技术条件下可以实现教师个性化教学
教师借助信息技术可以实现个性化教学。笔者发现有些教师,尤其是年轻的教师喜欢追随时代潮流,更愿意尝试将最新的信息技术应用于数学教学各个环节中,以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些教师则是将信息技术作为辅助教学工具,只有在必要的时候才会使用;还有的教师喜欢资源共享,愿意在线教学等。总而言之,信息技术成为教师展示自我、实现个性化教学的有力工具。
例如,在讲授《认识人民币》这一课内容时,笔者在大屏幕上展示了各种各样的人民币图片,有一元、五元、十元、二十元、五十元等不同的面值,并引导学生认读了人民币的图案和面值。在完成这一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为了验证大家的学习效果,笔者为学生播放了一段一年级小朋友跟随爸爸去超市买东西的视频。只见视频中的小朋友得到爸爸的许可后,跑到零食区挑选了自己喜欢吃的零食,此时爸爸问道:“你拿的小饼干12元钱,如果让你自己去付钱,应该拿出几张钱呢?”笔者暂停了视频,将这个问题交给学生回答。有些学生说应该拿十二张一元的;有的学生回答应该拿一张十元和两张一元的;还有的学生说拿一张五十元的,再找回零钱……学生的回答得到了笔者的肯定。接下来,师生再次观看视频内容:小朋友和爸爸买完所有的东西后,走到收银台付了钱,正准备回家的时候,妈妈打来电话说家中没有牛奶了,希望爸爸可以买回一箱。爸爸听到后,将这个任务交给了这个一年级的小朋友。小朋友很快就选购了牛奶并拿出了爸爸的钱包准备付钱,但是不知道使用哪一张钱。此时,笔者再次暂停视频,问道:“你能帮助这位小朋友吗?”这个问题对学生来讲有点困难,因为要考虑牛奶的价钱和爸爸钱包里面人民币的数量。见到大家愁眉不展的样子,笔者继续播放视频,让收银员大姐姐为大家解答疑惑。等到视频播放完毕后,学生也都了解了人民币的基本知识。当然,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学生还产生了新的疑惑:为什么没有面值30元、40元的钱?如何识别人民币的真伪?损坏的钱还能够继续使用吗?为了解答大家的疑惑,笔者又为学生播放了相关的视频资料,增加了学生的知识积累,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到了新的知识,开阔了眼界。
在本次教学过程中,为了加深学生对本课内容的理解,教师展示了形象、直观的图片和视频教学资料,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好奇心与求知欲,提高了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
二、在信息技术条件下可以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
信息技术凭借容量大、更新快、范围广、传播速度快等特点深受师生青睐。学生在课上可以利用在网络上查找的图片、视频、演示文稿等资料进行学习;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观看名师讲座、微课课件或者是与教师进行微信聊天、远程视频等活动,满足其自身多样化的发展需求。
例如,在讲授《四则运算》这一课内容时,笔者决定利用信息技术让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活动,从而很好地完成本课的学习。于是在教学活动一开始,笔者就将学生带到了计算机室中,这令他们兴奋不已,因为可以看动画片、玩游戏,但在笔者的提醒和监督下,大家还是陆续进入了学习状态。笔者在巡视教室的过程中发现有些学生从数学概念学起,查找了网络上涉及四则运算的所有概念,从对比中寻找哪个概念更为准确;有的学生则准备在习题练习中逐步掌握新的解题步骤;有的学生希望借助名师讲堂进行本课的学习,快速高效地掌握所有的知识点……无论大家选择的学习形式如何,都能顺利地完成此次的教学任务,因此笔者并没有进行过多干涉。但在此过程中,学生玩游戏、聊天的情况不断发生,受到了笔者的严厉批评。等到学生完成基础知识的学习后,笔者引导学生登陆了某个学习平台,进行了一次线上小测评,以此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并搜集相关数据作为今后教学活动的参考资料。这节课很快就过去了,学生依依不舍地离开了计算机房,但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满足的表情。由此,笔者认为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要合理、有效地使用。
在本次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开展了自主学习活动,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机会,满足了学生的多样化发展,这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信息技术条件下产生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
信息技术丰富了课堂教与学的手段,师生既可以通过微课、翻转课堂等形式实现面对面学习,又可以打破教学时限,可以进行远程教学,充分发挥出了信息技术的优势。
例如,在教学《多位数乘一位數》这一课内容时,笔者在征求了同事的同意后,开展了一次班与班之间的在线教学活动。几个班级的学生共同分享优质的教育资源,在多名教师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中,学生的学习情绪高涨,课堂氛围十分热闹。结束了同步教学后,为了巩固学生学到的新知识,笔者在多媒体大屏幕上出示了几道练习题,让学生自己尝试解答:
23x3= 33x8= 18x4= 422x2= 231x5=
学生跃跃欲试,不等笔者催促,马上动起笔来。当然,新知识的学习和掌握会有一个过程,学生在计算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了错误,不是竖式书写不规范,就是计算顺序出现错误,这种情况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见此情景,笔者首先肯定了学生的努力,再委婉地指出学生身上存在的问题,在师生的合作下,学生最终改正了这些问题,掌握了新的数学知识。除此之外,笔者还把本课学习的重难点制作成微课课件上传到网络中,便于大家学习。学生既可以利用课下时间下载或在线观看笔者制作的微课课件点,解决教学重难点,又可以利用微课课件进行复习活动,从而打破了教学的时效性。
综上,笔者认为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的相互融合不仅是新课程改革对小学数学学科提出的新要求,也是教育教学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的表现。因此,笔者在研读信息技术教学理念,把握小学数学教材的基础上,总结出了以上三点优势,实现了师生的个性化发展和“教”“学”形式的多样化,以期为教师同仁们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 李宇 .优化手段,辅助教学——浅谈小学数学信息化教学[J].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7(05):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