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腔静脉滤器置入及介入溶栓治疗下肢静脉血栓

2020-02-11 11:19李长翔
吉林医学 2020年2期
关键词:周径滤器下腔

张 骏,徐 庆,李长翔

(成都市第六人民医院,四川 成都 610000)

肺动脉栓塞属于严重疾病,给生命带去严重威胁,原因在于下肢与盆腔的静脉血栓产生后栓子脱落进入到右心,肺动脉及其分支受到了阻塞。此病症有较高死亡几率,危害性极大[1]。本次试验选择2014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80例下肢静脉血栓患者研究对象,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4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80例下肢静脉血栓患者作为本次试验的研究对象,试验组行下腔静脉滤器联合介入性溶栓治疗,共45例;对照组行常规抗凝、溶栓治疗,35例。试验组男32例,女13例,年龄23~75岁,平均(43.2±2.8)岁;血栓位于左侧35例,位于右侧10例。对照组男20例,女15例,年龄22~65岁,平均(41.1±3.0)岁;血栓位于左侧22例,位于右侧13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血栓部位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执行常规抗凝、溶栓治疗方法。具体如下:35~75万U尿激酶静脉注入患肢足背,治疗7~10 d;运用止血带捆扎踝关节上方和膝关节下方以阻断浅静脉,促进药物在局部组织上发挥药力;在尿激酶溶栓治疗结束前的2~3 d,开始口服华法林,初始剂量为2.5 mg,治疗期间严密观察患者的国际化比值(INR)与血小板(PLT),根据INP控制范畴,对口服华法林的剂量进行调整。口服华法林半年到1年后,如评估患者服药效果为有高风险出血现象,选择新型抗凝药物,服用半年到1年。在没有安装下腔静脉滤器的情况下,执行溶栓治疗,有着极高的几率会出现血栓脱落引发肺栓塞的情况,我院不考虑选择此方案治疗中央型、混合型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病症,此方案仅用来治疗周围型下肢深静脉血栓病症。如患者没有抗凝禁忌证,选择低分子肝素对患者执行抗凝10 d。在低分子肝素停止前的2~3 d口服华法林,初始剂量2.5 mg,治疗中严密观察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PT)、凝血酶原时间(PT)、血小板(PLT)。根据INP控制范畴,对口服华法林的剂量进行调整,口服华法林半年到1年后,在评估患者服药效果为有高风险出血现象,就选择新型抗凝药物,服用半年到1年。

1.2.2试验组:执行下腔静脉滤器联合介入溶栓治疗方法,具体如下:①下腔静脉滤器置入:在局部麻醉下经健侧大腿根部股静脉穿刺,在DSA下行下腔静脉造影,掌握下腔静脉与髂骨静脉通路状况、是否存在血栓,并逆行下肢深静脉造影,再次明确DVT诊断。判断静脉血栓病变程度,测量下腔静脉的宽度,定位双侧肾静脉开口的部位。在肾静脉开口下缘的下腔静脉部位,借助X线透视作用,放置滤器,放置在肾静脉开口以下1~1.5 cm处的下腔静脉,释放完毕后再进行造影复查,观察滤器的位置。②导管置入溶栓:成功置入滤器后经腘静脉或小隐静脉置入5Fr Cobra导管到患侧中,溶栓导管直接置入到血栓闭塞的静脉腔内,50万U尿激酶经导管直接注入血栓内实施溶栓,导管保留3~5 d,每天给予60万U~100万U尿激酶24 h持续给药;同时给予5 000 U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每次12小时;辅助使用低分子右旋糖酐、银杏达莫等药物治疗。溶栓期间行静脉造影,了解溶栓情况并指导导管位置。在出院前改用低分子肝素为华法林口服抗凝治疗,将INR控制在2.0~3.0之间。

1.3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症状变化、肺动脉栓塞(PE)状况。测定治疗前与治疗后3 d、7 d与14 d双侧肢体髌骨上缘以上15 cm周径,记录双侧肢体周径差。把治疗之前血管超声检查数据、治疗后7 d、14 d、30 d的血管超声检查数据作为评定患者静脉血流改善状况的参考依据。对比治疗前与治疗后14 d、30 d患肢静脉血管顺行造影静脉血管通畅状况。

1.4疗效评定:患肢周径、张力、活动度基本正常,治疗前后肢体周径差<1 cm,彩超显示患肢静脉血流全部或基本恢复到正常值,静脉血管顺行造影呈现患肢栓塞的血管全部通畅,定为治愈;患肢周径、张力、活动度趋于正常或有显著改善,治疗前后肢体周径差>1 cm且<2 cm,彩超显示患肢静脉血流部分恢复到正常值,静脉血管顺行造影呈现部分患肢栓塞的血管通畅且通畅血管管径不到1/2或部分栓塞血管畅通小于1/2但侧支循环构建较佳,定为好转;患肢周径、张力、活动度没有显著改善,治疗前后肢体周径差超过2 cm,彩超显示患肢静脉血流没有恢复到正常值,静脉血管顺行造影呈现患肢栓塞的血管没有变化,定为无效[2]。总有效率=(治愈例数+好转例数)÷总例数×100%。

1.5统计学处理:此次实验所有数据全部由SPSS 21.0版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进行组间数据对比;以率(%)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比较组间资料。以P<0.05代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治疗效果对比:对比两组治疗效果,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7.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7.2%,试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0.318,P<0.05)。见表1。

2.2两组PE出现状况对比:试验组患者接受滤器置入术后,无PE症状出现,对照组出现6例PE症状,发生PE症状的几率为17.1%(6/35)。两组都经X线胸片、心脏彩超、CTPA检查以确诊,对比两组PE发生几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8.340,P<0.05)。

表1对比两组治疗效果[例(%)]

组别例数治愈好转无效总有效试验组4528(62.2)16(35.6)1(2.2)44(97.8)①对照组358(22.9)12(34.3)15(42.9)20(57.2)

注:与对照组比较,①P<0.05

3 讨论

下肢静脉血栓指血液于下肢静脉中出现不正常凝结而诱发的多发病与常见病,血栓脱落可引发PE,严重可致猝死,如果早期治疗不及时,就会有静脉瓣膜功能不全致静脉血栓后综合征的产生,从而降低患者的生存质量[2]。导致下肢静脉血栓的因素主要有血流缓慢、血管壁损伤、血液高凝等;一旦有下肢静脉血栓的症状的产生,需要马上实施有效治疗手段,否则就会导致严重并发症产生,如其血栓脱落导致内脏器系统出现栓塞现象,甚至会致死亡,有效治疗就显得极其重要[2-3]。传统治疗下肢静脉血栓的方法是运用抗凝与系统溶栓,但是溶栓药物较难把患肢静脉内全部血栓快速溶解掉,使得完全开放管腔,同时伴有较多并发症[4]。近些年来,导管介入性溶栓技术开始被运用于治疗下肢静脉血栓当中。

下腔静脉滤器置入联合介入溶栓治疗方法的优势在于创伤小、安全性高、操作便捷,给患者带去小的痛苦;下腔静脉滤器置入联合介入溶栓治疗方法的主要目的是避免下腔静脉系统栓子的脱落,以有效减少肺动脉栓塞的产生[5]。此治疗方法一方面可以避免栓子脱落,另一方面又可以保证下腔静脉血流畅通,从而减少并发症出现几率。导管介入溶栓技术让溶栓药物直接接触到血栓,以提高溶栓效果,减少溶栓剂的使用剂量,大幅度地减少不良反应情况的产生[6]。下腔静脉滤器置入联合介入性溶栓治疗下肢静脉血栓,有着明显的临床价值。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对比两组治疗效果,试验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比两组PE状况,试验组PE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针对下肢静脉血栓患者,采取下腔静脉滤器置入与介入性溶栓联合治疗方法,可以获得明显的治疗效果,治疗总有效率大幅度上升,值得大力推广运用。

猜你喜欢
周径滤器下腔
困难滤器回收策略
四肢骨折后张力性水疱的处理方法
初次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中膝关节容积率与术后早期膝关节活动度的关系研究
不同回收组套回收超长期时间窗OptEase下腔静脉滤器效果
桃红四物汤在预防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应用价值
改良序贯法测定蛛网膜下腔注射舒芬太尼用于分娩镇痛中的半数有效剂量
花粉过滤器
冰硝散外敷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护理中的应用
复合手术救治重症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体会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观察与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