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尔伯格“公正团体法”在高校辅导员德育工作中的有效运用*

2020-02-11 14:07叶纯亮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公正道德教育团体

叶纯亮

(合肥师范学院 文学院,安徽 合肥 230600)

高校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其道德素养对社会发展、经济繁荣、人才建设等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我国一直以来也非常重视大学生的德育教育,一直把立德树人、促进大学生道德决策能力提升作为高校各项建设工作的核心来抓[1]。习近平总书记更是在多次讲话中提出了高校学生德育教育工作的重要目标,就是要培养又红又专、具有良好道德素养的优秀人才。作为高校德育工作的主要实施者和引导者,辅导员在帮助学生提升德育水平、培训学生良好的道德判断能力方面担负着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作为辅导员不仅要从理论层面意识到德育教育工作的重要性,明确相关理论和思想的核心精髓,而且要在实践层面不断进行德育教育模式探索[2]。“公正团体法”从实践的层面为德育教育提出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方法,对于高校的德育教育工作开展有良好的借鉴意义和价值。

一、科尔伯格“公正团体法”在高校辅导员德育工作中的重要意义

“公正团体法”是美国著名的教育家科尔伯格所提出的针对个体德育发展的理论,是其道德认知发展理论中的重要概念。科尔伯格在道德教育以及学校德育领域的研究非常系统,是德育教育发展领域的先驱者和推动者。在对以色列集体农庄以及美国一家女子监狱进行实地调查和实验的基础上,结合科尔伯格自身在二战时期的遭遇和对人类道德的系统思考,并批判性地继承发展涂尔干集体教育思想,科尔伯格提出了道德教育的新策略和途径,即“公正团体法”。

从高校德育辅导角度出发,“公正团体法”可以理解为通过建立和发展师生之间公平正义的交互环境以及道德氛围,凭借民主参与和管理的方式,强化集体教育的原则和理念来提升个体的道德水平[3]。由于“公正团体法”有着坚实的实践基础,是在大量实验基础上所提出的理论,因此其实用性和可操作性都非常强,理论架构也非常严谨。对于“公正团体法”的核心思想可以从四个方面加以概括,即:首先,良好德育氛围的营造是开展“公正团体法”的前提和基础,德育教育的效果与道德环境之间息息相关;其次,共同参与、民主管理是“公正团体法”的核心理念;再次,公正性是团体结构发展水平的重要因素;最后,通过学生之间和学生个体内在的自我教育来提高道德水平是德育教育的最佳方式。“公正团体法”在学校德育教育发展方面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对于高校辅导员开展德育工作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4]。

第一,全面塑造大学生道德责任意识,提升道德发展水平。“公正团体法”的核心思想和做法,在于营造良好的道德整体氛围,以环境改观来带动学生个体的道德水平提升,同时借助隐性课程的开展,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道德决策。科尔伯格提出,个体能否作出正确的道德决策,实现道德素养的提升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所在团体的道德氛围影响,因此,建立学校良好的道德环境对于学生的道德提高有着重要意义[5]。

第二,进一步强化大学生道德认知能力,并实现行为转化。德育教育不仅要重视道德认知水平的提升,还要不断促进道德认知向道德行为的转化,只有高效率的转化结果才更具实际意义和价值。“公正团体法”在促进学生道德认知能力提升并转化为实际行动方面有着独到的优势,这种建立于道德认知发现理论且结合了大量实践经验的方法,有利于帮助学生作出正确的道德决策,从而指导自身的行为。在具体实践操作中,它通过团体活动的组织来发挥作用,将辅导者与学生平等地纳入活动团体中,赋予平等的参与和管理团队制度的权利,对于遇到的道德问题,每一个参与者都能平等地提出意见和建议,团队的所有制度和规范都由每一个成员共同协商制定,并遵照执行,这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对于外在的道德规范的主动认可与行使的动力。

第三,为大学生德育教育提供新的方式,实现实践方法创新。在传统的道德教育模式下,依靠理论的强化是主要的方法,但显然这种过于抽象,缺乏感知性的方法收效甚微,且需要付出相当多的管理精力和成本,限制了高校辅导员的管理效率。“公正团体法”的出现则打破了这种局面,它从实际的操作和团体活动的组织层面为德育教育提供了新的方法,通过建立公正、平等的团体,营造良好的团体道德氛围来影响团体中的每一个人,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内生动力,自觉主动地遵守道德规范,形成正确的道德决策。

二、当前高校辅导员德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讨论

(一)忽视学生主体参与度,导致德育教育实效性差

当前高校辅导员在开展德育工作、践行德育课堂时方法比较单一,通过组织班会等形式来进行单向的讲授灌输依然是主要方式,在这种机械且缺乏活力的方法下,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很难被激发,其很难达到预期效果。在高校的德育教育实施过程中,高校辅导员占据主体地位,发挥着主导作用,学生则是被动的接受者,大多数时候,德育教育的课堂上辅导员在滔滔不绝地讲授,学生被动机械地接收信息,课堂氛围沉闷而缺乏互动成为主要的状态,辅导员与学生之间很少进行沟通交流,互换想法,讨论的环节也非常少。此外,对于学生的个体性缺乏关注,德育教育未能做到结合学生个体实际因材施教,对学生多元化关注的缺失压抑了学生的积极性,同时由于教育过程中很少设置学生参与的环节,因此其实效性是非常薄弱的。对于很多学生来说,无法真正从辅导员的德育教育中获得明显的成长,流于形式、停于表面成为当前高校德育工作开展的“通病”。

(二)德育教育氛围营造不足,缺乏隐性教育的渗透

学校的道德氛围对学生的德育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学生个体的道德观念、道德行为都会与环境的主体氛围形成呼应。很多高校辅导员在开展德育工作时往往只重视课堂上的讲授而忽视了学校和班级道德氛围的营造,忽略了隐性教育的渗透作用,甚至在一些高校的学生组织中存在着大量见不得光的暗箱操作,学生会竞选采取非正常渠道来获得选票,金钱交易等现象时有发生,奖学金发放中拉关系,社团纳新过程中“走后门”,这些不良的道德行为充斥在各种学生组织或社团中,形成了很坏的影响,给学生个体的德育发展树立了不好的榜样,削弱了德育教育的效果。

(三)大学生自律意识淡薄,缺乏自我道德教育能力

当前,高校德育教育存在过度重视外在的约束和指导教育,而忽视了对学生自律性的引导和提倡的现象,学校道德教育中对于学生的自律意识的培养是比较匮乏的。事实上,道德是作用于人的心灵层面的事物,是需要激发个体内在的动力才能取得良好效果的教育事项。在德育教育中,对学生的自律性以及自我道德教育的重视是非常必要的。个体的道德发展最重要的推动力量还是来自于内在的自我觉醒,辅导员以及学校的道德引导只是他律性质的约束,其作用是有限的,只有当学生在不存在外在约束的情况下仍然能独立进行正确的道德决策,规范自己的道德行为才能被认为是道德教育的成功。

三、科尔伯格“公正团体法”在高校辅导员德育工作中的有效运用

(一)开展民主化的师生德育互动,提升学生集体感和参与感

科尔伯格认为道德教育的关键不是向人们讲解什么是道德行为,道德标杆的内容包括哪些,而是要让人们具备推理和评价能力,对自我的行为是否道德具有判断力,能主动自觉地作出正确的道德决策。因此,在高校道德教育中,辅导员既要重视学生的集体感的培养,也要留出足够的时间,设计必要的环节与学生进行高效的沟通互动,要重视学生的参与,赋予学生进行民主管理的权利。 首先,就前者而言,高校本来就应该是一个师生可以平等交互、具有良好的沟通渠道、民主的管理模式的社区,自由、活泼是这个社区的主题曲,因此辅导员应该打破传统的家长权威式的沟通互动模式,弱化权威性,发展平等民主性,帮助和启发学生自由表达思想,沟通理念,从而激发学生的集体感,使他们更容易认可集体的规范,主动将集体道德感融入到自我的道德体系中。其次,就后者而言,辅导员和高校应该借鉴“公正团体法”的思想和方法,赋予学生民主平等地参与到团体制度规范制定、管理等事项中,对于集体事务群策群议,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提升学生的道德决策能力。比如:在著名的西点军校中,教官的职责只是在于引导以及必要的辅导,而大部分的事务管理则都由学生自主进行,这种模式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和集体责任感,在潜移默化间促进了其道德素养的提升。

(二)充分发挥教师人格表率作用,为学生树立道德榜样示范

在道德教育中,环境的影响作用是深远的。良好的环境氛围对于个体的道德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环境作为一种隐性资源可以在潜移默化间给学生提供道德榜样,借助精神作用机制来引导学生的道德决策。高校中教师作为学生成长环境中重要的影响者和指导者无疑会对学生的道德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辅导员自身的言谈举止、行为规范在很大程度上都会成为学生效仿的榜样,因此辅导员应该时刻省察自身,“吾日三省吾身”,时刻意识到自身的表率作用,严以律己,以身作则,为学生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要在品德修养和人格魅力等方面“苦心修炼”,以崇高的精神境界,高尚的道德品格为学生树立积极的榜样,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师自身高尚情操的影响而自觉遵守道德规范,提升道德自律性。事实上,榜样的作用在很多时候都远远胜过各种说教和灌输,以身作则远远优于以言说法,学生自觉主动地效仿榜样的行为举止,形成良好的道德决策能力远远比被动地接受道德知识灌输,在外在的约束下被迫规范自己的行为来得更加有效。因此,作为高校辅导员,要对自身的示范与引导作用有明确的认知,重视隐性的教育,与课堂直接的灌输相比,榜样的作用,隐性的模式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积极创新德育教育实践形式,为德育实践提供角色承担

传统的德育教育以理论知识的宣讲为主,说教是主要的模式,然而这样的教育方法由于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有较大脱节,缺乏实践活动,因此效果不佳。根据科尔伯格的德育教育思想,采用“公正团体法”来进行德育工作,可以有效增强其实践性,这种建立在实践模式上的方法借助团体的形式发挥作用,每一个团体成员都可以在团体中平等地交流互动,表达想法,对团体事务提出自己的观点,在集体的影响下提高道德决策能力,在道德实践的过程中,学生通过进行角色承担来提升自己的道德素养,而角色承担需要具备以下的条件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首先,辅导员要有意识地帮助学生营造良好的角色承担环境氛围,给予学生更多参与和讨论集体事务的机会,保证德育实践活动中氛围的平等和谐、节奏的张弛有度,使每一个人都能认真地投入到活动中,对他人的发言认真聆听,积极思考,同时自己针对讨论的议题有充分的思考。德育实践活动的高效开展离不开辅导员的积极引导和对氛围的营造。其次,辅导员在进行德育实践活动时要注重学生对于个人主观认知和过激态度情绪的处理,引导学生认识到每一个人都可以承担别人的机会,在角色承担上每一个人都是平等的,以此来帮助学生克服个人情绪对问题讨论和道德决策的负面影响。角色承担的可替换性保障了团体中道德决策的公平和正义,从而使决策都能得到每一个成员的认可,进而主动遵照执行。总之,角色承担可以使学生能学习换位思考,设身处地地为别人着想,使自己的行为更加符合道德要求和规范。

(四)强化大学生的道德自律意识,开展个体教育和集体教育

道德问题归根到底是人精神层面的问题,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就必须从其心理出发,强化心理建设,促进其自律性的形成,从而自觉主动地遵守道德规范,提升道德决策的能力。根据科尔伯格的观点,学生道德品质的提升单纯地依靠辅导员的理论知识灌输其效果是非常有限的,而寄希望于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社会经验的增加而自动实现道德素质的提升也是不现实的,只有当学生个体内外部形成合力,个体的道德意识与社会外在的道德约束形成有效交互时,道德素养才能提升。因此在进行道德教育实践活动时,辅导员就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自律意识,有效地开展个体教育和集体教育。首先,可以借鉴“公正团体法”的方法,通过设置集体会议来解决道德问题,比如针对偷盗行为,组织集体会议,引导每一个学生进行认真地讨论分析,对偷盗行为进行道德评价,并商讨出解决的方法。在科尔伯格的实验中,偷盗者没有找到的情况下学生都选择了一起承担责任的做法,对于被盗者的损失大家愿意共同承担,而通过这样的集体会议,团体中再也没有发生任何偷盗事件。由此可见集体会议方法对于道德建设的意义。其次,辅导员可以引导学生充分发挥主导性,共同协商制定详尽的班级规章制度,以此来激发学生的自我道德管理意识,同时也能使得班规更易于被执行。在该过程中,要保证每一位同学都平等参与,包括辅导员在内,对于班规制定有着平等的权利,不存在任何权威和特权,辅导员的角色只是一位引导者,而班规包括收集意见,形成初稿,最终定稿,执行落实方法以及违规惩戒等等内容都由学生共同协商制定。通过这样的方式能使得班规更加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且具有较强的操作性,最重要的是有助于促进学生自律意识的觉醒,其带来的德育教育效果是非常显著的。

综上所述,大学生道德素养提升对社会发展建设和国家未来优秀人才储备有着重要意义。高校辅导员作为大学生道德教育主要的引导者和实施者,在德育工作中肩负着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纵观当前我国高校德育教育状况,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有不少问题和短板存在,这些问题与不足极大地制约了德育教育的发展,为此就需要高校辅导员不断优化自身的知识结构,借鉴在德育实践教育方面有着确切的效果的“公正团体法”来从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加强对大学生的德育辅导。“公正团体法”以其充分的实践研究为道德教育实践提出了一套可行的、具有较强操作性的方法,该方法的核心在于通过建立良好的团体道德氛围、组织团体道德实践活动来潜移默化地影响团体中个体的道德水平,促进其道德决策能力的提高,对于我国当前的高校道德教育辅导来说,有比较丰富的参考借鉴意义。

猜你喜欢
公正道德教育团体
中国队获第63届IMO团体总分第一名
中小学信息道德教育研究二十年:回顾与展望
Chapter 21 A dilemma 第21章 艰难的抉择
整合校外教育资源 做好青少年道德教育
“微时代”道德教育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团体无偿献血难成主流
吕坤公正观浅析
成人:道德教育的使命
美团体打广告抗议“中国制造”
公正俄罗斯党往何处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