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贫困村联团村脱贫攻坚的困境与对策*

2020-02-10 18:55朱福军
关键词:吉首驻村贫困户

朱福军

(吉首大学离退休工作处,湖南 吉首 416000)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脱贫攻坚作为关乎党和国家的政治方向、根本制度与发展道路的大事来抓[1],将其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作出了一系列重大部署和安排,全面打响了脱贫攻坚战.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旨在加快推进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加速补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深度贫困村作为短板中的硬骨头,是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坚中之坚”.吉首市矮寨镇联团村是一个典型的深度贫困村.2015年,根据湖南省的安排部署,吉首大学作为后盾单位对口帮扶联团村,拉开了深度贫困村脱贫攻坚的序幕,开启了乡村振兴的新征程.

1 联团村脱贫攻坚的现实困境

联团村地处吉首市矮寨镇西南部,距吉首市城区32 km,是吉首市海拔最高的行政村.该村地势陡峭,主要以林地、山地和基本农田为主,耕地面积约266 600 m2.全村辖1个自然村,2个村民小组,共82户338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70户,贫困人口296人.2014年,联团村贫困发生率高达87.6%.联团村脱贫攻坚的现实困境主要体现在如下4个方面:

(1)人才匮乏.第一,缺少带领脱贫攻坚的“领头羊”.联团村因长期受思想、信息、条件所限,农村经济发展思路不明,加上人口空心化等问题,难以形成一支带领贫困群众富民强村的班子队伍.一是队伍年龄老化,文化程度偏低.2015年,村支“两委”6人,平均年龄51岁;党员17人,40岁以下仅1人,60岁以上9人;无高中以上学历人员.二是基层组织作用发挥有限.党支部建设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软弱涣散、制度缺失等问题,导致支部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难以有效发挥.三是村支“两委”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不强.支部和村委存在“两张皮”现象,干部队伍中与民争利、优亲厚友等问题较突出,干群关系不够融洽.第二,缺少推动脱贫攻坚的“生力军”.一是缺少青壮劳动力.全村80%以上的青壮年劳动力常年外出务工,村中留守的老弱妇幼难以支撑农村经济的发展壮大.而外出务工者因文化、技能的限制,微薄的收入对家庭经济的贡献并不大.二是村民脱贫致富的主观意愿不强.大多贫困户发展经济缺计划、技术和经营能力,部分贫困户还存在严重的“等、靠、要”依赖思想,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决心不足.三是弱势群体比例较高,发展能力有限.因病、因智、因残、因老和因学致贫的比例较高,农户家庭负担加重,生活质量不高,难以在短期内脱贫致富.

(2)产业发展缓慢.第一,基础条件难成优势.联团村地处偏远山区,海拔较高,山地梯田面积广.村民居住半山,长期以来,生产劳作多是以人畜为主的传统方式,劳动强度大,收益少.第二,产业规模难见效益.农田耕作和外出打工是联团村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农田耕作主要以水稻、玉米、黄豆和油菜等粮食作物种植为主,收入渠道窄,经济效益低,全村2014年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仅2 000余元.部分村民在高山种植方面进行了小规模的尝试,10户种植了金秋梨(3万m2左右),4户种植了生姜(规模不超过1万m2);在养殖方面,有2户养鸡、鸭(年出栏不到500只),4户养羊(年出栏不到100头).由于技术掌握不好,市场对接不畅,种植养殖抗自然、病虫害和市场风险能力弱,收成时好时坏,无法实现稳定增收.第三,集体经济难以发展.因资源条件匮乏、统筹规划不足和经营管理不善等,联团村发展集体经济举步维艰.2015年之前,联团村既没有集体土地,也没有集体企业、专业合作社等农业经济实体,长期处于无集体收入的尴尬局面.

(3)基础设施缺乏.一是通村公路长期困扰群众出行.2007年,联团村虽建成了通往大兴寨村的机耕道毛路,但因弯多坡陡路窄,没有进行道路硬化和排水、护坡等配套设施建设,导致雨天塌方情况频繁发生,进出车辆通行受阻.二是电力供应未全覆盖.2015年,半山村寨集中居住区的电力供应得到保障,基本能满足村民的生产生活需求,但山脚区域仍有5户村民未通电.三是用水安全堪忧.联团村的日常用水水源主要是井水,人畜饮水安全和消防安全得不到有效保障.四是通讯网络未全覆盖.村内2G通讯信号勉强能使用,但部分偏僻位置仍存在盲区.

(4)公共服务不到位.一是村民医疗保障不足.尽管每年有70%左右村民参加新农保,但无村卫生室也无乡村医生配备.二是村内无教学设施.小学一、二年级学生在5 km外的大兴寨村的学校走读,三年级以上学生在矮寨镇或吉首市区的学校寄宿.大部分的学生完成初中学业后就辍学,仅有不到5%的升入中职或高中.三是住房安全存在隐患.迫切需要进行危房改造或重建的有 40余户.部分危房因年久失修,无人居住,随时有坍塌的危险.四是文化设施建设滞后.全村仅建有1处不足300 m2的非标准篮球场,但场地凹凸不平,周边无防护设施.

2 联团村脱贫攻坚的对策

针对联团村的现实困境,吉首大学驻村工作队拟定了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目标:从2015年开始深入实施帮扶工作30件实事(工程和项目),到2017年联团村的落后面貌得到根本性改变,贫困对象实现稳定脱贫,全村达到较高质量的脱贫标准,到2020年全村基本实现全面小康.为此,驻村工作队计划分“三步”完成目标任务:第1步(2015年4—12月),规划引领,基础先行;第2步(2016年1月—2017年12月),任务落实,整村推进;第3步(2018年1月—2020年12月),提质增效,全面小康.同时,制定了“抓规划引领、提人力素质、破基础瓶颈、兴特色产业、补公共服务、强基层组织、美人居环境”的总思路[2],以期有序推进联团村的脱贫攻坚.

(1)抓规划引领.吉首大学投入6万余元,组织专家为联团村量身订做了《联团村美丽乡村发展规划(2015—2030)》《联团村扶贫开发实施规划(2015—2020)》《联团村脱贫攻坚规划(2015—2017)》,并结合实际制定了年度计划,实现了短中长发展规划的有机衔接和融合,做到“高起点谋划、高标准推进、高质量落实”[3].

(2)提人力素质.一是通过群众大会、入户调研和宣传栏等途径,广泛宣讲扶贫政策和脱贫思路,激发村民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二是积极组织外出考察学习.2015年4月至2017年底,先后8次组织干部、党员、村民200余人次到贵州省、重庆市、长沙市,以及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简称“湘西州”)境内20多个乡镇的40多个村寨,考察学习脱贫致富和乡村振兴的典范.三是扎实开展农业技术培训.协调吉首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培训中心每年到村举办“农业实用技术和创业培训班”,先后邀请有关专家20余人次到村指导种养殖技术.四是开办农民夜校.广泛收集农村产业发展和农村治理的网络教学、宣传视频,组织村民晚上集中观看学习.

(3)破基础瓶颈.2015—2017年,驻村工作队整合各类项目资金1 800余万元,高标准建成通村公路、产业路和入户道路,自来水与消防工程,4G通讯网络信号,光纤宽带入户,光伏发电,电商平台,便民服务中心,基础水利设施等项目[4],“六到农家”全面实现.

(4)兴特色产业.一是2015—2017年驻村工作队投入财扶专项资金300余万元,初步建成“百亩果木示范园”和养殖基地.二是引入农业公司2家,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3家.三是通过财扶资金奖补,以及委托合作社帮扶和重点产业帮扶,建立了特色产业与贫困户利益联结机制,做到村内所有农户产业发展帮扶全覆盖,实现年户均6 000元以上的产业收益[5].四是通过与吉首大学共建产学研基地,入股“湘西好果子”农业科技开发公司共建猕猴桃基地和60 kW光伏发电厂等3个项目,2017年集体经济收入9万元以上.

(5)补公共服务.(ⅰ)强化保障基本医疗.一是全面落实了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农村基本医疗保险和扶贫特惠保险政策,吉首大学结对帮扶干部每年为非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代缴了基本医疗保险费,确保贫困户和非贫困户医疗保障全覆盖.二是健康扶贫政策得到全面落实,建档立卡贫困户住院医疗费用报账比例2016年超过80%,2017年超过90%.三是在建成村卫生室和配备乡村医生的基础上,驻村工作队每年组织吉首大学师生到村免费为群众体检,送医送药,解决了贫困群众就医难的问题.

(ⅱ)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一是保住底线,所有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没有因贫辍学的情况发生.二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的教育帮扶政策全部落实到位,除享受统一减免学费政策外,还享受不同类别的困难生活补贴.三是利用吉首大学的教育资源实施“村民素质提升工程”和“教育助学脱贫工程”,并开办“云上学堂”.2016年起,初中生毕业后全部升入高中或中职就读.2017年7月,联团村2名学生先后接到大学录取通知书,成为了该村第1批大学生[6].

(ⅲ)着力繁荣文化事业.驻村工作队通过在村设立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和民族团结示范基地,全面推进村风文明建设.一是支持组建村武术队、苗鼓队、舞狮队、篮球队和广场舞蹈队,在节庆期间开展文化娱乐活动和对外交流表演活动.二是通过科研立项,吉首大学组织专家完成了村志《莲台山》的编撰工作,制定了广泛认可的村规民约,并助力2名苗拳师傅成为吉首市非物资文化传承人.三是改造提质原篮球场的基础设施,高标准新建村民活动中心和农家书屋,并配齐了广播音箱和体育文化器材等设备.

(ⅳ)全面覆盖社会保障.联团村全面落实了低保和城乡特困人员供养政策,做到应保尽保、应兜尽兜.全村按照规定和程序确定了低保户14户42人,兜底户4户6人,五保户1户1人(分散供养),确保弱势群体社会保障全覆盖.

(6)强基层组织.一是不断加强村级班子建设.2017年,联团村顺利完成村支“两委”的换届选举工作,班子成员平均年龄41岁,班子“双带”作用发挥好,群众认可.党内生活、学习制度,村民大会、民主决策制度,以及“三会一课”“四议两公开”、党员积分管理制度的建设进一步完善,“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常态化、制度化.2015—2017年,联团村党支部被连续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二是着力改善村级组织活动条件.在吉首大学的帮扶下,建成并投入使用的联团村综合服务平台(占地面积2 000 m2,建筑面积500 m2),从根本上改善了党建活动、便民服务、文体活动、农业服务和医疗服务等场所的条件.此外,村级组织的办公设施也更完善.

(7)美人居环境.一是改善居住条件.2015—2017年,通过实施整村推进,危房改造46户,危房重建2户,易地搬迁17户,住房安全问题得到妥善解决;在户户通自来水的基础上,90%以上农户实施了“三改一化”(改厕、改厨、改圈,院坝硬化)工程.二是开展环境治理.通过“美丽湘西”治理,实施果木花卉种植、太阳能路灯亮化和垃圾回收设施修建等,村寨环境卫生条件得到显著改善.三是创建发展平台.利用联团村特色民居和优美环境的优势,积极申报各类发展平台,成为“吉首市美丽乡村示范村”和“湖南省少数民族特色村寨”.

3 联团村脱贫攻坚的启示

在吉首大学的全力帮扶下,联团村人均纯收入从2014年的2 000余元增加到2017年的1万余元,贫困群众“两不愁、三保障”水平显著提高,村面貌发生了根本性改变,2017年实现了整村脱贫退出.2015年,联团村被列为吉首市扶贫攻坚示范村,2016和2017年被湘西州评为“脱贫攻坚先进村”.《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中国民族报》《湖南日报》和湖南教育电视台等主流媒体,纷纷报道了吉首大学驻村帮扶联团村的典型事例和工作成效.吉首大学驻村帮扶工作取得的显著成效,既为联团村的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也为其他深度贫困村的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带来诸多启示:

(1)党的领导是根本保证.在党中央的统一部署下,省、市、县、乡、村五级书记一起抓,各级党组织总揽全局和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以及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得到充分发挥,逐步形成了党委政府主导,市场与社会协同发力,专项扶贫、行业扶贫、定点扶贫、金融扶贫和社会扶贫互相补充与支撑的大扶贫格局.吉首大学驻村帮扶联团村的任务,在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全校上下一心,步调一致,合力推进,如期完成,实现了联团村脱贫攻坚的目标.

(2)基层组织是重要保证.在“第一书记”的示范引领下,通过加强思想、组织、制度、作风建设,村支“两委”的治理能力和水平明显提升,村支“两委”班子和党员队伍建设不断加强,干部和党员成为带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中坚力量.联团村综合服务平台不仅是党员活动的固定场所,更是党支部联系党员群众的桥梁,在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凝聚党心民心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3)内生动力是首要基础.坚持扶贫与扶志紧密结合,尊重贫困群众的主体地位,不断强化“不等不靠不乱要,自力更生谋发展”的扶贫攻坚氛围,做到引导而不主导,帮办而不包办,由“要他脱贫”转向“他要脱贫”,充分发挥扶贫对象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联团村3个合作社的自发成立,到无条件完成各个项目,处处都是内生动力被激发的生动写照.

(4)发展产业是主要途径.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大力推进产业扶贫,通过“公司+贫困户”“合作社+贫困户”“大户+贫困户”等产业帮扶模式,提高土地流转费和帮工工资,保底收购农副产品,实施贫困户种苗、耕作、化肥、农药、防疫和饲料惠农补贴措施,使得贫困家庭人均纯收入大幅持续增长,短期内实现了增收脱贫.

(5)发挥优势是关键举措.吉首大学作为驻村帮扶后盾单位,充分发挥自身知识、技术和人才优势,着力于联团村村民思想观念的更新、自身素质的提升和发展能力的培养,着力于各类项目的实施、群众基础的融合,以及政府、学校和社会资源的整合,着力于优秀传统文化的建设和下一代的教育发展,帮扶成效显著,干部群众高度认可,在历次各级检查、督查、考核中得到全面好评.[7]

猜你喜欢
吉首驻村贫困户
吉首大学美术学院作品精选
做好驻村第一书记的“六字经”
驻村博士
吃遍吉首
吉首美术馆
致富闯路人带领贫困户“熬”出幸福
『贫困户』过年
贫困户 脱贫靠产业
人大驻村扶贫工作队的一天
驻村工作队要参与村庄治理

吉首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0年3期

吉首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的其它文章
儿童过敏性紫癜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