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仰才 李纪霞 吴志坤
(1.同济大学体育部 上海 200092;2.上海中医药大学体育部 上海 201203)
大学生作为国家发展的后备人才,是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肩负着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重大责任,其体质健康状况将直接关系到我国未来发展和民族的兴衰。2016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将“健康优先”作为首要原则,把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作为核心任务。尽管政府、社会组织和学校长期以来关注大学生体质健康,可是鉴于体质健康的复杂性以及衡量标准的不确定性等多维因素的影响,大学生体质健康依然存在着一系列问题。总体而言,我国大学生肺活量、速度、耐力等素质水平均呈继续下降趋势,群体肥胖、视力不良等现象日益严重。究其原因,运动不足、作息不规律等不良生活方式,是影响大学生体质健康的主要因素。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教育的发展,现行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项目已经不能全面反映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并且缺乏根据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给予的后期干预措施。笔者采用中医体质类型判定与中医辨体施养的运动养生指导方案对大学生体质健康状态进行干预,促使其树立健康意识、形成良好的生活方式,科学的健身方法,切实提高其身心健康状态。
选取上海中医药大学2015级学生725名,在2015年9月~10月和2016年3~4月分别进行了2次中医体质类型的测试和身体健康状态的测试,第二次测试时脱落学生3名。第一次测试725名,男生186人,占25.6%,女生539人,占74.4%;第二次测试722名,男生185人,占25.6%,女生537人,占74.4%。第一次和第二次测试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根据第一次测试的中医体质类型及健康状态情况,给予9类中医体质类型大学生体质健康指导处方,调整饮食和起居、运动、情志等。如平和体质:运动养生以中等及以上负荷的运动强度,如球类运动、游泳、长跑等;饮食多吃五谷杂粮、蔬菜瓜果,少食过于油腻及辛辣之物;情志养生易保持平衡的心态、愉悦的心情,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起居尽量保证规律,并做到劳逸结合。如气虚体质:运动养生不宜进行高强度运动,可选择较为柔缓的方式锻炼,如太极拳、健身气功、慢跑等;饮食应选用健脾益气的食物,选用谷物、豆类、蔬菜等营养丰富,易于消化的食物,少食生冷苦寒、辛辣等的食物;情志养生要培养豁达乐观的生活态度,避免过度紧张,保持稳定平和的心态;起居应尽量避免风寒署等邪气。如阳虚体质:运动养生以振奋、提升阳气的锻炼方法为主,以提高肌肉力量、爆发力训练为主,如跳绳、三小球、肌肉力量练习、短距离的中速跑等;饮食应多食甘温益气补阳的食物,如:韭菜、羊肉、鸡肉、黄鳝等,少食生冷寒凉食物;情志养生要去忧悲、防惊恐和喜怒、消除不良情绪,多与别人交谈沟通,多听一些激扬、高亢的音乐;起居应注意保暖,远离冷空调,拒绝熬夜。
通过课内外一体化教学的教师指导,运用填写健康日志,手机APP在线签到、关注微健康和健康知识的推送,对大学生进行生活方式及体育锻炼进行监督、指导健康的生活方式及运动习惯。干预指导时间为6个月。
测试数据结果分析显示(表1),平和质得分最高并且第二次得分高于第一次测试分值,标准差也明显升高,表明部分偏颇体质的大学生健康状态在干预6个月后体质健康状态改变的效果较明显;其他8种偏颇体质中均值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痰湿质、湿热质下降更为明显,均值分别下降了10.05、10.64分。这表明了通过6个月的干预,痰湿质、湿热质被调查大学生的偏颇体质改善最为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气虚质、阴虚质、血瘀质、特禀质、气郁质群体的第二次测试结果均值比第一次测试结果也出现了下降,由干预结果可以看出,8种偏颇体质的大学生身体健康状态也有一定的改善。测试结果表明经过6个月的生活方式的调整及体育锻炼,平和质的人数有了一定的增加,8种偏颇体质也有了一定的好转。
测试时间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特禀质第一次74.76±8.1651.18±9.9758.81±14.7553.64±7.4660.75±10.3360.87±5.6359.00±8.8640.31±8.3161.62±16.21第二次79.35±11.3346.17±5.2452.00±10.0648.06±7.1150.70±7.5750.23±7.3954.76±1535.60±12.5754.43±10.89
注:与干预前比较,P<0.05。
从表2中结果可见,干预前后大学生身体健康状态有一定改善,第二次的疲劳、消化、失眠和便秘不良健康状态比第一次测试均值有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身体健康状态总分也有较明显改善。这表明了6个月的综合干预对大学生身体健康状态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测次疲劳不适失眠代谢失调免疫力虚弱消化总分第一次26.24±4.5316.52±4.017.35±4.564.49±2.346.29±3.4313.96±2.926.15±3.4654.95±15.24第二次20.58±4.1712.17±3.623.70±3.022.68±1.353.85±2.209.32±2.072.53±2.5936.56±1.56
注:与干预前比较,P<0.05。
体质健康水平由先天遗传和后天生活方式共同决定,医学研究表明,生活方式是影响健康的主要因素,运动和饮食是其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维持人体健康的重要因素。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教育的发展,现行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项目已经不能全面反映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同时也缺乏相应的干预措施。中医体质辩识是中医辩证论治的内容之一。体质现象作为人类生命活动的重要表现形式,其与健康和疾病的关系密不可分。中医体质是基于先天禀赋和后天获得所形成相对稳定的特质,综合了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心理状态等方面,是人体生命过程中所形成的与自然、环境相适应的个性特征。中医体质辨识对大学生体质评价和评价后的干预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可以弥补现行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的不足。本次调查发现按中医体质类型进行针对性运动养生综合干预取得的效果较为理想,与国内一些相关研究结果相符,说明按照中医体质分类对偏颇体质进行生活方式的综合干预,可以有效地改善和促进大学生身体健康状况。表1的结果表明,通过6个月的干预,痰湿质、湿热质大学生的偏颇体质改善最为明显,而阴虚质、血瘀质、特禀质、气郁质群体有一定的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对9 种体质及相关兼夹体质,制定个性化的干预指导方案,辨体施治,指导其饮食、起居、体育锻炼,进行日常生活方式纠正,以达到调理纠正偏颇体质,使机体阴阳平和,气血舒畅,心身健康的状态。
受试者根据个体的体质类型接受个性化的综合健康干预。从表2的结果可见,干预后大学生身体健康状态有一定改善,疲劳、消化、失眠和便秘不良健康状态有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身体健康状态总分也有较明显改善。笔者认为,通过教师课内外一体化的指导和在线的生活方式干预和受试者自身的努力,健康教育信息的不间断推送,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大学生原来不科学的生活、运动方式。同时,大学生营养健身知识、态度、行为也显著提高。其原因是大学生在被干预和健康教育过程中获得了较为丰富的健康和疾病的相关知识,并且通过有效的、长期的自我体质健康管理,纠正了之前不良的生活行为习惯,在饮食结构、合理的起居习惯明显向有利于健康的行为转变,高盐饮食、高脂饮食、不参加体育锻炼、暴食暴饮等危害健康的行为明显改善。可见,规律的饮食、充足的睡眠、适度的体育锻炼是预防疾病、增进健康的前提条件,才能提高人体的免疫力,保证疲劳的恢复,从而改善大学生的偏颇体质状态,促使被调查的大学生达到阴平阳秘,体质平和,身心健康状态。
总之,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受诸多因素影响,其中加强大学生体育锻炼尤为重要。体育运动可促进人体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并增强人体机能水平,与合理营养相结合,将更加有效地促进大学生身体健康状态和健康意识。此外,生活方式是最直接和最能动的因素,应该以培养良好的生活方式为抓手,制定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干预措施,从饮食营养、生活规律、体育锻炼以及情志调理等方面着手,培养学生健康良好的生活习惯。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体活动,吸引更多的大学生走出宿舍、远离游戏、走进运动场,积极主动参与各项体育活动,从而建立科学的生活方式,进而提高大学生的体质健康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