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 丽 萍
(武汉市中医医院急诊科 武汉 430010)
急诊科室在医院中收治的急诊病人,所患病症大部分都是病情较为严重、甚至危及患者生命的一些疾病。由于病情复杂多变,如果诊治护理工作质量不够高,将会导致患者的病情恶化,对患者造成较为严重的影响,因此医院内对急诊患者的护理质量要有所保证[1]。但是就目前的急诊护理措施来看,急诊常规护理忽视了处于疾病状态中的病人的心理方面的变化,因此常规护理措施不能满足目前人们对急诊病人护理所提出的要求[2]。就此,我院将中医情志护理应用于急诊病人的心理护理干预,力求全面高效的护理,现报道如下。
在患者知情同意并签署协议书的前提下,选取100例于2016年12月~2017年12月在我院诊疗的急诊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患有严重神经精神性疾病、严重高血压、糖尿病、原发肝肾不足的患者均不许参与本次研究。随机将100例患者分为传统护理组、情志护理组,各50例。情志护理组男27例,女23例,年龄29~68岁,平均年龄(37.36±3.25)岁;传统护理组男26例,女24例,年龄28~69岁,平均年龄(38.07±3.29)岁。患者性别、病程长短、文化程度等基础信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达到研究标准。
乙组采用常规护理(即急诊科相关护理人员对急诊病人施以常规护理),包括遵从主管医生的医嘱进行规律服药、合理输液以及必要的物理疗法,对于危重病人要时刻检测患者的呼吸、血压、脉搏、体温等基本生命体征,对于出现意外情况的患者及时进行抢救并上报主管医生采取救治措施。
甲组患者则在传统护理方式的基础上给予中医情志护理措施,具体措施如下:(1)加强对患者的宣传教育:由于患者的文化程度有高有低,因此在给患者普及急诊相关知识时要根据患者的接受能力采取不同的方式,尽量让患者了解急诊科疾病的相关知识,给患者打下坚实的心理基础,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2)及时疏导不良情绪:由于急诊科疾病的特殊性,在给患者造成生理上的不便的同时也会对患者的心理、情志等方面造成一定程度上的创伤,因此在护理过程中,在给予常规护理措施的基础上要引起护理人员对患者心理问题的足够重视,要求护理人员及时发现患者心理问题,并与患者做好充分的沟通,及时疏导患者的不良情绪,同时加强患者对医疗人员的足够信任;此外,由于病情不易趋于稳定,因此患者极易出现紧张、焦虑的情绪,为此护理人员及其陪同家属要及时予以辨别并采取让患者静坐的方法从而达到让患者稳定的状态;(3)保证治疗环境的舒适性,环境的舒适性不仅需要护理人员保持病房的环境卫生,还要求患者所处的人文环境保持和谐的状态,即让患者住的舒心,如可以根据患者的喜好播放一些舒缓的音乐;(4)充分了解患者的心理,要求护理人员对每位患者保持有效的沟通,充分了解每位患者的性格特点及兴趣爱好,并根据其兴趣爱好与其建立起互相信任的关系。
(1)护理后对其心理问题改善情况进行统计如下:①显著减轻:睡眠时间和质量均明显提高,对事物的欲望和兴趣显著提升,自杀想法消失;②基本减轻:睡眠时间和质量有所提高,对事物的兴趣和欲望间断性提升,偶有自杀想法;③无减轻:失眠,多梦,睡眠质量不高,对周围事物无兴趣和欲望,自杀想法出现频率较高。在心理问题改善有效率的统计中,心理问题改善有效=显著减轻+基本减轻。
(2)统计两组患者护理前后以及组间SAS和SDS评分情况,SAS评分越高表示焦虑程度越高,SDS评分越高表示抑郁程度越高。
两组患者经不同的护理措施护理后,统计心理问题改善情况发现,情志护理组患者心理问题改善有效率(90%)显著高于传统护理组(7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组间心理问题改善情况差异比较[n(%)]
组别例数显著减轻基本减轻无减轻改善有效率情志护理组5025(50)20(40)5(10)45(90)传统护理组5017(34)18(36)15(30)35(70)
两组患者经不同的护理措施干预后,两组患者SAS和SDS评分均比护理前降低且情志护理组降低比传统护理组明显,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组别时间SAS评分SDS评分情志护理组(n=50)护理前49.96±5.3557.64±5.58护理后40.32±2.53*#41.32±5.62*#传统护理组(n=50)护理前50.21±4.9458.49±5.88护理后45.85±3.31*44.68±5.43*
注:*与本组护理前相比,P<0.05;#与传统护理组护理后相比,P<0.05。
急诊科不仅对诊治的要求很高,对护理也具有较高的要求。现有的传统护理措施不能满足当下的诊治护理工作,中医情志护理以其新颖的思维、创新的护理方式补充了目前护理措施存在的不足[3]。根据我国传统医学的理论,人体的精神情志活动以五脏六腑的精、气、血、津液为物质基础,当情志变化太过,超过了机体的适应调节能力或者脏腑功能不足都会对人体脏腑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甚至导致发病。另外人体的五脏-肝、心、脾、肺、肾与情志中的怒、喜、思、忧、恐相对应,因此躯体治疗结合精神情志方面的调理比单纯的躯体治疗效果要好[4~6]。
针对急诊患者出现的心理问题,我院采用中医情志护理,即在常规护理过程中贯穿情志干预,通过对患者及其陪同人员普及相关健康知识,加强患者及其家属对急诊疾病的认识,提高了患者对疾病治疗的积极性[7];通过与患者保持高效有序的沟通及时发现并疏导患者不良情绪,让患者尽量远离对其情志活动造成较大波动的周围环境,避免不应出现的不良情绪[8];通过各种途径(包括询问陪同人员或密切关注患者的言行举止)充分了解患者的心理,对以后的护理干预提供有效的指导方针;通过获取患者多方面的要求,保证治疗环境的舒适性,避免了嘈杂环境对其不良情绪的诱导;根据患者自身情况,在必要时采用适当的放松运动,有利于其恢复自身情绪的稳定[9~10]。本研究结果显示,情志护理组心理问题改善有效率显著高于传统护理组,两组患者SAS以及SDS评分均比护理前降低,且情志护理组降低比传统护理组明显(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中医情志护理能显著改善患者的心理问题。
综上所述,对急诊病人施以中医情志护理措施,可以显著改善其心理状况,在急诊护理工作中值得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