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具制造技术工学一体化课程建设

2020-02-04 07:45曹炬钊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0年11期
关键词:工学模具岗位

曹炬钊

[摘           要]  随着社会与经济的发展,模具制造技术行业、企业对人才的要求不再是单一的专业知识的要求,更多的是对人的能力要求,对岗位综合能力的要求。对此,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盐步职业技术学校模具制造技术专业深入行业、企业调研,核心岗位提取,学习领域转化与学习情境开发,并基于课堂任务驱动、工作过程导向,实现对模具制造技术学生岗位综合能力的培养。

[关    键   词]  模具制造技术;工学一体化;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11-0232-02

隨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不仅是对专业技术、专业素养的要求,更加注重的是职业岗位的综合能力。中等职业学校以往注重技能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对此,盐步职校结合自身实际情况,以模具制造技术专业为抓手,开展基于以学生职业岗位综合能力培养为目的的模具制造技术工学一体化课程建设。

一、工学一体化课程开发原则

(一)基于地方产业

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中等教育有本质区别,中等职业教育必须主动融入地方产业集群,结合地方行业、企业,为社会培养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技能型人才,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基于这一特点,中等职业教育必须主动融入地方经济发展。工学一体化课程改革作为中等职业学校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立足于地方产业、行业,深入企业核心岗位,明确核心岗位,提炼出核心岗位的关键能力、职业技能。通过学习领域转化与学习情境开发,把企业真实的工作情境、工作项目与任务带到课堂,让学生切实感受来自企业的真实工作环境,培养学生综合的职业岗位能力,让学生更好地服务当地企业,让专业发展紧贴行业、企业发展,让学校发展适应地方经济发展。

(二)基于人才培养方案

模具制造技术专业工学一体化课程改革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应当以模具制造技术专业、行业、企业核心岗位的关键职业能力作为准则,以关键岗位的综合职业能力的关联性作为人才培养方案制订的基准,不以模具制造技术专业的理论知识、实操知识学习作为培养的重点。注重培养学生专业岗位相关的职业能力,以企业真实生产为学校情境,以真实项目练习为载体,培养学生的岗位职业能力,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与基本素养。

(三)基于专业核心岗位真实的典型工作任务

枯燥的理论知识,缺乏真实操作的专业技能学习,对学生专业认知与发展有一定的阻碍。把模具制造技术核心岗位典型工作任务真实的情境带到课堂,让学生从感官上真实感受来自专业核心岗位的冲击,让学生提前参与工作实践,提前了解模具制造技术岗位的属性、工作情景以及工作过程,真实地感受工作情境与工作过程。同时,通过典型的工作任务让学生明确该专业是“做什么”“怎么做”“学什么”“怎么学”,从本质上提高学生对模具制造技术专业的了解与认识,增强专业的归属感,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

二、工学一体化的课程开发

(一)调研

立足佛山南海模具加工、制造企业,深入各层次的企业。了解行业、企业的当前发展状况以及企业对关键核心岗位的需求,对人才的综合职业能力要求。结合我校实际情况、佛山南海盐步地区模具行业以及经济发展状况,制订我校模具制造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面向佛山市先进制造业中的模具制造及其他加工制造领域从事应用或服务的企业,从事机床操作、模具制造、模具钳工等岗位工作,具备塑料成形模具工艺编制、模具加工、模具装配与调试、快速成型设备操作、三维建模、三维扫描、反求设计、产品后处理等专业能力,具有基本的科学文化素养、良好的职业道德、较强的综合职业能力和一定的创新意识以及继续学习能力的复合型高素质技能人才。

(二)明确核心岗位

根据企业调研数据与往届学生就业情况反馈,结合目前发展,确定模具专业核心岗位如下:以塑胶模具制造为基础,中小型企业人才需求培养为主,核心岗位定为模具钳工和CNC操作,其中模具设计为辅助岗位。

(三)学习领域转化

根据调研结果,结合模具企业生产实际总结出模具制造核心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以及岗位核心素养、岗位综合职业能力。结合中职学生的发展规律、学习特点以及教学条件,有针对性地把核心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转化为学习领域。结合专业理论、实操知识创设出基于核心岗位典型工作任务的学习情境。

(四)职业岗位能力培养

职业能力分为:一般职业岗位能力、专业岗位能力和综合岗位能力。职业岗位能力对学生的就业、职业生涯规划有极大的影响,职业岗位能力的培养与教学目标中的能力目标、情感目标具有密切关系,职业岗位能力培养关系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通过调研并结合核心岗位职业能力分析,确定模具制造技术核心岗位关键能力,构建模具制造技术核心岗位职业能力体系。结合行业、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与模具制造的核心岗位关键能力,细化成具体的思想品德、职业素养、专业技能、专业理论知识、思维模式,落实到具体的课堂教学目标中。结合课堂的具体项目对学生的核心岗位关键能力进行过程考核与评价,培养学生的职业岗位能力,促进学生核心岗位关键能力的养成。

三、基于行动导向组织培养为基础的核心岗位典型工作任务的设计与实施

工学一体化课程改革的核心在于课堂改革。在课堂教学中摒弃以往传统以教师为中心、为主体的教学模式。确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基于核心岗位典型工作任务的行动导向教学。通过创设工作情境、布置课堂任务、制订工作步骤、作品展示与评价等环节,学生结合自身学生水平与特点,参与课堂任务,培养学生的职业岗位综合能力。同时,学生在完成任务中获得成功感,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动性,有效提高课堂效率。

四、工学一体化课程改革取得的成效

(一)建立基于岗位综合能力培养的科学的课程建设理念,有效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与师资队伍建设水平

在整个工学一体化课程改革过程中,学校专业教师积极参与其中,在整个过程中教师对行业、专业有新的认识。通过企业调研,了解到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更加注重的是岗位综合能力,一改以往专业知识、实操知识为重点的守旧思想,在日常教育中注重对学生岗位综合能力的培养,建立基于岗位综合能力培养为基础的科学的课程建设理念。

同时,在工学一体化课程改革过程中打破了以往教师只是单纯的教书匠的定位,教师除了课堂教学,更多的是走出去。通过与高校交流与学习以及专家团队指导有效地提升教师的理论水平,革新教师的教学理念。通过专业、行业调研,了解行业、专业、企业的前沿技术以及对人才的需求,并进行互利合作,建立良好的校企合作关系。以校企合作为载体进行教学资源开发,引入企业真实项目,对提升教师专业技能以及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有极大的帮助。

(二)建立基于行动导向教学的课堂教学,丰富教学手段、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评价方式

在工学一体化课程改革中,课堂改革是重点。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相比,在工学一体化课程改革的课堂教学更多采用的是以学生为本的行动导向教学,教学方式方法多样,如“角色扮演”“头脑风暴”“卡片展示”等,不再局限于传统的讲授法、演示法、练习法。基于行动导向的课堂教学,对学生的评价方式、标准多样,课堂上除了自评、互评、教师点评外,利用工学一体化课程改革与行业、企业建立的校企业合作引入多方评价,对学生的评价更全面,更具参考性。

(三)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有效提高课堂效率

调研发现,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更加注重的是岗位综合能力。通过学习领域的转化与学习情境的创设,把企业的真实项目带到课堂上。以项目教学与载体,学生自主、团合作完成任务,并引入激励、竞争、淘汰等机制,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能动性,让学生把注意集中到项目上,积极参与课堂,进行自主、合作、探索、创新学习,提高學习效率。

参考文献:

[1]柯文场.中职模具专业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J].科教纵横,2011(5).

[2]郭莉梅.基于工作过程的理实一体化项目课程教学改革思路与实施[J].教育界,2012(24).

[3]张文,郭仲伦,张雅婷.一体化课程配套改革设计与专业设置论证[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5.

编辑 赵瑞峰

猜你喜欢
工学模具岗位
2021年新增本科专业中工学农学占比最高
模具部
核燃料环形芯体压烧模具的设计
核燃料环形芯体压烧模具的设计
2017-2018学年华东师范大学授予理学、工学博士学位人员名单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用于阳极管生产线模具预安装的结构
我为什么不能享受事业单位八级岗位退休待遇
论国际商贸类专业课程工学交替实践之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