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德育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与融合

2020-01-27 02:26李海智
锦绣·中旬刊 2020年8期
关键词:德育教育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李海智

摘要:小学语文教学中,应坚持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在教学过程教师借助合理的教学手段,充分将德育教育理念渗透到课程教学中,不但可将语文课堂变为一个生动有趣的课堂,还可辅助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升,促使学生成长为社会所需的优秀人才。基于此,本文主要分析了德育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与融合。

关键词:德育教育;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0引言

基于时代的不断进步与发展,教学模式的改革不断深入,在新课程理念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需要在课堂的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教育理念。教师需要学习全新的教学手段与措施,真正做到寓教于乐,并使学生能真正喜欢上语文这门学科,以便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教师在培养学生时,不能仅仅注重对阅读能力以及写作能力的培养,而是更加注重德育工作,保证其道德水准到位,养成坚韧不拔的良好品格,树立更加远大的目标,实现学生的健康成长。

1小学语文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意义

小学生的年龄小,接触的生活经验有限且认知有限,这使得很多的学生难以辨别是非善恶,常常认为对自己好的人就是好人,对自己坏的人是坏人,这种错误的观念使得小学生极容易上当受骗,而且还容易让学生自身的价值观遭受影响。为了解决小学生的认知问题,就需要在小学教育中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在德育教育的具体实施上,需要充分借助语文这一同德育关联紧密的教学课程,将德育渗透至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如在课程讲解、阅读教学及作文教学的过程均可贯穿德育教育,让经典的课文触发学生的共鸣及思想情感,显著提升学生的思想素质及道德品质,帮助学生逐渐形成良好的价值观,进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2小学语文教学渗透德育的策略

2.1灵活运用课本文章

对于小学语文教材来说,其中选用的文章,大都具有思想性与教育意义,能满足学生在小学阶段的学习必要需求。对于小学语文教师来说,需要结合文本的基本内容,利用课文阅读赏析的方式,保證学生能理解其中蕴藏的教育内容,明确文章的中心思想,能将道德内容转变为学生的自身修养[1]。由于小学生的年龄较小,对语文知识的理解能力有限,无法集中注意力,所以,教师在进行授课的时候,需要更加注重方式方法的变化。教师可以讲教材中的文章,利用讲故事的方式传授给学生,使学生对教材文章感兴趣。在此基础上,教师要利用学生能理解的语言,开展对文章的讨论,并鼓励学生大胆地说出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只有采用适合学生的教学模式,进行语文知识的传授与德育教育,才能将教材的优势发挥出来,渗透相适应的教学内容,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道德素养[2]

2.2通过交流的方式将德育教育渗入语文课堂中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方式是教师在讲台前一味地进行课本的讲解,而学生根据教师所讲授的内容进行记录和学习,这种教学方式对于目前的教学发展来说存在非常多的缺点。在这种课堂教学中,教师是课堂中的主体,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语文知识的学习,这就导致学生在语文课堂上不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无法充分地对语文教学内容进行想象和思考,长此以往,只会严重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质量。而通过在语文课堂中借助沟通交流的方式,将德育教育理念融入语文课堂教学中,能够使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变得更加频繁。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守株待兔》这一篇文章时,教师在讲课之前,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相关的小视频来充分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上充分地和学生进行沟通交流,让学生将看过小视频后的感想大胆地说出来,教师根据学生的想法和看法,然后再进行课堂的教学,让学生通过这一篇课文的学习,不仅能够理解守株待兔的意思,也能够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

2.3借助课后作业将德育教育渗入语文教学中

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课堂上的教学能够让学生学会语文知识,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而课后作业不仅是课堂教学内容的一个延伸,也是巩固学生知识的一项重要活动。借助课后作业将德育教育渗入语文教学中,对于学生的思想道德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课上的德育教育工作让学生的德育素养得到了一定的提高,而课后的德育教育工作不仅是为了培养学生德育教育素养,也是为了对课上所教育的内容进行更好的巩固。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司马光》这一节课的内容时,在课堂上教师通过多种方式不仅让学生充分理解了文章的内容,还让学生感受到了司马光的精神和品格。而在课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上网去查找相关的小视频,然后将观看视频后的读后感写到作业纸上,或者课后再去阅读该篇文章,将读文章过程中的感悟写到作业纸上。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体会到司马光的精神和品格,从而培养自身的思想道德素养[3]

2.4创新教学方式,提升德育渗透水平

基于新课程背景下,开展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活动,教师务必要转变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要对先进的教学思想进行学习,灵活地利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建立生动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师可以引入情境渲染的教学方式,合理地借助多媒体设备,播放相关视频与背景音乐,保证学生能了解到文章的内涵;利用不断创新的教学手段,达到渗透德育教育的基础目标。由于小学教材的内容大都故事性较强,教师可以创设真实的情境、模拟表演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内容。而采用这种教学方法,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还能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3结束语

对于小学语文中的德育教育来说,其教学地位和小学语文知识的教学地位是相同的。在实际的语文课堂中,教师应当多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借助教材文本和课后作业来更好地将语文教学和德育教育无缝整合,让学生通过语文的学习,养成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能够更勇敢地面对人生中的困难,不断地促进学生更加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赵建成, 石云龙.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的方法浅谈[J].中国校外教育,2017(5):124+135.

[2] 杨燕. 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的方法[J]. 学周刊,2017(28):55-56.

[3] 相霞. 关于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思考[J]. 中国校外教育,2014(11):132.

猜你喜欢
德育教育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初中科学课程中利用情境教学法渗透德育的探讨
浅析小学校园文化的德育教育
初中政治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分析
德育在新传媒时代播音主持专业教学中的重要性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