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2020-01-26 13:30张秀菊
关键词:语感教师应感情

张秀菊

朗读是语文教学中最基本的语言训练活动,也是重要组成环节。通过朗读,既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语言技巧,深化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和感悟,也能激活学生的内心世界,陶冶其精神情操。叶圣陶老先生曾说:“多读作品,多训练语感,必将能驾驭文字。”由此可见,语文教师应当充分利用朗读教学来提高教学质量。那么,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如何通过有效的朗读来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呢?

一、 朗读之根本——激发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和爱好是获取知识的动力。”可见,兴趣是促使学生积极参与朗读教学活动的重要条件。学生只有把朗读当作一种兴趣爱好,一种休闲活动,才能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当学生对朗读有兴趣时,教师的语文课堂才更容易展开。因此,语文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朗读的积极性,让学生爱上朗读,敢于大声朗读。

为了激发学生朗读兴趣,语文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方法:首先,灵活运用多媒体、生活化素材等现代化教学手段,结合学生的朗读兴趣和朗读水平,为学生创设具体的朗读情境,让学生感同身受,激发学生的朗读欲望。其次,每天诵读经典古诗文。小学课本中的古诗富有很强的感染力,且情境体验非常真实,教师可以根据古诗文的教学特点,引导学生注意控制朗读节奏,用抑扬顿挫的语调读出诗人所表达的情感,从而实现朗读水平质的飞跃。

二、 朗读之灵魂——理解品悟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必使学生得学之乐而耐学之苦,才是正轨。若一任学生趋乐避苦,这是哄骗小孩的糖果子,绝不是造就人才的教育。”由此可见,语文教师仅做出努力去激发学生朗读兴趣是远远不够的。朗读是一个入乎其内,出乎其外的过程。朗读者要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阅读背景、生命体验来唤醒文本世界,充分理解文本,与作者同呼吸共悲喜。在此基础上,通过感受、理解、想象等一系列活动获得心灵体验,用有声的语言传达自己的理解与感悟。那么,如何有效引导学生在读中学,在读中思,在读中悟呢?

首先,阅读文本,整体感知。在最开始阅读课文的时候,教师应该让学生理清课文所讲的主要内容,教师可以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提出相关的问题,要求学生一边阅读课文,一边标画出自己不理解的词句。经过最开始的阅读,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整体感知,建立初始印象。其次,对教材内容进行品读。语文课上,教师应引导学生由语言文字出发,抓住情感表达的典型语句,仔细地品读,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感知语言,在读的过程中品味语言,真正做到以读为本。最后,熟读课文,将感悟和朗读有效融合。语文教师在要求学生多次有感情朗读的基础上,可以帮助学生融入文本,让学生在脑海中进行画面的描绘,最大程度地接近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继而更加深入地理解、品悟课文内容。

三、 朗读之乐趣——形式多样

为了强化学生的朗读训练,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与热情,让朗读为语文教学更好地服务,语文教师可以采用多样化的朗读办法,展开朗读训练。马卡连柯说:“教师永远是儿童模仿的典型。”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为学生进行规范朗读,让学生在教师的榜样示范下对文章内容有较深入的理解,进而增加学生对文本阅读的兴趣。教师活生生地站在学生面前,如果能入情入境地示范朗读,读出感情,读出气势,感染力更强,学生定会如沐春风,陶醉其中。因此,教师在语文朗读教学中,需要充分发挥自身的示范作用。

教师示范朗读后可组织学生个人自由朗读,也可以小组分角色朗读。分角色朗读是“对话”的一种形式,是培养学生语感的一种途径,是学生进行再创作的过程,并非简单的“你读我读”。学生在朗读对话过程中揣摩人物的心理、语气、神态等,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此外,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还可以灵活地运用领读、配乐朗读、男女比赛朗读、轮流朗读等多种朗读形式,确保学生牢固地掌握和应用各种朗读技巧,这样才能不断提升他们的朗读能力。

四、 朗读之精髓——情感升华

朗读是一门艺术,是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一把金钥匙。有感情是朗读的前提,有感情地朗读是在学生充分感受、充分理解、充分体验、充分再创造的基础上,激发其兴趣,丰富其想象,陶冶其情操,升华其情感。声情并茂的朗读能够让学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获得价值的熏陶,情感的升华。文章都是有感情的,作者在写作时都赋予其浓厚的个人情感,教师教学时只有让学生充分地读,才能了解作者的写作思路及情感表达。也只有通过有感情朗读,把文本内容及其中蕴涵的情感读出来,才能引发心中共鸣,才能赋予作品新的生命和灵魂。

总而言之,朗读是一门有魅力的語言活动,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重视朗读训练,利用多种形式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朗读中来,使语文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有趣。

猜你喜欢
语感教师应感情
“双减”政策下教师应做好高效课堂的践行者
最好的感情
“读”辟蹊径 助培语感——指向语感培养的朗读教学策略
感情工作
高中文言文教学刍议
教师应如“水”
语感培养和语文学习
不分对错
感情强烈的叹号
谈谈对语感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