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鹏
【内容摘要】教师在对初中信息技术课堂进行翻转的过程中,可基于课前准备、课中授课、课后训练三个阶段进行具体实施。并能在各个环节科学的设计教学模式与教学内容,完全以学生为中心,巧妙的实施每一个教学步骤。从而,真正展示出翻转课堂教学的优势,为学生创建一个更加轻松、舒适的学习环境。
【关键词】初中;信息技术课堂;翻转教学;应用策略
翻转课堂实际上实际将“教”与“学”进行翻转,打破传统教学模式下的教学流程。教师可在课前引导学生对初中信息技术的理论知识进行预习,而课中面授环节更深层次的讲解知识,同时在课后对学生进行测评反馈。教师所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的对初中信息技术课堂进行翻转,不仅可增强教学的趣味性,最大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积极性;还可有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动性,令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基于此,初中教师应创建科学的翻转课堂实施流程。最大化发挥翻转课堂的优势与作用,全面提高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
一、课前准备阶段
1.设计教学课件
初中信息技术作为一项基础理论与技能并重的学科,对于学生的综合能力的提升、大数据思维培养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而在对初中信息技术课程实施翻转课堂的过程中,首要任务应能进行科学的备课。在课前准备阶段,应结合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内容,将其中重要的知识点,以及难点进行提炼,并将制作成教学课件。而教师在实际设计教学课件的过程中,可充分利用本身专业的理论知识与技术,将教学与育人进行科学的融合。即,教师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更自然的向学生讲解初中信息技术学科的核心知识点。如,教师可将其制作成视频课件,并确保将教学内容控制在合理的时长内,通常情况下15分钟左右为宜。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必须保证教学课件的系统性与合理性,要在有限的实践内最优化的对知识进行呈现。同时,教学还需确保视频课件的趣味性凝练性,确保学生能全程融入,并能快速厘清学习思路。之后,由教师作为引导者,鼓励学生在线上对初中信息技术理论知识进行预习。使他们对相关知识建立初步的认知,并帮助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意识。
2.收集教学问题
教师基于完善的教学课件,在引导学生进入到预习环节的过程中,应能与他们保持流畅、和谐的互动。在学生进行学习时,教师主要以学生为主体,令他们自行对知识进行了解与探索。倘若学生出现疑惑,无法再继续下去时,教师需对他们进行恰当的指导。重新帮助学生打开学习思路,令他们逐渐建立更强的自信心积极的对知识进行探索。而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一方面对学生的学习难点进行指点与反馈,确保学生能顺利的完成学习任务。另一方面,教师需全面的收集教学问题,并对其进行客观分析。由此,对教学计划与教学流程等进行及时的调整与完善。在这个教学环节中,教师需注意的是要明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哪些理论知识给他们造成困扰。教学课件是否引领学生更好的进入到学习状态中,是否对学生的思想进行启发,令他们能更细致、深入的对知识进行研究与学习。由此,才可为后续的教学安排做好准备。教师在与学生进行交流与互动的过程中,除了针对教学问题进行探讨外,还需能进一步了解学生的学习感受,以及他们的意见与想法。基于此,教师需将这些信息进行科学的分析与整合,切实贯彻与实施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二、课中授课阶段
1.答疑解惑
教师在课堂上实际开展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在确保学生基于良好的预习,对知识进行有效了解后,应着重于所搜集的教学问题,对学生进行答疑解惑。当然,在此之前,教师需对知识难点与重点进行适当的拓展,并引导学生进行深层次的探讨,确保他们能真正掌握力专业知识。在此之后,师生可更系统、集中的对相关问题进行探讨、解答、反馈等。在课堂上教师结合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答疑解惑的过程中,必须充分体现他们的课堂主体地位。线由学生提出自身的困惑,并引导他们表达其基本的解题思路。而后,由教师进行正确判断后,给予学生相应的反馈。确保学生不仅知其然,还有知其所以然,令他们真正内化吸收理论知识。同时,教师在与学生进行探讨的过程中,应尽量照顾所有人的学习感受。并观察他们的课堂参与积极性与反应,由此对于羞于表达的学生,教师需对他们给予更多的鼓励与关怀。确保其能积极的参与到谈论中,避免出现部分学生跟不上教学进度而打击他们自信心的现象。
2.实践训练
初中信息技术课程具备一定的实践性,必须使学生能够理论联系实践,才可确保他们能够熟练的进行应用。因此,在课堂面授教学环境,教师基于科学的课堂翻转,已使学生在最短的实践内掌握的相应的理论知识。接下来,教师应将主要的教学侧重点放置在实践训练上。教师可鼓励学生上机实践操作,根据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将其进行有效应用。例如,教师可向学生发布制作表格的任务,令他们在规定的实践内做出符合要求的表格。同时,教师为能最大化挖掘学生的潜能,可鼓励那些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对该项任务进行适当的拓展。如果他们认为教师发布题目比较简单,可允许他们自由发挥,充分发挥想象力,制作出更复杂的图形或表格。这样,不仅可满足大多数学生的基本教学需求,还可利于教师开展个性化教学。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可获得成长,切实做到因材施教。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必须清楚的阐述教学任务与教学要求,保证所有的学生都能基于舒适的教学氛围内,去对自我发起挑战。以此,不仅帮助学生夯实理论基础,还可有效提高他们的实践应用能力。
三、课后训阶段
1.安排习题
教师在课堂上有效完成教学任务后,应结合教学实践效果与学生的学习情况,向他们布置相应的课后习题,使学生在课下能够对知识进一步进行学习与巩固,逐渐加深其记忆。教师在安排习题的过程中,需对所有學生的学习质量与学习效果进行了解。从而,设计出具有一定针对性与层次性的课后习题。例如,教师可以游戏冲关的形式去对对初中生的作业进行创新设计。教师可将作业分层三个层级,确保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积极的去完成作业。即,第一层主要是引导学生回顾最基本的理论知识。通过相应的问答,主要以填空题、选择题的形式,帮助学生进行二次学习。第二层级,主要是以开放性的题目,鼓励学生对该章节的理论知识进行自行总结。要求学生以表格的形式,对相关知识点进行分析,并标注自己的学习心得与掌握情况。这样,不仅可帮学生对自我形成积极反思,还可为教师采集学生信息提供有效途径。而在第三层级,主要针对的是对信息技术学科具有更高的学习需求与学习标准的学生设定的。教师紧密围绕教学内容,对其进行有效的拓展。如可引导学生从简单的表格制作,转化为试着利用思维导图去设计自己接下来的学习计划。基于此,教师通过科学的安排习题,使学生能对知识的进行有效掌握,并全面提高他们的学习质量。
2.教学评价
教师在向学生系统的讲解初中信息技术知识与操作技能后,需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综合的评价。在结合课前预习、课中授课、课后巩固三个教学环节,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客观的评价的过程中,教师需注意的是,应侧重于对学生学习过程进行评价。而不应只针对他们的学习成果就轻易做出判断,去衡量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主要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为依托,对他们的学习态度、课堂参与性、知识掌握程度、动手操作能力等方面进行评分。确保学生能客观地看待自身的学习优势与不足,并能进行积极的改进与完善。教师在将具体的评价结果反馈给学生后,应确保他们能明确自身的优势与不足。并能以积极的态度进行改进与完善,从而全面提高教学效果。
结语
总之,教师通过对初中信息技术课堂进行科学的翻转,基于精炼的视频课件,引导学生在课前对知识进行有效预习。在课堂面授环节为学生创造更多参与实践训练的机会,全面提升他们的实践应用能力。最后,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客观评价,令他们能正确认知自身的优势与缺点。
【参考文献】
[1]汝新辉.浅探初中信息技术课堂中翻转教学模式[J].中国校外教育,2019(26):163-164.
[2]张聪聪.基于微课的“课内翻转”教学模式的构建与教学实践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9.
[3]张惠娟.基于ITtools平台的初中信息技术课内翻转教学策略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8.
[4]薛天琪.基于SPOC的课内翻转教学模式在藏区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应用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8.
(作者单位:山东省莱西市济南路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