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海涛 高岗仓
(石河子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学工办;石河子大学政法学院,新疆 石河子 832000)
作为大学生的教育者和管理者,高校辅导员对于大学生的成长与成才起着重要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访谈会时的讲话中提出了做好老师的“四有”标准,即“做好老师,要有理想信念;做好老师,要有道德情操;做好老师,要有扎实学识;做好老师,要有仁爱之心。”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指明了目标和方向。
高校辅导员是学校教育队伍中的一支特殊力量,作为大学生的教育者与管理者,辅导员是教育的践行者,把教育的特殊性加以凝练、琢磨,使它的行径符合事物发展的本性。[2]把大学生培养成有“教养的人”,成为一个“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有作为的合格接班人,辅导员必须是一名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者,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是马克思主义信仰的传播者和教导者,有志于教育事业,对教育事业有信心,对国家有信念,对共产主义有信仰。
因此,辅导员在科教兴国与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中,既要继承儒家“六艺”之学与“君子”之教、更要传播新时代“立德树人”“科教兴国”的国家理想信念。[3]辅导员要将马克思主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德智体美劳的和谐统一观,坚持“立德树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书育人全过程,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打下坚实基础。
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通过“教育力”促使人的“心灵转向”,[4]高校辅导员要成为“仁人”、“贤人”、“圣人”的君子,以善恶评价为标准,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的力量调整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国家之间的意识形态和行为规范践行,以德为先教育和引领大学生德行的养成。[5]同时要有高尚的情操,即要有健全的人格、优秀的品德和气质,形成内在的精神修养或道德修养,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和增进人类福祉。辅导员在教育的角色扮演中,履行的是一种“育人”、“化人”的使命,所谓“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充分说明教师不仅是给学生传播知识的学者,更是教育培养大学生成为拥有完善人格,高尚情操的善者。辅导员“德高为先,身正为范”,既要有渊博的知识,也要有高尚的人格修养,所谓“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辅导员榜样作用举足轻重,需修炼社会主义道德和中华民族美德,传承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完善自身的德性,恪守“敬畏制度、敬爱学生、敬重教学、敬仰学术”的道德根本,做一名“道德尖兵”,以身垂范,引导大学生追求正道,做崇德向善的有德之人。
学识的深度和广度最终的目标是人类对自由的深度和广度的追求,现代科学知识、人文知识的获得和积累是人类社会获得更多自由的基础。辅导员要成为扎实学识的拥有者和传授者,必须持有积极开放的心态,汲取人类知识文明的精华,不断提升自己的学识,成为真正的“学者”。学为人师,行为人师,扎实的知识储备、过硬的教育管理能力、科学的教育方法都是辅导员“要修炼的基本功”,从而更好地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辅导员成为“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的优秀教育者。一方面在学业、生活、处世等方面帮助和指导学生,拓展“知识育人”的内涵;一方面,不断修炼自己的文化知识,凝练先进的思想,研究学问,成为真正的学者,引导大学生实现人生价值。
“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基和精神内核。“仁”是五常之首,仁爱不仅是一种人文主义道德追求和价值理想,更是一种生命的意境和情怀。教育的目标之一就是教育学生心存善良,养成良好的品德。辅导员理应有着鲜明科学、锐智的思辨能力,对世界和社会有自己的认知,有清醒的价值体系和思维标准。在日常工作和学习中以冷静的眼光看待自己的社会地位、人事关系,反省自己的不足。做思想育人,思考有识,有思想、有智慧、有见解的大学生领路人。辅导员以有仁爱之心的教师为标准,严格执行辅导员队伍建设的相关规定,用一颗大爱之心,尊重和倾听大学生的心声,做大学生的知心人。
新时期,在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伟大征程的奉献中,高校辅导员作为大学生教育的排头兵,一直坚守着政治辅导员的政治责任和历史使命。但随着中国经济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和强化,一些负面的价值观有所抬头,如重物质享受轻道德培养、价值取向多元化等,冲击着辅导员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使部分辅导员对当前的政治思想教育工作产生怀疑,理想信念动摇,敏锐度大大降低。因投入与产出的不平衡而产生心理落差,出现职业倦怠、导致理想信念退化。
好教师的道德情操最终体现在对教师职业的忠诚和热爱上来。目前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辅导员队伍出现工作态度消极、工作不认真、缺乏奉献乐业的现象,将追求名利作为工作重点。忽视教师神圣的道德操守,不求上进,贪图享乐,严重影响辅导员的为人师表的形象。面对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变化,部分辅导员教育管理工作滞后,与当前大学生的思想教育严重脱节,缺少热情、缺乏忠诚的消极思想是部分辅导员道德情操失守的主要表现。
新时期,辅导员也要有扎实的学识,既要成为优秀的管理者更要成为优秀的教育者。在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建设工程的背景下,高校辅导员还要加上学识化,积极开展“提升学识”为目标的“四化”建设,不断提升自身学识的储备,成为学生知识的优秀传播者。然而,当下,辅导员队伍职称晋升慢,进修深造的机会少,滋生了辅导员自我学习不积极,不思进取的消极思想。学校辅导员管理不规范也严重影响了辅导员工作、学习的积极性。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赢共享,和衷共济,合和共生的大爱社会。然而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结构性转变及升级,高校学生的教育环境也发生了质的改变,原来的个案问题变成了普遍问题,怪现象变成了“见怪不怪”,学生的心理、情感、学习倦怠、就业等问题,使得高校辅导员倍感压力,建立在传统仁爱基础上的大爱情怀已经开始显现出力不从心,面对新问题、新矛盾,高校辅导员由于学识等多方面原因造成付出的大爱得不到应该有的回报,因此,出现了大爱情怀的萎缩甚至情感的麻木。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因此,高校要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对辅导员队伍思想教育的指导地位,将马克思主义宣传教育与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有机统一起来,通过对辅导员的党性教育、专题党课、教育引导广大辅导员深刻领悟马克思主义真理力量,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强化“四个正确认识”,并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观察世界、分析问题、指导实践,坚定辅导员理想信念。
首先,高校辅导员只有提高自己的政治理论素质,才能抵制来自不同方向的不良思想的侵扰,才能够在日常的大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中灵活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其次,辅导员要对时势政治保持高度的敏锐性,坚定理想信念,保证正确的政治方向,明确辅导员职业责任和历史使命。再次,高校应当健全和完善辅导员政治素养培训的长效机制,通过长期理想信念教育培训,辅导员不断保持和提升自己的政治素质,坚定理想信念和把职业当事业的理念。
道德情操从本质上说就是人内在的精神修养和道德修为,是人的生活状态或习惯。引导广大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德育德,努力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做到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坚持言传和身教相统一、坚持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高校辅导员必须拥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才能在言传身教的过程中感染学生。道德情操是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文化化建设过程中的必要条件,加强高校辅导员道德伦理教育,提升辅导员的道德情操。
加强高校辅导员的道德情操的修炼,通过对广大辅导员进行理论培训,增加辅导员的道德修养,启发广大辅导员与大学生一起探究人生境界,提升辅导员内化的人生境界,激励广大辅导员反思自己的教育实践,促进广大辅导员发挥示范带头作用,努力成为师德、师风的榜样和标杆,保证高校始终成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坚强阵地。
扎实的知识底蕴是高校辅导员的立命之根本,成为好教师的前提条件。在新时期习近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四有好教师标准的要求下,高校辅导员更加需要不断深化知识层次的深度和广度、厚度和强度,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将学科性、碎片化的教育与管理经验理论化、知识化,提高个人价值魅力。
首先,营造良好的辅导员教育管理、科研的人文环境,增加对辅导员的信任、理解、关爱,给辅导员从思想和心理上减压,提升辅导员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其次,要给予积极的科学的激励,对教育管理与科研精进的辅导员要给予奖励,鼓励辅导员走进理论研究的殿堂,尊重辅导员个人的发展个性,理解和帮助辅导员改善不足,提升理想价值信念。
友善是强国之源,包容、尊重、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才能与学生建立科学正确的师生关系。要让学生树立向善、向美的意识,就要坚持仁爱的道德性、学识性、信仰性,要坚持公平公正、不卑不亢,对学生给予适时的劝诫而不是一味溺爱或一味的“敲打”。要让高校辅导员在教育和管理学生的过程中充分显示出智慧性,内联外达,内外兼修。
爱是教育的灵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因此,一方面建立合理的制度约束,规范辅导员行为方向,在教育和管理学生的过程中加强辅导员“以德树人”的根本准绳意识,加强“扎实的学识”的养成、“高尚的道德情操”的锻造,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意识,积极向上的求知欲望,达成“以德树人”的新时期育人目标。另一方面,可以加强辅导员情感技能的培训,增加辅导员社会情感理论水平,清晰情感控制和驾驭能力,有的放矢地教育和管理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