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希腊时期的高等教育理念及当代启示

2020-01-19 10:47李虹燕
关键词:学园古希腊哲学

李虹燕

(四川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四川 成都 610065)

古希腊地处地中海东部,扼欧、亚、非三洲要冲,以希腊半岛为中心。古希腊的教育和文化被划分为荷马、古风、古典、希腊化这四个时期。公元前5、6世纪左右的古典时代产生了璀璨的希腊文化,如文学、戏剧、雕塑、建筑、哲学、教育等,尤其是古典时期的高等教育对后世影响十分深远。

何为“理念”?《辞海》有两种解释:一指“看法、思想”,二指“观念,通常是思想”。其实理念与观念相关,当观念上升到一定理性高度时就称之为“理念”。理念原本是一个哲学概念,属于精神层面,是通过理性而获得的关于事物本质的认识,主要有认识、指导、激励、文化这四种价值。[1]古希腊时期的高等教育理念以各思想家产生的哲学观念为主,透过对这些思想观念的剖析,提取其中的关键内核,梳理出高等教育理念对当代高等教育的观念变革有重要意义。

1 古希腊高等教育概述

古希腊的高等教育起源于古希腊诗人和哲学家对其为数不多的门徒进行的个别教学,以传授师者的本人思想为主,未成体系。

希波战争的取胜让古希腊进入了一个空前的大发展时期,这种繁荣波及到教育和文化。所以在公元前5—4世纪的古典时期里,古希腊的教育发展呈现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景象。公元前5世纪流行的“智者派”教育活动就已经初步具备高等教育的性质了,虽没有固定的施教场所,但出现了集体教学。苏格拉底的“问答启发式”教学方式让智者派的教育活动独具特色。而后的毕达哥拉斯学派及其教育活动也同样具备高等教育的性质。这个学派的思想带有一种神秘主义色彩,其思想内核外界人士知之甚少,但因受这个团体的影响,西方学校把“四艺”作为教学内容的传统已初见端倪。

随着人们认识能力的提升和有识之士的预知,当时出现了很多由知名学者创办并主持的教育机构。如由苏格拉底的朋友伊索克拉底于公元前392年在希腊创办的修辞学校就开启了古希腊修辞学校之先河。这所学校以专门教授修辞学来培养演说家,独具一格。柏拉图作为苏格拉底的学生,受其老师与毕达哥拉斯学派的影响,游历了西西里和埃及等地,丰富了自身阅历,找准了人生定位,于是他返回雅典后于公元前392年创办了阿卡德米学园。这是带有宗教团体组织形式的学校,他本人亲自在这里传道授业长达40年。这个学园被公认为雅典的第一个高等教育机构,在古希腊的教育史上有着划时代的里程碑意义。柏拉图逝世后,亚里士多德离开学园,但他仍不忘其师开拓的“学园精神”,继续发扬开来,于公元前335年创办了吕克昂学园,它具有学校和研究机构的双重性质。这里的建筑规模相当宏大,有史料推测世界上第一所私人图书馆可能兴建于此,这里的藏书是阿卡德米学园的几倍。亚里士多德当时热衷于对研究资料的搜集,其弟子亚历山大命令其下属凡是在亚细亚发现有关动物和植物最新的材料,必须把原物或者绘图等立即呈送给亚里士多德以供研究。[2]所以吕克昂学园成为当时希腊文化的中心。公元前332年在尼罗河河口建立的亚历山大城是亚历山大帝国的中心,亚历山大逝世后其后人创建了著名的亚历山大学校,这里有先进的图书馆、动植物园、天文观测台、解剖室等。有来自不同民族和国家的学者汇集在一起探讨学术,打破了种族和教派的边界,大家为共同的科学事业汇聚一堂。这样的学术自由和思想繁荣正是现在国际知名大学的办学源头——以研究为重任,以自由为风气。

古希腊的高等教育是古希腊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交相辉映下的重要产物。学术自由的形态虽在中世纪到达高峰,但其萌芽离不开对古希腊教育文化的汲取,作为大学之母的“巴黎大学”都称自己为古希腊学园的继承者。古希腊的高等教育作为源头直接引领了欧洲高等教育。

2 古希腊的高等教育理念

2.1 目标——以培养统治人才为核心

古希腊人历来重视国家对教育的控制作用,教育的出发点充分体现国家意志,有很强的社会服务功能。所以当时教育的主要目标是培养治国安邦的统治性人才,这样的人必须站在知识金字塔的尖端,具备全方位的能力素养。

公元前5世纪出现的智者派教育活动具备高等教育的性质,以教会人从事政治活动为目的,即培养超群的政治家,除此之外还要训练一批合格有序的公民。可见教育的主要目标在这个时候已经逐步显现。苏格拉底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治国人才,学识渊博且具有崇高道德的人才有可能把城邦治理好。如何培养有才能的人以及如何让有才能的人“当好权、执好政”是他深入钻研的主要问题。伊索克拉底大约于公元前390年创办了最著名的修辞学校,他当时创办修辞学校旨在培养专业的演说家,使其成为善于从事政治活动的领导者。之所以重视对口才的培养,是因为伊索克拉底认为言谈对于人来说是文化修养最可靠的标志,善于言谈者不仅在城邦内是有话语权、代表性的人物,在城邦外甚至其他国家也同样能受到尊重,所以他崇尚的高等教育里,演说家和政治家的关系密不可分,因为真正意义上的政治家也必然在演说上有一定的造诣,两者互为前提。后来的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等都把教育活动看作建立国家政权的重要方式。柏拉图的教育思想受到斯巴达的影响,在他的理想国中,同样主张由国家来控制教育,优秀的统治者应该是集政权和智慧于一身,这样的国家人才能最大程度地避免、控制城邦公民有失德性的行为,维护好城邦秩序。因为“失德”往往来自于统治者的“失教”,“失教”又归根于统治者的愚钝无知。所以只有聪慧有知的人才能成为国家的核心领军人才,更好地对公民进行教化。亚里士多德继承了柏拉图的相关思想,认为政教合一,不可分离,由城邦来统领教育,国家需要受过良好教育的人来治理,参政者必须具有高尚的道德水平,用个体内心的“善”来带领群体层面的“善”,造就和谐统一的共同体。

2.2 内容——追求全面和谐的教育

古希腊的高等教育注重培养德、智、体、美等全方位发展的综合性人才。对西方而言,这种培养人全面素质的理念具有一定的继承性,从古希腊开始一以贯之,形成了一种传统文化。

毕达哥拉斯学派最早明确阐述“和谐教育”的含义,但这种和谐主要指“数”的比例关系。苏格拉底认为要对公民进行德、智、体并重的教育,提倡“知识即美德”,接受教育是为了获取知识,知识的积累又会促进美德的发展进而抵达身心和谐。柏拉图发展了这种思想,创办了雅典第一个永久性的高等教育机构——阿卡德米学园,学园的教学内容丰富全面,除了毕达哥拉斯学派传承下来后经过改进的算数、几何、天文、音乐这“四艺”外,还有哲学、文法、辩证法、法律、伦理等,这些内容奠定了西方教育史上“三艺”的基础。而且他尤其强调几何的学习,敢为人先地在学园正门口刻上“不懂几何学者,请勿入”。他还认为体育是通往哲学王的必由之路,为高级别的哲学家教育提供保障。亚里士多德在哲学上的造诣超过了柏拉图,扩充了哲学的广度和深度。他还在学园里潜心研究政治学、经济学、逻辑学、心理学、伦理学等,并将研究成果传授给弟子。在此基础上,还把前人所研究的外在的“和谐”转换为内在的,把先人们所总结的和谐思想同他独创的“灵魂说”相结合。他提出的“灵魂说”把人的灵魂分为了三个类别:一是营养灵魂或植物灵魂;二是感觉灵魂或动物灵魂;三是理性灵魂或人类灵魂。[3]值得注意的是理性灵魂。理性灵魂不仅包含前两种灵魂所具备的能力,还加入了思辨和理智的能力,所以第三种灵魂是这三种的统一。这三种灵魂分别对应了他主张的三种教育:体育、德育和智育。因此他操办的吕克昂学园依学生年龄来分阶段进行教育,在这“三育”的统领下再结合多科教学,让学生在不同年龄阶段的能力都尽可能得到和谐全面的发展。

2.3 途径——教学和科研逐渐结合

教学与科研是高校的两大功能,教学先于科研而出现,科研功能在教学的延伸下出现。早在古希腊时期的高等教育机构中,教学和科研就已紧密联合。

在阿卡德米学园里,主要以教师的讲授和师生的讨论为主。学园里的教师具有高超的学术水平,通常是各学术门类中的佼佼者。当时能进入学园学习的学生也大都具有较强的思考钻研能力。所以在课堂上不仅是教师一人的“独白”,更有学生的积极参与。从严格意义上来讲,柏拉图的学园并没有正式的科研活动,以注重课内外抽象的哲学思辨来训练学生的思考判断力,对弟子们的精神和理念世界要求很高。而真正用研究的方式来教学正式出现于亚里士多德创办的吕克昂学园。他觉得仅是教学上的训练对学生来说还远不够,所以将教学与研究相结合来全面开发潜力。其徒亚历山大给予了学园政治与经济上的支持,所以这里的教学材料丰富、硬件设施完备,为开展研究专门设立了大规模的图书馆、博物馆和实验室等。亚里士多德仍然继续追溯基本的哲学问题,在此基础上还在社会和自然方面进行大量的实验研究,更是亲自带学生一并从事科研,注重搜集一手资料,治学态度严谨细致,动物学这门学科就由他在此初创。总之,学园里的研究涉猎范围广泛,学科领域全面,成为当时希腊的文化研究中心。佩德森说吕克昂是“古代第一所具有大学性质的学校,这所学校中建立起的教学与研究之间的联系证明了它的效率,并快速成为此类机构的榜样”。[4]希腊化时期的亚历山大图书馆和博物馆被史学家称为亚历山大学校,校内藏书超过70万卷,藏书量在当时是世界之最。而博物馆不仅提供展览,还设立了专门的学术大厅,让汇集在此的学者们有了专门的活动场所,来自希腊各地有学问的人在这里从事不同周期的学术研究,创立了语文学、目录学、校勘学等多个学科门类,学术成果代表了当时的最高水准。古希腊时期的教学与研究不仅在当时卓越非凡,更是对后世各个国家的高等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

2.4 重点——强调哲学学科的地位

哲学一词源于希腊文,意为“爱智慧”。希腊人为何在公元前6世纪最开始进行哲学探究至今仍是未解之谜,但不可否认哲学在古希腊的高等教育机构中占有重要地位,与希腊的教育和文化一脉相承,源远流长。

公元前6世纪到公元前4世纪古希腊的思想家们就开始探索有关宇宙世界和人生意义的问题,最早的一批古希腊哲学家被称为“前苏格拉底派”。苏格拉底时期他提倡把哲学这门之前主要流行在上层贵族阶级的高级学问普及化,让更多的人把哲学中高深的智慧运用于现世生活。后来智者学派相继传承,到了伊索克拉底时期,他强调对演说家的培养,认为哲学可以训练演说人才的心智。他的修辞学校强调哲学科目的重要性,由此来加快学生心智发展的速度,加大学生心理成熟的程度。柏拉图把辩证法视为最高学科,统领其他学科,因为它贯穿了所有的学科,其他学科的学习都是在间接地学习辩证法这门哲学的方法论。如若对辩证法研究透彻了,就在很大程度上扫清了学习其他科目的障碍。亚里士多德是一位百科全书式的科学家,他哲学上最大的贡献在于创立了形式逻辑这一分支学科。逻辑思维是亚里士多德在众多突出领域的支柱,这种思维方式自始至终引领他思考与研究。他把哲学列入自由学科的门类,认为对哲理知识的追求属高境界的精神层面,非常人所能企及,所以只有那些生活物质得到基本满足,生活舒适安乐的人才更容易静下心来领悟哲学思想的精髓。显然地,他把哲学同其他利益的范畴划分开来,觉得人是因自我的自由而存在,追寻人生就是一个追寻自由的过程,而哲学作为一门自由的学科能很好地与人类的自由精神相契合。他在学园里不仅学科涉猎范围广泛,而且将哲学自由的学科精神发挥到各研究领域中去,在哲学中搞研究,在研究中深入学习哲学,做到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他抛弃了柏拉图的唯心主义,把目光转向事物和实物,让整个学园弥漫着一股自由教学与研究之风。古希腊的哲学对后世影响极大,恩格斯说:“在古希腊哲学的多种形式中,差不多可以找到以后各种观点的胚胎、萌芽。”[5]

2.5 总体——自始至终贯穿人文精神

古希腊是最早把人文精神奠基于西欧文化传统的民族。希腊文化精神是一种朴素的人文主义精神,这种精神促使他们自觉自愿地去追求理性、自由和美。

人文主义是贯穿古希腊文化与教育形成演进的一条明晰的主线。[6]首先,追求理性是希腊文化的重要精神。在非理性主宰万物的时期,古希腊的先进知识分子作为崇尚理性的开拓者闪亮登场,开始提倡彻底反思和怀疑的精神特质。他们坚持不懈地寻求事物发展的终极真理,把这种较真、问真的科学态度发挥得淋漓尽致,孕育了古希腊的哲学、文学、自然科学等。公元前5世纪由于民主政治的发达,辩论成为了参与城邦政治的必备能力。而智者是古希腊的第一批职业教师,他们在教育上以传道授业、发扬雄辩为主;在思想上主张按人的本性行事,反对以传统的习俗和严酷的法律约束人,以人为中心,主张“人是万物的尺度”。智者的深度不仅体现在思想上,教学科目也如此,包括居于核心课程的修辞学,流传后世的“七艺”,以及逻辑、历史、神话等。智者完成了古希腊人文主义理想在教学内容中的初步建构。柏拉图把世界分为可知世界和可见世界,为了让学生充分了解这两种抽象概念,把学生培养成理想国中的“哲学王”,学园的课程几乎涵盖当时所有门类,再加上他继承了苏格拉底“产婆术”的教学方式,让学生通过思索学会思辨,无畏追求真理,这也体现了高等教育中的人文主义理想。亚里士多德的吕克昂学园里有许多可散步的、宁静的林荫小道,所以他的教学并非只是在固定的场所里僵化进行,而是与自然亲密接触。走在林荫小道感受到自然的气息,触发了更多的讲学灵感,边走边讲,言语滔滔不绝,吕克昂的别称“逍遥派学校”也因此得名。这样随心而行、随思而行的教学方式可以看出亚里士多德有着崇尚自由的逍遥派个性。同时,他在学园里的研究不拘泥于前人的设限,而是在精神和学术上追求较大程度的自由化,有着敢为人先、不惧质疑的超前意识。正是整个古希腊文明中人文主义精神对他深刻的感染,才使其致力于追求百科全书式的无边际的思想财富,从而成为一个博学多才的知识巨匠。可见,古希腊时期的思想家们和高等教育机构都闪耀着一种人文主义的光辉,引领着高等教育的发展。

3 古希腊时期的高等教育理念对当今高等教育的启示

3.1 高等教育应培养学生独当一面的领袖精神

古希腊高等教育的目标主要以培养治国安邦的政治家为主,在那个社会政况还不甚稳定的时候确实符合了发展之急。当今社会境况较为稳定,群众数量庞大,各行业领导者的作用更为突出,需求也与日俱增。高等学校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伟大使命,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的人才储备库,有的会成为各行各业的技术人才,有的会成为企业的高级领导,还有的会成为政府机关的干部人才,各专业的大学生都有可能走上领导岗位。所以顺应当下发展的势头,培养大学生的领导能力,发挥其领袖精神尤为重要。这种领导型人才一般学识渊博,才智出众,擅长演说,精于管理。才智出众和学识渊博对人自身来说要求较高,非学校教育能完全实现,但是善于演说和精于管理的人才高校是有条件去培养的。如果说善于演说适合于当权者,概念泛化下去就是指一个人言语要逻辑思维好,表达能力强,高校可开设相关的辩论课程来培养学生的领导力。

3.2 高等教育应提升学生全面发展的综合素质

在当今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基础教育培养学生综合发展的“五育”精神早已深入人心。大学主要集中在发展个人的专业水平上,以便适应市场经济的需求。但是现在受社会所青睐的人才不仅要在专业上拔尖,更是要了解、掌握多个领域的知识,即综合性复合人才——全人、全能、全才,也就是高等教育要培养学生全方位的能力,丰富其才干。这个目标看似不切实际,其实真正的意蕴是能力要综合,但不是每一项都拔尖,只要在其擅长的领域上全面发展就是健康完满。高等教育不仅是普通的大学教育,还有研究生层次的学术能力教育。纵观知识发展历史,那些伟大的学者无不是多才多艺的多面手,思想境界高超,综合能力多元,他们都是不凡的多方位人才。虽然人各有志,天生我材必有用,每个人的发展也因其先天禀赋和后天学习相异甚远,但高等教育若能为学生塑造一个培养其多方面能力发展的积极环境将功莫大焉。

3.3 高等教育应激发学生思考探索的钻研能力

当代的高等学校里教学是根本之要,就算是研究型的高校,也不是培养的每个学生日后都从事研究性工作,但深入钻研的能力对大多数人来说都很重要。钻研其实就是独立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发现问题简单,人人皆可,但发现一个有价值的问题则需要敏锐的洞察力和联想力,这样的人一定具备非常充足的知识储备,且这种积累不是轻而易举获取的,而是消化理解转变为内在的形式可供输出的。钻研问题是发现问题的第二层次,在基础认识上,还应该掌握科学的逻辑方法,具有较高的逻辑思维水平,这是技能、工具。需要技术性地筛选和查阅前人留下的各种资料,做相关的验证实验来追寻真理,并深入思考、归纳总结,把先前的智慧结晶提炼为浓缩的真理。这是一个钻研问题的极简过程,但这种钻研是通用的,无论是应用型人才还是研究型人才,这种思路都对解决学习、生活、工作中遇到的难题有指导作用。高校的教师若是有意识地激发学生这种能力,将会培养更多的人才。

3.4 高等教育应授予学生应对世界的哲学态度

哲学看似深奥难懂,但其实就是一门开拓智慧、追求真理的学问,训练人意识的敏锐性,进而形成卓越的领导思维。有心人不难发现如果理性地去探究生活中的各种现象,会发现处处都可能存在难以解释的问题,容易让人对所谓的外界持怀疑态度,逐渐形成一种批判性思维。这种思维能让人在面临选择时有更为成熟全面的思考,用一种辩证的态度看待问题,从而准确地明辨是非、趋利避害,作出合理抉择。有批判精神的人在人格上较为独立,有自主原则,不易随波逐流成为乌合之众。更重要的是哲学能够给人带来豁达和坦荡,甚至影响一个人的眼界和格局。古希腊的哲学孕育了各种现世观点的胚胎、萌芽,具有很深的思想启迪作用,思想内涵非常广泛,系统掌握起来不甚容易。但这些哲学中渗透的人生智慧是高等学校应该向学生授予的,教学生心怀积极乐观的心态,学会“观世界”,形成有益的价值观,从而影响学生的深远发展。

3.5 高等教育应给予学生合情合理的人文关怀

众所周知,高等教育的对象是人,高等教育是针对人的教育。人文关怀在古希腊教育里渗透始终。所谓人文关怀就是用人的方式去看待、理解、对待、关怀人,尤其在精神层面上尊重大学生的人格和权利,关注他们的健康自由的成长。科学、艺术、人文是精神世界的三大支柱。科学追求真,使人理智、敢于批判;艺术追求美,使人感性、富有激情;人文追求善,使人通透,增长悟性。昔日处于矛盾与冲突状态的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正日趋走向融合,高等教育也要顺应这一方向,符合时代趋势。人文关怀的终极目标是在关怀学生的同时提高其人文素养。这里的素养在心理学上是指由训练和实践而获得的技巧或能力,即具备人文知识,理解人文思想,掌握人文方法,遵循人文精神。高校可依据这几个重点设置相关的课程或者活动,让学生们的人文素养为学校树立形象、增光添彩。

猜你喜欢
学园古希腊哲学
菱的哲学
建筑学园(2)
建筑学园(1)
宠物学园
璀璨的古希腊艺术
宠物学园
古希腊人办事,基本靠神
第五回 热爱“实用而宏大”的古希腊人
小包哲学
古希腊人眼中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