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脱贫时代生态畜牧业扶贫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分析
——以青海班玛县为例

2020-01-19 10:47邓少华樊召玲
关键词:畜牧业生态专业

邓少华 樊召玲

(内蒙古师范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22)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到2020年实现我国现行标准下的全面脱贫,所有贫困旗县全部脱贫摘帽。截至2020年4月21日,我国累计青海、河南等12个省区市的贫困县实现了贫困旗县全部脱贫摘帽的目标。①可以得预判,2020年后我国将进入后脱贫时代。而对于处在“三区三州”的少数民族地区,虽然绝大部分农村牧区人口已经实现脱贫,农村牧区贫困治理的重心从绝对贫困转向相对贫困,但与此同时,后脱贫时代背景下少数民族地区新型农牧业经营主体——生态畜牧业扶贫专业合作社其特殊的生成背景与发展问题仍然值得学界进行关注和研究。因此以处在“三区三州”少数民族地区的青海省班玛县为例,通过对青海省班玛县4个生态畜牧业扶贫专业合作社的调研及相关数据资料统计,对后脱贫时代背景下生态畜牧业扶贫专业合作社的发展现状及策略进行研究。

1 相关研究进展

对于我国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畜牧业合作社现状及发展的重大现实及理论问题,国内学者进行了大量的相关研究。对于西部少数民族畜牧业合作社的生成机制与发展策略,杨蕴丽、达古拉(2012)通过内蒙古哈日高壁牧业合作社的实地调查,提出牧业合作社出现的首要动因是联合应对自然灾害,其次才是突破经营困境与整合生产要素。并且还发挥着促进牧区可持续发展与社会和谐的功能[1]。对于牧业合作社经济与生态协同发展的问题,包云娜(2019)认为应在市场竞争中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保护协同发展的自生能力[2]。郭海青[3](2019)提出政府与牧民“同心同协力”,共同保护生态环境并发展生态畜牧业,二者之间是可以协调发展的。对于牧民对加入畜牧业合作社的态度及满意度问题,李翠霞、孙新瑶[4](2018)通过对黑龙江省152家农牧业合作社的调查得出,关于合作社的收益分配等问题影响农牧民对于畜牧业合作社的满意度,提出健全合作社产权安排和治理结构、合理分配合作社利益等建议,以提高畜牧业专业合作社绩效水平及满意度。韦惠兰、赵龙[5](2017)对牧区畜牧业合作社成员的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理论和实证分析,得出牧区畜牧业合作社成员满意度处于中等水平,提出合作社内部制度安排、社员内部之间的相互信任是影响合作社成员满意度的主要因素。对于农民专业合作社多元参与主体的利益驱动及利益联结等相关方面,在利益驱动的层次归属上,孟祥东、薛兴利[6](2015)基于对山东邹平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多元参与主体的利益驱动机制的调研得出,当地政府处在高需求层次,其次是农村能人和普通合作社成员。在利益联结问题上,陈东平、宋文华[7](2018)指出熟人信任是农牧民与合作社利益联结的基石,制度信任有助于促进利益联结的稳定,而适当的政府介入能弥补其利益联结的不足及获得可靠的保障。对于青海省生态畜牧业合作社的发展及带动牧民脱贫等问题,李双元、刘成玉[8](2013),李双元[9](2016),李玉红[10](2017)分别对畜牧业合作社各利益联结主体组建,股份制管理、优化路径及运行体制,以及合作社发展模式等进行了相关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创新发展对策。

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生态畜牧业扶贫专业合作社,其意义不仅仅有助于推动我国现代畜牧业的发展,而且有助于少数民族地区通过合作社经济摆脱贫困现状,从而提高当地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更是后脱贫时代民族地区建立稳定脱贫长效机制的重要支撑点。而从现有文献上看,针对后脱贫时代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生态畜牧业扶贫专业合作社的相关研究还比较少,有必要以青海省班玛县为例,通过对班玛县4个生态畜牧业扶贫专业合作社的生成背景及发展现状进行调研,发现其存在的问题以及成因,构建其生态畜牧业扶贫专业合作社稳定发展的长效机制。

2 班玛县生态畜牧业扶贫专业合作社发展概况

2.1 班玛县农牧业发展概况

青海省班玛县位于海拔3 800米的青藏高原腹地,与四川交界,其中藏族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83%。2020年4月21日班玛县正式退出贫困县序列。2019年班玛县全县农作物播种面积4 832.9亩,黑青稞种植面积4 250亩,产量76.5万公斤;马铃薯种植面积466亩;高标准藏雪茶种植2 000亩,2019年藏雪茶公司年内生产加工藏雪茶1 594斤,带动群众增收361余万元。各类牲畜存栏达22万头(只、匹),牲畜总增长率、出栏率、商品率分别增加22.34%、22.34%、20.37%。完成肉类产量4 516吨。落实耕地保护补贴50.28万元。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47亿元,同比增长12.25%,生态畜牧业产值同比增加14.31%。成立生态畜牧业合作社32个(牦牛养殖合作社11个),畜产品深加工合作社3个。通过招商引资渠道引进青海金牧农林开发有限公司投资1 000万元,建成了班玛县高原生态畜产品加工交易市场。②

2.2 班玛县生态畜牧业扶贫专业合作社发展概况③

班玛县要什道生态畜牧业扶贫专业合作社(羊肚菌种植基地),建于2018年,投资150万元。建有2栋温室,面积1 008平方米;3顶遮阳棚,面积1 512平方米;1个育种室,面积200平方米;合计占地总面积约7亩。合作社已培育出羊肚菌、辣椒、西红柿、茄子等菌蔬。班玛县仁青岗村牧羊绿色农产品扶贫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15年10月7日,启动资金4万元,是一个集精准扶贫项目产业和农牧民合作事业为一体的农牧民扶贫专业合作社经济组织。合作社业务范围包括黑青稞包装销售、黑青稞炒面包装销售、土豆种植包装销售、土豆粉条包装销售、蔬菜种植包装销售,以及当归、枸杞、黄芪、羌活、蒲公英、赤芍、杜鹃、马黄、藏木香、益母草等种植包装销售。班玛县可培生态畜牧业扶贫专业合作社(可培村手工藏雪茶加工项目),始建于2019年3月,正式启动于2019年8月,可培村手工藏雪茶加工项目厂房占地面积约180平方米,投资7.6万余元,共有3个生产车间。投资约计11万元,有代替萎凋专用竹筛20个、茶叶揉捻机2台、双锅曲毫机1台、茶叶电炒锅2台、自动真空机1台、双温冷藏室2间。目前主要加工生产野生藏雪茶和野生菌类等土特产品。班玛县忠智生态畜牧业扶贫专业合作社(忠智村蔓菁干加工项目),建于2019年3月,正式启动于2019年8月,该加工项目厂房占地面积约180平方米,投资7.6万元,共有3个生产车间。其中投资约4.6万余元购置旋转式烘焙提香机1台、自动真空包装机1台,建设双温冷藏室2间。集各种菌蔬为一体的标准化生态畜牧业合作社精准扶贫项目加工厂,主要生产芫根、蔓菁叶饼、各种菌类等土特产品。

班玛县生态畜牧业扶贫专业合作社根据当地自然地理条件及资源优势、贫困状况等实际,立足县域经济发展,充分分析市场产品空白和消费者需求,立足本土特色农副产品,以生态畜牧业扶贫专业合作社产业发展资源优势为突破口,以项目带动农牧产业的管理保护、优化调整与开发创新发展,实现后脱贫时代背景下贫困户稳定脱贫、防止返贫以及农牧区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3 班玛县生态畜牧业合作社生成动因

3.1 以产业扶贫为主要目的

班玛县生态畜牧业合作社多数成立于2019年左右,主要依赖扶贫资金支持,通过“生态畜牧业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的扶贫发展模式,牧民贫困户以扶贫资金入股进行分红。通过调研得知,班玛县灯塔乡的忠智生态畜牧业扶贫专业合作社项目投入运营后,全村116户465人中建档立卡的贫困户41户171人可受益受惠;可培生态畜牧业扶贫专业合作社项目投入运营后,全村178户877人中建档立卡的贫困户47户242人可受益受惠;要什道生态畜牧业扶贫专业合作社2019年产生收益,实现全村176户1 074名农牧民分红。④

3.2 以生态优先为目标导向

班玛县生态畜牧业扶贫专业合作社坚持多元生态产品为主导,不再仅以依靠畜牧养殖业为合作社的主要收入来源。合作社坚持“生态循环理念”,坚持“绿色种植+生态采摘”的循环种植模式,使得生态畜牧业扶贫专业合作社有条件发展藏雪茶种植、羊肚菌温室种植等生态绿色产业,从而通过生态畜牧业合作社为藏区农牧民脱贫开发出有生态循环特色的脱贫产业模式。

3.3 以特色产品为增收来源

班玛县生态畜牧业扶贫专业合作社立足于当地资源优势,加快畜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班玛有机青稞、藏雪茶、牦牛等特色产业。并且班玛藏雪茶、班玛羊肚菌、班玛黑青稞等6个种类、13个班玛农副产品录入电商平台。2019年班玛县不断推进以“班玛藏雪茶”为主的林下扶贫产业高品质高质量发展,采取“基地直销+实体店销售+电商销售”模式,使藏雪茶营销渠道不断拓宽,知名度不断提高。据班玛县人民政府统计,2019年销售藏雪茶收入达280余万元,其中支付扶贫分红收益资金115.7万元。⑤

4 班玛县生态畜牧业合作社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4.1 发展规划不明确,配套产业落后

目前,班玛县生态畜牧业扶贫专业合作社发展动力不足,多数生态畜牧业合作社发展目标与规划并不明确。合作社与贫困户的利益联结机制不健全,合作社仅是在扶贫产业资金入股方面与贫困户进行利益分红,合作社在带动藏区贫困户劳动力转移就业上存在一定问题,并且缺乏龙头企业。受地理位置等因素影响不具备辐射带动相关配套产业发展的能力,畜牧业及特色种植采摘业的流通加工体系发展比较滞后,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生态畜牧业合作社的发展。

4.2 缺乏技术支持,农畜产品开发步伐缓慢

多数班玛县贫困村生态畜牧业扶贫专业合作社主要依靠产业扶贫开发资金支持,缺乏技术层面的支持,缺少畜牧业技术人员,畜牧产品开发步伐缓慢,生态畜牧业扶贫专业合作社畜牧产品生产普遍处于“规模小、实力弱、水平低”的状态。畜牧业扶贫合作社特色种植业多数还处在人工种植、人工采摘的初级阶段,机械化程度低,产业发展还处在低端,产品存在一定程度的同质化现象,合作社促进农牧业与第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条件还不具备。

4.3 特色产品存在一定程度滞销现象,营销模式落后

班玛县生态畜牧业扶贫专业合作社其产品销售模式主要以线下自产自销形式为主,尚未有规模以上的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与其进行利益联结对接,农牧业产业化企业、合作社与农牧户之间没有签订具有法律效应的产供销合同,其生态畜牧业扶贫专业合作社难以形成产供销一体化的经营格局,特色种植产品存在着滞销问题。以班玛县灯塔乡要什道生态畜牧业扶贫专业合作社为例,其林下经济产品、野生菌类及人工种植羊肚菌类等特色高原农牧产品存在不同程度的滞销现象。

5 对策及建议

5.1 完善合作社发展规划,强化利益联结机制

一方面,班玛县生态畜牧业扶贫专业合作社应结合当地生态资源产品特色,创新经营管理机制,促进特色高原农牧产品多元化发展,提高产品质量和经营效益。尽快完成生态畜牧业扶贫专业合作社股份制改革,将当地贫困户及边缘户纳入到合作社经营管理的范围及管理全过程。另一方面,政府应引导合作社坚持走“政府+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发展道路,加大力度对配套农牧业产业进行项目支持、资金支持。政府应积极引导生态畜牧业扶贫专业合作社与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进行利益联结,完善利益创造、利益分配和利益保障机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应积极帮助合作社开展订单农业与订单牧业,培育发展壮大合作社规模经济,推进合作社农牧业生产结构发展从传统草地畜牧业向高原生态农业畜牧业转型升级。

5.2 加强产学研农合作,推进合作社农牧业供给侧改革

班玛县生态畜牧业扶贫专业合作社应通过加强技术指导,发展高原羊肚菌等特色高原菌类温棚种植及中低温种植。在合作社高原特色种植业及畜牧业方面,政府应积极引导就产业链延伸、农牧产品供给侧改革,以及与相关科研机构及农牧业研发平台开展合作交流。另一方面,政府应主导培训相关畜牧业发展技术人员,探索建立产业技术顾问制度,帮助合作社解决产业发展技术难题。另外,还可以利用大学生假期实践、大学生创业大赛等途径扩大宣传[11],通过高校这一平台帮助解决生态畜牧业扶贫专业合作社发展中存在的技术难题。

5.3 加强高原生态农牧业产品品牌建设,开拓多元化销售渠道

班玛县生态畜牧业扶贫专业合作社应主动转变传统营销方式,加强宣传区域特色生态产品,加大菌类产品的统一包装和品牌创建力度,打造过硬的高原特色农牧业生态产品区域品牌。一方面,要提高营销人员特色产品销售推广能力,学习网络店铺运营方式,开拓新媒体产品销售渠道。同时积极与班玛县电商服务中心以及灯塔乡电商服务站点进行合作,学习电商直播运营方式,以电商“直播带货”为抓手,通过与淘宝、快手、抖音等电商及短视频直播平台合作来扩大销量。另一方面,政府部门也应积极支持引导生态畜牧业扶贫专业合作社开展社交新媒体电商直播培训,举办“直播带货大赛”等一系列活动,以及定期举办生态绿色农畜产品扶贫交易博览会,扩大生态畜牧业扶贫专业合作社农牧产品(如牦牛肉、黑青稞、高原生态菌类产品)的销量。同时当地政府可通过政府采购以及学校采购等方式与生态畜牧业扶贫专业合作社进行合作,为其提供生态特色高原菌类及牛羊肉产品,扩大产品品牌影响力,进而解决产品滞销问题。

5.4 构建多元融资与资助体系,增强合作社带贫能力

整合利用国家和上海定点帮扶及省级其他地区对班玛县生态畜牧业扶贫专业合作社的相关扶持资金和奖补措施,对符合县级以上的示范合作社标准的扶贫专业合作社给予免息或低息信贷支持,进而提升班玛县村级生态畜牧业扶贫专业合作社发展能力、经济实力和带动脱贫能力。另外通过设立生态畜牧业扶贫农牧民合作社支持专项,吸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资金入股,推动财政支农支牧向扶贫专业合作社倾斜,从而着力推动班玛县生态畜牧业扶贫专业合作社走农牧业与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吸收农牧区剩余劳动力,提升群众组织化程度,增强生态畜牧业扶贫专业合作社组织的带贫能力。

注释:

①数据来源:2020年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

②数据来源:2020年班玛县政府工作报告.

③数据来源:调研过程中实地汇总材料.

④数据来源:调研过程中实地汇总材料.

⑤数据来源:2020年班玛县政府工作报告.

猜你喜欢
畜牧业生态专业
映像畜牧业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生态养生”娱晚年
畜牧业也要打好“翻身仗”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映像畜牧业
映像畜牧业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