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儿童健康 助力全面小康

2020-01-19 10:44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20年10期
关键词:死亡率贫困地区新生儿

徐 韬 金 曦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妇幼保健中心(北京,100081)

国家主席习近平指出:“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在中国目前剩余的贫困人口中,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是最为突出的致贫因素。因此,确保到2020年农村贫困人口实现真脱贫,健康扶贫仍是工作重点之一[1]。儿童早期阶段被视为个人一生当中最重要的发展阶段,儿童早期健康发展不仅对儿童时期的成长非常重要,而且决定了其整个生命历程中的成功与健康[2]。在儿童成长早期对营养、健康、教育等进行积极的投资和干预,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不仅能显著改善一代人的健康发展水平,更能对社会的长远发展奠定健康基础。

1 促进儿童全面健康的重要社会意义

儿童是社会的财富,是国家的未来,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时代背景下,改善和促进儿童健康即体现了文明社会对儿童优先方针的全面贯彻,又为打破贫困代际循环,提升社会生产力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按照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定义,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而且是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性上的完好状态。当今社会是飞速变革的时代,未来世界竞争的基础是人力资源。因此,需要以全新的儿童健康理念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以适应新的历史阶段和挑战。

新时期促进儿童健康的两个基本策略,分别是以降低儿童死亡率为目标的“保障儿童生存策略”和以提高儿童综合发育水平为目标的“促进儿童发展策略”。近年来,儿童早期发展的理念得到国际社会和我国的高度重视,提倡从孕期到出生后3年,对儿童的营养、卫生、教育、环境和保护等方面开展科学的综合干预,使儿童达到健康完美状态[3]。因为研究证明,生命早期的投入可以达到3~4倍的远期回报率[4]。《柳叶刀》杂志近十年来三次发表的《儿童早期发展系列专刊》显示,在全球中低收入国家,超过2.5亿5岁以下儿童(占全球儿童数的43%)面临无法实现其发展潜能的风险[5]。研究显示,我国有2亿多儿童,占我国人口的20%,其中包括近千万贫困地区儿童,如何保障这个群体儿童的健康成长和潜能表达,推进儿童健康均等化,是一项长期且艰巨的任务[6]。我国已在这些方面做出了许多积极的努力,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2 我国儿童生存保护的现状与挑战

新生儿死亡率、婴儿死亡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是反应儿童生存水平的三个主要指标。2018年我国这三个指标分别从1991年的33.1‰、50.2‰和61.0‰,下降至2018年的3.9‰、6.1‰和8.4‰,分别下降了88.2%、87.8%和86.2%[7]。更重要的是,儿童死亡率的城乡和地区差距也显著缩小,东、西部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差值由1991年的66.5‰缩小到2018年的8.5‰[7]。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的下降对我国人均预期寿命延长做出了重要贡献。据测算,2000-2015年,我国人均预期寿命提高的4.9岁,有23.5%归因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的下降[7]。此外,出生缺陷导致的儿童死亡率明显下降,对全国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下降的贡献超过17%,出生缺陷干预对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和儿童健康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7]。

目前我国5岁以下儿童死亡中,新生儿死亡占比接近50%,仍高于44%这一全球平均水平,是新生儿死亡占5岁以下儿童死亡超过40%的35个优先干预国家之一,且西部和贫困地区新生儿死亡率仍高于东部和发达地区。《柳叶刀》杂志2014年发表的《每个新生儿专刊》认为,最有效的挽救新生儿生命的干预方法包括母乳喂养、新生儿复苏、早产儿袋鼠式护理以及对感染的治疗等[8]。WHO认为,许多导致新生儿死亡的原因,都可以通过这些操作简单、成本低廉的适宜技术进行预防和避免[9]。然而这些适宜技术在我国西部和贫困地区的普及率仍有待提高。

近年来,我国在降低和消除可避免的新生儿死亡方面做出了许多创新和尝试,并重点向西部和贫困地区倾斜,提升这些地区的新生儿保健和疾病救治能力。这其中包括实施新生儿疾病筛查项目、出生缺陷防治与救助项目、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建设项目、新生儿复苏技术培训项目、新生儿早期基本保健技术试点项目等。这些项目的实施,逐步降低了贫困地区乃至全国的新生儿死亡率,提高了新生儿的生存质量。以实施超过15年的新生儿复苏项目为例,评估结果显示,2004-2009年,贫困地区医疗机构内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由6.3%下降到2.9%,下降了53%;因出生窒息死于分娩现场的发生率由7.6/万下降到3.4/万,下降了55%。通过分析全国妇幼卫生监测数据,2003-2014年,全国婴儿出生窒息死亡率由531.8/10万下降为132.6/10万;新生儿7天内因出生窒息死亡率由540.9/10万下降为125.1/10万,下降幅度分别达到75.1%和76.9%[10]。

3 我国儿童健康发展的现状与挑战

儿童发展涵盖了营养、卫生、教育、环境和保护等方面。《柳叶刀》杂志2013年发表的《母婴营养专刊》认为,5岁以下儿童营养不良、生长迟缓、消瘦、维生素A缺乏、贫血、锌缺乏和母乳喂养不良等是影响贫困地区儿童健康的主要原因[11]。过去几十年来,我国儿童营养状况从整体上取得显著改善,城市5岁以下儿童生长迟缓率已接近发达国家水平。但儿童营养不良的城乡差异仍然明显,特别是贫困农村地区。研究显示,我国贫困农村地区5岁以下儿童贫血率为城市儿童的1.6倍,生长迟缓率为城市儿童的4.3倍[12]。

此外,研究显示贫困地区儿童,特别是留守儿童等特殊群体儿童的心理健康水平、社会适应能力、学习能力等也落后于发达地区[13-15]。2016年《柳叶刀》杂志《儿童早期发展专刊》指出,应关注儿童早期的感知觉、动作、语言、认知、社会情感和自我调控能力的动态发展过程,因为这些不仅对儿童时期的健康和学习非常重要,对其未来的社会行为、能力和幸福同样有深远影响,且具有代际传递性[16]。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儿童早期发展工作,大力开展贫困地区儿童营养改善项目、农村地区儿童早期发展综合干预项目等,着力解决和促进贫困地区儿童的营养与健康,逐步提升儿童的整体健康发展水平。以贫困地区儿童营养改善项目为例,通过为贫困地区6~23月龄婴幼儿免费发放微量营养素补充剂(营养包),截至2017年12月底,总受益儿童数为579.4万人。项目地区6~23月龄婴幼儿生长迟缓率由2012年的10.1%下降至2017年的6.4%,下降比例达到36.6%。贫血率也由2012年的32.9%降低到2017年的17.6%,下降比例达到46.5%。项目实施有效促进了贫困地区儿童生长发育,显著改善了儿童贫血状况[12]。另外,自2014年起在贫困农村地区实施的儿童早期发展综合干预项目评估结果显示,多部门合作的儿童早期发展综合干预可以有效改善看护人心理状况、促进儿童喂养、支持儿童早期学习,并减少暴力管教等不恰当的养育行为,从而为儿童早期健康发展创造良好养育照护环境[17]。

4 展望

2020年是我国脱贫攻坚行动的收官之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核心在“全面”,“短板”仍是贫困。健康扶贫是精准扶贫的组成部分,也是当前扶贫工作的重要内容。促进贫困地区儿童健康可以实现更高的投入-产出比,提升一代人的健康水平,且能打破贫困的代际循环,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随着我国脱贫攻坚行动取得胜利,相对贫困人群中的儿童健康问题依然需要重点关注。未来应继续关注这类地区儿童的生存、健康和发展,克服面临的诸多挑战,加强政策和技术支持,持续改善儿童早期的健康状况,促进我国社会健康、和谐、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死亡率贫困地区新生儿
非新生儿破伤风的治疗进展
走路可以降低死亡率
春季养鸡这样降低死亡率
早期科学干预新生儿喂哺对新生儿黄疸的影响研究
新生儿晚断脐联合自然干燥法的护理效果
山西省政府采购贫困地区农副产品1.42亿元
新冠肺炎的死亡率为何难确定?
对贫困地区乡村学前教育的几点思考
交通运输部累计投入约7100亿支持贫困地区交通建设
上学不如“混社会”? 贫困地区的“厌学症”如何治